云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

云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云浮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 二、本志记事上限为1949年,个别史实上溯至民国时期,下限断至2000年。大事记延至2005年,图片延至2006年。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目录

封面
云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
图片
-- 2002年9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温耀深等勉励参加就业培训的失业职工。
-- 2002年10月,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利平(前右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清林(前右三)等市领导到市
-- 2002年12月,市委副书记谭少伟(左二)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研。
-- 2002年,云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出席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局长江开传(中)、副局长吕星球(
-- 2002年12月19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江开传向副省长谢强华(前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
-- 2003年12月,云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召开行风评议助评会。
-- 2003年9月28日,市劳动力市场落成。
-- 2003年1O月省、市领导深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检查工作。
-- 2003年9月28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孙庆奇(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清林(右二)为市劳
-- 2003年9月28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迁新址办公(星岩三路30号),图为局长江开传(图左)和副局长
-- 2004年11月11日,副省长谢强华(前排左六)视察云浮期间与市领导及有关人员合影(前排右五为市委副
-- 2004年11月11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粱伟豪(右二),向副省长谢强华(前左二),省劳动保障厅厅
-- 2005年7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干部职工在军训
-- 2005年9月20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利平(中)为市技工学校综合教学大楼奠基。
-- 2005年3月1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欧真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2005年9月20日,市技工学校举行挂牌揭幕暨开学典礼。
-- 2005年9月20日,云浮举办(2005)秋季人才招聘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清林致辞。
-- 2005年4月2~29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广东省云浮市举行劳务协作座谈会。
-- 2005年12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清林(右三)到城东社区调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邓成东(右
-- 2005年12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行“冬衣暖人心”献爱心、送温暖捐赠仪式。
-- 2006年7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召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
-- 2006年8月,新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干部职工在全省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咨询活动日解答群众咨询。
-- 2006年9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活动。
-- 2006年11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举办-年一届的运动会。
-- 云浮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建筑设计效果图
-- 郁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鸟瞰图
云浮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云浮市市直部门分志评审委员会
《云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编纂委员会第一届
《云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编辑部
总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组织机构与劳动就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地级市机构
------ 一、市劳动局
------ 二、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 第二节 县级机构
------ 一、云浮县(云浮市、云城区)
------ 二、罗定县(市)
------ 三、新兴县
------ 四、郁南县
------ 五、云安县
-- 第二章 劳动力
---- 第一节 总人口
------ 一、人口总量
------ 二、农业人口
------ 三、非农业人口
----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
---- 第三节 职业结构
---- 第四节 富余人员
-- 第三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就业渠道
---- 第二节 就业政策
------ 一、“统包统配”就业
------ 二、“三结合”劳动就业
------ 三、市场化就业
---- 第三节 就业情况
------ 一、安置城镇待业人员
------ 二、社会劳动就业情况
------ 三、退休职工子女顶替
------ 四、劳务输出
------ 五、复退军人安置
------ 六、残疾人就业
------ 七、凭证就业
------ 八、就业登记和失业证发放
------ 九、劳动力市场
---- 第四节 招工管理
------ 一、国家招工
------ 二、集体招工
------ 三、临时工
------ 四、招用工管理
-- 第四章 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一节 上山下乡
---- 第二节 知青福利待遇
---- 第三节 回城就业
-- 第五章 企业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制度改革
------ 一、招工改革
------ 二、用工改革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一、全民所有制职工
------ 二、集体所有制职工
---- 第三节 用工制度
------ 一、固定工
------ 二、“亦工亦农”工人
------ 三、合同制工人
---- 第四节 调配管理
------ 一、技术工人交流
------ 二、工人(流)调动
---- 第五节 社会劳动力管理
------ 一、企业职工管理
------ 二、农民工管理
---- 第六节 全员劳动合同制度
---- 第七节 再就业工程
------ 一、概况
------ 二、基本生活保障
------ 三、管理
---- 第八节 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解困
第二篇 劳动工资
-- 第一章 劳动工资计划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
---- 第三节 职丁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
------ 一、工资总额
------ 二、平均工资
---- 第四节 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
------ 一、职上最低上资标准保障制度
------ 二、企业上资指导线
----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
-- 第二章 职工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一、供给制和工资制
------ 二、工资分制
------ 三、等级工资和计件工资
------ 四、浮动工资和工效挂钩工资
---- 第二节 临时工工资
---- 第三节 历次工资改革和下资调整
------ 一、1956年工资改革
------ 二、1963年工资调整
------ 三、1971年和1977年工资调整
------ 四、1978年职工工资升级
------ 五、1979年职工工资升级
------ 六、1981~1983年工资升级
------ 七、1985年企业内部上资改革
------ 八、1987年下资调整
------ 九、1988至1993年工资调整
------ 十、1994至2000年工资调整
---- 第四节 奖金和各种补贴
------ 一、奖金
------ 二、各种补贴
第三篇 劳动监察与仲裁职业技术培训
-- 第一章 劳动争议和仲裁
---- 第一节 劳动仲裁机构
------ 一、市级
------ 二、县级
---- 第二节 劳动争议
------ 一、劳动争议的产生
------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
----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 一、仲裁程序
------ 二、仲裁案例选介
-- 第二章 劳动监察
---- 第一节 合同鉴证和执法检查
---- 第二节 劳动年审
-- 第三章 职业技术培训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就业培训和职工技术培训
------ 一、云浮县(云浮市、云城区)
------ 二、罗定县(市)
------ 三、新兴县
------ 四、郁南县
------ 五、云安县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一、云浮县(云浮市、云城区)
------ 二、罗定县(市)
------ 三、新兴县
------ 四、郁南县
第四篇 劳保福利
-- 第一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安全生产
---- 第二节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 一、工作时间
------ 二、职工的休假制度
---- 第三节 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
---- 第四节 防尘防毒
---- 第五节 防暑与保健
------ 一、劳动防护用品
------ 二、保健食品
---- 第六节 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
-- 第二章 职工福利
---- 第一节 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 第二节 福利待遇
第五篇 社会保险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劳动保险制度
------ 一、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二、劳保制度的改革
---- 第二节 社会保险制度
------ 一、建市前
------ 二、建市后
-- 第二章 养老保险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
------ 一、企业职工的征集
------ 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征集
------ 三、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征集
---- 第二节 养老保险缴费的调整
------ 一、单位缴费比例的调整
------ 二、个人缴费的调整
------ 三、个人帐户利率的调整
---- 第三节 养老保险待遇
------ 一、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
------ 二、养老保险待遇
------ 三、养老金的计发
------ 四、各时期养老保险金的调整
---- 第四节 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 一、建市前
------ 二、建市后
-- 第三章 其他保险
---- 第一节 工伤保险
------ 一、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
------ 二、工伤保险费的征集
------ 三、工伤保险待遇
---- 第二节 失业保险
------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 二、失业保险费的征集
------ 三、失业保险待遇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一、医疗保险制度
------ 二、医疗保险待遇
---- 第四节 女工生育保险
-- 第四章 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