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介绍福州市温泉的历史和现状,凡属温泉勘探、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人、事、物均入志,不受行政管辖归属所限,旨在更好地认识、利用、管理和保护温泉资源。
出版时间:
2001年10月
目录
封面
福州温泉志
题词
--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同志题词
--
福建省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游德馨同志题词
--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守箴同志题词
--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旭村同志题词
--
原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忠兴同志题词
--
原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林永斌同志题词
--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著名地热专家任湘教授题词
图片
--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旭村(左二)等在永泰考察温泉资源。
--
福州市副市长吴华瑞同志(右二)与福州市建设委员会有关人员研究加强温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右一为福州市政
--
“全国地热资源开发管理第三次经验交流会”在福州召开(1992年10月28日)图为原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
--
福州市原副市长林永诚(右六)与有关部门人员座谈如何加强温泉资源管理问题。
--
福州市人大城建环境委员会主任许祖金(右三)等,在福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连伙英(右一)陪同下进行温泉开
--
福州市建设委员会主任林新国(左三),与有关人员研究温泉资源保护规划。
--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我国著名地热专家任湘教授(右一)在榕考察温泉医疗保健。
--
温泉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福州旧城改造。图为温泉保护区内的繁华街景。
--
福建省温泉宾馆(鼓楼区温泉支路39号)以拥有温泉、花园、别墅著称,景色优美。
--
福州市区温泉保护区地带上的温泉公园。
--
以温泉特色命名的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路。
--
福州市五一广场悬挂的宣传条幅。
--
闽侯县白沙镇汤院温泉浴池遗址后山坡上关于温泉的石刻。
--
历史悠久的南星澡常店标,寓意“南星”二字。
--
福州市地热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宜传力度,在五一路温泉保护区内主要宾馆、大厦悬挂温泉保护管理宣传条幅。
--
对温泉用户发放《温泉取用证》(1996年7月8日)。
--
福建省第一家利用温泉越冬养殖鳗鱼的养鳗场(连江县潘渡乡贵安村)。
--
利用温泉进行监测预报地震。图为福建省地震局水化学中心实验站。
--
20世纪90年代福州温泉多用于桑拿服务业。图为原高桥澡堂改为多兰斯娱乐城桑拿中心,室内为人造溶洞式桑
--
图为疗养员们在矿泉疗室中作温泉疗法。
--
福建省总工会金鸡山温泉疗养院。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地热农业利用研究所,从国外引进许多品种优良的观赏叶类花卉,利用地下热水作热源,进行反
--
福州市皮革厂利用地下热水进行毛皮脱脂、染色。
--
福州市温泉供应公司北区温泉水厂集中供热保温调节池。
--
福州市温泉分布图
《福州温泉志》编委会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勘探与开采
----
一、勘探
----
二、开采
--
第二节 成因与构造
----
一、成因
----
二、构造
--
第三节质量
----
一、水质
----
二、水量
----
三、水温
----
四、水位
--
第四节分布
----
一、市中心区(鼓楼区、台江区)温泉
----
二、仓山区温泉
----
三、晋安区温泉
----
四、闽侯县温泉
----
五、永泰县温泉
----
六、闽清县温泉
----
七、连江县温泉
----
八、福清市温泉
----
九、平潭县温泉
第二章 利用
--
第一节 温泉浴
----
一、古汤池
----
二、公共澡堂
----
三、旅游宾馆
----
四、居民住宅
--
第二节 医疗保健
--
第三节 农业利用
----
一、地热温室
----
二、孵化育雏
----
三、农副产品烘干
----
四、水产养殖
--
第四节 工业利用
----
一、制冷与空调
----
二、调味品发酵水浴保温
----
三、皮革加工
----
四、水泥制品养护
--
第五节 体育利用
--
第六节 地震测报
第三章 管理与保护
--
第一节 管理
----
一、资源调查
----
二、收费
----
三、计量管理
----
四、新井验收
----
五、动态监测
----
六、法规
--
第二节 保护
----
一、建立温泉保护区
----
二、腐蚀试验
----
三、回灌试验
----
四、废井处理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一、机构
----
二、队伍
第四章 集中供热
--
第一节 临时供热
--
第二节 福州市温泉供应公司
----
一、机构与人员
----
二、北区温泉水厂
----
三、南区温泉水厂
----
四、热水水源井
----
五、抽水设备
----
六、技术改造
--
第三节 供热收费
----
一、供热水价
----
二、供热集资
--
第四节 用户
----
一、北区温泉水厂用户
----
二、南区温泉水厂用户
--
第五节 创建文明窗口
第五章 文苑
--
第一节 诗词
--
第二节 楹联
--
第三节 民谣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
第五节 记事
--
第六节 游记、日记及其他
第六章 文摘
附录
主要参考资料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