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1年01月
目录
封面
临潼县志
图片
--
临潼县行政区划图
--
临潼县地图
--
临潼县城夜景
--
中共临潼县委员会机关
--
临潼县人民政府机关
--
临潼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
--
临潼县政治协商委员会机关
--
1华清池望湖楼
--
2西安事变旧址华清池五间厅
--
3西安事变兵谏亭
--
4华清池九龙汤一角
--
秦始皇帝陵全貌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展厅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外景
--
秦始皇帝陵出土的铜车马
--
博物馆展厅出的唐庆山寺释迦来舍利金棺
--
临潼县博物馆
--
骊山烽火台
--
1银槨
--
2东花园
--
3远眺重明阁
--
1鸿门宴遗址
--
2项庄舞剑雕塑
--
3秦俑馆门前民间工艺市场
--
县城环城北路
--
县城南大街林荫大道
--
1农民集资修建的农民大厦
--
2县物资局五金机电公司
--
1华清商场
--
2书院街瓜果市场一角
--
3南关旅游服务市场一角
--
4国营烟酒副食商场
--
文化馆举办的迎春书画展
--
县文化馆活动楼
--
新华书店门市部
--
临潼剧院
--
县剧团为老年节慰问演出
--
全县职工革命歌曲赛
--
零口乡孙家村十面锣鼓春节表演
--
栎阳镇民间社火抬芯子
--
华清中学教学大楼
--
华清小学少先队夏令营
--
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
联合国卫生组织投资修建的县妇幼保健
--
疗养院一角
--
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
--
骊山脚下麦田丰收景象
--
中央、省、县领导在麦田里
--
1秦俑馆门前旅游停车场
--
2群众集资兴修的新丰渭河大桥
--
3邮电自动通讯网络
--
陕西缝纫机厂机装车间
--
1骊山微电子公司办公楼
--
2陕西鼓风机厂办公楼
--
陕西天文台
--
1代王变电站
--
2雷达厂
--
相桥镇乳品厂获陕西省先进企业
--
1骊山镇华清丝绸厂
--
2县玻璃器皿厂生产车间
--
临潼特产石榴
--
临潼特产火景柿子
--
捕鱼
--
零河水库一角
--
少先队员“六一”文艺表演
--
铁炉乡农村妇女编织的草帽
--
斜口镇民间社火走高跷
--
塬区农民收割小麦
--
新丰镇农民兴修水利
--
农民给田间送土肥
--
农民在管理塑料地膜棉
--
农民在制土肥
--
农民在进行玉米田间管理
--
联合国资建的养鱼池
--
华清池温泉水源遗址
--
清末民国时期县政府(衙门)遗址
序一
序二
序三
目录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
附图
卷一建置志
--
附图
--
第一章地置、地域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地域
------
彊域图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宋代以前南北分治
------
一、渭河南部分
------
二、渭河以北部分
----
第二节元代以后南北合一
------
县治图
----
第三节临潼县建置沿革概况
------
表1-1临潼县建置沿革表
--
第三章村镇
----
第一节村落
------
一、远古村落
--------
表1-2临潼县古文化遗址表
------
二、明、清村落
--------
表1-3明代临潼村落表
------
三、民国时期村落
--------
表1-4民国时期村落名称表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落
----
第二节集镇
------
一、宋元以前的古镇
------
二、明代的集镇
------
三、清代的集镇
------
四、民国时期的集镇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集镇
--
第四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时代乡、里情况
------
一、明代乡、里
------
二、清代乡、里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镇、保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行政区划
------
表1-5临潼县1949~1950年区、乡、村区划表
------
表1-6临潼县1951~1955年行政区划表
------
表1-7临潼县1956~1957年区、乡规划表
------
表1-8临潼县1958~1961年大公社和管区区划表
------
表1-9 1966年底临潼县区、公社(镇)及大队、生产队行政区划表
------
表1-10 1986年临潼县骊山镇街道居民委员会区划表
------
表1-11 1986年临潼县乡(镇)村、行政区划名称表
卷二自然环境志
--
附图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与结构
------
一、地层
------
二、地层结构
----
第二节造山运动与断层
----
第三节岩石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类型
----
第二节地貌结构
----
第三节地貌区划
----
第四节山、塬、沟、谷
------
一、山、峰
------
二、塬
------
三、沟、谷、坂
--
第三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与泥沙
----
第二节泉水
------
鸣犊泉
------
温泉
------
响泉
------
淼澄泉
------
石塔泉
------
平泉
------
阿姑泉
------
饮马泉
------
老娲泉
------
清水泉
------
鸿门泉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温度的一般特征
--------
表2-1临潼县四季和年的冷热划分表
------
四季和年的冷暖划分
------
霜期
------
各界限温度的特点
--------
表2-2临潼县各界限温度初终日期表
------
温度的空间分布
--------
表2-3临潼县各地≥0℃的初终日、间日数及积温表
--------
表2-4临潼县各地温度差异表
----
第二节气压
----
第三节地温
卷三自然资源志
--
附图
--
第一章地热资源
----
第一节地热现状
----
第二节骊山地热的成因
----
第三节骊山热矿水
----
第四节地热水的利用
--
第二章矿藏资源
----
第一节锰铁矿
----
第二节长石矿
------
表3-1临潼县长石矿的储量表
----
第三节石英脉矿
----
第四节冰洲石、白云母和高岭土矿
--
第三章光资源
----
第一节光能辐射量
------
表3-2临潼县各临界温度总辐射和生理辐射表
----
第二节日照时数
----
第三节光能利用率
------
表3-3临潼县四大农作物产量光能利用率和有效利用率表
------
表3-4临潼县四大农作物品种熟性与实际积温对照表
--
第四章风资源
----
第一节风向
----
第二节风速
--
第五章水资源
----
第一节降水资源
------
表3-5临潼县自然降水变率表
------
表3-6临潼县各地降水量统计表
------
表3-7临潼县降水强度及日数表
------
表3-8临潼县50%与80%降水量保证率表
----
第二节地表水资源
----
第三节径流资源
------
表3-9临潼县九条河流径流量数据表
----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
----
第五节渭水资源的利用与渭河的治理
------
表3-10临潼县治理渭河防洪工程表
--
第六章土壤资源
----
第一节垆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二节黄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三节淤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四节沼泽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五节潮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六节褐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七节紫色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八节红土的结构与特征
--
第七章植被资源
----
第一节种植林业
----
第二节栽培作物
----
第三节野生植物
--
第八章动物资源
----
第一节兽类资源
------
饲养兽
------
野生兽
----
第二节禽类资源
------
家禽
------
野禽
----
第三节昆虫资源
------
农业益虫
------
农业害虫
------
林业害虫
------
其他害虫
----
第四节鱼类资源
卷四自然灾害志
--
附图
--
第一章旱灾
----
第一节干旱灾情史
----
第二节防旱抗旱
------
增添设施,防旱抗旱
------
改进耕作技术,防旱抗旱
--
第二章涝灾
----
第一节历史上的涝灾
----
第二节排涝措施
--
第三章雹灾
----
第一节冰雹灾情史
----
第二节防雹抗雹
--
第四章冻灾
----
第一节冻灾历史
----
第二节防冻抗冻
--
第五章风灾
----
第一节风灾状况
----
第二节防风措施
--
第六章虫灾
----
第一节虫灾状况
----
第二节防虫灭虫
--
第七章地震灾害
----
第一节地震成因
----
第二节地震历史
------
一、本县历史上发生五级以上地震二次:
------
二、邻区波及本县地震
----
第三节本县有感地震的考察
----
第四节本县重大宏观异象的考察
------
关于韩峪乡龚吕村地冒热气现象的考察
------
关于下焦村地裂地陷的考察
----
第五节防震抗震措施
------
观察地震前兆
------
建立健全地震管理机构
卷五人口志
--
附图
--
第一章历代人口变迁
----
第一节商、周至清代人口变迁状况
------
商周时期
------
秦代
------
西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时期
------
五代、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人口变迁
------
表5-1临潼县保甲户口情况表(1923~1947年)
--
第二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表5-2 临潼县历代人口总览表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表5-3临潼县人口地理分布表
----
第三节人口密度
------
表5-4临潼县骊山镇、仁宗乡人口密度对比表(1964~1986年)
----
第四节人口与耕地
------
表5-5临潼县人口耕地变化表(1953~1986年)
------
表5-6临潼县各乡(镇)人口耕地状况表(1986年)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年龄构成
------
表5-7民国三十六年临潼县人口年龄统计表
------
表5-8临潼县部分年度人口年龄类型状况表
------
表5-9年龄构成类型标准表
------
表5-10临潼县1953年人口年龄统计表
------
表5-11临潼县1959年人口年龄统计表
------
表5-12临潼县1964年6月底人口年龄统计表
------
表5-13临潼县1982年人口年龄状况表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表5-14临潼县民国时期人口性别构成表(1938~1947年)
------
表5-15临潼县人口性别构成表(1949~1986年)
----
第三节城乡构成
------
表5-16临潼县城乡人口结构系数变化表(1949~1986年)
----
第四节民族构成
------
表5-17临潼县各民族人口构成表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民国时期文化构成
------
