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保定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它北靠北京,西连山西,南邻石家庄,东濒沧州,东北连廊坊,东南依衡水。全区东西长216公里,南北长186公里,总面积20, 315平方公里,人口7,965, 000余人。
目录
封面
图片
--
保定地区国营公路运输企业——保定运输总公司的机关办公大楼
--
保定地区“全国文明车站”之一——国营保定汽车站南站外貌
--
河北省第一座市级公用型客车站——保定市汽车站外貌
--
1988年扩建的国营定州汽车站外貌
--
座落在华北明珠——白洋淀岸边的部级文明车站之一——国营安新汽车站外貌
--
执行晋煤东运任务的车辆正在运行途中
--
保定地区国营公路运输职工文明热情为旅客服务
--
保定运输总公司积极开展零担运输业务,与全国10个省市共开辟了39条运输线路,图为奔驰在保定城乡的零担
--
保定地区公路运输部门,方便旅客,招手上车,就近下车
--
1987年保定地区召开原冀中区交通史座谈会情景
--
保定运输总公司开办的多种经营之一
--
保定运输总公司大胆革新,勇于创新,对中层干部实行公开招标,图为招标答辩会
--
保定运输总公司自1984年~1989年,曾四次荣获部级优质运输先进集体称号,图为部分奖状和奖杯
--
保定地区公路运输史编委会全体委员合影
概述
目录
编前章 民国前保定地区的陆路运输(1912年以前)
--
第一节 古代陆路运输的起源与演变
----
一、陆路运输的起源
----
二、陆路运输的演变
--
第二节 驿运的兴衰
--
第三节 近代运输工具的兴起与运输方式的改变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12年1月—1937年6月)
--
第一节 民营汽车运输业的兴起
----
一、第一条营运公路的开辟
----
二、民营汽车公司的创办
----
三、早期的几家民营汽车运输业
----
四、民营汽车运输业的兴盛时期
----
五、民营汽车运输业的经营管理
--
第二节 民间运输业的延续
----
一、保定地区的民间运输工具
----
二、民间运输业在城乡经济中的作用
----
三、货栈车店及转运行业的崛起
----
四、搬运装卸业的独立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37年7月—1945年7月)
--
第一节 沦陷区的公路运输
----
一、“满铁”势力向保定地区的侵蚀
----
二、日伪对公路运输的统治与垄断
----
三、日伪统治区的汽车修理业
----
四、日伪对民间运输的统治与摧残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公路运输
----
一、根据地运输方针的制定
----
二、敌后的特殊运输方式
----
三、抗日军民对日伪交通运输的破袭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45年8月—1949年9月)
--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对日伪运输机构的接管
----
一、对“华交”保定汽车营业所的接管
----
二、对“华自”保定营业所的接管
--
第二节 解放区的公路运输
----
一、公营运输的创建与管理
----
二、解放战争中的支前运输
--
第三节 建国前夕的公路运输
----
一、公营运输机构的调整
----
二、国营运输企业经营的开端
第四章 恢复整顿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
第一节 新型运输管理体制的建立
----
一、省交通局直属运输企业的组建
----
二、保定地区公路运输的统一经营
----
三、运输市场的整顿
----
四、公私关系的调整与两利方针的贯彻
----
五、搬运工会的建立与封建把头的废除
--
第二节 恢复交通与物资交流的开展
----
一、城乡运输网的初建
----
二、旅客运输的恢复
----
三、社会群众运输的组织
----
四、重点运输的组织
--
第三节 专业运输经营管理的加强
----
一、联运业务的开展
----
二、合同运输的开办与包运负责制
----
三、保修机构的组建与机务管理
----
四、定额标准的制定与技术管理
----
五、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劳动竞赛的开展
第五章 艰苦创业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53年1月—1957年12月)
--
第一节 公路运输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
一、运输机构的调整
----
二、专业运输的发展与市场管理的强化
----
三、计划运输的执行与综合平衡
----
四、运价的调整与运力的控制
----
五、山区农村营运范围的扩展
----
六、站容站貌的改变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
第二节 基础工作的加强与经营管理的完善
----
一、以调度为中心的生产指挥系统的建立
----
二、单车核算制的推广与标准规范的制定
----
三、站务改革与责任制的建立
----
四、三级保养的贯彻与技术管理的加强
----
五、劳动竞赛的开展
--
第三节 私营个体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一、私营运输业的普查与准备工作
----
二、对私营汽车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对个体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四、对货栈车店业的改造
--
第四节 重点运输任务的完成
----
一、对首都城市建设的支援
----
二、抗洪抢险的救灾运输
----
三、支援邯郸、张家口等地的运粮会战
第六章 “大跃进”与调整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58年1月—1966年4月)
--
第一节 全党全民办交通的贯彻与实施
----
一、运输体制的下放
----
二、运输组织与管理权限的变更
----
三、短途运输的开展
----
四、产、运、销“一条龙”大协作经验的推广
--
第二节 “大跃进”对公路运输的影响
----
一、“大跃进”时期公路运输的形势及特点
----
二、“大跃进”时期的重点运输
----
三、汽车列车化与车吨月产万吨公里运动的开展
----
四、交通工业的发展与变化
--
第三节 公路运输在调整中的发展
----
一、交通体制的调整
----
二、运输市场的整顿
----
三、运力布局的调整
----
四、集体运输经济的恢复
--
第四节 企业经营管理的整顿与加强
----
一、运输企业的全面整顿
----
二、客运服务质量的提高
----
三、管用养修的贯彻与车况的全面提高
----
四、调整时期的重点运输
第七章 曲折发展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66年5月—1978年12月)
--
第一节 “文革”初期运输工作的畸形
----
一、运输系统的层层夺权和机关工作的瘫痪
----
二、运输秩序的混乱与营运路线的受阻
----
三、服务质量的下降与官商作风的抬头
----
四、运输生产受损与经济效益的滑坡
--
第二节 在逆境中奋力拼搏的公路运输
----
一、运输机构的变更与重建
----
二、各项规章制度的恢复与健全
----
三、客运正常秩序的恢复与“乘车难”问题的解决
----
四、货运管理的加强与运价的调整
----
五、联合运输的开办
----
六、“学大庆、赶开滦”,群众运输的开展
----
七、“质量月”和“百日赛”活动的开展
--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交通工业的发展
----
一、“多极火花塞”的推广与应用
----
二、保定牌130型汽车的生产
--
第四节 集体运输业的发展与管理
----
一、运输工具的演变
----
二、集体运输业的管理
--
第五节 重点运输任务的完成
----
一、支援唐山的抗震救灾运输
----
二、高、涞“三线”的运输
----
三、其它的重点运输
第八章 改革时期的保定地区公路运输(1979年1月—1989年12月)
--
第一节 开放搞活与运输市场的活跃
----
一、管理体制与机构的演变
----
二、运输经济结构的变革
----
三、公路运输产业布局的调整
----
四、运输行业的全面管理
--
第二节 大型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改革
----
一、运输企业的整顿与经营管理的改善
----
二、货源的开辟与重点运输
----
三、经营作风的转变
----
四、提高人员素质
--
第三节 经营机制与管理制度的改革
----
一、优化组合的实行与干部制度的改革
----
二、竞争机制的引进与承包经营的推行
----
三、第三产业和多种经营的开辟
----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与企业升级
附录
--
附录一:保定地区公路运输大事记
--
附录二:1989年保定地区客运班营运路线统计表
--
附录三:保定地区公路运输发展变化一览表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