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海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90
出版时间:
2000年11月
目录
封面
南海县志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图片
--
南海县行政区划图
--
南海县防洪坤围、穿坤涵闸位置示意图
--
南海县地质图
--
南海县桂城街道图
--
198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乔石(前左四)视察南海时留影
--
1985年12月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中)视察南海县纺织业
--
1987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左一)视察九江镇玩具制衣厂
--
1988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中)视察桂城镇叠南管理区时访问农家
--
1991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幕华视察和顺镇时分
--
1991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中)视察大沥镇中心小学
--
1991年12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左二)视察西樵镇
--
1992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前左四)视察里水镇里水文明村
--
石碣古海岸遗迹(全景)
--
石碣古海岸遗迹剖面图
--
海蚀穴
--
被藤蔓覆盖着的海蚀柱(在全景照左侧被房屋遮挡的部位)
--
贝壳残留部位
--
西樵镇百西管理区水边村鱿鱼岗贝丘遗址出土的石器时代墓葬群
--
鱿鱼岗贝丘遗址出土的石器时代的骨器
--
鱿鱼岗贝丘遗址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石器
--
九江镇大同管理区灶岗贝丘遗址出土的石器时代的陶纺轮
--
西樵山遗址存留新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器
--
西樵镇民乐管理区陈家塘出土的石器时代的象上腭骨(高35、宽44、长56厘米)
--
澜石汉墓出土的陶水田、陶艇
--
盐步河东汉墓出土的陶灶
--
平洲林岳汉墓出土的陶屋
--
平洲马祠堂汉墓出土的陶碗
--
盐步河东汉墓出土的陶水井(下井栏、上顶棚盖)
--
盐步河东汉墓出土的陶耳杯
--
平洲马祠堂汉墓出土的陶三足盉
--
和顺文头岭出土唐宋间的陶提壶
--
九江沙口出土的汉铜鼓
--
松岗西坑冈出土的唐代归依塔(俗称骨塔)
--
南雄珠玑巷人南渡至九江排破登陆处——九江破排角
--
里水沙涌村的宋代经幢
--
明代文状元伦文叙墨宝(现存官窑七甫陈族)
--
罗村出土的明代伦文叙墓志铭
--
清代武状元姚大宁的御赐锦袍和家乡的状元坊额石(现存和顺孔村姚族)
--
清代邹伯奇制“摄影之器”自拍像
--
邹伯奇使用过的研究天文的天球仪
--
象限仪
--
邹伯奇测绘的桑园围全图刻石拓片
--
天文望远镜
--
七政仪(均存广州市博物馆)
--
九江沙口河堤出土的清代英制断钮铁炮
--
清代陈启沅绘制的机汽缫丝大偈图(复制于陈启沅著《蚕桑谱》)
--
清代戊戌维新失败前康有为为丹灶村和良登村亲友书写的门额(下图全文是慈韻仙院,已缺个半字,现存康有为纪
--
民国3年九江水灾情景
--
民国14年南海县第一区农民协会开幕纪念
--
民国14~16年农民协会会员证书
--
证章
--
各级农会印章
--
民国16年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阮啸仙摄赠南海农民自卫军
--
民国16年中共南海县委会诞生及活动旧址——松岗显纲村张家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部旧址——官窑黄洞黄氏宗祠
--
民国29年兴建的九江中学朱九江先生纪念堂
--
民国22年石门中学奠基碑刻
--
民国36年建立的狮山义民纪念碑
--
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的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
--
1991年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
--
围田区
--
基塘区
--
丘陵区
--
桂城主要街道
--
桂城生活污水处理厂
--
桂城自来水厂
--
县党政领导机关办公大楼
--
从(虫雷)岗山上鸟瞰桂城城区
--
纺织之乡西樵镇远眺
--
西樵镇官山城区
--
黄岐镇政府
--
改革开放后从农村小圩镇发展起来的黄岐镇城区
--
改革开放后崛起的陶乡南庄镇城区
--
陶乡南庄镇上元村民居
--
一河两岸的侨乡九江镇城区
--
九江镇儒林新村
--
有悠久工业历史的盐步镇城区
--
盐步镇河堤区
--
华灯初上的大沥镇城区
--
平洲镇政府办公楼
--
大沥宾馆
--
凤鸣镇渔民新村一巷
--
平洲城区鸟瞰
--
小塘镇城区
--
沙头镇城区
--
罗村镇城区
--
丹灶镇城区
--
官窑镇城区
--
里水镇城区
--
和顺镇城区
--
松岗镇城区
--
县内建筑业第一个获评广东省样板工程——南海烟厂(左图为一号车间内部结构)
--
境内第一座超20层建筑——南海大厦
--
南海建设大厦
--
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
--
境内最大的防洪与排渍工程——官山大闸与官山扬水站
--
境内最大的引水工程——北村大闸
--
境内蓄水量最大的蓄水工程——东风水库
--
境内最大的渡水工程——长虹岭渡水槽
--
境内规模最大的公路大桥——九江大桥
--
境内第一条斜拉索桥——西樵大桥
--
境内第一条公社自建的地方公路大桥——官山大桥
--
境内公社自建规模最大的地方公路大桥——和顺大桥
--
平洲港码头
--
授予南海县广东省“七五”交通建设先进县
--
可直通香港的九江外贸口岸码头
--
南海县邮电局
--
北村口岸
--
南海邮电局程控交换机房
--
小塘水陆联运站
--
九江220千伏变电站
--
水稻机械收割
--
塘鱼收获待运
--
狮山畜牧场
--
猪舍
--
南海第二种鸭场
--
南海联营种鸡场
--
鸡舍
--
70年代的高产桑地
--