中化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民国时期职业构成
--------
表5-18临潼县民国三十六(1947)年人口职业构成统计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职业构成
--------
表5-19临潼县各种职业的人口表(1986年)
--------
表5-20临潼县各行业人口表(1986年)
----
第七节劳动人口构成
------
表5-21临潼县劳动人口变化状况表
--
第四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出生、死亡
------
表5-22人口出生死亡情况就变化表
----
第二节迁入、迁出
----
第三节自流人口
------
表5-23临潼县人口迁移情况统计表
------
表5-24临潼县自流人口收容表
------
表5-25临潼县收容遣送情况表
--
第五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家庭类型
------
家庭结构
------
家庭的规模:
--------
表5-26临潼县民国时期家庭规模状况表
--------
表5-27家庭规模状况表
--
第六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晚婚晚育
----
第四节节育绝育
----
第五节长远规划
----
第六节奖惩制度
------
表5-28临潼县计划生育情况统计表
--
第七章人口普查
----
第一节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
----
第二节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
第三节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
卷六农业志
--
附图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更与经济结构调整
----
第一节农业历史概述
------
一、原始社会的农业
------
二、封建社会的农业
------
三、民国时期的农业
--------
表6-1民国时期粮油统计表(1936~1939年)
--------
表6-2民国时期粮棉统计表(1936~1939年)
--------
表6-3民国三十三年(1944)临潼县土地面积人口数额确数调查表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私有制农业经济的改造
------
表6-4临潼县土地改革前农村各阶级基本状况表
------
表6-5临潼县土改没收、征收土地及财产统计表
----
第三节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
第二章农作物结构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粮食作物主要品种
------
粮食作物面积
--------
临潼县农作物布局现状图
------
粮食作物产量
------
粮食作物结构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经济作物品种
------
经济作物面积、产量
--------
表6-6临潼县历年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
经济作物结构
--------
表6-7临潼县农作物面积和产量(一)
--------
表6-8临潼县农作物面积和产量(二)
----
第三节种植业同林、牧、副、渔业产值结构
------
表6-9临潼县农业产值统计表
--
第三章商品粮棉基地建设
----
第一节兴修水利
----
第二节平整土地
----
第三节园田化建设
----
第四节商品粮生产
----
第五节商品棉生产
------
表6-10临潼县商品棉情况分析表
------
表6-11临潼县棉花生产、交售统计表
--
第四章耕作制度和农业技术
----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变革
----
第二节耕作技术的改进
------
更换作物品种
------
施用化学肥料
------
其他技术措施
----
第三节植物保护
----
第四节技术培训
--
第五章劳动力和生产工具
----
第一节劳动力及其素质
----
第二节生产工具及其演变
--
第六章收益分配
----
第一节农业产品的分配方式
------
互助组时期(1951~1955年)
------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1954~1956年)
------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1956~1958年)
------
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2年)
----
第二节粮食分配
------
表6-12临潼县粮食分配比例变化表
------
表6-13临潼县社员粮食分配情况表
----
第三节现金分配
------
表6-14临潼县农村现金收益分配情况表(一)
------
表6-15临潼县农村现金收益分配情况表(二)
--
第七章农业管理机构
----
第一节行政领导机构
------
建设科
------
农林水牧局
------
农林局
----
第二节农业事业单位
卷七林、牧、渔业志
--
附图
--
第一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林业资源
------
林种资源
------
树种资源
------
野生植物资源
----
第三节林业生产的发展
------
林业资源增加
------
林业基地逐步形成
----
第四节林业生产的教训
--
第二章畜牧业
----
第一节畜牧业机构
------
蓄牧业管理机构沿革
------
县属畜牧业单位
----
第二节畜牧业资源
------
品种资源
------
饲料资源
----
第三节畜牧业生产
------
表7-1临潼县大家畜发展统计表
------
表7-2临潼县养羊情况统计表
------
表7-3临潼县生猪发展统计表
----
第四节畜、禽品种改良
------
固有品种
------
改良品种
------
引进品种
----
第五节畜、禽疫病防治
----
第六节畜禽产品
--
第三章渔业
----
第一节渔业机构
----
第二节水面资源
----
第三节渔业发展
----
第四节联合国资助养鱼业
------
表7-4临潼县水产发展情况表
------
表7-5临潼县各乡(镇)水产情况统计表(1986年)
卷八水利电力志
--
附图
--
第一章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一节历史上临潼农田水利建设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水利建设
------
表8-1临潼县中、小(一)型水库蓄水量工程表基本情况统计表(截止1980年底)
------
表8-2临潼现存主要水利设施分类统计表(1980年)
------
临潼县水利工程设施现状图
------
表8-3临潼县各乡(镇)1980年水利化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表8-4临潼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统计表
----
第四节水利化程度
----
第五节水利投资
------
表8-5临潼县水利建设历年投资、投工、完成土石方量统计表
----
第六节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状况
------
水土流失现状
------
土壤侵蚀类型
------
水土流失危害
--------
表8-6临潼县部分水库淤积情况调查表
------
水土流失原因
--------
表8-7临潼县各种重力侵蚀情况调查表
----
第二节水土保持现状
------
治理成绩
------
治理措施
----
第三节重点地区的治理
------
表8-8临潼县水土流失治理现状情况表
----
第四节水土保持区划范围
----
第五节存在问题
--
第三章电力
----
第一节电力管理机构的建立
------
电力局的建立
------
局以下的管理机构
------
农电管理机构
----
第二节电力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供电情况
------
一、供电情况:
------
二、用电情况(不含阎良供电所供电单位及社、队用电):
卷九农业机械志
--
附图
--
第一章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
----
第一节农业机械局
----
第二节国营拖拉机站
----
第三节公社拖拉机站
--
第二章农业机械企事业单位
----
第一节第一农业机械修造厂
------
表9-1临潼县第一农业机械修造厂主要产品统计表
----
第二节第二农业机械修造厂
------
表9-2临潼县第二农业械修造厂主要产品统计表
----
第三节国营农业机械试范站
----
第四节农业机械供销公司
----
第五节农业机械技术学校
----
第六节农具研究所
----
第七节农业机械管理站
--
第三章农业机械的发展
----
第一节农业机械发展概况
----
第二节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
表9-3临潼县1956至1985年主要农业机械统计表
------
表9-4临潼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及成本统计表
--
第四章农业机械队伍的发展和技术革新
----
第一节农业机械队伍的发展
----
第二节农具的技术革新
------
表9-5临潼县主要农具革新项目统计表
卷十工业志
--
附图
--
第一章工业发展概况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私营工业状况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个体工业状况
----
第三节工业产值结构及比重状况
------
县工业的总产值结构及比重状况
------
县属工业的产值结构及比重状况
------
乡村工业的产值结构及比重状况
--
第二章县属工业
----
第一节县属工业概况
------
县属全民工业
------
县属集体所有制工业
--------
表10-1临潼县属工业发展概况表
----
第二节县属工业的经济效益
------
表10-2临潼县属工业产值、利润表(按1980年不变价计)
----
第三节县属工业的行业
------
建材工业
------
机械工业
------
纺织工业
------
食品加工制造业
------
化学工业
----
第四节县属工厂选介
------
临潼玻璃器皿厂
------
临潼电机厂
------
临潼县乳品厂
------
临潼县面粉厂
------
临潼缝纫机台板厂
------
临潼针织厂
------
临潼第一农机修造厂
------
临潼水泥厂
----
第五节县属工业主要产品选介
------
YSS-油水冷却器
------
缝纫机台板
------
针织内衣
------
骊山牌高明料花瓶、酒杯系列产品
------
500ml、10%糖、5%糖氯化钠大输液
------
骊山牌特级奶粉
--
第三章乡(镇)工业
----
第一节乡(镇)工业概况
------
1949~1975年的乡(镇)工业
------
1977年后的乡(镇)工业
--------
表10-3临潼县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表
----
第二节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
----
第三节乡(镇)工业行业
------
化学工业
------
建筑材料工业
------
机械工业
------
食品工业
------
印刷工业
------
纺织服装制造工业
------
木器制造及竹藤、棕草制品工业
------
金属制品工业
----
第四节乡(镇)工厂及产品选介
------
相桥乳品厂
------
相桥面粉厂
------
何寨粮油加工厂
------
新丰镇罐头厂
------
华清丝绸厂
------
秦东黑炭衬厂
------
代王镇木器厂
------
西泉机砖厂
------
康桥水泥厂
------
北屯秦华电热塞厂
------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晏寨零件厂
