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龙口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10月
目录
封面
龙口市志
主审
图片
--
龙口市(黄城区)鸟瞰图
--
龙口市(龙口区)鸟瞰图
--
中共龙口市委、市政协驻地
--
龙口市人大、市政府驻地
--
对外开放的龙口港
--
繁忙的龙口渔港
--
全国第一个同中央和地方集资兴办的电力基地——龙口电厂
--
全国第一条县级一级公路——烟潍路龙黄段
--
全国第一座滨海煤炭基地——龙口矿务局北皂矿井
--
“中国农村综合发展示范中心”召开国际会议的场面
--
凤凰山革命烈士陵园
--
丁氏故宅——今龙口市博物馆
--
归城故城
--
龙口市教育中心
--
莱山雄姿
--
屺(山母)海洋观察点
--
屺(山母)岛将军石
--
梨花飘香
--
大梨丰收
--
草莓待运
--
小河口村海滩葡萄园
--
下丁家高山水库
--
全国水利先进单位金牌
--
王屋水库全景
--
下丁家梯田
--
“小麦之邦”再获上收
--
金龙集团生产车间
--
包装等运的龙口粉丝
--
繁荣的集贸市场
--
诸由水泥厂
--
下丁家园艺工具厂的产品
--
西台村新华集团厂貌
--
龙口化工厂的创汇产品
--
前宋家村家民住宅
--
莱山月主词遗址
--
龙口市工作成员合影
--
龙口市政区图
--
黄城城区图
--
龙口市区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 置
--
第一章 隶属
--
第二章 境域变迁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 市区
----
第一节 黄城
----
第二节 龙口
--
第五章 乡镇
----
第一节 镇
----
第二节 乡
第二编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地
----
第二节 丘陵
----
第三节 平原
----
第四节 河流
--
第三章 海域
----
第一节 海岸地貌
----
第二节 潮汐
----
第三节 波浪
----
第四节 温度
----
第五节 港湾
----
第六节 岛礁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日照与辐射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积温
----
第五节 降水
----
第六节 湿度
----
第七节 蒸发
----
第八节 气压
----
第九节 风
----
第十节 地温
----
第十一节 物候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藏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虫灾
----
第六节 震灾
----
第七节 海啸
--
第八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
第二节 环境污染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第三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交动
----
第三节 人口变动与经济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程度
----
第五节 从业状况
----
第六节 婚姻构成
----
第七节 家庭构成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技术措施
----
第三节 政策措施
--
第五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迁徙
----
第二节 姓氏状况
第四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市政建设
----
第二节 公用事业
----
第三节 公共建筑
--
第三章 村、镇(乡)建设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乡镇驻地建设
----
第三节 村庄建设
--
第四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设备装备
----
第四节 建筑结构
----
第五节 施工技术
----
第六节 外出施工
--
第五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
----
第二节 单位自有房管理
----
第三节 私房管理
----
第四节 拆迁 安置 补偿
----
第五节 商品住宅
--
第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资源调查
----
第二节 国土教育
----
第三节 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土地监察
第五编 工 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 私营和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三章 黄金工业
----
第一节 开采
----
第二节 选矿
----
第三节 冶金
----
第四节 重点金矿
--
第四章 电器、电子工业
----
第一节 家用电器
----
第二节 电机 器材
----
第三节 电子工业
----
第四节 重点企业
--
第五章 机械、工具工业
----
第一节 农机具制修
----
第二节 机械 配件
----
第三节 机械工具
----
第四节 重点企业
--
第六章 纺织、缝纫工业
----
第一节 纺织
----
第二节 复制
----
第三节 印染
----
第四节 皮革制品
----
第五节 缝纫
--
第七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医药
----
第二节 化学肥料
----
第三节 塑料制品
----
第四节 颜料 油漆 涂料
----
第五节 其它化学工业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八章 建材、木材工业
----
第一节 沙石
----
第二节 砖瓦 石灰
----
第三节 水泥 预制件
----
第四节 其它建材
----
第五节 木材加工
----
第六节 重点企业
--
第九章 造纸 印刷工业
----
第一节 造纸
----
第二节 纸箱
----
第三节 印刷
----
第四节 重点企业
--
第十章 酿造、食品工业
----
第一节 酿造
----
第二节 粮油加工
----
第三节 食品
--
第十一章 工艺、玻璃、陶瓷品工业
----
第一节 工艺品
----
第二节 玻璃制品
----
第三节 陶瓷
第六编 煤炭 电力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 煤炭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电力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煤炭
----
第一节 煤田勘探
----
第二节 煤矿建设
----
第三节 煤矿生产
----
第四节 煤矿管理
--
第三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用电
