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志

富宁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地理志、乡镇志、社会志、经济志、政治志、文化志和人物志。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7年12月

目录

封面
富宁县志
图片
-- 富宁县城
-- 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楼,1984年建。
-- 新华镇新华街南段
-- 田蓬镇 近现代国防边关要地。
-- 剥隘镇 宋代至民国为滇桂通商要口和云南兵防重地。
-- 里达镇 1948年7月成立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故地。
-- 谷拉乡 近代中共右江下游党委和红七军创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 洞波瑶族乡 近代红军活动重地。
-- 花甲乡 清代云南骑卫驻地,近代红军活动重地。
-- 阿用乡 近代红军司令部和边区党委活动重地。
-- 那能乡 近代红军活动重地。
-- 归朝镇 清代土富州驻地。边区革命重地。
-- 睦伦乡 近现代国防重地。
-- 者桑乡 清末韦明才反土司起义据地。
-- 木央乡 近现代国防重地。
-- 郎恒乡 近现代国防重地。
-- 板仑乡 明末李天保起义重地。
-- 江上鸳鸯 古名鸳鸯峡,在剥隘北境那马村旁的西洋江中。
-- 清华洞 在县城西部5公里峡谷中。
-- 西江水系右江源头--剥隘
-- 普阳瀑布 在木央乡普阳村西侧。瀑高96米。
-- 水松 在者桑乡芭或村田坝中,树龄750年。
-- 制种田 1985年始制杂交水稻良种(图为板仑制种田)。
-- 睦伦茶园 1987年全县开始发展的新产业。
-- 滇桂界桥 323线国道公路跨过谷拉河的罗村口桥。1957年建。
-- 水碓 洞波乡毛龙村的水碓群。
-- 天车 元朝从浙江引进技术(图为剥隘那力村的天车)。
-- 八角(茴香)林 清代开始发展的大宗商品产业 (图为洞波瑶族乡大弯一带的八角林)。
-- 农民甑制的出口茴油。
-- 剥隘七醋厂生产的名醋。
-- 扁桃 树为景,果为食(图为清初种植的剥隘扁桃林)。
-- 金泰得制药厂生产的药品系列。
-- 真酒厂生产的真酒系列。
-- 那能畜牧场 1980年县办。
-- 谷拉九(山弄)谷留村 是近代创建滇黔桂边区根据地党委及红军司令部驻地。
-- 红军布告。
-- 红军军旗。
-- 红军武器。
-- 解放大西南 1950年1月6日凌晨,解放大军从广西百色挺进云南富宁剥隘开始解放祖国大西南。
-- 红军的工作、生活用具和广州农民讲习所用的笔记本。
-- 烈士陵园1986年竣工。
-- 富宁革命纪念馆1986年落成开放。
-- 壮乡古风一竹桥(图为剥隘镇那莫村的竹桥)。
-- 汉族服饰
-- 壮族布土服饰
-- 壮族布侬服饰
-- 壮族布越(沙)服饰
-- 瑶族板瑶饰
-- 瑶族靛瑶服饰
-- 瑶族山瑶服饰
-- 苗族偏(青)苗服饰
-- 苗族白苗服饰
-- 彝族白彝服饰
-- 彝族黑彝服饰
-- 彝族服饰
-- 彝族高白彝服饰
-- 彝族花彝服饰
-- 瑶锦
-- 苗锦
-- 彝锦
-- 汉锦
-- 瑶族织带
-- 壮族织布机与彝族织布机相同。
-- 壮族绣锦。
-- 手碓 图为龙绍瑶族舂米。
-- 苗族织锦。
-- 虎坐式房屋汉、瑶、苗族的新式房屋景观。
-- 干栏式房屋壮族和彝族的传统房屋景观。
-- 瑶族盘王节每年十月在各村举行,必跳盘王舞(图为洞波乡瑶族表演的盘王舞)。
-- 壮族隆垌节每年春天在壮乡东道主村举行1-3天,必演壮族土戏(图为归朝1997年举行的隆垌)
-- 彝族(高白彝)跳宫节每年四月在各村举行,必跳铜鼓舞(图为龙泮村彝族1995年表演的铜鼓舞)。
-- 苗族花山节不定期举行,必跳芦笙舞(图为新华镇苗族表演的喜庆芦笙舞)。
-- 壮族业余土戏班(图为百油土戏班表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 县壮剧团演出的《螺蛳姑娘》一曲
-- 王忠林及奖品
-- 壮族潘永超 1985年到澳门参加太平洋联盟锦标赛,获鞍马冠军。
-- 苗族王忠林和王开良三次参加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滚芦笙驰名获奖。
-- 铜斧 1948年在归朝干美村出土。
-- 石斧 1948年在新华腊拱村对面山上出土。
-- 铜鼓 西汉型
-- 土司大堂清乾隆年间起建。
-- 土司衙门两旁的石狮。
-- 铜印 1991年在归朝干美村对面山脚出土。
-- 1986年获奖。
-- 中法(越)第23号碑光绪二十三年勘立。
-- 剥隘粤东会馆清嘉庆年间复修。
-- 奖旗
-- 手磨
-- 《富宁县志》评审会1994年7月6日召开,云南省政协副主席赵廷光在会上发言。
-- 《富宁县志》总纂人员:前排左起农有金、陈甲兴、农才忠、农贤生;后排左起许有恒、订依鼎良、冯光厚、关则
-- 富宁县地方志办公室十五年修志成果。《富宁县地名志》和5篇方志论文获省优秀奖。
-- 富宁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研究编史修志等工作左排起:张晋敏、吴俊明、苏建达、林兴友。右排起:舒建忠、张潜龙
-- 富宁县政区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地理志
-- 第一章 县境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境界
---- 第三节 城池
---- 第四节 乡村
-- 第二章 地质
---- 第一节 演变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四节 构造
---- 第五节 矿藏
---- 第六节 地震
-- 第三章 地形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山峰
---- 第四节 溶洞
-- 第四章 气 候
---- 第一节 日 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气压
---- 第四节 雷暴
---- 第五节 降水
---- 第六节 蒸发
---- 第七节 云雾
---- 第八节 霜雪
---- 第九节 特殊天气
---- 第十节 预测
-- 第五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质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变化
-- 第七章 生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八章 奇景
---- 第一节 山景
---- 第二节 水景
---- 第三节 洞景
-- 第九章 灾害
乡镇志
-- 第一章 乡志
---- 第一节 谷拉乡
---- 第二节 阿用乡
---- 第三节 洞波瑶族乡
---- 第四节 那能乡
---- 第五节 花甲乡
---- 第六节 板仑乡
---- 第七节 者桑乡
---- 第八节 睦伦乡
---- 第九节 木央乡
---- 第十节 郎恒乡
-- 第二章 镇志
---- 第一节 新华镇
---- 第二节 归朝镇
---- 第三节 剥隘镇
---- 第四节 田蓬镇
---- 第五节 里达镇
---- 第六节 乡镇经济
社会志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壮族
---- 第二节 汉族
---- 第三节 瑶族
---- 第四节 苗族
---- 第五节 彝族
---- 第六节 其他民族
---- 第七节 民族关系