------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晏寨机架厂
--
第四章西安市市属工业
----
第一节西安市冶金机电工业局所属工业
------
陕西鼓风机厂
------
第五砂轮厂
----
第二节西安市第一轻工业局所属工业
------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陕西缝纫机厂
卷十一商业志
--
附图
--
第一章私营商业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商会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工商联合会
------
表11-1临潼县第一届工商业联合会成员名单
------
表11-2临潼县工商业联合分会情况简介表
----
第三节私营商业的变化
------
表11-3临潼县1950年私营商业状况统计表
----
第四节公私合营
----
第五节1978年后的个体商业
--
第二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国营商业的发展
------
表11-4临潼县国营商业基本情况表
------
表11-5临潼县主要社会商品销售情况表(一)
------
表11-6临潼县主要社会商品销售情况表(二)
----
第二节国营商业的经营管理
----
第三节国营商业所属公司
------
表11-7临潼县食品公司生猪、鲜蛋收购统计表
--
第三章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供销合作社
------
表11-8临潼县供销合作社联社接收民国时期合作社财产统计表(1949~1951年统计)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供销合作社
------
供销联社的建立
------
县联社所属经理部(公司)的建立
------
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建立
--------
表11-9临潼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属单位表
--------
表11-10临潼县供销合作社联社历届社员代表大会情况表
------
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几个阶段
--------
表11-11临潼县供销社系统部分年份利润及资金增长统计表
--------
表11-12临潼县供销商业销售占社会商品零售额比重表
----
第三节供销社的主要业务活动
------
解放初期
------
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第一次合并时期(1958~1961年)
------
供销社第一次恢复时期(1962年后)
------
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第二次合并时期(1967~1974年)
------
供销社第二次恢复时期(1977年后)
--------
表11-13临潼县供销系统历年购、销情况统计表
--------
表11-14临潼县供销社系统几种主要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对比表
----
第四节棉花的收购和加工
------
收购情况
------
加工情况
------
收购措施
------
盈亏状况
--------
表11-15临潼县棉花种植、收购及收棉损、益情况统计表
----
第五节果品及土特产的收购
------
表11-16临潼县供销社系统几种主要农、副、土产品历年收购情况表
--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管理机构
----
第二节集市贸易和市场管理
------
表11-17临潼县主要集市逢集日期表
----
第三节企业登记
------
表11-18临潼县工商企业登记情况一览表(1985年)
----
第四节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注册
卷十二粮油志
--
附图
--
第一章粮、油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仓储机构
--
第二章粮、油收购
----
第一节明、清至民国时期征实及征购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粮食统购
------
统购政策
------
征购形式
----
第三节食油统购
--
第三章支拨与统销
----
第一节民国时期粮食的支拨
------
赋、军粮的拨付
------
县级员工补助粮标准及请领程序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粮食统销
------
城镇定量供应
--------
表12-1 1986年临潼县城镇各类人员粮油定量标准
--------
表12-2临潼县城镇粮食定量人口情况表
------
补助粮的规定
------
饮食、食品行业用粮
--------
表12-3 1985年度临潼县饮食、食品行业用粮包干指标情况表
------
饲料用粮
------
农村统销
------
菜农供应
------
奖售粮
------
民工补助粮
----
第三节食油供应
----
第四节粮、油议购议销
----
第五节粮、料票的流通及管理
--
第四章粮、油保管
----
第一节仓库建设
----
第二节四无粮仓
------
表12-4 1985年秋季临潼县粮、油安全普查情况表 仓容单位:万斤
----
第三节科学保粮
------
表12-5临潼县1985年科学保粮一览表
----
第四节粮仓机械化
----
第五节粮、油的调拨与运输
------
粮、油调拨
------
粮、油动输
--
第五章粮、油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脂加工
--
第六章粮、油价格
----
第一节统购价格
----
第二节统销价格
----
第三节粮、油调拨价
----
第四节粮、油议价
----
第五节价拨加工粮
------
表12-6临潼县主要粮食标准级价格变动情况表(1956~1985年)单位:百斤 金额:元
------
表12-7临潼县主要油料油脂标准级价格变动情况表(1961~1985年)单位:百斤 金额:元
------
表12-8临潼县1985年比例收购标准及价格情况表 单位:元/斤
------
表12-9临潼县几种主要粮食、油料定等标准表
--
第七章经济核算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粮食核算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粮、油的经营核算
------
解放初的经营核算
------
独立核算单位的建立
------
粮、油经营的盈亏状况
------
1985年全县粮、油经营情况
卷十三交通志
--
附图
--
第一章交通运输管理机构
----
第一节路政管理机构
------
临潼公路管量段
------
临潼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
第二节交通运输管理机构
------
交通运输管理站
------
临潼县客运管理站
------
陕西省临潼交通管理站
--
第二章公路、桥、涵
----
第一节国道、省道
------
西潼公路(县辖段)
------
渭富公路(县辖段)
------
临马公路(临潼至马额)
------
新阎公路(新丰至阎良)
------
华清支线(三里河至县交通局门口)
----
第二节县、乡、村道路
------
一、县、乡公路
------
二、乡村路
--------
表13-1临潼县乡、村路一览表
----
第三节旅游路
----
第四节城区路
------
表13-2临潼县城区路一览表
----
第五节专用线
----
第六节新丰渭河公路大桥
----
第七节中、小型桥、涵
------
表13-3临潼县中、小型桥梁一览表(国、省道)
------
表13-4临潼县中、小型桥一览表(县、乡路)
------
表13-5临潼县公路涵洞统计表(一)
------
表13-6临潼县公路涵洞统计表(二)
--
第三章公路运输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公路运输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公路运输
----
第三节国营、集体、个体运输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表13-7临潼县辖区运输里程表
------
表13-8临潼县运输企业历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1978~1985年)
--
第四章渭河水运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渭河水运
------
渭河水运概况
------
漕运概况
------
渡口概况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渭河渡口
------
国营临潼县新丰渡口
------
村办集体渡口
--
第五章铁路交通
----
第一节陇海铁路线
------
线路
------
火车站
----
第二节西韩铁路线
------
线路
------
火车站
----
第三节成铜铁路线
卷十四邮电志
--
附图
--
第一章古代邮驿
----
第一节烽火报警
----
第二节临潼古代邮驿概况
--
第二章现代邮电机构的设置
----
第一节民国县局设置
------
邮政机构
------
电信机构
------
环境电话机构和设备情况
--------
表14-1民国二十四年临潼县环境电话管理所线路及通达里程地名表
--------
表14-2民国二十九至三十八年临潼县环境电话管理所人员编制表
------
解放后邮电体制的演变
----
第二节邮电分支机构
------
中华邮政代办所
------
解放后的邮电所
--
第三章邮政通信
----
第一节邮路
------
一、民国时期的邮路组织
------
二、解放后的邮路发展状况
--------
表14-3 1985年临潼县农村邮政通信水平统计表
----
第二节邮政交通工具及机械设备
----
第三节邮政业务
----
第四节机要通信
--
第四章电信通讯
----
第一节机线设备
------
民国时期的机线设备简况
------
解放后的机线发展概况
----
第二节机械设备
------
会议电话设备
------
电报机械设备
------
无线电报设备
------
载波机械设备
------
电力设备
------
SR100-点多址微波设备
----
第三节电信业务
------
表14-4临潼县邮电局1966~1985年各类业务量统计表
--
第五章邮电企业管理
----
第一节邮电业务管理
----
第二节邮电财务管理
------
表14-5民国十四至二十五年临潼邮政局、所财务收支情况表
------
表14-6临潼县邮电局1949~1985年职工人数财务收支表
卷十五财政、税务、金融志
--
附图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机构
----
第二节民国前财赋简况
------
表15-1民国二十一至三十年临潼县造赍各种行粮地地亩科则表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财政收支状况
------
表15-2临潼县历年财政收支情况表
------
表15-3临潼县解放以来各个时期财政收支增长速度表
--
第二章税收
----
第一节税务机构
----
第二节税收种类
----
第三节历年税收状况
------
表15-4临潼县工商各税收入表
------
表15-5临潼县税收各占五年计划期间县级财政收入比重表
----
第四节税务管理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保险机构
------
一、民国时期的金融保险机构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保险机构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票、币兑换:
--------
表15-6临潼县若干年份货币(现金)流通情况变化表
------
货币流通的特点
------
货币投放、回笼的主要渠道
--------
表15-7临潼县货币投放渠道
--------
表15-8临潼县货币回笼渠道