70年代的蚕茧丰收
--
世界名犬大沥沙皮狗
--
驰名海外的土产——官窑马蹄(荸荠)
--
西樵大饼
--
九江煎堆
--
平洲福肉饼
--
南海毛纺织企业集团公司腈纶毛条生产车间
--
70年代的南海化肥厂
--
南海涤纶厂纺真丝生产线
--
南海糖纸集团公司南海糖厂
--
南海水泥厂
--
南海皮厂生产车间
--
九江酒厂生产车间
--
黄岐粮加厂出口大米生产车间
--
盐步镇中南铝轮毂厂
--
广东电缆厂
--
南海藤业集团公司藤艺制品
--
南庄上元陶瓷厂生产车间
--
官窑中美玩具厂出口产品
--
广东兴发铝型材厂产品及生产车间
--
西樵布匹批发市场
--
九江服装市场
--
大沥有色金属市场一角
--
黄岐家具市场
--
国家级风景旅游区西樵山一角
--
文明村大沥镇白界东村公园
--
官窑镇传统节日生菜会
--
九江镇上东管理区敬老院
--
80年代初县委书记到农家“访富问甜”
--
80年代初西樵山天湖锦龙盛会一角
--
旅居海外乡亲回家乡观光
--
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
南海科学馆
--
南海科学馆内詹天佑像
--
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在南海科学馆落成典礼上致词
--
南海糖厂科技中心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南海分校
--
南海师范庆祝建校60周年,县党政领导人与建国后南师历任负责人合影
--
南海中学名誉校长马万棋(前左三)回校视察
--
旅港、澳乡亲捐资重建的南海中学
--
石门中学校园一角
--
桂城中学
--
官窑镇初级中学
--
旅港乡亲曾少甫(前左七)在其全资捐建的沥北小学落成典礼上
--
大沥镇奇槎小学
--
开展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奖状
--
广东省校舍建设特级县奖状
--
桂城幼儿园
--
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
--
南海县图书馆
--
南海县博物馆
--
罗村镇文化中心
--
南海八景之一“江头毓秀”——广东省文明村桂城镇叠南江头村文化室
--
全国先进文化站——大沥文化站组织的“大家乐”活动现场
--
全国先进文化站
--
南海县人民医院
--
大沥医院手术室
--
大沥医院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县
--
南海县全国体育先进县
--
南海醒狮队应邀到北京表演
--
五人龙舟竞渡待发
--
龙舟竞渡
--
南海县体育场
--
举重运动员何灼强在世锦赛中破世界纪录并夺冠归来,县党政领导人热烈欢迎
--
坐落在大沥镇城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
省一级档案工作达标单位——南海县档案馆
--
珠纵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后老战士访问老区沙头村时留影
--
广播电视发射塔
--
省一级档案馆工作达标单位
--
1998年在西樵山举行的戊戌变法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
康有为故居
--
1988年旅港乡亲石景宜赠书暨受聘县志编委顾问仪式
--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杨应彬诗赠南海县志办条幅
凡例
目录
第一卷概述
第二卷大事记
第三卷政区建置
--
第一章县政区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备考:南海县始建时间的多种说法史料辑录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建国前的都堡、区乡
----
第二节建国后的区乡、社队、镇区
--
第三章县城
----
第一节附廓广州
----
第二节徙治佛山
----
第三节桂城
第四卷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质发展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岩浆岩
----
第四节地质构造
----
第五节地震构造带
--
第二章地形地貌
----
第一节地形
----
第二节地貌类型分布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点
----
第二节气候资源
----
第三节气候分布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径流
----
第三节水位
----
第四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成土的自然条件
----
第二节植被
----
第三节土地类型及分布
----
第四节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六章矿产及旅游地质资源
----
第一节矿产资源
----
第二节旅游地质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洪涝
----
第二节风雨
----
第三节干旱低温霜冻
----
第四节地震
第五卷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自然变动
----
第三节迁徙流动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建国前人口分布
----
第二节建国后人口分布
--
第三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性别结构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文化构成
----
第四节行业、职业构成
----
第五节民族构成
--
第四章姓氏
----
第一节姓氏构成
----
第二节姓氏来源
----
第三节姓氏分布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人口规划
----
第三节政策措施
----
第四节工作措施
----
第五节技术措施
----
第六节优生优育
--
第六章人口寿命
----
第一节明清百岁老人
----
第二节建国后人寿概况
第六卷政治综述
--
第一章封建统治时期的反压迫、反侵略斗争
----
第一节元代邵宗愚起义
----
