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志
格式:PDF
费用:28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1.《保定学院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力求尊重史实、秉
笔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学院的历史和现状,努力做到思想性、科学性、
资料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
2.坚持“详今略古,古为今用”的编写原则,上限始于1978年12
月,下限止于2010年12月,图片及院领导信息止于2014年7月。
3.鉴于学院前身保定师范专科学校是由原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保定
市教育学院、河北保定师范学校三校合并而成,合并前保定市教育学院、
河北保定师范学校的情况在院志大事记中体现,大事记分三校编写。
4.按照“事以类从,横排竖写”的原则,采用篇章体的体例和述、
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诸体并用,以志为主。其中,述:即
总述,综述校情,总摄全志;记:即大事记,采用编年体,记述学院大
事、要事;志:即各专门志,为全志的主体部分,横列门类,纵述发展;
传:即人物传,按照“生不立传”的原则,虑及人物事迹、影响等因素,
在世人物不用传体;图:指地图、示意图、统计图、照片等;表,指统
计表等各种表格;录:指附录,收录单项性资料,与表附于篇章之后。
5.大事的界定标准:
(1)学校成立、合并、升格、更名及隶属关系变化;
(2)校址迁移;
(3)机构设置的变化;
(4)校级领导的任免和变动;
(5)管理体制的变革,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公布、实施及修改;
(6)领导视察、重要来宾访问,校级领导、知名人士的重要活动;
(7)重要会议和重要决定;
(8)与国内外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重要协议;
(9)学院获得的市级以上奖励;
(10)党、团、学生组织的建立与重要活动;
(11)办学规模、办学形式和学制的变化;
(12)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变化;
(13)招生范围、招生方式的变化;
(14)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立项、成果鉴定与奖励;
(15)专利申请与转化;
(16)附属机构的设立及变化。
6.人物记述分为传、简介、名录三种体裁。传,较为详细地记述人
物的一生;简介,一般只记人物的主要事迹,不详细记述人物的一生;
名录,设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奖励
情况或其他突出成绩等栏目。
入人物篇标准:
(1)去世校级领导、杰出教职工(正高职称并获得国家级奖励的,
下同)入人物传;
(2)在世校级领导、杰出教职工编写人物简介;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记入杰出校友名录:政界具有正县
级及以上职务人员;教育界被授予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
学术界正高职称人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及其他有杰出业绩者;军界大
校军衔、副师级以上者;工商界国内五百强企业省域级主管以上人员或
资产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家。
7.采用语体文,记述体,一般述而不论。
8.时间采用公元纪年,地名、政府、学校、职务名称均以当时当地
习惯称呼,先全称,后简称,必要时加注。
9.数字表示方式:
(1)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凡适用阿
拉伯数字且得体者,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
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五四运动
(3)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4)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
10.资料来源
(1)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相关文献资料;
(2)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保存的校史资料及实物;
(3)教职工亲历之回忆。
内容时限:
1978年12月-2014年7月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封底
版权
《保定学院志(1978-2010)》编委会
题词
图片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1978~2010)
第一篇 领导体制与党政机构
--
第一章 领导体制与机构沿革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党委
--
第三章 党委办事机构
----
第一节 办公室(党政合一)
----
第二节 组织部
----
第三节 宣传部(与统战部、新闻中心合署办公)
--
第四章 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处、审计室合署办公)
--
第五章 党总支、支部
--
第六章 行政管理及教辅机构
----
第一节 学生处
----
第二节 人事处
----
第三节 教务处
----
第四节 科研处
----
第五节 财务处
----
第六节 保卫处
----
第七节 后勤管理处
----
第八节 国有资产管理处
----
第九节 审计室
----
第十节 继续教育部
----
第十一节 图书馆
----
第十二节 学报编辑部
----
第十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部
第二篇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党建工作
----
第一节 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
----
第二节 干部工作
----
第三节 专项教育活动
----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重要活动
----
第二节 宣传阵地建设
