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县志

爱辉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爱辉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4

出版时间: 1986年10月

目录

封面
爱辉县志
版权页
《爱辉县志》作者名单
图片
-- 爱辉县地势图
-- 爱辉县行政区划图
-- 黑河城区平面图
-- 兴安云海
-- 巡逻在黑龙江上
-- 爱辉县人民政府
-- 爱辉人民公社
-- 黑河一隅
-- 爱辉历史展览馆
-- 黑龙江畔
-- 烈士塔
-- 王肃墓
-- 黑河工人文化宫
-- 黑河体育馆
-- 爱辉魁星阁
-- 新建的居民住宅
-- 兴建中的黑河民航机场
-- 黑河中央大街
-- 黑河王肃公园
-- 山区麦收
-- 高寒地区种上了水稻
-- 卡伦山种子林场的种子林
-- 小兴安岭上的灌木林
-- 宋集屯水库
-- 额泥河水库人工养殖
-- 额泥河水库
-- 山区牛群
-- 爱辉护岸长堤
-- 猴头蘑
-- 榛子
-- 刺玫瑰
-- 犴达罕
-- 珍禽飞龙
-- 桦树蘑
-- 黑河农贸市场
-- 地产酒
-- 黑河奶粉厂生产的奶粉
-- 宋集屯煤矿
-- 黑河电动工具厂生产的电圆锯
-- 电动工具厂生产的手电钻
-- 黑龙江上的流送木排
-- 黑河地方窄轨铁路
-- 北黑公路
-- 黑罕公路
-- 机器采金
-- 手工采金
-- 采金老人
-- 黑河实验小学
-- 金块
-- 卡伦山古墓群发掘现场
-- 出土漆器
-- 出土桦皮盒
-- 鄂伦春人的冬猎
-- 鄂乡新生
-- 鄂伦春人的过去
-- 达斡尔族聚居的坤河村办公室
-- 坤河村新居
-- 坤河村新居室内
-- 黑河冰雕公园
-- 江畔朝阳
序言
凡例
目 录
概述
第一编大事记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地貌
---- 第一节地质基础
---- 第二节地貌
-- 第二章 山脉、水系
---- 第一节山脉
---- 第二节水系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气候区划
---- 第三节物侯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森林资源
---- 第三节草原资源
---- 第四节水资源
---- 第五节矿物资源
---- 第六节水产资源
---- 第七节土特山产资源
-- 第五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涝灾害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低温冷害
第三编建 置
-- 第一章疆域
---- 第一节疆域、变迁
---- 第二节位置、面积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建置前的沿革
---- 第二节建置后的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建国前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建国后的行政区划
-- 第四章县城、公社
---- 第一节县城黑河
---- 第二节幸福人民公社
---- 第三节爱辉人民公社
---- 第四节西岗子人民公社
---- 第五节四嘉子人民公社
---- 第六节上马厂人民公社
---- 第七节张地营子人民公社
---- 第八节二站人民公社
---- 第九节新生人民公社
---- 第十节罕达汽人民公社
---- 第十一节西峰山人民公社
---- 第十二节 北师河人民公社
-- 第五章地名考述
---- 第一节爱辉名称考
---- 第二节江东旧爱辉考
---- 第三节爱辉新城考
---- 第四节“江东六十四屯”考
---- 第五节额苏里城址考
第四编农 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土地占有形式
---- 第二节产品分配
---- 第三节生产关系与生产体制的变革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土地开发和利用
---- 第二节生产工具的演变
---- 第三节技术改造
---- 第四节作物面积及产量
---- 第五节国营农场
-- 第三章农机
---- 第一节农机发展概况
---- 第二节农机管理
---- 第三节机务人员培训
---- 第四节农机修造
---- 第五节农机具改革与推广
-- 第四章畜牧
---- 第一节畜牧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牲畜饲养管理
---- 第三节牲畜繁育
---- 第四节畜禽疫病防治
---- 第五节草原管理
-- 第五章水利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第三节灌溉工程
---- 第四节防洪工程
---- 第五节护岸工程
-- 第六章渔业
---- 第一节渔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黑龙江捕捞
---- 第三节鱼类养殖
-- 第七章副业
---- 第一节采集业
---- 第二节狩猎业
---- 第三节加工业
---- 第四节运输业
---- 第五节养殖业
第五编林 业
-- 第一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造林、育林
---- 第二节采伐生产
-- 第二章森林经营
---- 第一节林政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国营林场
第六编工 业
-- 第一章工业发展综述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主要产品产量
---- 第三节经营管理
-- 第二章采金工业
---- 第一节厂矿沿革
---- 第二节生产方法
---- 第三节经营管理
-- 第三章煤炭、电力工业
---- 第一节煤炭工业
---- 第二节电力工业
-- 第四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农机具修造
---- 第二节电机修造
---- 第三节汽车修配
---- 第四节船舶制造
---- 第五节锅炉制造和电影机修配
-- 第五章建材工业
---- 第一节砖瓦制造
---- 第二节白灰、水泥生产
---- 第三节木材加工
-- 第六章粮油、食品工业
---- 第一节粮油工业
---- 第二节食品工业
-- 第七章酿酒工业
---- 第一节白酒生产
---- 第二节色酒生产