---- 第八节 民族事务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总人口
---- 第二节 普查
---- 第三节 构成
---- 第四节 密度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姓氏变化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原始宗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佛教
---- 第四节 寺庙
经济志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所有制
---- 第二节 生产力
---- 第三节 经济结构
---- 第四节 经济运行
---- 第五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农 业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林业
---- 第三节 畜牧业
---- 第四节 渔业
---- 第五节 水利
---- 第六节 分配
-- 第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门类
---- 第四节 管理
-- 第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私营商业
---- 第三节 合营商业
---- 第四节 集体商业
---- 第五节 全民商业
---- 第六节 边境贸易
-- 第五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营运
---- 第三节 邮政
---- 第四节 电信
---- 第五节 管理
-- 第六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古代建筑
---- 第二节 现代建筑
---- 第三节 县城建设
---- 第四节 乡村建设
----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第七节 管理
-- 第七章 财政 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金融
---- 第四节 保险
-- 第八章 综合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审计
---- 第四节 物价
---- 第五节 计量
---- 第六节 扶贫
---- 第七节 土地
---- 第八节 矿产
---- 第九节 乡镇企业
---- 第十节 工商行政
政治志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隶属
---- 第二节 建制
---- 第三节 分区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军政
---- 第二节 土牧
---- 第三节 土司
---- 第四节 流官
---- 第五节 民国政府
---- 第六节 人民政权
-- 第三章 政党
---- 第一节 国民党
---- 第二节 共产党
-- 第四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商会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工人团体
---- 第四节 青年团体
---- 第五节 妇女团体
---- 第六节 华侨团体
---- 第七节 科协团体
-- 第五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六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福利
---- 第四节 优抚
---- 第五节 安置
---- 第六节 侨务
---- 第七节 管理
-- 第七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编配
---- 第二节 就业
---- 第三节 待遇
---- 第四节 离退休
---- 第五节 管理
-- 第八章 外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边界
---- 第三节 外交
---- 第五节 边境管理
-- 第九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革命武装
---- 第四节 过境部队
---- 第五节 兵役
---- 第六节 民兵
---- 第七节 防空
---- 第八节 战事
---- 第九节 御侮支前
---- 第十节 军事机构
-- 第十章 重大决策
---- 第一节 清匪反霸
---- 第二节 减租退押
---- 第三节 三反五反
---- 第四节 土地改革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六节 整风反右
---- 第七节 大跃进
---- 第八节 反“五风”
---- 第九节 四清
----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
---- 第十二节 改革开放
文化志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义学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业余教育
---- 第七节 教师
---- 第八节 教学研究
---- 第九节 勤工俭学
---- 第十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普及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第三节 书报
---- 第四节 文物 胜迹
-- 第四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电视
---- 第五节 录像
--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保健
---- 第四节 机构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人物志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黄朝兴
------ 韦甲江
------ 韦成贵
------ 韦明才
------ 沈定坤
------ 杜本荣
------ 陈嘉修
------ 李杏锦
------ 刘家华
------ 傅少华
------ 何尚刚
------ 罗子德
------ 陈肇基
------ 何毓南
------ 盘全贵
------ 韦汉安
------ 梁学政
------ 罗大明
------ 阮福荣
------ 黄安保
------ 周先学
------ 邓尚心
---- 第二节 英模事略
------ 红军家属 汪氏田
------ 战斗英雄 黄成虎
------ 扣林山勇士 何如坤
------ 民兵战斗英雄 陈昌德
------ 民兵英雄 熊玉明
------ 支前模范 刘家保
------ 支前模范 王正忠
------ 边防工作模范 朱贵友
------ 全国商业模范 方有道
------ 李忠贵
-- 第二章 人物表录
---- 第一节 人物表
----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附 录
修志始末
修志机构人员
后 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