----
第三节存款
------
表15-9临潼县城、乡储蓄存款状况表
------
表15-10临潼县农村各项存款状况表
------
表15-11临潼县单位存款状况表
----
第四节信贷
------
表15-12临潼县工业贷款状况表
------
表15-13临潼县历年银行农业贷款发放收回情况表
------
表15-14临潼县历年信用社贷款和存款情况表
------
表15-15临潼县历年商业贷款状况表
----
第五节基本建设拨款
------
表15-16中国建设银行临潼县支行基建拨款支出情况表
----
第六节人民保险业务
------
表15-1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临潼县支公司保险业务情况表
----
第七节收兑金银
------
表15-18中国人民银行临潼县支行历年金银收兑统计表
----
第八节公债、国库券
------
表15-19中国人民银行临潼县支行若干年办理发行债券情况表
卷十六城乡建设志
--
附图
--
第一章县城
----
第一节城郭变迁
----
第二节街、巷分布
------
表16-1临潼县县城街、巷分布表
----
第三节市政建设
----
第四节园林绿化
----
第五节城市供水
----
第六节房产管理
----
第七节环境卫生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村落
----
第二节集镇
--
第三章建筑单位及重要建筑
----
第一节建筑单位
----
第二节建筑管理和质量监督
----
第三节重要建筑
------
华清池温泉宾馆
------
瑶光楼
------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展厅
------
新丰渭河大桥
--
第四章城乡管理
----
第一节管理单位
----
第二节勘察设计
----
第三节城市规划
----
第四节乡、村规划
----
第五节骊山风景区地下水资源管理
卷十七生态环保志
--
附图
--
第一章环境变迁中的不利因素
----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
----
第二节人为的不利因素
------
一、农林方面
--------
表17-1 1982年临潼县玉米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分析数据表
------
二、工业及其他
--------
表17-2 1983年临潼县骊山风景区总悬浮物污染情况表
--------
表17-3 1983年临潼县骊山风景区二氧化硫污染统计表 单位:毫米/立方米
--------
表17-4 1983年一季度临潼县骊山风景区二氧化碳污染情况表 单位:毫米/立方米
--------
表17-5临潼县风景区降水酸度监测数据年统计表
--------
表17-6临潼县骊山风景疗养区域环境噪声统计表
--------
表17-7临潼县华清池固定点昼夜环境噪声变化情况表
--------
表17-8临潼县区景区环境噪声受交通干线车流量景响的测点统计表 单位:dB(A)
--------
表17-9临潼县风景区环境噪声随游客量变化统计表 单位:dB(A)
--
第二章环境保护与治理
----
第一节环保机构的建立
----
第二节对自然环境的治理
------
渭河治理
------
控制水土流失
------
调节自然生态
----
第三节“三废”治理
------
表17-10临潼县工业污染治理情况统计表
----
第四节控制新污染源
卷十八经济管理志
--
附图
--
第一章计划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编制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
----
第三节制定年度计划
----
第四节调查研究
--
第二章统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为计划经济服务
------
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普查
------
对社会购买力进行调查
------
对农业产量进行调查
------
对第三产业进行调查
----
第三节为生产服务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物价改革
------
表18-1临潼县若干年主要商品零售价格表
------
表18-2临潼县若干年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表
--
第四章物资供应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物资供应情况
------
表18-3临潼县物资供应情况表
--
第五章审计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财经法纪审计
----
第三节经济效益审计
卷十九政权志
--
附图
--
第一章清以前政权机构设置
----
附图
----
第一节清时县衙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
上级驻县机关
------
本县设置官员及编制
------
县内其他机构
------
县丞署:
----
第二节县属地方行政机构——乡里
----
第三节明、清时期司法
----
第四节地方群众自治—讲约
----
第五节清以前历代职官
------
表19-1
------
表19-2
--
第二章民国时期
----
第一节县政府机构及人员编制
----
第二节县属各机关编制及其他组织机构
----
第三节县属地方(镇、保)政权机构
----
第四节民国时期的司法
----
第五节临潼县参议会
------
表19-3民国三十五年临潼县参议会选举后的组成人员
----
第六节临潼县民国时期历任县长
------
表19-4
--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临潼县政权机构设置
----
第一节临潼县人民代表大会
------
一、临潼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临潼县人民代表大会
------
三、人民代表的选举
----
第二节临潼县人民政府及基层乡(镇)行政机构设置
------
一、行政机构设置沿革
--------
表19-5临潼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
--------
表19-6临潼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
表19-7临潼县人民委员会机构设置
--------
表19-8临潼县人民公社联社机构概况
--------
表19-9临潼县人民委员会机构表
--------
表19-10临潼县“革命委员会” 组织机构(一)
--------
表19-11临潼县“革命委员会”组织机构(二)
--------
表19-12临潼县“革命委员会”组织机构(三)
--------
表19-13临潼县“文革”时期“县委、革委会”负责人员变化表
--------
表19-14临潼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情况表
--------
表19-15乡(镇)人民政府机关实有正式人员表
--------
表19-16乡(镇)人民政府机关实有半脱产人员表
--------
表19-17
------
二、解放后临潼县历任县长、副县长
--------
表19-18临潼县人民政府1949~1987年历任县长(“革委会”主任)
--------
表19-19临潼县人民政府1949~1987年历任副县长(“革委会”副主任)
----
第三节县人民检察院
----
第四节县人民法院
卷二十公安司法志
--
附图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设置及沿革
----
第二节武警部队
----
第三节看守所
----
第四节消防中队
----
第五节重大公安活动
------
镇压反革命
------
取缔反动会道门
------
彻底禁止吸毒
------
监督改造地、富、反、坏、右分子工作
------
复查、纠正冤、假、错案
------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
------
交通安全管理
------
户籍管理
--
第二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司法局的设立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调解民间纠纷案件
----
第四节律师业务
----
第五节公证业务
卷二十一民政信访志
--
附图
--
第一章民国以前的民政
----
第一节清以前的民政事务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民政
--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政工作
----
第一节民政机构的建立
----
第二节各项民政工作
------
一、灾害救济
------
二、社会救济
------
三、优抚工作
--------
表21-1临潼县现行残废抚恤金标准单位:元
------
四、兴办社会福利企业
------
五、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
六、收容教育
------
七、移民工作
------
八、婚姻登记
--------
表21-2临潼婚姻情况统计表
------
九、殡葬改革
------
十、地名普查
--
第三章信访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信访工作
----
第三节1977年后信访工作的发展
------
表21-4临潼县各年度人民来信来访情况表
卷二十二劳动人事志
--
附图
--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劳动人事管理机构的建立
----
第一节劳动局的建立过程
----
第二节人事局的设置经过与县委组织部的关系
----
第三节机构改革后“劳动人事局”的成立
--
第二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概况与就业
------
表22-1临潼县人口增长概况表
------
表22-2临潼县农村、城镇人口增长比较
------
表22-3临潼县人口增长情况
------
表22-4临潼县农村、城镇人口增长情况
------
表22-5临潼县城人口增长情况
----
第二节农业劳动人口就业概况
----
第三节城镇劳动人口就业概况
------
解放初期(1949~1957)
------
“大跃进”开始至1963年
------
城镇就业问题的出现(1964~1973)
------
知识青年下农村与安置(1973~1978)
------
离、退休职工子女以接班方式就业
------
城镇就业(用工)制度的改革
------
成立县劳动服务公司为劳动就业创造条件
--------
表22-6职工人数情况表 单位:人
--
第三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实物工资——供给制
----
第二节从实物工资向货币工资过渡——工资分制
----
第三节货币工资制
------
一、待级工资制
--------
表22-7临潼县全民单位工工资概况表 单位:万元
--------
表22-8临潼县全民单位职工工资概况表 单位:万元
------
二、结构工资制
--------
表22-9临潼县1984年改革前工资结构情况
--------
表22-10临潼县1985年改革后工资结构情况
--------
表22-11临潼县集体所有制企业工资概况
------
三、关于奖励工资
--------
表22-12县级全民职工工资总额结构概况表 单位:万元
--
第四章劳动保护
----
第一节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
第二节蒸汽锅炉的劳动保护
----
第三节发放劳保用品与保健食品
--
第五章人事管理
----
第一节干部的来源
------
吸收革命积极分子
--------
表22-13临潼县、区、乡人民政府在职干部统计表
------
在农村工作中发现吸收先进分子
--------
表22-14 1951年区乡土改后政权机关群众团体干部情况
--------
表22-15 1954年临潼县新吸收干部分布情况表
------
大专学生的分配
--------
表22-16临潼县历年大专学生分配人数
--------