第七编 农牧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村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农田建设
----
第一节 整地改土
----
第二节 土地复垦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种子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粮油作物
----
第五节 蔬菜种植
----
第六节 作物保护
--
第五章 农具 农机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农机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试点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 饲养政策
----
第三节 饲料饲草
----
第四节 饲养形式
----
第五节 繁殖与改良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第八编 水 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大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型水库
----
第三节 塘坝
--
第三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黄水河治理
----
第二节 泳汶河治理
----
第三节 八里沙河治理
----
第四节 其它河道治理
--
第四章 灌溉
----
第一节 渠道建设
----
第二节 提水、扬水设施
----
第三节 引河灌溉
----
第四节 节水灌溉
----
第五节 科学用水试验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水资源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效益管理
----
第四节 科学监测
--
第六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水土保持措施
--
第七章 抗旱防汛
----
第一节 抗旱
----
第二节 防汛
第九编 林 果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林木确权
----
第三节 林业生产
----
第四节 林木保护
----
第五节 林场苗圃
--
第三章 果业
----
第一节 果业资源
----
第二节 主栽品种
----
第三节 栽培与管理
----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 园艺场
第十编 水 产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
第二章 渔业建设
----
第一节 专用码头
----
第二节 渔船 渔具
----
第三节 苗种场地
----
第四节 冷藏设施
--
第三章 捕捞
----
第一节 捕捞区域
----
第二节 捕捞方式
----
第三节 捕捞种类与产量
--
第四章 养殖
----
第一节 鱼、虾养殖
----
第二节 藻类养殖
----
第三节 贝类养殖
----
第四节 海参增养殖
--
第五章 水产品加工与购销
----
第一节 腌制
----
第二节 冷藏
----
第三节 晾干与研酱
----
第四节 水产品购销
--
第六章 渔业管理
----
第一节 资源保护
----
第二节 资源利用
----
第三节 渔船、渔港监督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交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邮电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陆路交通
----
第一节 官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涵洞
----
第四节 客运
----
第五节 货运
----
第六节 路政管理
--
第三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码头
----
第二节 船舶
----
第三节 航运
--
第四章 邮政
----
第一节 业务
----
第二节 网络
----
第三节 邮路
----
第四节 投递
--
第五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第十二编 龙 口 港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港口建设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章 港口营运
----
第一节 航线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货运
--
第四章 营运管理
第十三编 商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机构
--
第二章 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 公营商业
----
第五节 国营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四节 废旧物资收购
--
第四章 物资购销
----
第一节 物资采购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第五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六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庙会
----
第二节 集市
----
第三节 农贸市场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收购
----
第二节 出口商品奖售
----
第三节 出口贸易
----
第四节 进口贸易
第十四编 粮 油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市粮食局
----
第二节 乡镇粮管所
--
第二章 粮食征收
----
第一节 田赋
----
第二节 公粮
--
第三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统购
----
第二节 奖售与加价
----
第三节 农民粮油
----
第四节 粮油统购
----
第五节 粮油议购议销
--
第四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粮仓建设
----
第二节 油库建设
----
第三节 粮油保管
----
第四节 粮油调运
第十五编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税务机构
--
第二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
--
第三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预(决)算管理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四章 税制