第二节明代黄萧养起义
----
第三节清代“洪兵”起义
----
第四节三元里抗英斗争
----
第五节反美拒约运动与冯夏威以死拒约
--
第二章维新变法运动及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
----
第一节康有为与维新变法运动
----
第二节反清革命活动与黄花岗之役
--
第三章民国政治在县内的成败
----
第一节军阀割据,政局多变
----
第二节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与被镇压
----
第三节陈济棠治粤时相对稳定的政局
----
第四节抗日运动的兴起与被破坏
----
第五节政治腐败,直至政制被推翻
--
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完善
----
第一节民主建政
----
第二节“三大”改造与整风、反“右”
----
第三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农村政社合一
----
第五节拨乱反正,完善人民民主制度
第七卷政权政协
--
第一章建国前的政权
----
第一节封建统治时的县衙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县参议会、政府
----
第三节抗日民主政权
--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乡镇人民政府
--
第四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五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案件复查
----
第五节人民陪审员制和公开审判制
--
第六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委员
----
第二节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第八卷政务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国家工作人员的来源与结构
----
第二节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与管理
----
第三节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
----
第四节国家工作人员的离休、退休与退职
--
第二章公安
----
第一节管理体制、机构、队伍
----
第二节侦察预审监改
----
第三节社会治安管理
----
第四节户籍管理
----
第五节消防
----
第六节交通安全管理
--
第三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人民调解
----
第二节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律师业务
----
第四节公证
--
第四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三节赈灾与救济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五节扶持老区建设
----
第六节婚姻登记
----
第七节其他工作
--
第五章外事
----
第一节对外接待
----
第二节公务出访及出国签证、护照管理
--
第六章信访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信访处理
第九卷政党群众团体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宣传
----
第三节统一战线
----
第四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其他党派
----
第一节同盟会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四节中国民主建国会
----
第五节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六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七节中国致公党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节残疾人组织
第十卷军事
--
第一章驻军
----
第一节建国前驻军
----
第二节建国后驻军
--
第二章县地方武装
----
第一节建国前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工农革命武装
----
第三节建国后的地方武装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民兵大事纪要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世袭兵役制
----
第二节募兵制
----
第三节征兵制
----
第四节志愿兵役制
----
第五节义务兵役制
--
第五章重要兵事纪略
----
第一节反侵略战事
------
附:日军侵华暴行
----
第二节农民起义与反封建统治的战事
----
第三节反对民国独裁政府的战事
第十一卷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建国前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概况
--
第二章建设投资与效益
----
第一节建设投资
----
第二节发展速度、效益
--
第三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国民收入及财政收支结构
--
第四章人民生活水平
----
第一节建国前的人民生活
----
第二节建国后的人民生活
第十二卷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定期报表制度
----
第二节统计调查
----
第三节统计分析、汇编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物价管理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的物价管理体制
----
第三节建国后的物价概况
--