第三篇 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
--
第一章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基本情况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委会
----
第四节 学生会
----
第五节 学生社团
第四篇 教职工
--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第一节 教职工概况
----
第二节 专任教师队伍
----
第三节 教师引进与流动
----
第四节 教职工培训与进修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职称评聘
----
第二节 工资福利与保险
----
第三节 考核与奖励
----
第四节 离退休人员服务与管理
----
第五节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篇 教育教学
--
第一章 专科教学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专业设置
----
第三节 教学计划
----
第四节 教学建设
----
第五节 教学管理
----
第六节 实践教学
----
第七节 教学改革
--
第二章 本科教学
----
第一节 教学思想与教学原则
----
第二节 学科专业建设
----
第三节 教学计划
----
第四节 教学建设
----
第五节 教学改革与管理
----
第六节 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
第三章 继续教育
----
第一节 学历教育
----
第二节 非学历教育
--
第四章 招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招生数量
----
第三节 招生类型及生源范围
--
第五章 联合办学
--
第六章 对外交流与合作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主要职能
----
第三节 引智与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篇 科研工作及学术刊物
--
第一章 科研工作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科研管理
----
第三节 科研机构及管理制度
----
第四节 科研课题
----
第五节 科研成果
----
第六节 学术活动
--
第二章 学报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办刊宗旨
----
第三节 编辑部工作与管理
----
第四节 期刊影响力及获奖情况
----
第五节 历届编委会组成
第七篇 教育教学设施
--
第一章 图书馆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馆藏
----
第三节 文献分类与编目
----
第四节 读者服务
----
第五节 电子阅览室与数字资源建设及服务情况
----
第六节 网站建设与网络服务
--
第二章 实验室
----
第一节 实验室设置
----
第二节 仪器设备
----
第三节 实验室管理体制
--
第三章 档案室
--
第四章 文化艺术体育设施
--
第五章 校园网
第八篇 学生工作
--
第一章 学生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规章制度
----
第三节 学籍管理
----
第四节 奖励与处分
----
第五节 奖学金及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
第六节 学生保险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教育内容
----
第三节 教育途径与方法
----
第四节 辅导员工作
--
第三章 就业工作
----
第一节 就业情况
----
第二节 就业基地建设
第九篇 办学保障与后勤服务
--
第一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校区建设
--
第二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经费来源
----
第三节 经费支出
----
第四节 财务制度
--
第三章 资产管理
--
第四章 内部审计
--
第五章 校务公开与招投标工作
----
第一节 校务公开
----
第二节 招投标工作
--
第六章 后勤服务
----
第一节 饮食服务
----
第二节 宿舍管理
----
第三节 校园绿化与环境卫生
----
第四节 维修服务与水、电、暖管理
----
第五节 教学服务
----
第六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七节 福利分房
----
第八节 计划生育
----
第九节 校办产业
----
第十节 幼儿园
--
第七章 安全稳定与法制工作
----
第一节 校园安全与消防管理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三节 法制工作
--
第八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医疗保健
----
第三节 公费医疗
第十篇 升本建院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新校区建设
--
第三章 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建设
--
第四章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五章 相关材料准备
--
第六章 专家进校评估
第十一篇 系部概况
--
第一章 中文系
--
第二章 历史系
--
第三章 外语系
--
第四章 政法系
--
第五章 管理系
--
第六章 数学与计算机系
--
第七章 资源与环境系
--
第八章 生化系
--
第九章 信息技术系
--
第十章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
第十一章 教育系
--
第十二章 音乐系
--
第十三章 美术系
--
第十四章 体育系
--
第十五章 基础教学部
第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三章 名录
----
第一节 教授名录
----
第二节 杰出校友名录
附录1:大事记(1904~1978)
附录2:校史资料
附录3:学校历任领导(1904~1978)
附录4:河北保定师范学校历任领导(1978~1999)
附录5:保定市教育学院历任领导(1963~199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