--
第五章 税种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契税
--
第六章 税务管理
----
第一节 征收管理
----
第二节 税务监督
第十六编 金 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当铺
----
第二节 钱庄
----
第三节 银行
----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五节 保险公司
----
第六节 秋林基金会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种类
----
第二节 货币管理
----
第三节 侨汇和外汇管理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储蓄
----
第二节 单位存款
--
第四章 贷款与结算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工商贷款
----
第三节 农业贷款
----
第四节 基建拨款和贷款
----
第五节 其他贷款
----
第六节 结算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保费
----
第三节 理赔
--
第六章 信托与代理业务
----
第一节 信托业务
----
第二节 代理金库
----
第三节 代理债券
第十七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计划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机构
----
第三节 审计机构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五节 物价管理机构
----
第六节 标准计量管理机构
--
第二章 计划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实施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调查
----
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汇编
--
第四章 审计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物价变动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七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量
----
第二节 标准化
----
第三节 产品质量管理
第十八编 科 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专业机构
----
第三节 科协机构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
--
第三章 科技研究
----
第一节 科研活动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技推广
--
第四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情报交流
----
第四节 科技咨询
--
第五章 气象、地震测报
----
第一节 气象测报
----
第二节 地震测报
第十九编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市(县)委机构
----
第二节 党的建设和发展
----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
第七节 信访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共和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共和党黄县党部
----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黄县分团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青年组织
----
第二节 少年、儿童组织
----
第三节 工人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
第五节 妇女组织
----
第六节 工商组织
----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八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
----
第九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二十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议会 议员
----
第二节 参议会
----
第三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人大常委会
----
第六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七节 代表选举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署
----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
----
第三节 县(市)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口市(黄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二十一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公安机构
----
第二节 检察机构
----
第三节 审判机构
----
第四节 司法机构
----
第五节 安全机构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政权保卫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监督
----
第六节 边境防务
----
第七节 看守监管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人民陪审
----
第六节 执行工作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法律服务
第二十二编 军 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军
----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
----
第三节 军阀部队
----
第四节 国民党军
----
第五节 人民军队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兵役制
----
第五节 预备役制
--
第四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团练 冬防队
----
第二节 保卫团 民团
----
第三节 联庄会
----
第四节 乡农学校
----