表22-17被分配学生所属专业性质
--------
表22-18学生分配各系统情况
--------
表22-19临潼县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人数表
----
第二节人事制度改革
------
表22-20 1982年临潼县干部分布情况表
------
表22-21 1950年临潼县行政干部文化程度概况表
------
表22-22 1982年临潼县干部文化程度情况表
------
表22-23 1983年临潼县50岁以下干部文化程度表
------
表22-24 1985年临潼县干部文化程度情况表
------
表22-25 1982年临潼县专业技术干部分布情况表
------
表22-26 1985年临潼县专业技术干部分布情况表
------
表22-27 1950年临潼县行政干部年龄结构表
------
表22-28 1983年临潼县行政干部年龄结构表
------
表22-29 1985年临潼县全民单位干部年龄结构表
------
表22-30临潼县合同制干部分布情况(1984~1985年)
----
第三节干部的任免、调配与精简
------
行政干部的任免
------
干部的调配
------
干部的精简
----
第四节干部队伍的整顿
----
第五节干部的教育
------
表22-31临潼县干部业余学校轮训学员情况
----
第六节干部的奖励
----
第七节重视落实科技干部的待遇
--
第六章劳动保险与职工福利
----
第一节保险性的福利待遇
----
第二节休假待遇
------
探亲假
------
节日假与年休假
------
婚、丧假
------
事假
----
第三节职工福利
------
集体福利设施
------
生活福利补贴
------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
表22-32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全部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构成情况 单位:万元
--
第七章离、退休(职)干部、职工的管理
----
第一节干部离休条件与待遇
----
第二节干部退休条件与待遇
------
表22-33退休人员的待遇标准
----
第三节干部退职条件与待遇
------
表22-33临潼县干部职工离休、退休、退职情况表(1979~1985年)
卷二十三档案管理县志编纂志
--
附图
--
第一章档案管理
----
第一节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立
------
档案馆
------
档案局的设立
----
第二节档案工作概况
------
历史发展
------
制度的建立
------
业务训练与检查评比
----
第三节档案馆藏情况
----
第四节发挥档案作用
--
第二章县志编纂
----
第一节历史上编志概况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县志编纂概况
------
县志编纂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
资料的收集
------
县志编写过程与评审
------
县志的体例结构
卷二十四党派群众团体志
--
附图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党的建立与发展
------
一、早期活动(1926~1928)
------
二、县委和基层组织的建立及发展变化(1932~1949)
--------
表24-1解放前中共临潼县党组织建设情况表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组织的各项建设
------
一、县委的建立沿革与机构设置
--------
表24-2第一任县委书记任期组织情况(1949.8~1950.5)
--------
表24-3第二任县委书记任期组织情况(1950.6~1952.6)
--------
表24-4第三任县委书记任期组织情况(1952.11~1954.6)
--------
表24-5第四任县委书记任期组织情况(1954.6~1957.6)
--------
表24-6第五任县委书记任期组织情况(1957.6~1958.9)
--------
表24-7“公社化”开始的县委组织情况(1958.9~1959.4)
--------
表24-8公社化时期党政合署办公,县委组织情况(1959.4~1959.9)
--------
表24-9县委恢复后第六任县委书记任期组织机构情况(1960.1~1965.9)
--------
表24-10第七任县委书记任期组织精简后情况机构设置(1965.4~1966.6)
--------
表24-12第九任“文革县委”机构情况(1972.10~1973.1)
--------
表24-13“文革县委”机构变动情况(1973.1~1978.11)
--------
表24-14第十任县委书记任期领导班子调整后的机构情况(1978.11~1979)
--------
表24-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县委组织机构情况(1980~1983.3)
--------
表24-16调整后的中共临潼县委组织机构情况(1983.3~1987)
--------
表24-17中共临潼县委历任书记一览表
--------
表24-18中共临潼县委历任副书记一览表
------
二、中共临潼县历次代表大会
------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
--------
表24-19中共临潼县委部分年度党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
--------
表24-20中共临潼县委部分年度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
表24-21中共临潼县委部分年度党员按行业分布统计表
------
四、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整顿与使用
--------
表24-22党校培训学员情况
--------
表24-23中共临潼县委处理违纪党员情况表
--------
表24-24中共临潼县委组织处理违纪党员情况表
----
第三节统战工作
------
表24-25临潼县第四、五届人代会、人委会代表、委员名额情况表
------
表24-26临潼县第九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情况表
--
第二章政协临潼县委员会
----
第一节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与发展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
第一届委员会
------
第二届委员会
------
第三届委员会
------
第四届至第六届委员会
--------
表24-27临潼县政协历届委员会选举结果情况
--
第三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会
----
第三节九三学社
----
第四节民建、民进与中国工农民主党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进步组织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
------
陕东青年社
------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
------
西北青年救国会(青救会)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群众团体
------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表24-2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临潼县委员会历次代表会及领导人简表
------
二、工会
--------
表24-29中华全国总工会临潼县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情况表
------
三、临潼县妇女联合会(妇联会)
--------
表24-30临潼县历届妇代会及妇联领导更替情况表
------
四、工商联合会
------
五、农会与贫协
--
第五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国民党临潼县党部的成立
----
第二节国共分裂后的国民党
------
表24-31国民党临潼县党部历届组织名称及领导成员
------
表24-32国民党临潼县党部所属各区党部(分部)
----
第三节民国时期群众团体
------
农民协会(农会)
------
临潼县商业理事会(商会)
------
临潼妇女协进会
------
三青团
--------
表24-33临潼县三青团分团部负责人员情况表
------
童子军
卷二十五政治斗争志
--
附图
--
第一章清以前重大政治、军事斗争
----
第一节秦汉以前
------
周幽王被犬戎杀于骊山下
------
商鞅于栎阳始行变法
------
秦赢政大修陵墓激起人民反抗
------
陈胜派遣周文伐秦于戏失败
------
项羽入秦屯军于戏与刘邦宴于鸿门
------
赤眉入关,长安乱,更始奔新丰
------
赤眉大将芳丹据守新丰与冯异战
----
第二节魏、晋至宋、元
------
晋南阳王模讨支胡五斗叟于新丰
------
西晋索(綝)大财赵染于新丰
------
前秦苻健在阴盘活捉张先
------
唐玄宗骊山演武
------
唐玄宗大修华清宫与近戚杨国忠穷奢极欲激起兵乱
------
黄巢攻克长安,诸葛爽在栎阳投降
------
李克用讨黄巢,破尚让于零口
----
第三节明、清时期
------
李自成与洪承畴战于临潼
------
李自成二次攻陷临潼
------
“大顺”军进北京时李自成再过临潼
------
太平军经临潼县东向渭华出潼关
------
捻军起义在临潼的活动
------
回民起义在临潼的始末
------
慈禧太后逃难西安途经临潼
--
第二章民国时期的革命斗争
----
第一节临潼志士参加辛亥革命
------
临潼志士率先行动为陕西革命做出贡献
------
在辛亥革命中起过作用的“刀客”
------
临潼的光复
----
第二节抗击军阀的斗争
----
第三节临潼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
------
中山军事学校被迫由西安迁往临潼
------
反对蒋介石判变大革命
------
农民协会成立,农民斗争蜂起
------
临潼革命志士备起参加“渭华起义”
------
国民党对农民压榨日甚
------
打击土豪劣绅
----
第四节临潼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
“西安事变”在临潼的先后经过
------
抗日组织蓬勃兴起,宣传活动迅速展开
------
与国民党政权作斗争,减轻群众负担,解决群众生活困难
------
国民党政权对抗日进步力量的残酷迫害
------
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民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
第五节日本投降后,临潼斗争加剧
----
第六节临潼解放
--
第三章中共临潼党组织建立的地下交通线
----
第一节地下交通线建立概况
----
第二节护送重要领导过临潼
------
护送刘少奇去华北
------
护送汪锋去陕南
------
护送李先念回延安
------
护送陈少敏去陕北
----
第三节护送革命干部、青年去陕北
----
第四节向鄂、豫、陕解放区运送物资
----
第五节输送书籍、传递文件
------
向陕甘宁边区送书
------
传送文件、宣传品
----
第六节护送伤员
卷二十七军事志
--
附图
--
第一章军事地理
----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地形
----
第二节军事要地与通道
--
第二章历代军事述要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表27-1临潼县民国时期征兵概况表
------
表27-2民国二十九临潼县征交常备兵及壮丁数和费用数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表27-3临潼县国民兵团组织系统表
------