---- 第三节啤酒生产
-- 第八章其它工业
---- 第一节印刷工业
---- 第二节、化学工业
---- 第三节皮革工业
---- 第四节被服加工业
---- 第五节修表、刻字、美术业
第七编交通、邮电
-- 第一章公路
---- 第一节公路建设
---- 第二节公路养护
---- 第三节公路运输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航运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航道
---- 第三节港口码头
---- 第四节运输
---- 第五节港航监督
-- 第三章铁路、航空运输
---- 第一节北黑铁路
---- 第二节黑嫩铁路
---- 第三节地方铁路
---- 第四节民用航空
-- 第四章邮电
---- 第一节邮电机构
---- 第二节邮路、邮运
---- 第三节封发、投递
---- 第四节汇兑
---- 第五节报刊发行
---- 第六节机要通信
---- 第七节集邮
---- 第八节电报
---- 第九节电话
第八编城 乡建设
-- 第一章综述
---- 第一节城乡建设沿革
---- 第二节基本建设投资与建筑竣工面积
---- 第三节建筑企业
-- 第二章城市建设
---- 第一节房屋建筑
---- 第二节街道建设
---- 第三节给水、排水
---- 第四节园林绿化
---- 第五节集中供热
-- 第三章城市管理
---- 第一节用地管理
---- 第二节卫生管理
---- 第三节房产管理
---- 第四节城市规划
-- 第四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房屋建设
---- 第二节道路、给水建设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水污染及治理
----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治理
第九编商 业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百货业
---- 第三节食品杂货业
---- 第四节五金业
---- 第五节医药业
---- 第六节饮食服务业
---- 第七节土产业
---- 第八节生产资料业
---- 第九节农村商业
---- 第十节集市贸易
---- 第十一节物资
-- 第二章粮食
---- 第一节粮食征购
---- 第二节粮食销售
---- 第三节粮食储运
-- 第三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边境贸易
---- 第二节外贸收购
第十编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与支出
---- 第三节财政管理与监督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
---- 第二节税种
---- 第三节征收方法及税额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当铺、旧银行
---- 第二节人民银行
---- 第三节专业银行
---- 第四节货币
第十一编工商管理、物价、标准计量
-- 第一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三节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经济监督检查
-- 第二章物价
---- 第一节价格管理体制
---- 第二节物价方针政策
---- 第三节物价管理
---- 第四节市场价格
-- 第三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标准化
---- 第二节计量
第十二编党政、群 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爱辉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共产党员在爱辉县的早期革命活动
---- 第二节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党员的发展
---- 第五节党员干部的教育与训练
---- 第六节党的纪律监察
---- 第七节党的统一战线
-- 第二章政权
---- 第一节行政机购
---- 第二节职官、领导
---- 第三节官署与政府机关
---- 第四节建国后的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建国后的人民政协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农民群众团体
---- 第二节职工群众团体
---- 第三节工商团体
---- 第四节妇女群众团体
---- 第五节青少年团体
---- 第六节社会团体
---- 第七节学术团体
-- 第四章 其它党派团体
---- 第一节同盟会
---- 第二节国民党
---- 第三节协和会
第十三编公安、司 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政保、内保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重大公安活动
---- 第五节消防
---- 第六节监狱(看守所)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
-- 第三章法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案件审判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调解工作
---- 第三节法制宣传教育
---- 第四节律师
---- 第五节公证
-- 第五章警察部队
---- 第一节建国前的警察部队
---- 第二节建国后的警察部队
第十四编军 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一节清时期爱辉区域军事机构及军队部署
---- 第二节民国时期县内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三节伪满时期县内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五节建国后爱辉县境内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二章战事
---- 第一节沙俄波雅科夫的武装入侵
---- 第二节沙俄哈巴罗夫的武装入侵
---- 第三节爱辉军民参加的雅克萨之战
---- 第四节沙俄穆拉维约夫的武装入侵
