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天台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95年04月
目录
封面
天台县志
图片
--
领导题词
--
天台县行政区划图
--
天台县风景名胜图
--
天台县卫星影象图
--
天台县城关镇图
--
天台县地势图
--
天台县气候区划图
--
天台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
天台县森林分布图
--
1、县级机关门景
--
2、东湖小区
--
3、云华楼夜景
--
2、里石门水库
--
3、红旗渡槽
--
1、迹溪毛竹林
--
2、天台小狗牛
--
3、白术
--
4、天台良种牛
--
5、天台乌药
--
6、云雾茶
--
7、天台山蜜橘
--
1、桐柏电站
--
2、桐柏电站地下机房
--
3、龙溪电站
--
4、桐坑溪电站
--
5、天台热电站
--
6、110天台变电所
--
7、35KVA变电所
--
1、天台山艺苑玻璃雕刻
--
2、天台酒厂生产的石梁啤酒
--
3、工艺美术品
--
4、竹木工艺品
--
1、国清讲寺鸟瞰
--
2、国清讲寺
--
3、日本僧众朝拜祖庭
--
4、中日两国高僧盛会
--
5、一行到此水西流
--
6、智者塔院
--
7、智者大师肉身塔
--
1、中国人民银行天台支行
--
2、天台供销大楼
--
3、城关中心菜市场
--
4、县百货商场
--
5、城关集市一角
--
1、县胶带厂
--
2、天台制药厂
--
3、天美制药有限公司
--
4、天台机械厂生产的冷却器
--
5、天台橡胶轮胎厂生产的彩色轮胎
--
6、天台绣衣厂
--
1、康有为题“石梁飞瀑”
--
2、石梁侧“第一奇观”摩崖
--
3、幽溪事
--
4、万马渡
--
5、佛陇摩崖
--
6、紫云洞
--
7、桐柏鸣鹤观
--
8、第六洞天玉京洞
--
1、天台中学
--
2、县人民医院
--
3、县邮电通讯大楼
--
4、恩美幼儿园
--
5、卫星地面接收站
--
6、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
7、县汽车站
--
1、七佛塔
--
2、显彰碑亭
--
3、朱熹摩崖“枕石”
--
4、米芾摩崖“秀岩”
--
5、隋梅
--
6、寒山、丰干、拾得雕像
--
7、济公雕像
--
1、中方广寺
--
2、下方广寺
--
3、梁妃塔
--
4、隋塔
--
5、万年寺
--
6、高明讲寺
--
7、华顶云锦杜鹃
--
8、华顶讲寺
--
1、县体育场一角
--
2、天台摔跤队
--
3、琵琶新秀
--
4、县围棋馆
--
5、九段棋手俞斌指导小棋手
--
6、县游泳池
--
1、县影剧院
--
2、县越剧团剧照
--
3、抬阁
--
4、舞龙
--
5、闹元宵
--
6、鼓亭
--
1、太白草堂遗址
--
3、解放天台等县捷报
--
4、北高师欢迎陈荩民
--
5、红疗医院旧址
--
1、唐观音雕像拓片
--
2、梵文贝叶经
--
3、唐碑
--
4、明幽溪大师书法
--
5、县博物馆
--
6、明抄本《大方广佛华严经》
--
7、恐龙蛋化石
--
8、青铜器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唐至清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 县城 建制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建制镇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石
----
第三节 构造
----
第四节 矿产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分区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压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日照 辐射 蒸发 湿度
----
第五节 雪 霜 雹 风 雾 雷暴
----
第六节 山地气候特征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水位
----
第三节 流量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野生动物
----
第一节 兽类 鸟类 爬行类
----
第二节 两栖类 鱼类 昆虫
--
第七章 灾异
----
第一节 灾害性气候
----
第二节 自然灾害
----
第三节 历代地震震波纪录
第三编 天台山
--
第一章 自然景观
----
第一节 山·峰
----
第二节 岩·石·洞
----
第三节 瀑·泉·溪·潭
----
第四节 野生植物
--
第二章 寺观
----
第一节 寺院
----
第二节 道观
--
第三章 景点开发
----
第一节 开发简史
----
第二节 旅游交通
----
第三节 旅游设施
--
第四章 莅山名人
----
第一节 国内名人
------
高察
------
王羲之
------
谢灵运
------
褚伯玉
------
萧统
------
孟浩然
------
李白
------
钱起
------
韦应物
------
陆羽
------
顾况
------
元稹
------
刘禹锡
------
贾岛
------
李绅
------
陆龟蒙
------
皮日休
------
杜荀鹤
------
方干
------
许浑
------
钱(叔)
------
钱惟演
------
夏竦
------
王十朋
------
洪适
------
桑庄
------
陈亮
------
朱熹
------
陆游
------
王沂孙
------
鲜于枢
------
赵孟烦
------
袁桷
------
张可久
------
刘基
------
杨维桢
------
戚继光
------
王士性
------
汤显祖
------
高攀龙
------
徐宏祖
------
王思任
------
黄道周
------
陈子龙
------
恽日初
------
朱以海
------
黄宗羲
------
姜(土采)
------
汪讽
------
柴绍炳
------
陆圻
------
施闰章
------
潘耒
------
戴名世
------
仇兆鳌
------
沈德潜
------
袁枚
------
洪亮吉
------
顾鹤庆
------
王昙
------
阮元
------
魏源
------
蒲华
------
康有为
------
蔡元培
------
弘一
------
郁达夫
------
黄宾虹
------
郑振铎
------
黄炎培
------
邓拓
------
丰子恺
------
郭沫若
------
张大千
------
张其昀
------
邵宇
----
第二节 海外名人
------
波若
------
悟空
------
最澄
------
空海
------
圆载
------
圆珍
------
道育
------
义通
------
谛观
------
(大周)然
------
念救
------
成寻
------
义天
------
荣西
------
俊芿
------
道元
------
彻通义介
------
元象静照
------
孤峰觉明
------
别源圆旨
------
戴德生
------
南条文雄
------
野村传四郎
------
朴炳疆
------
中里昌意
------
高阶陇仙
------
村上博优
------
南常男
------
山田惠谛