表27-4民国二十九年国民兵团办理国民兵役情况表
------
表27-5临潼县民国时期历任国民兵团武官表
----
第三节历代驻军
------
表27-6民国时期三十四年临潼驻军统计表
----
第四节历代防务
------
一、清代以前防务
------
二、民国时期防务
--------
表27-7民国二十七年临潼县军事划工程费用情况表
--
第三章人民军队与民兵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表27-8临潼县若干年兵员征集人数
------
表27-9临潼县若干年征集兵员人数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临潼的驻军
------
表27-10 1983年临潼驻军统计表
----
第三节地方军事机构与民兵
------
一、革命战争时期临潼军事组织
------
二、解放后县级军事机构
------
三、民兵组织及活动
--------
表27-11 1958~1980年临潼县民兵师建制表
--------
表27-12临潼县民军事训练任务分配情况表
--------
表27-13 1984年临潼县民兵专业技术分队训练任务表
----
第四节人民防空
------
防空组织
------
全国设防
------
重点防御
--
第四章军民关系
----
第一节国民党军队对人民的扰害
----
第二节人民军队爱人民
卷二十八科技志
--
附图
--
第一章科技机构
----
第一节技科机构变化
----
第二节科技组织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科技队伍发展
----
第二节落实科技人员政策
----
第三节科技人员的培养提高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
------
粮食高产栽培
------
小麦、玉米提纯复壮
------
引进小麦、玉米良种
------
生姜、辣椒间套高产试验
------
棉油两熟栽培技术
------
棉花大面积高产试验
------
棉花良种:临柳一号
------
低频电流处理作物种子
------
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应用示范
------
以瓢治蚜
------
蓖麻蚕越冬试验
----
第二节林、牧、渔、水产科技成果
------
酸枣接大枣试验成功
------
引进水杉栽培成功
------
石榴生长规律研究
------
南竹北移试种
------
火景柿子综合丰产技术研究
------
利用冷冻精液人工配种秦川牛
------
黄牛改配奶牛研究
------
非洲鲫鱼越冬繁殖
------
温流水养鱼基地及设施配套试验
------
水肥合流
------
自制水力吸泥排淤装置
----
第三节工业科技成果
----
第四节生物、化学科技成果
------
纤维素酶厚层制曲技术
------
纤维素酶制剂一、二号及酶性质的研究
------
钾钙肥试制
------
土法试制“7216”及大田防治试验
------
试制实验土农药
----
第五节医疗卫生科技成果
--
第四章科学技术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典型示范
------
表28-1相同管理,不同带型对产量的影响
------
表28-2不同带型与产量的关系
------
表28-3不同带型对全年产量的作用
------
表28-4作物品种密度与间套产量的关系
------
表28-5九尺带玉米行数与产量的关系
----
第三节科技咨询
----
第四节计量管理
卷二十九教育志
--
附图
--
第一章清以前教育
----
第一节清以前教育略述
----
第二节清代教育行政、学制与科举考试
--
第二章民国时期教育
----
第一节教育行政与教育概况
----
第二节学校教育
------
一、小学教育
--------
表29-1临潼县小学学校、教师情况
--------
表29-2临潼县小学班级学生数情况
------
二、中学教育
------
三、师范教育
------
四、职业教育
------
五、经费来源
------
六、教师简况
------
七、思想训练与学校中两种教育思想斗争
----
第三节社会教育
------
表29-3 1945年临潼县社会民众教育情况
--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教育发展
----
第一节发展概况与行政机构
------
一、发展概况
------
二、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学前教育
------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
--------
表29-4临潼县幼儿园情况表
------
二、学前教育的领导
------
三、学制、课程
------
四、县办幼儿园简介
----
第三节初等教育
------
一、小学教育发展
--------
表29-5临潼县小学概况表(一)
--------
表29-6临潼县小学概况表(二)
--------
表29-7临潼县小学概况表(三)
--------
表29-8临潼县小学情况表(四)
--------
表29-9 1986年临潼县小学校舍简况表
------
二、学制与课程
--------
表29-10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
三、1986年小学简况
--------
表29-11县教育局及工厂科研单位办的小学
--------
表29-12乡、镇及行政村小学
------
四、重点小学(华清小学)简介
----
第四节中等教育
------
一、普通中学
--------
表29-13临潼县中学简况表(一)
--------
表29-14临潼县中学简况表(二)
--------
表29-15临潼县中学简况表(三)
--------
表29-16临潼县中学简况表(四)
--------
表29-17 1986年临潼县普通中学校舍情况
--------
表29-18全日制六年制中学各科课时表
--------
表29-19 1986年临潼县属高级中学简况
--------
表29-20 1986年临潼县各乡镇初级中学简况表
--------
表29-21 1986年临潼县上属单位子弟中学简况
------
二、师荡教育
------
三、职业教育
--------
表29-22临潼县农业职业中学概况表(高中)
--------
表29-23 1986年临潼县农业职业学校基本情况表
--------
表29-24 1986年临潼县农业职业中学校舍情况表
------
四、卫生学校
----
第五节业余教育
------
一、工农业余教育
------
二、干部业余教育(成人教育)
--------
表29-25临潼县参加电视大学各专业学习人员情况表
----
第六节教学研究与思想教育
------
一、县教研室与学校教学研究
------
二、学校思想教育
----
第七节招生工作
------
表29-26 1986年临潼县高考基本情况
------
表29-27 1988年临潼县各类学校招生情况
----
第八节教师队伍
------
一、教师队伍建设
--------
表29-28临潼县几个年份教师队伍发展简况
--------
表29-29 1986年临潼县中小学教职员工基本情况
--------
表29-30 1986年临潼县属普通中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
表29-31 1986年临潼县属小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
二、工资待遇
----
第九节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
一、教育经费
--------
表29-32临潼县教育经费国家拨款情况表
--------
表29-33 1985年临潼县各乡镇收支情况表 单位:元
------
二、工勤俭学
卷三十文化志
--
附图
--
第一章文化行政、事业机构
----
第一节文化局的建立
----
第二节文化馆
----
第三节图书馆
------
表30-1临潼县图书阅览状况表
----
第四节博物馆
----
第五节新华书店
------
表30-2临潼县新华书店年图书发行统计表
----
第六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表30-3临潼县电影放映场次及发行收入情况
----
第七节乡(镇)文化站
--
第二章文物管理机构与企事业单位
----
第一节文物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文物管理所
------
秦陵文管所
------
骊山文管所
------
鸿门坂文管所
------
秦东陵文管所
------
扁鹊陵文管所
------
姜寨遗址文管所
----
第三节文物勘探工作队
----
第四节文物复制厂
--
第三章文化活动场所
----
第一节华清剧院
------
表30-4临潼县华清剧场次收入情况表
----
第二节电影院
------
表30-5临潼县电影院放映场次情况表
----
第三节工人俱乐部
--
第四章文化艺术团体
----
第一节人民剧团
----
第二节戏剧学校
------
戏校
------
艺术职业学校
----
第三节文化艺术协会
------
文学艺术创作者协会
------
文学工作者协会
------
骊山书画协会
------
临潼县工艺美术协会
------
西安市摄影家协会骊山分会
------
骊山古建筑彩副协会
--
第五章民间文艺组织
----
第一节民间戏社(班)
----
第二节民间自乐班与民乐班
----
第三节王老九诗社
--
第六章群众文艺活动
----
第一节民间文艺创作
----
第二节民间歌舞
----
第三节民间社火
------
表30-6临潼县社火分布情况表
----
第四节书、画、雕塑、篆刻、摄影
--
第七章广播电视报刊
----
第一节广播设施
------
收音站
------
有线广播
------
广播电视
----
第二节广播技术服务
----
第三节地方报刊
卷三十一卫生志
--
附图
--
第一章医疗卫生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表31-1临潼县1985年各地段医院基本情况表
------
表31-2临潼县1987年工业及其他部门医疗机构情况表
------
表31-3 1986年临潼县各乡卫生院综合情况
------
表31-4临潼县若干年农村医疗站情况
------
表31-5临潼县几个年份农村医疗点开办情况
----
第二节医疗队伍与医疗设备
------
医疗队伍的成长
--------
表31-6 1986年临潼县卫生技术队伍简表
------
医疗设备
--------
表31-7临潼县几个年份医疗病床增长情况
--------
表31-8 1978年临潼县卫生机构主要医疗器械数
----
第三节医疗卫生经费
------
表31-9临潼县卫生医疗事业经费情况表
--
第二章传染病与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防疫机构
----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
------
表31-10临潼县开展与未开展免疫几种病例对比
------
表31-14临潼县各种传染病患、死人数表 单位:人
----
第三节地方病防治
------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
地方性大骨节病
------
地方性克汀病
------
地方性氟中毒
----
第四节职业病防治
------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
对粉尘、苯等作业工人的普查
--
第三章保健工作
----
第一节妇幼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三节劳动保健
------
表31-12临潼县公费医疗情况表
----
第四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章医药
----
第一节中药资源
------
药材的种类
------
药材的分布与蕴藏量、产量
--------
表31-13临潼县1986年地产药种植产量调查表
--------
表31-14临潼县1986年野生药资源蕴藏调查表
----
第二节中药材收购
------
表31-15若干年份药材收购总量表
------
表31-16若干年份野生药材主要品种收购表 单位:公斤
------
表31-17若干年家种药材主要品种收购表 单位:公斤
----
第三节药物的制、售与检验
------
制药
