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志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财政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1年10月

目录

封面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志
图片
-- 本志编纂领导小组全体同志
-- 本志编纂小组全体同志
-- 本志审稿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
-- 本志审稿座谈会
-- 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正面)
-- 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背面)
-- 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正面)
-- 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背面)
--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正面)
--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背面)
--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值公债
--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社会福利集资券(正面)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社会福利集资券(背面)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社会福利集资券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社会福利集资券
-- 这是威宁自治县八十年代新建的人民中路一角
-- 一九八九年建成的中共威宁自治县委、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一九八九正建成的威宁自治县人大、政协办公楼
-- 五十年代建成的威宁自治县民族中学教学楼
-- 1958年修建的威宁自治县民族中学教室
-- 1983年建成的威宁自治县民族中学教学楼
-- 1958年建成的威宁自治县民族中学学生食堂
-- 威宁自治县灯光球场,1984年建成,总面积3822平方米,3660个座位。
-- 国家的扶持,黄元帅、国光等优质苹果在威宁试种成功和大量发展。
-- 停在草海之滨的牧草飞播机
-- 飞机在灼甫、马踏等地飞播草种
-- 改良羊的成功,引起了外国专家的注目。图为新西兰畜牧专家在威宁牧区考察。
-- 经改良培育成功的优质绵羊
-- 法街一级水电站。1983年10月建成设产。
-- 杨湾桥水库一角
-- 杨湾桥水库配套工程之抽水站。从这里把水抽到水厂,供应县城及县城附近农村的生产生活用水。
-- 1983年建成的电视转播台
-- 草海一角
-- 用扶贫资金给盐仓区板底乡农民罗义军新建的住房
-- 盐仓区板底乡贫困户罗义军家原住的危房
-- 1989年威宁自治县财政局全体同志合影
-- 解放后威宁县的第一任财政科长邵炳煊同志(左三)病重住院期间,威宁自治县的三届财政局长张如学(左二)、
-- 民国时期威宁县财政科办公室
-- 一九八六年新建的综合办公楼,四楼、六楼为威宁自治县财政局办公室
-- 一九八七威宁自治县财政局新建的职工宿舍
-- 一九八○年以后,各区财政所都修建了办公室图为新建的羊街区财政所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财政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财政收入
-- 一、明乌撒财政收入
-- 二、清威宁财政收入
-- 三、明、清土司制度下的租税
-- 四、民国威宁财政收入
-- 五、解放后威宁财政收入
-- 第一章农业税
---- 第一节明、清的赋役和地丁
------ 一、徭役
------ 二、丁赋
------ 三、田赋
------ 四、税率
------ 五、减免
------ 六、屯田
------ 七、征收办法
---- 第二节民国田赋
------ 一、征收
------ 二、土地陈报
------ 三、调整赋率赋额
------ 四、划出赫章后的威宁县田亩赋额
------ 五、减免
------ 六、征收办法
------ 七、征收标准
---- 第三节解放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
------ 一、农业税
-------- 查田评产与调整常年产量
-------- 税率
-------- 征收
-------- 征收方法
-------- 减免
-------- 稳定负担鼓励增产
-------- 公有田地租谷征收
------ 二、农林特产税
------ 三、耕地占用税
-- 第二章工商各税
---- 第一节清代工商各税
---- 第二节民国工商各税
------ 一、税种与体制
------ 二、征收
---- 第三节解放后工商各税
------ 一、税制
------ 二、征收
------ 三、烤烟税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 第三章企业收入
---- 一、经济恢复时期
----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三、大跃进时期
---- 四、企业关、停、并、转和上划
----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第四章债券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公债