---- 第五节 “庚子俄难”
---- 第六节东北抗联在爱辉县的抗日活动和日伪讨伐队对东北抗联的围剿
---- 第七节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解放黑河
---- 第八节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斗争
-- 第三章 战备与人民防空
---- 第一节珍宝岛反击战后的人防战备
---- 第二节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人防战备
-- 第四章 民兵与征兵
---- 第一节民兵
---- 第二节征兵
第十五编外 事
-- 第一章重大外事活动
---- 第一节 《瑷珲条约》的签订
---- 第二节民国时期在黑河签订的中苏航政协议
---- 第三节建国后在黑河召开的中苏国境河流航行例会
-- 第二章边境斗争
---- 第一节沙俄对“江东六十四屯”的蚕食,迫害与江东人民反蚕食、反迫害的斗争
---- 第二节 “庚子俄难”之后爱辉人民收复失地的斗争
---- 第三节民国时期爱辉人民索还“江东六十四屯”的斗争
---- 第四节 日伪时期苏、日在边境线上的派遣与反派遣斗争
---- 第五节1965年后苏联在爱辉边境的挑衅活动
-- 第四章侨务
---- 第一节建国前的侨民
---- 第二节日本战俘的收容与遣返
---- 第三节建国后的侨民
第十六编 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普选
---- 第二节优抚
---- 第三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四节革命烈士褒扬
---- 第五节救济、救灾
---- 第六节社会福利
---- 第七节婚姻登记
---- 第八节丧葬改革
---- 第九节开拓、移民
---- 第十节民工、义务劳动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工资
---- 第三节劳动保险,职工福利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
---- 第二节编制
---- 第三节奖惩
第十七编文 化
-- 第一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设施
---- 第二节文艺团体
---- 第三节群众文艺
---- 第四节文艺创作
---- 第五节民间文艺
-- 第二章 新闻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报刊
---- 第三节电视
-- 第三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文物遗址
---- 第二节古墓葬
---- 第三节名胜
第十八编教育、科技
-- 第一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初等教育
---- 第三节中等教育
---- 第四节少数民族教育
-- 第二章 中、高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中等专业教育
---- 第二节高等教育
-- 第三章业余教育
---- 第一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二节农、市民教育
-- 第四章师资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学研究
---- 第三节教师进修
-- 第五章经费、设备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校舍
---- 第三节仪器
-- 第六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学普及
---- 第四节科研成果
第十九编卫生、体育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单位
---- 第二节医疗队伍
---- 第三节医疗技术
---- 第四节医疗设备
-- 第二章医药
---- 第一节药房,药店
---- 第二节采集,制造
---- 第三节检验,研究
-- 第三章防疫、保健
---- 第一节卫生防疫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第四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节合作、公费医疗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第四节体育竞赛与成绩
---- 第五节运动员培训与输送
第二十编人口、民族、风俗、宗教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人口构成
---- 第三节计划生育
-- 第二章民族
---- 第一节汉族
---- 第二节满族
---- 第三节达斡尔族
---- 第四节鄂伦春族
---- 第五节回族
---- 第六节其它民族
-- 第三章风俗
---- 第一节住宅
---- 第二节村寨
---- 第三节饮食
---- 第四节服饰
---- 第五节交通
---- 第六节婚姻
---- 第七节丧葬
---- 第八节节庆
---- 第九节礼节
---- 第十节禁忌
---- 第十一节语言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萨满教
---- 第二节其它各教
---- 第三节建国后的宗教工作
第二十一编人 物
-- 第一章传记
---- 永山、寿山
---- 凤翔
---- 恒玉
---- 勾纪修
---- 姚福升
---- 张寿增
---- 徐希廉
---- 陈连悦
---- 陈庆山
---- 王肃
---- 薛志侠
---- 胡宇翔
---- 邓秀江
---- 杨国斌
---- 韩子和
---- 傅振林
---- 张庆波
---- 陈玉华
---- 姚富聚
---- 菊正义
---- 赵庆云
---- 贺玉庭
---- 姚玉琛
---- 王增裕
---- 王鸣山
---- 黄诚武
-- 第二章传略
---- 巴尔达齐
---- 博穆博果尔
---- 杨宣、杨锡履、杨锡恒
---- 清朝时期爱辉的九位将军
---- 布尔沙
---- 德英(宁)阿
---- 德兴阿
---- 富明阿
---- 善庆
---- 克蒙额
---- 托克湍
---- 绰啥布
-- 第三章名录
---- 第一节革命烈士
---- 第二节劳动模范
附 录
-- 地方文献简介
-- 县志编修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