------
药品销售
------
医药检验
卷三十二体育志
--
附图
--
第一章体育机构、组织、设施与经费
----
第一节领导机构与体育组织
----
第二节体育设施与经费
------
体育设施
------
体育经费
--------
表32-1临潼县体育经费表
--
第二章培养与输送运动员
----
第一节培养运动员
------
表32-2临潼县体育学校训练运动员分类表
------
表32-3业余体育学校参赛情况表
----
第二节输送优秀运动员
--
第三章群众体育活动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表32-4临潼县1958~1987年较大职工体育运动会简况
----
第二节农村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设施与教师的配备
------
基础训练与“达标”活动
--------
表32-5若干年份体育“达标”情况表
--------
表32-6临潼县1964~1987年各类学生运动会统计表
----
第四节参加省、市重大比赛
------
表32-7临潼县代表参加全国省、市、地区各项比赛获前三名(团体)
卷三十三文物志
--
附图
--
第一章古遗址
----
第一节原始村落遗址
------
临潼县文物分布图
------
白家遗址出土的陶、石器
------
姜寨半坡类早期陶器、石器、骨器和墓葬
------
姜寨史家类型墓葬陶器、石器、骨器
------
姜寨庙底沟类型陶器、石器、彩陶片
------
姜寨半坡类型晚期陶器、石器
------
姜寨龙山文化陶器、石器
------
姜寨仰韶文化半坡尖型刻划符号
----
第二节古城堡遗址
------
古栎阳城址图
----
第三节历史事件遗址
----
第四节宫殿遗址
------
一、秦、汉宫殿
------
二、唐华清宫
--------
据清乾隆《临潼县志》唐华清宫图复制
----
第五节畦畴、社、坛、道观(殿)、寺院、祠庙
------
一、畤、社、坛
------
二、道观(殿)
------
三、寺、院
--------
表33-1庆山寺塔基出土文物登记表
------
四、庙、祠
----
第六节学宫、书院
------
学宫
--------
学宫图
------
横渠书院
------
渭北书院(关山书院)
------
居善书院——赵氏乡学
------
白鹿书院
----
第七节古渠道
--
第二章陵墓
----
第一节秦始皇陵
------
秦始皇帝陵陵园平面与遗迹分布图
------
三号兵马俑坑示意图
------
铜车马坑位置图
------
铜车马坑示意图
------
武官俑
------
跪射俑
------
将军俑
------
立射俑
------
战袍俑头
------
将军俑冠饰正、侧、背面
------
御手俑正、侧面
------
骑兵俑头正、侧、背面
------
武官俑头正、侧面
------
跽坐俑
------
鞍马
------
战马
------
秦铜兵器
------
秦始皇陵出土瓦当
----
第二节历代陵墓
------
一、上古时期
------
二、周代陵墓(包括除秦以外的春秋战国时期)
------
三、秦东陵诸陵
------
四、汉代陵墓
------
五、唐代陵墓
------
六、明代陵墓
------
七、其他陵墓
--
第三章临潼文物藏品
----
第一节史前文物
------
一、化石
------
二、新石器时期
--------
零口西段村窖藏西周铜器
----
第二节周、秦、两汉文物
------
一、周、秦(战国)文物
--------
铜工县
--------
车马器
------
二、两汉文物
----
第三节唐、宋至明、清文物
------
一、唐代文物
------
二、两宋文物
------
三、金、元文物
--------
表33-2临潼县相桥镇北河北出土银铤登记表
------
四、明、清文物
--
第四章碑、碣、石雕
----
第一节碑、碣
------
北魏 温泉颂碑
------
北魏正始二年造像碑
------
北魏神龟二年造像碑(一)
------
北魏神龟二年造像碑(二)
------
北魏正光四年造像碑
------
西魏吉长命造像碑
------
北周线雕造像碑
------
北魏孝昌三年造像碑
------
隋通灵寺造像碑
------
唐造像碑
------
唐通灵寺碑
------
唐党允逸碑
------
宋乔元龙龙蛇草碑
------
宋骊山灵泉观疑真大师成道记碑
------
金云房草碑
------
清重建临潼县衙署碑
------
清乐善亭碑
----
第二节诗石
------
宋李埏过临潼三绝句诗石
------
宋孙渐游骊山诗石
------
金移剌霖骊山有感诗石
------
金移剌霖风流子词石
------
第一温泉诗石
------
清温泉歌诗石
--------
表33-3临潼县佚存碑石登记表
----
第三节经幢
------
唐弥陀经幢
------
北周莲纹经幢座
----
第四节墓志
------
唐乐王瑞墓志
------
唐左府君墓志铭
------
明刘懋墓志铭
------
明白南峰墓志铭
----
第五节石雕
------
东汉石羊
------
北周造像(二尊)
------
唐旌儒庙造像
------
唐白玉力士造像
------
唐白玉老君像
------
明石狮
--
第五章辛亥革命以后文物
----
第一节辛亥革命文物(含民初)
----
第二节西安事变有关文物
------
表33-4西安事变图(照)片统计表(1936年10月22日~12月12日)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在临潼革命斗争活动有关遗址
------
一、党组织建立、发展中有关地点
------
二、地下交通线重要联络点
------
三、革命斗争事件纪念地
--
第六章文物保护
----
第一节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表33-5临潼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
第二节建立文物保护标志
----
第三节建立文物保护组织,增加专职保护人员
卷三十四旅游志
--
附图
--
临潼导游图
--
第一章临潼旅游资源
----
第一节自然景观
------
一、骊山风貌
------
二、温泉荡邪(疾)
--------
表34-1临潼各疗养院情况简表
------
三、骊山诸景
----
第二节人文景观
------
一、赋有唐华清宫风貌的华清池
--------
华清池导游图
------
二、临潼县博物馆
------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
四、其他景点
----
第三节特产与风味小吃
------
一、果菜特产
------
二、风味小吃
--
第二章旅游事业的发展与管理体制的建立
----
第一节旅游事业的发展
----
第二节管理体制的建立
----
第三节培养管理人才,改善旅游环境
------
培养管理人才
------
改善旅游环境
--
第三章开发旅游事业的重大措施
----
第一节看和玩的方面
----
第二节吃的方面
----
第三节住的方面
----
第四节行的方面
----
第五节买的方面
--
第四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历年游人增长情况
------
表34-2华清池历年游人统计表
------
表34-3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参观人数统计
------
表34-4临潼县骊山风景区总体游人情况表
----
第二节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
第五章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来临潼旅游概况
----
第一节国家领导人及外宾来临潼情况记录
------
一、华清池接待国家领导人及知名人士
------
二、华清池接待外国国家领导人及知外人士
------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接待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
------
四、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接待外国领导人及知外人士
----
第二节国家领导人及外宾来临潼的题词摘录
------
一、国家领导人及知名人士题词接录
------
二、外国宾客参观秦俑博物馆留言摘录
卷三十五社会志
--
附图
--
第一章民族宗教信仰
----
第一节姓氏、民族
------
一、姓氏
------
二、民族
----
第二节宗教信仰
--
第二章方言土语
----
第一节方音
------
一、接近渭南市方音
------
二、马额方音(包括马额、纸李地区)
------
三、新丰方音[包括新丰、何寨、代王、零口(零河西)、行者等地区,是60年代新生的一种语音 ]
------
四、斜口方音(包括骊山、斜口、行者、韩峪、西泉等地区)
------
五、渭北方音(包括本县渭北大部地区)
----
第二节方言
----
第三节语词
------
一、表示时间概念的词
------
二、日常惯用词语
------
三、俗称及呼唤语
----
第四节称谓
------
一、人际关系称谓
------
二、日常生活称谓
------
三、动物称谓
------
四、其他称谓
----
第五节地方俗语
------
一、俗语
------
二、俗语简介
----
第六节地方谚语
------
一、生活谚语
------
二、生产谚语
----
第七节歇后语
----
第八节歌谣
------
一、历史歌摇
------
二、社会生活歌谣
------
三、童谣
------
四、婚谣
------
五、神话谣
--
第三章社区民情
----
第一节岁时节令
------
一、春节
------
二、元宵节
------
三、清明节
------
四、端午节
------
五、七夕节
------
六、中秋节
------
七、重阳节
------
八、寒衣节
------
九、冬至节
----
第二节衣食住行用具
------
一、饮食
------
二、服饰
------
三、居住
------
四、行走
------
五、用具
----
第三节习惯
------
一、嗜好
------
二、忌讳
------
三、习惯
------
四、起名
----
第四节民间会社
------
一、结社
------
二、义会
--
第四章婚丧喜庆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喜庆
------
一、寿诞
------
二、弥月
----
第三节丧葬
------
一、解放前的丧俗
------
二、解放后的丧谷
----
第四节移风易俗
------
一、改变陋俗
------
二、破除迷信
------
三、移风易俗
--
第五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口粮变化
------
表35-1解放后群众口粮状况
----
第二节农民现金收入
------
表35-2临潼县若干年社员现金分配情况表
----
第三节社会购买力变化
----
第四节城乡人民储蓄情况
------
表35-3临潼县城乡储蓄状况表
----
第五节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
表35-4 1987年度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统计表
----
第六节职工干部工资福利待遇的增长
------
表35-5临潼县职工干部工资概况表
----
第七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经济变化状况
--
第六章人民崇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第一节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情
----
第二节精神文明建设
卷三十六人物志
--
附图
--
第一章清以前人物
----
第一节传说人物
------
女娲、骊山老母(合传)
----
第二节农民起义、爱国人物
------
一、秦、汉之际
--------
项籍
--------
范增
------
二、汉
--------
刘邦
--------
樊哙
------
三、晋
--------
王如
------
四、明
--------
师桂
------
五、清
--------
田溥
--------
杨升华、马将(合传)
----
第三节政绩人物
------
一、战国
--------
商鞅
--------
蔺相如
------
二、秦