---- 第二节解放后的债券
------ 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二、国库券
------ 三、特种国债
------ 四、保值公债
------ 五、社会福利集资券
-- 第五章其他收入
---- 第一节清代其他收入
---- 第二节民国其他收入
---- 第三节解放后其他收入
------ 一、契税收入
------ 二、公产收入
------ 三、规费收入
------ 四、罚没及追赃收入
------ 五、事业收入
-- 第六章上级补助收入
---- 一、省补助收入
---- 二、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
---- 三、企业上划下划补助
---- 四、农业税减免补助
---- 五、其他补助
-- 预算外收入
第二篇财政支出
-- 第一章经济建设费
---- 第一节明、清建设费
---- 第二节民国时期实业费
------ 一、农、林费
------ 二、邮电事业费
------ 三、交通费
---- 第三节解放后经济建设费
------ 一、基本建设投资
------ 二、企业挖潜革新改造资金
------ 三、简易建筑费
------ 四、科技三项费用
------ 五、流动资金
------ 六、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 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八、支农周转金
------ 九、工、交、商等部门事业费
------ 十、城市维护费
------ 十一、城镇青年就业经费
-- 第二章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一节清代、民国教育经费
------ 一、清末及民国时期教育经费
------ 二、清末民初办学经费
------ 三、民国时期卫生事业费
---- 第二节解放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一、教育事业费
------ 二、文化事业费
------ 三、科学事业费
------ 四、知识分子补贴
------ 五、卫生事业费
------ 六、公费医疗经费
------ 七、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
------ 八、体育事业费
------ 九、档案事业费
------ 十、地震事业费
------ 十一、计划生育事业费
-- 第三章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第一节清代的赈恤支出
------ 一、养老与慈幼
------ 二、赈贫
------ 三、劝农
------ 四、弁兵伤恤、赏死事
------ 五、(赒)患难
---- 第二节民国时期救恤费
---- 第三节解放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一、抚恤事业费
------ 二、离休、退休费
------ 三、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四、自然灾害救济费
------ 五、其他民政事业费
-- 第四章行政管理费
---- 第一节清代行政管理费
------ 一、行政费
------ 二、军政费
------ 三、礼仪费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费
------ 一、行政费
------ 二、办公费
------ 三、差旅费
------ 四、财务费
------ 五、公安费
------ 六、党务费
---- 第三节解放后的行政管理费
------ 一、个人经费部分
------ 二、公用经费部分
------ 三、公安支出
------ 四、司法检察支出
-- 第五章其他部门事业费
---- 第一节财政事业费
---- 第二节税务事业费
---- 第三节工商事业费
---- 第四节统计事业费
---- 第五节审计事业费
---- 第六节其他事业费
-- 第六章价格补贴支出
-- 第七章其他支出
---- 第一节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 第二节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 第三节兵役征集费
---- 第四节军队供应站经费
---- 第五节看守所、拘留所经费
---- 第六节落实政策经费
---- 第七节财政贴息支出
---- 第八节机动金
---- 第九节其他杂项支出
-- 第八章上解支出
第三篇财政管理
-- 第一章财政体制
---- 第一节县财政体制
------ 一、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时期(1949.12-1952)
------ 二、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时期(1953-1957)
------ 三、实行以收定支的财政体制时期(1958)
------ 四、实行固定收入、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财政体制时期(1959-1966)
------ 五、实行以收定支,收支挂钩,超收分成,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财政体制时期(1967-1979)
------ 六、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时期(1980-1989)
---- 第二节区、乡财政体制
-- 第二章预算管理