------
庭野日敬
------
附:游览著作
第四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迁移
--
第三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民族 性别 年龄
------
丁伯祥
------
丁国和
------
陈崇慎
------
陈光星
------
陈光荣
------
陈奇元
------
张鸿钧
------
林均治
------
庞韶九
------
洪虞溪
------
邱思考
------
许莲航
------
王三妹
------
许桂香
------
许桂香
------
许老五
----
第二节 文化程度
----
第三节 职业
--
第四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姓氏源流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少生优生
----
第二节 节育措施
----
第三节 晚婚晚育
第五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研究
----
第一节 科技推广
----
第二节 科研项目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宣传 信息
----
第二节 培训 咨询
----
第三节 群众性科技活动
--
第三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县级科技单位
----
第二节 科协团体
----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
----
第四节 厂办研究机构
----
第五节 民办研究机构
----
第六节 科技测报机构
第六编 经济总情
--
第一章 国民经济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林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工、商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第七编 农业
--
第一章 耕地 劳力 农具农机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力
----
第三节 农具农机
--
第二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面积 产量
----
第二节 种子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栽培技术
----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大豆 苎麻 油菜
----
第二节 棉花 甘蔗 瓜类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章 饲养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淡水养殖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捕捞
----
第四节 渔政管理
--
第六章 国营农牧渔场
----
第一节 县良种场
----
第二节 种公牛站
----
第三节 里石门水库渔林场
----
第四节 县鱼种场
第八编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资源变化
----
第二节 森林分布
--
第二章 绿化造林
----
第一节 种子采集
----
第二节 苗木培育
----
第三节 人工造林
----
第四节 封山育林
--
第三章 山林管理
----
第一节 林木抚育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调处山林纠纷
--
第四章 森林利用
----
第一节 木竹生产
----
第二节 木竹加工
----
第三节 林副产品
--
第五章 特产品类
----
第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蚕桑
----
第三节 果树
--
第六章 林特场圃
----
第一节 华顶林场
----
第二节 宝华林场
----
第三节 海坑苗圃
----
第四节 苍山顶林牧场
----
第五节 县柑橘场
第九编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
----
第二节 引水
----
第三节 提水
----
第四节 里石门水库灌区
----
第五节 防洪治溪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水力发电
----
第二节 电网
----
第三节 农村电气化
----
第四节 火力发电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水利管理
----
第二节 水电管理
----
第三节 用电管理
----
第四节 多种经营
第十编 工 业
--
第一章 经济成份
----
第一节 全民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合营工业
----
第四节 个体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化学工业
----
第二节 机械五金
----
第三节 食品工业
----
第四节 纺织工业
----
第五节 建材工业
----
第六节 矿冶工业
----
第七节 造纸 印刷
----
第八节 工艺美术
----
第九节 其他工业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陆路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乡间道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二章 水路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埠渡
----
第三节 运输
--
第三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业务
--
第四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关镇规划
----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
----
第三节 公共用房
----
第四节 居民住宅
--
第二章 集镇乡村建设
----
第一节 村镇规划
----
第二节 建制镇
--
第三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三节 工程质量监督
----
第四节 建筑技术
--
第四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管理措施
----
第三节 土地征用
--
第五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产籍管理与登记发证
----
第二节 房屋普查
----
第三节 公房租赁与维修
----
第四节 商品住宅
----
第五节 房产遗留问题处理
----