第五节 抗日救亡团 三军三大队二支队 三军四路
----
第六节 黄县抗日游击大队
----
第七节 独立营 警卫营
----
第八节 龙口武装大队
----
第九节 区中队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装备
----
第四节 参战
--
第六章 重大战事
----
第一节 捻军三进黄县
----
第二节 辛亥光复黄县之战
----
第三节 攻克黄城集据点
----
第四节 慕院夼突围战
----
第五节 老鼠尾山头伏击战
----
第六节 南邢家突围战
----
第七节 园璧张家伏击战
----
第八节 张家沟伏击战
----
第九节 收复龙口
----
第十节 和平解放黄城
----
第十一节 抗日战争期间的小规模战斗
----
第十二节 解放龙口
----
第十三节 解放战争期间的小规模战斗
第二十三编 民 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拥军支前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章 优抚
----
第一节 群众优待
----
第二节 国家抚恤
----
第三节 国家补助
----
第四节 扶优致富
----
第五节 烈士褒扬
--
第四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三节 老红军安置
----
第四节 城市下乡人口安置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五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战争灾难救济
----
第二节 自然灾害救济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扶持贫困户
----
第五节 退职职工生活救济
--
第六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聋哑儿童入学
----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
----
第三节 残疾人就业
--
第七章 婚葬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八章 地名工作
第二十四编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人事机构
----
第二节 劳动机构
--
第二章 人事制度
----
第一节 清朝县衙官吏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人员
----
第三节 人民政府干部
--
第三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干部任免
----
第二节 干部调配
----
第三节 干部奖惩
----
第四节 干部精减
----
第五节 落实干部政策
----
第六节 干部退职、退休、离休
--
第四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就业形式
----
第二节 就业人数
--
第五章 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调配
----
第三节 培训
----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
--
第六章 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工资形式
----
第三节 工资改革与调整
--
第七章 职工福利
----
第一节 休假待遇
----
第二节 病伤残亡待遇
----
第三节 困难补助
----
第四节 生育待遇
----
第五节 企业职工退休、退职、离职待遇
--
第八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安全生产
----
第二节 劳保用品
----
第三节 女工保护
第二十五编 外事 侨务 港台事务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外事
----
第一节 接待来访
----
第二节 国际组织 国际会议
----
第三节 专项考察 参观旅游
--
第三章 侨务
----
第一节 华侨
----
第二节 归侨
----
第三节 眷属
----
第四节 侨务工作
----
第五节 爱国援乡
--
第四章 港台事务
----
第一节 香港同胞
----
第二节 台湾同胞
第二十六编 教 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儒学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县学 书院 社学
--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稚园 幼儿园
----
第二节 教学
----
第三节 重点幼儿园
--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形式和思想品德教育
----
第四节 典型学校
--
第五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四节 重点学校
--
第六章 专业职业学校
----
第一节 专业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七章 特殊教育
--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民众教育
----
第二节 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函授、广播电视教育
----
第四节 职工中专教育
--
第九章 教师
----
第一节 师资来源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四节 尊师重教
--
第十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
第三节 学校设施
第二十七编 文 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影剧院
----
第二节 图书馆(店) 博物馆
----
第三节 文化馆(站)
--
第三章 文学艺术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艺术创作
----
第三节 民间艺术创作
--
第四章 戏剧演出
----
第一节 专业剧团演出
----
第二节 群众业余演出
--
第五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六章 幻灯 电影
----
第一节 幻灯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七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八章 地方志纂修
----
第一节 旧志编修
----
第二节 新方志编纂
--
第九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故城址
----
第四节 故居(宅)
----
第五节 烈士陵园
----
第六节 烈士纪念碑
----
第七节 馆藏文物
--
第十章 名胜
----
第一节 名山
----
第二节 名岛