第四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主要物资的组织与供应
--
第五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劳动力管理
----
第二节劳动工资
----
第三节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
----
第四节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
第六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质量监督与认证
----
第四节计量制度
----
第五节量值传递和计量检定
----
第六节计量监督与管理
--
第七章土地与房产管理
----
第一节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二节土地权属管理
----
第三节土地利用和保护
----
第四节地名管理
----
第五节房产契证管理
----
第六节公房管理
----
第七节私房管理
----
第八节房产交易管理
--
第八章审计监督
----
第一节国家审计
----
第二节内部审计
----
第三节社会审计
--
第九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经济合同管理
第十三卷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环境保护
--
第一章水利建设与“三防”
----
第一节防洪工程
----
第二节治涝工程
----
第三节灌溉工程
----
第四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第五节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
----
第六节“三防”与气象测报
--
第二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设施建设
----
第二节运输经营
----
第三节交通设施养护
--
第三章通信建设与运营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
第四章供水供电
----
第一节供水
----
第二节供电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防治
----
第二节环境管理
----
第三节环境监测
----
第四节环境教育
第十四卷农业
--
第一章农村生产经营体制
----
第一节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二节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有制
----
第三节人民公社所有制
----
第四节双层经营体制
----
第五节其他形式的经营体制
----
第六节经营规模与产业结构
----
第七节社会化系列服务
--
第二章农田种植业
----
第一节作物种类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肥料
----
第四节水稻栽培
----
第五节其他作物栽培
----
第六节病、虫、鼠害防治
--
第三章水产业
----
第一节鱼苗生产
----
第二节成鱼养殖
----
第三节特种水产品养殖
----
第四节饲料
----
第五节鱼病防治
----
第六节江河捕捞
--
第四章蚕桑业
----
第一节植桑
----
第二节饲蚕
--
第五章林果花卉业
----
第一节林木
----
第二节水果
----
第三节花卉
--
第六章畜牧业
----
第一节养猪
----
第二节养家禽
----
第三节养牛
----
第四节其他禽畜饲养
----
第五节禽畜疫病防治
----
第六节主要畜牧场简介
--
第七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耕作机械
----
第二节水稻插秧及收割机械
----
第三节其他机械
----
第四节农机服务
第十五卷工业
--
第一章产业发展概况
----
第一节古代手工业
----
第二节近代工业
----
第三节当代工业
--
第二章经营、管理体制与企业管理
----
第一节私有制时期的经营、管理体制
----
第二节公有制建立后的经营、管理体制
----
第三节建国后的企业管理
--
第三章行业分述
----
第一节采矿业
----
第二节粮油加工与食品、饮料制造业
----
第三节烟草加工业
----
第四节纺织业
----
第五节缝纫、制革及皮革制品业
----
第六节竹、藤制品及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
----
第七节造纸及纸制品、印刷、文体用品制造业
----
第八节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
第九节火力发电业
----
第十节化学制品、医药制造业
----
第十一节橡胶与塑料制品业
----
第十二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第十三节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
----
第十四节金属制品业
----
第十五节机械制造业
----
第十六节交通运输设备修造业
----
第十七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第十八节电子设备制造业
第十六卷建筑业与城镇建设
--
第一章建筑业管理体制
----
第一节施工管理
----
第二节设计管理
----
第三节工程承包、发包管理
----
第四节工程质量监督
----
第五节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
----
第六节预算定额管理
--
第二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施工企业
----
第二节经营实绩
----
第三节施工技术
----
第四节施工科技成果
--
第三章勘测设计
----
第一节经营机构
----
第二节经营实绩
----
第三节设计技术
--
第四章建筑技术培训与职工生活福利
----
第一节职工培训
----
第二节职工工资与劳保福利
--
第五章城乡市政、楼房建设
----
第一节县城区市政建设
----
第二节镇城区市政建设
----
第三节城乡楼房建设
