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民族志

云县民族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云县彝族、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傈僳族、回族等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目录

封面
云县民族志
图片
-- 部份少数民族代表
-- 云县人大常委 云县人民政府
-- 中共云县委
-- 县城全景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光绪19年(1885年)建造在茂兰彝族、布朗族乡茂兰河上的长安桥
--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文笔塔
-- 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为部将蔡发春之母题字之墓碑
-- 明朝宣德年的回民香炉
-- 国务院颁发给马泗村公所出席全国首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奖状
-- 建设中的漫湾镇
-- 漫湾电站围堰大坝
-- 连片茶山
-- 连片高产茶园
-- 甘蔗
-- 芒果
-- 民族山区引种三七成功
-- 中耕好锄甘蔗
-- 茂兰彝族布朗族乡后山种植的木香
-- 柿子
-- 绿荫塘水库
-- 景云桥
-- 爱华镇回营清真寺
-- 回族阿訇在念《古兰经》
-- 彝族自然崇拜之一——石佛
-- 彝(俐侎)族舂新谷
-- 回族婴儿降生,须履“喂花蜜”仪式。
-- 彝(俐侎)族织布
-- 傣族儿童
-- 白族会馆大殿一角
-- 茂兰彝族布朗族乡文化站
-- 出席云县第四届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人员合影
-- 彝(香堂)族打歌
-- 茶房万朵茶花
-- 彝(蒙化)族会馆
-- 云县民族罐头厂
-- 云县图书馆
-- 云县白糖厂
-- 参加《云县民族志》审稿的全体人员合影
-- 彝族山寨
-- 彝族老大爹
-- 彝(俐侎)族妇女绕麻
-- 傣家少女
《云县民族志》编辑及撰稿人员
云县民族分布示意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参加《云县民族志》审评稿会名单
《云县民族志》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彝族
-- 第一节 源 流
---- 氐羌
---- 哀牢夷
---- “克老外”和老普村
---- 蒙化子
---- 阿古米
-- 第二节 拓 荒
-- 第三节 人 口
-- 第四节 称 谓
---- 彝族源流称谓表
-- 第五节 信 仰
---- 一、跳神
---- 二、卜卦
---- 三、叫魂
---- 四、给婴儿寄名
---- 五、山神小庙
---- 六、祭花神
---- 七、朝山会
-- 第六节 文字语言
-- 第七节 气 质
-- 第八节 娱乐
-- 第九节 技 艺
-- 第十节 居 室
-- 第十一节 习 俗
---- 一、农事
---- 二、岁时
---- 三、婚姻
---- 四、丧葬
---- 五、饮食
---- 六、服饰
第二章 傣族
-- 第一节人口、分布、称谓
-- 第二节 历 史
-- 第三节 文化习尚
---- 语言文字
---- 文化
---- 工艺
---- 节日
---- 婚姻
---- 丧葬
---- 信仰
---- 住房服饰
---- 饮食
---- 禁忌
-- 第四节 生产生活
第三章 布朗族
-- 第一节 布朗族的分布状况和称谓
---- 一、布朗族的分布状况
---- 二、布朗族的自称和他称
-- 第二节 族源、语系
---- 一、族源
---- 二、语系
-- 第三节 各个时期的人口
-- 第四节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尚
---- 一、宗教信仰
------ 1.祭祀山神
------ 2.祭笼
------ 3.祭龙
------ 4.祭青山
------ 5.祭猎神
------ 6.问卜
------ 7.祭灶神
------ 8.祭祀田公地母
---- 二、风俗习惯
------ 1.婚姻
------ 2.丧葬
------ 3.居住 饮食
-------- (1)居住
-------- (2)饮食