----
第三节 名溶洞 名水库
----
第四节 名园 名廊
第二十八编 卫生 医药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卫生事业机构
----
第三节 医药机构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单位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四节 医疗技术
----
第五节 医疗制度
----
第六节 医务人员培训
--
第三章 医药
----
第一节 医药店铺
----
第二节 中药材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
----
第四节 其他病防治
----
第五节 海港检疫
----
第六节 饮食卫生
----
第七节 爱国卫生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妇女病防治
第二十九编 体 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专业机构
--
第二章 场地设施
----
第一节 公共体育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设施
----
第三节 其他体育设施
--
第三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章 体育比赛
----
第一节 市(县)级比赛
----
第二节 参加市(地)级以上比赛
----
第三节 破、创市(地)级以上比赛纪录
--
第五章 人才培养
----
第一节 运动员
----
第二节 裁判员
----
第三节 人才输送
第三十编 民俗 宗教
--
第一章 生产民俗
----
第一节 农业生产民俗
----
第二节 林果业生产民俗
----
第三节 牧业生产民俗
----
第四节 副业生产民俗
----
第五节 渔业生产民俗
----
第六节 手工业生产民俗
--
第二章 商业民俗
----
第一节 集市民俗
----
第二节 庙会 山会
----
第三节 小商小贩
----
第四节 市声与招幌
----
第五节 经商习俗
--
第三章 衣食住行民俗
----
第一节 服饰民俗
----
第二节 饮食民俗
----
第三节 起居民俗
----
第四节 交通、旅行民俗
--
第四章 岁时节令民俗
----
第一节 农历节令
----
第二节 阳历节日
--
第五章 人生礼仪民俗
----
第一节 婚嫁礼俗
----
第二节 生育礼俗
----
第三节 寿诞礼俗
----
第四节 丧葬礼俗
--
第六章 婚姻民俗
----
第一节 婚姻形式
----
第二节 媒
----
第三节 离婚
----
第四节 再婚
--
第七章 家族乡社民俗
----
第一节 家族
----
第二节 亲族
----
第三节 乡社
--
第八章 信仰禁忌民俗
----
第一节 民间诸神
----
第二节 灵物崇拜
----
第三节 巫术迷信
----
第四节 占验卜兆
----
第五节 吉祥物
----
第六节 禁忌避讳
--
第九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教会医院及学校
----
第六节 神学院 修道院
第三十一编 方 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单字音系
----
第二节 语流音变
----
第三节 特殊字音及异读字举要
----
第四节 龙口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比较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天文 地理
----
第二节 方位 地名
----
第三节 时间 节令
----
第四节 人品 称谓
----
第五节 人体 器官
----
第六节 疾病 医疗
----
第七节 动作 行为
----
第八节 思想 感觉
----
第九节 性质 状态
----
第十节 饮食 服饰
----
第十一节 红白喜事
----
第十二节 农业 工商业
----
第十三节 房舍 器物
----
第十四节 动物 植物
----
第十五节 代词 数量词
----
第十六节 其他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词
----
第二节 句子
--
第四章 方言记音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三节 歌谣
----
第四节 谜语
----
第五节 故事
人 物
--
一、人物传略
----
淳于髡
----
徐福
----
太史慈
----
王时中
----
范复粹
----
姜隐
----
贾桢
----
王守训
----
王叔鹤
----
徐镜心
----
王学锦
----
丁佛言
----
赵荣华
----
王常师
----
杜纯德
----
张益珊
----
李玉玺
----
史兴成
----
孙彩云
----
王兴一
----
彭云
----
魏凤韶
----
杜阉如
----
任常伦
----
张殿邦
----
徐竹铭
----
朱全砾
----
逄焕章
----
于耀光
----
林杰
----
王景宋
----
张梯青
----
李子初
----
海默
----
庄梦周
----
杜明甫
----
赵竹容
----
李宪刚
----
逄揆一
----
吴启民
----
张静斋
----
李一真
----
陈风华
----
曲成田
----
王新训
----
田志强
----
刘集臣
----
陈云涛
----
王录
----
孙振旺
----
张玉礼
----
牟中珩
----
曲继辉
----
单香陵
----
仲曦东
----
赵俊卿
----
袁先
----
徐叔明
----
高福胜
----
王基埔
----
高建厚
----
李长述
----
陈立国
----
丁聪
----
贺 力
----
王天池
----
王修
----
仲伟传
----
陈文其
----
范心然
----
王仁斋
----
于希海
--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 录
--
一、文献辑要
----
龙口自辟商埠租建章程
----
沪军北伐先锋队将士攻克黄县北马,各属殉难诸先烈纪功碑序文
----
黄县植树公约
----
山东黄县人民抗日政府组织方案
----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 第三军告黄县父案老书
----
中共黄县县委 黄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意见
----
《黄县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
黄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决议
----
徐福籍贯学术讨论会纪要
--
二、轶闻传说
----
朱作鼎轶事
----
大清律
----
梨苗随嫁
----
同治受罚
----
货郎斗白蛟
----
梁作友捐款纾难始末
--
三、辑录考证
----
明代嘉靖黄县志序
----
明代崇祯黄县志序
----
清代康熙黄县志序
----
清代乾隆黄县志序
----
清代乾隆黄县志跋
----
清代同治黄县志序
----
清代同治黄县志凡例
----
民国黄县志序
----
旧志纂修考
----
黄县地名考
--
四、诗选
修志始末
历届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