第六节 白蚁防治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第十三编 商 业
--
第一章 经济成份
----
第一节 全民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市场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专业市场
----
第三节 山货贸易
----
第四节 出口贸易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
第三节 食品 副食品
----
第四节 土特产品
----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
--
第四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油脂购销
----
第三节 粮油储运
--
第五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十四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二章 赋税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契税
----
第四节 基金
--
第三章 金融机构与货币
----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
第二节 金库
----
第三节 银行
----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五节 保险公司
----
第六节 货币
----
第七节 金银兑换
--
第四章 金融业务
----
第一节 信贷 结算
----
第二节 公债 侨汇
----
第三节 保险业务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实施
----
第二节 统配物资管理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审计
----
第一节 统计
----
第二节 审计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
----
第四节 商标广告
----
第五节 打击投机倒把
--
第四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主要商品价格
----
第三节 物价指数、比价与物价补贴
----
第四节 物价改革
--
第五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计量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第十六编 中国共产党
--
第一章 解放前党的组织与活动
----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章 解放后党的组织与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信访工作
第十七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三国吴至民国时期县行政机构
----
第一节 三国吴至清代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机构与代议机构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会议概况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活动纪略
第十八编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团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天台县党部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天台分团
----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天台县党部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科技文化团体
----
第六节 工商团体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第十九编 政 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惩治反革命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看守 监狱
----
第六节 武装警察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经济检察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法律事务
第二十编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优待褒恤
----
第二节 军人家庭服务
----
第三节 复退安置
--
第二章 救灾 救济 扶贫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鳏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
第三节 孤儿抚养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四章 婚姻登记
--
第五章 移民与支边
----
第一节 移民
----
第二节 支边
--
第六章 扶持革命老区
第二十一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职工状况
----
第二节 计划劳力管理
----
第三节 职工培训
----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五节 劳动服务公司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状况
----
第二节 干部任用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劳保福利
--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
第一节 离休
----
第二节 退休
第二十二编 军 事
--
第一章 驻军与军事设施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宋至民国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 建国以后兵役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活动
--
第五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袁晁起义
----
第二节 裘甫起义
----
第三节 俞国望、金汤抗清
----
第四节 曾养性扰境
----
第五节 太平军攻占天台
----
第六节 周永广起义
----
第七节 桐柏暴动
----
第八节 日本侵略军犯境
------
附:日军暴行
----
第九节 解放天台