------ 4.节日
------ 5.服饰
------ 6.风尚
------ 7.禁忌
-- 第五节 新旧时期的变化
---- 一、政治经济方面
---- 二、五十年代以后的政治、经济状况
---- 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 四、文化·艺术·体育
---- 五、人物
------ 1.滕双保传略
-------- 腾双保
------ 2.布朗族的面貌及其特征
-- 第六节 其他
---- 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民族事件
---- 二、大侯州弟兄械斗与顺宁府的改土归流
第四章 拉祜族
-- 第一节 源流与称谓
-- 第二节 语言与风俗
---- 1.服式
---- 2.装饰
---- 3.信奉
---- 4.婚姻
---- 5.丧葬
---- 6.其它习俗
-- 第三节 经济与文化
---- 1.住房
---- 2.节日和歌舞
-- 第四节 民族教育与干部培养
第五章 傈僳族
-- 第一节 人口及其分布
-- 第二节 族 源
-- 第三节 称谓 语系
---- 一、称谓
---- 二、语系
-- 第四节 服 饰
-- 第五节 婚俗
---- 一、指腹为婚
---- 二、亲上加亲
---- 三、两换亲
-- 第六节 丧葬习俗
-- 第七节 信奉 崇拜
-- 第八节 传统节日
-- 第九节 资 源
-- 第十节 生产生活
-- 第十一节 教育文化卫生
-- 第十二节 民间传说
第六章 回 族
-- 第一节 源流、迁徙及分布地区
-- 第二节 各个时期的人口
-- 第三节 文化概况
---- 一、信仰
---- 二、文字、语言
---- 三、礼仪
------ 1.婚礼
------ 2.丧礼
------ 3.日常生活
---- 四、音乐、娱乐
---- 五、工艺 技术
---- 六、文物
------ 1.杜文秀拜题的两块碑文
------ 2.新村回营金字匾
------ 3.新村回营清真寺
-- 第四节 习 俗
---- 一、婚嫁
---- 二、丧葬
---- 三、居住
---- 四、饮食
---- 五、节日
---- 六、喜庆
---- 七、服饰
---- 八、风尚
---- 九、禁忌
---- 十、清真寺的管理
-- 第五节 回民聚居点的变化
---- 一、政治经济方面(附:云县伊斯兰教协会组织名单)
---- 二、生产生活方面
---- 三、文化教育方面
-- 第六节 人物
---- 一、历史上的人物
---- 二、民族干部
---- 三、教长及教界人士
-- 第七节 其他事件
---- 一、杜文秀起义失败后云县回族的境况
---- 二、杜文秀的后裔
------ 附:杜小姐后代家谱(表)
---- 三、民族交融情况
第七章 白族
-- 第一节 云县白族的来源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习 俗
---- 一、穿着
---- 二、节日
---- 三、婚姻
---- 四、交友
-- 第四节 宗教信仰
-- 第五节 文化艺术教育
---- 一、戏 歌舞
---- 二、教育
---- 三、雕塑艺术
---- 四、勤劳的白族人民
-- 第六节 白族同乡会馆
第八章 汉族
-- 第一节 源流迁徙及分布地区
-- 第二节 各个时期的人口
---- 云县各区(场)汉族人口统计表
---- 1982年云县各区(镇)汉族人口统计表
---- 1988年云县各区(镇)汉族人口统计表
-- 第三节文化状况
---- 文化教育
---- 宗教信仰
---- 文字语言
---- 礼仪
---- 喜庆
---- 音乐
---- 娱乐
---- 工艺技术
---- 称呼
---- 谣谚
---- 方言
---- 歇后语
-- 第四节 习 俗
---- 婚嫁
---- 丧礼
---- 居住
---- 饮食
---- 节日
---- 服饰
---- 陋俗
---- 禁忌
第九章 其它民族
-- 第一节 苗 族
-- 第二节 佤族
-- 第三节 普米族
-- 第四节 畲族
-- 第五节 哈尼族
-- 第六节 其他民族
附录
-- 一、《云县民族研究》目录索引
-- 二、彝乡发展变化一例
-- 三、记蒙化会馆(新福寺)
-- 四、敬狗敬牛考
-- 五、“邀章”陋习考
-- 六、巫婆神汉煽动闹事记
-- 七、大侯州(云州)土知州奉氏
-- 八、大侯州巡检司土巡检阿氏
-- 九、云州大猛麻巡检司土巡检奉氏
-- 十、杨玉科《武功纪略》节选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