第十七卷商业
--
第一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营和个体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五节旅游企业
--
第二章市场
----
第一节圩市
----
第二节街市(镇)
----
第三节专业市场
--
第三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市场经营
----
第二节统购统销
----
第三节粮油储运
----
第四节饲料供应
--
第四章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一节猪、禽、蛋购销
----
第二节水产品购销
----
第三节其他农副产品购销
--
第五章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与供应
----
第一节肥料农药
----
第二节农具
----
第三节耕牛
----
第四节防洪物资
--
第六章工业生产资料采购与供应
----
第一节金属材料
----
第二节化轻建材
----
第三节机电设备
----
第四节燃料
----
第五节木材
--
第七章糖、烟、酒购销
----
第一节食糖
----
第二节卷烟
----
第三节饮用酒
--
第八章日用百货与中西医药购销
----
第一节百货、纺织品
----
第二节五金交电
----
第三节中西医药
--
第九章饮食服务废品回收
----
第一节饮食服务
----
第二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十章旅游业
----
第一节县内景点开发
----
第二节旅游服务
第十八卷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章体制
----
第一节行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外贸经营体制
--
第二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商品结构
----
第二节出口生产基地、体系
----
第三节出口商品的包装与运输
----
第四节出口实绩
----
第五节进口贸易
----
第六节口岸
--
第三章对外经济关系
----
第一节对外经济项目管理
----
第二节利用外资
第十九卷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四节管理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税政管理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金融机构
----
第三节国币存款
----
第四节国币贷款
----
第五节人民币结算及其他业务
----
六节外币(外汇)经营业务及国际结算
----
第七节债券
----
第八节保险
第二十卷教育
--
第一章各类教育
----
第一节旧制教育
----
第二节普通教育
----
第三节专业、职业教育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二章教育方针、制度与方法
----
第一节教育方针、宗旨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学制及课程
----
第四节教学方法
----
第五节学籍管理
----
第六节勤工俭学
--
第三章教师
----
第一节队伍发展概况
----
第二节待遇和社会地位
--
第四章教育经费与学校建设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第二节校舍及设备
第二十一卷科学技术
--
第一章管理体制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业务管理
----
第三节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
第二章科研机构与科技团体
----
第一节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机构
----
第二节科技团体
--
第三章科研项目实施
----
第一节“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第三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第四章科技成果与应用
----
第一节农业
----
第二节气象水利
----
第三节工业
----
第四节建筑交通运输
----
第五节医疗卫生
----
第六节软科学
第二十二卷文化
--
第一章管理机构与文艺社团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文艺社团
--
第二章文艺活动
----
第一节业余文艺创作
----
第二节文艺演出
----
第三节传统民间文艺活动与现代艺术节
--
第三章民间文学
----
第一节民歌儿歌
----
第二节故事传说
----
第三节民谚
--
第四章图书
----
第一节藏书与阅览
----
第二节图书发行
--
第五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物普查、发掘、陈列
----
第二节遗址旧址
----
第三节胜迹
----
第四节传世文物
----
第五节革命文物
--
第六章报纸电影广播电视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电影
----
第三节广播电视
--
第七章档案史志
----
第一节档案
----
第二节地方史志
--
第八章县人著述目录
----
第一节明代目录
----
第二节清代目录
----
第三节民国及当代目录
第二十三卷医疗卫生
--
第一章体制
----
第一节行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经营体制
----
第三节医疗保健制度
----
第四节药品管理制度
----
第五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制度
--
第二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建国前的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的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三章卫生防疫保健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保健