----
第十节 剿匪
第二十三编 教 育
--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学塾
----
第一节 县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学塾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三节 进修学校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其他教育
--
第五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进修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教育经费及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校舍
----
第三节 设备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四编 文 化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图书馆
----
第三节 书店
----
第四节 电影队(院)剧场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
第三节 戏剧
----
第四节 摄影
----
第五节 美术
----
第六节 书法
--
第三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建筑
----
第二节 古窑址 古墓葬
----
第三节 馆藏文物与寺院文物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收集 保管
----
第二节 利用
--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六章 报刊 通讯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刊物
----
第三节 通讯报道
--
第七章 著作书目
第二十五编 宗 教
--
第一章 佛教
----
第一节 天台宗
----
第二节 其他宗派
----
第三节 佛事活动
----
第四节 寺院经济
--
第二章 道教
--
第三章 天主教基督教
----
第一节 天主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第二十六编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单位
----
第二节 中西医疗
----
第三节 公费医疗
--
第二章 卫生 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四章 药政
----
第一节 药政管理
----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
----
第三节 药品生产经营
第二十七编 体 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清朝武书院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学校体育
----
第三节 建国后学校体育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气功
----
第二节 武术
----
第三节 竞赛活动
--
第三章 体育比赛
----
第一节 县运动会
----
第二节 国际性比赛
----
第三节 全国性比赛
----
第四节 全省性比赛
----
第五节 县田径最高纪录
--
第四章 人材培养
----
第一节 重点项目
----
第二节 输送运动员
----
第三节 优秀教练员、运动员
------
张厚基
------
陈银河
------
章碧玉
------
葛君飞
------
徐友芹
------
俞斌
------
金苯倩
------
朱菊菲
------
陈英明
------
范菊芬
------
范小平
------
范银玲
------
黄小明
------
齐孝楚
------
陈孝慧
------
陈彩兴
--
第五章 场地及经费
----
第一节 场地
----
第二节 体育经费
第二十八编 民情风俗
--
第一章 家庭 宗族 聚会
----
第一节 家庭
----
第二节 宗族
----
第三节 聚会
--
第二章 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岁时习俗
第二十九编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
第二节 同音字汇
----
第三节 天台话与普通话比较
----
第四节 文白异读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词法
----
第二节 句法
--
第四章 谚语 俗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俗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三十编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顾欢
----
智颛
----
司马承祯
----
寒山
----
项容
----
钟隐
----
张伯端
----
道济
----
贾涉
----
黄宜
----
赵汝适
----
贾似道
----
曹文晦
----
徐一夔
----
徐善述
----
夏迪
----
赵季通
----
鲁穆
----
齐汪
----
杜宁
----
范理
----
夏埙
----
夏(钅侯)
----
庞泮
----
潘碧天
----
传灯
----
许鸣远
----
张文郁
----
戴兆佳
----
齐周华
----
齐召南
----
张澹园
----
赵兰亭
----
陈桂芬
----
朱国华
----
张廷琛
----
周永广
----
金文田
----
王以仁
----
石瑞芳
----
周传帽
----
杨敬燮
----
汤皋
----
梅士芳
----
谢锺灵
----
张翅
----
齐德夫
----
褚传诰
----
裘炳涛
----
陆蠡
----
徐世翰
----
陈钟祺
----
陈省几
----
汤圣贤
----
张金顺
----
张礼大
----
梁济康
----
王以康
----
张海门
----
丁任生
----
徐卓群
----
陈克非
----
陈甲林
----
孙德中
----
许轵民
----
澹云
----
陈荩民
----
袁贤能
----
陈海量
----
许友法
----
谢希纯
----
丁魁梅
----
王国海
----
沈平
----
张子敬
----
杨志泛
----
陈康白
----
曹天风
----
许杰
--
第二章 名录
----
一、历代进士
----
二、革命英烈
--
第三章 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表
丛录
--
一、诗文选
--
二、文献辑要
--
三、历代修志
编后记
修志人员名单
--
县志顾问
--
天台县志编纂委员会
--
编纂人员名单
--
承编单位主要撰写人员
--
撰写部分章节和提供有关资料人员
--
县审定组成员
--
省地审定组成员
--
承编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