--------
赢政
------
三、汉
--------
张良
--------
杨沛
--------
贾洪
--------
鲁恭
------
四、三国
--------
[魏]张既
------
五、北魏
--------
寇赞
--------
寇(僬)
--------
韦彧
--------
游明根
------
六、梁
--------
吉翂
------
七、隋
--------
刘行本
--------
房恭懿
--------
刘子翊
------
八、唐
--------
李隆基、杨玉环
--------
房琯
--------
裴向
--------
梁镇
--------
薛珏
--------
柳子华
--------
崔日用
------
九、明
--------
吕震
--------
安郁
--------
杨椮
--------
贺有年
--------
杨淳
--------
任璜
--------
李三才
--------
米辅
--------
刘懋
--------
贾思逵
--------
任中麟、任中凤(合传)
--------
马民牧
------
十、清
--------
周之桂
--------
王孙蔚
--------
周熛
--------
周灿
--------
陈瑹
--------
张发辰
--------
于霈
--------
田嘉种
--------
杨彦修
----
第四节武功人物
------
一、汉
--------
辛庆忌
--------
景丹
------
二、北魏
--------
王罴
--------
柳桧
--------
崔说
------
三、隋
--------
虞庆则
------
四、唐
--------
张长逊
--------
张俭
--------
公孙武达
--------
王孝杰
--------
段秀实
----
第五节清操人物
------
一、元
--------
赵公谅
------
二、明
--------
高寅、高延璋(合传)
--------
李(山仑)
--------
冯朝用
--------
赵光裕、赵昌运(合传)
--------
周道直
------
三、清
--------
刘曾
--------
王旐
----
第六节文化人物
------
一、战国
--------
扁鹊
------
二、秦
--------
胡母敬
------
三、汉
--------
班婕妤
--------
刘白、龚宽(合传)
------
四、北魏
--------
寇谦之
--------
郦道元
------
五、唐
--------
阎立德
--------
韦述
--------
韦应物
--------
卢纶
--------
王建
--------
谢阿蛮
------
六、宋
--------
张载
--------
龙章
------
七、明
--------
樊玠
--------
武之望
--------
张国祥
--------
赵统
------
八、清
--------
赵于京
--------
王巡泰
----
第七节淳风人物
------
一、明
--------
杨渭
--------
任一元
--------
陈曰人
------
二、清
--------
任作倕
--------
慕天宝
--------
王己正
----
第八节宗教人物
------
一、汉
--------
智猛
------
二、唐
--------
一行
------
三、宋
--------
刘子顒
------
四、金
--------
侯奕
----
第九节劣行
------
一、春秋
--------
骊姬
------
二、汉
--------
段颎
--------
谢游
------
三、北魏
--------
崔延伯
--------
元坦
------
四、隋
--------
王世充
------
五、唐
--------
张皇后
------
六、明
--------
孙守法
----
第十节人物录
------
一、周
--------
周幽王
--------
褒姒
------
二、秦
--------
子婴
------
三、汉
--------
项伯
--------
冯野王
--------
李广
--------
班况
--------
冯豹
--------
朱博
--------
单超
------
四、晋
--------
周子羽
------
五、北魏
--------
杜铨
--------
郭琰
--------
席固
--------
寇臻
--------
寇治
--------
寇朏
------
六、北周
--------
韩仲恭
--------
乐运
--------
杨文思
--------
于实
------
七、陈
--------
蔡景历
------
八、隋
--------
薛濬
--------
高世衡
------
九、唐
--------
刘仁轨
--------
徐晦
--------
石洪
--------
沈亚子
--------
张(虫宾)
------
十、北宋
--------
韩丕
--------
陈省华
------
十一、金
--------
武天桢
------
十二、元
--------
李邦瑞
--------
马(觸)
------
十三、明
--------
焦显
--------
樊英
--------
李裔芳
--------
徐镛
--------
杨枢
--------
范冈
--------
张一鲲
--------
张蒲
--------
杨四教
--------
刘化国
--------
武大烈
--------
杨廉
--------
许汝登
------
十四、清
--------
高翔鸾
--------
刘秉(僬)
--------
任璠
--------
任凤厚
--------
高殿飏
--------
周寅旸
--------
朱作绣
--------
朱一蜚
--------
李伯龄
--------
杨乔
--------
乔光烈
--------
沈逢舜
--------
赵有烺
--------
史传远
--------
吴棐龙
--------
刘建韶
--------
沈家祯
--------
焦云龙
--------
田润
--------
李憬
--------
黄桂滋
--------
寇卓
--------
李嘉绩
--------
舒绍祥
--------
刘云章
--
第二章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物
----
第一节辛亥革命人士
------
曹印侯
------
焦林
------
郭希仁
------
郭垲
------
王云璋
------
梁梦西
------
张瑞玑
------
郭自兴
------
刘蔼如
----
第二节共产党人
------
徐九龄
------
庞诚斋
------
李崇章
------
张维一
------
王泰吉
------
王泰诚
------
郭志明
------
杨宜翰
------
许权中
------
任耕山
------
刘伍
------
冯智礼
------
张剑颖
------
冯克征
------
史汀
------
郎瑞亭
------
杨菊梅
------
梁益堂
------
王秀莲
------
高慎之
------
张佐鑫
------
王志温
------
崔明珍
------
仵步淮
------
张锋伯
------
谈国帆
----
第三节民主革命人士
------
段泽生
------
史江浦
------
魏景元
------
李虎臣
------
邓长耀
------
房显之
------
陈润滋
------
李次元
------
王新斋
------
张宏道
------
宋锡侯
------
王子龙
------
赵庆生
------
郭则沉
------
庞仁安
------
董志颍
----
第四节文化界人士
------
孙仁玉
------
刘立杰
------
雎如贞
------
杨绍麟
------
王老九
------
种肇煦
------
史一三
------
刘毓中
----
第五节医界与巧匠人士
------
黄竹斋
------
张铭锡
------
汤秀莲
------
吴广彦
------
王玉田
----
第六节国民党人士
------
徐经济
------
韩国璋、韩秉森(合传)
------
张耀明
----
第七节劣迹
------
秦颂丞
------
张仰哉
------
张兴五
------
郑育人
------
王家麟
------
安正廉
----
第八节革命烈士英名录(表)
------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二、抗日战争时期
------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卷三十七艺文志
--
附图
--
第一章文录
----
第一节篇(集)目
------
一、清以前文选
--------
纪事
--------
著述
------
二、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文选
--------
纪事
--------
著述
----
第二节文选
------
一、清以前文选
------
二、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文选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文选
--
第二章诗录
----
第一节诗目
------
一、清代以前
--------
县城
--------
骊山
--------
渭水
--------
温泉
--------
华清宫
--------
寺、观
--------
咏历史人物、遗迹
------
二、民国时期诗歌
--------
辛亥革命诗歌
--------
临潼杂咏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诗歌
--------
革命诗歌
--------
咏临潼诸胜迹
----
第二节诗篇
------
一、清代以前
------
二、民国时期诗歌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诗歌
附 录
--
附图
--
国民经济按不变价计算的对比数字(1949~1988年)
----
表1临潼县社会总产值(接当年现行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2临潼县社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3临潼县国民收入(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4临潼县国民收入(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5临潼县国民收入积累额(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6临潼县国民收入积累额(接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7临潼县居民收入消费额(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8临潼县居民收入消费额(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9临潼县居民消费水平 单位:元、人
----
表10临潼地区工农业总产值(接1980年不变价格算)单位:万元
----
表11临潼地区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12临潼县县属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13临潼县县属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
表14临潼县新区划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
--
骊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第一节性质与规划指导思想
----
第二节规划期限与主要目标
----
第三节规划范围与保护范围
----
第四节风景名胜区总体布局
----
第五节景区规划
----
第六节城镇规划
------
表15近期基础工程投资
----
第七节旅游规模与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第八节农副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规划
------
表16副食品需要量计算表
--
跋
--
编后记
--
编修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