--
第四章医疗护理
----
第一节中医与中成药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护理及其他
----
第五节危害生命的主要疾病
--
第五章医学社团
----
第一节建国前的医学社团
----
第二节建国后的医学社团
第二十四卷体育
--
第一章体制团体场地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民间体育团体
----
第三节体育场地
--
第二章主要体育项目
----
第一节龙舟竞渡
----
第二节武术与舞狮
----
第三节游泳
----
第四节篮球
----
第五节乒乓球
----
第六节足球
----
第七节羽毛球
----
第八节田径
----
第九节其他
--
第三章人才培养与选拔
----
第一节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
----
第二节业余体校培养
----
第三节人才选拔、输送
--
第四章竞赛与成绩
----
第一节县运动会
----
第二节竞赛纪录
第二十五卷方言民俗宗教
--
第一章方言
----
第一节概说与分区
----
第二节语音
----
第三节特殊词汇
----
第四节语法
--
第二章民俗
----
第一节岁时节令
----
第二节信仰习俗
----
第三节生活习俗
----
第四节婚丧礼仪
----
第五节民间娱乐活动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第二十六卷华侨港澳同胞
--
第一章去国与乡情
----
第一节去国原因与分布
----
第二节对家乡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
第二章归侨组织与侨务
----
第一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二节侨务
第二十七卷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古代人物
------
曹松
------
陈昭遇
------
冯元
------
叶颙
------
吴英
------
邵宗愚
------
王佐
------
陈博民
------
黄萧养
------
林良
------
陈骐
------
陈晟
------
伦文叙
------
梁储
------
霍韬
------
方献夫
------
黄衷
------
庞尚鹏
------
何维柏
------
庞嵩
------
朱让
------
郭棐
------
朱完
------
吴旦
------
陈绍儒
------
王学曾
------
卢龙云
------
郭尚宾
------
陈子壮
------
邝露
------
程可则
------
吴文炜
------
梁佩兰
------
劳孝舆
------
陈体全
------
何梦瑶
------
冯慈
------
冯成修
------
游际泰
------
姚大宁
------
谢兰生
------
邓士宪
------
招子庸
------
李可琼
------
罗文俊
------
曾钊
------
何文绮
----
第二节近代以来人物
------
伍崇曜
------
邹伯奇
------
谭莹
------
冼斌
------
李征霨
------
潘斯濂
------
朱次琦
------
何翀
------
明之纲
------
桂文灿
------
康国器
------
冯栻
------
黎晋荤
------
廖廷相
------
康广仁
------
张荫桓
------
陈启沅
------
黎晋贤
------
何如铨
------
罗传瑞
------
冯夏威
------
戴鸿慈
------
苏锐剑
------
冯镜如
------
区凤墀
------
何启
------
何剑士
------
詹天佑
------
黄飞鸿
------
李卓峰
------
黄鲁逸
------
康有为
------
陈道周
------
张云峰
------
罗登贤
------
程宝航
------
朱少穆
------
谭汝俭
------
陈锦涛
------
区大典
------
廖锦涛
------
黄少强
------
陈廉伯
------
陈公博
------
崔楷权
------
吴满
------
江孔殷
------
谢心准
------
冼冠生
------
李文范
------
李应林
------
曾镜涵
------
林超群
------
冼群
------
简照南
------
关仁甫
------
冯自由
------
李朗如
------
冼玉清
------
傅秉常
------
戴翼丰
------
陈仲达
------
杜定友
------
黎照寰
------
新珠
------
康同璧
------
半日安
------
王金石
------
何香凝
------
何竹林
------
康同薇
------
罗清生
------
黄震遐
------
陈卓莹
------
陈彦
------
靓少佳
------
关肇直
------
冯乃超
------
郭刁萍
------
陈序图
------
邓刚
------
何潮
------
徐柳仙
------
冯伯恒
------
邓肇坚
------
冯景禧
------
邓重行
------
任剑辉
------
傅天仇
------
黄君璧
------
区梦觉
------
附:旧<南海县志>人物目录索引
--
第二章人物录
----
第一节人民英烈
----
第二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
第三节人民代表
第二十八卷各镇概况
--
桂城镇
--
平洲镇
--
凤鸣镇
--
盐步镇
--
黄岐镇
--
里水镇
--
大沥镇
--
松岗镇
--
和顺镇
--
官窑镇
--
罗村镇
--
小塘镇
--
丹灶镇
--
金沙镇
--
西樵镇
--
九江镇
--
沙头镇
--
南庄镇
后记
<南海县志>各卷纂稿分工一览表
南海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海县志>审稿组
南海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南海县志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