---- 第一节预算
------ 一、预算编制
------ 二、预算执行
---- 第二节决算
------ 一、收入决算
------ 二、支出决算
---- 第三节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五节冻结存款
-- 第三章财务管理
---- 第一节企业财务管理
------ 一、固定资产管理
------ 二、流动资金管理
------ 三、成本(费用)管理
------ 四、利润分配管理
------ 五、利润留成和盈亏包干
---- 第二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第三节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全额管理
------ 二、差额管理
---- 第四节会计
------ 一、预算会计
-------- 总预算会计
--------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 农业税征解会计
------ 二、企业会计
-------- 工业企业会计
-------- 农业企业会计
-------- 商业企业会计
---- 第五节财政监督
------ 一、审计制度
------ 二、财政监察
------ 三、利润监交
---- 第六节金库
第四篇上级扶持资金
-- 第一章贫穷落后
---- 第一节贫困县的由来
---- 第二节经济不发达
------ 一、工农业落后
------ 二、畜牧业发展缓慢
------ 三、多种经营收入少、效益差
------ 四、商业网点少
---- 第三节农村交通运输不便
---- 第四节财政收支逆差大
---- 第五节细粮靠调进
---- 第六节群众住房和饮水困难
---- 第七节文教卫生事业落后
-- 第二章国家对威宁贫困县的优惠和照顾
---- 第一节优惠政策
------ 一、威宁自治县对少数民族的免税照顾
------ 二、威宁自治县对贫困农民减免农业税的照顾
------ 三、中央对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
------ 四、贵州省对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
---- 第二节扶贫专款
-- 第三章民族经费和扶贫款的使用及成果
---- 第一节少数民族地区补助
------ 一、五十年代少数民族地区补助使用情况
------ 二、六十年代少数民族地区补助使用情况
------ 三、七十年代少数民族地区补助使用情况
------ 四、八十年代少数民族地区补助使用情况
---- 第二节穷困低产县农村人民公社投资
------ 一、分类分项支出
------ 二、管理措施
---- 第三节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 一、分年分类支出
------ 二、管理措施
---- 第四节扶贫开发基金
------ 一、扶贫项目的确定
------ 二、建立领导机构
------ 三、管理措施
------ 四、初见成效
---- 第五节扶持“两户”资金
---- 第六节畜牧业支出
------ 一、因地制宜,发挥畜牧业优势
------ 二、国家重点投资
-------- 科学养畜起始阶段支出
-------- 畜牧业走入低谷阶段支出
-------- 畜牧业发展阶段支出
------ 三、畜牧业现状
---- 第七节羊街电站支出
---- 第八节杨湾桥水库配套工程支出
------ 一、支出项目
------ 二、工程效益
---- 第九节龙街饮水工程支出
---- 第十节校舍设备经费
------ 一、明、清时期的建校经费
------ 二、民国时期的校舍设备经费
------ 三、解放后的校舍设备经费
---- 第十一节电视台投资
---- 第十二节修建寺庙、教堂、回民食堂及文艺汇演等支出
------ 一、建回族清真寺
------ 二、维修回民食堂
------ 三、修建基督教堂、聚会点
------ 四、修复寺庙
------ 五、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影展等支出
---- 第十三节治理草海支出
------ 一、明代开发草海
------ 二、清代开发草海
------ 三、民国开发草海
------ 四、解放后开发草海
------ 五、恢复草海
------ 六、成立草海自然保护区
---- 第十四节扶持发展磷肥
------ 一、国家有益
------ 二、农民得利
---- 第十五节少数民族贫困户建房补助
------ 一、民委安排的建房补助
------ 二、民政安排的建房补助
---- 第十六节棉布调价补贴
---- 第十七节极贫户群众治病补助
第五篇机构人员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明、清及民国时期威宁财政机构
---- 第二节解放后威宁自治县财政机构
---- 第三节党、团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支部、党组
------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
---- 第四节表彰与奖励
-- 第二章人员
---- 第一节威宁财政部门主管人员
------ 一、明、清及民国时期威宁财政部门主管人员
------ 二、解放后威宁自治县财政部门主管人员
---- 第二节威宁自治县财政干部
------ 一、财政干部素质
------ 二、财政干部技术职称
------ 三、财政干部培训
-- 第三章房屋基建及设备购置
---- 第一节房屋
------ 一、办公用房
------ 二、职工宿舍
---- 第二节交通工具
---- 第三节设备购置
-- 第四章财务开支
大事记
-- 大事记
-- 编纂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