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详今略古,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土岭头村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
内容时限:
0000-2017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目录
封面
扉页
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土岭头村歌
凡例
目录
表目索引
概述
--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
千年古村文化传承
--
崇文重教人才辈出
--
粘忠报国勇于奉献
--
多业联动引领新潮
--
着力民生兴村富民
--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大事记
--
西汉至清(前204—1911年)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地理境域
----
位置
----
村庄
----
境域
----
区位
--
第二节 隶属沿革
--
第三节 村社编制
----
都村保甲制
----
编村闾邻制
----
区乡村制
----
社队制
----
乡(镇)村制
--
第四节 地名汇释
----
地名分类
----
地名选介
--
第五节 村名考略
----
初见于文字记载
----
《平定县地名志》录
----
圣贤传说
----
村名释义
--
第六节 先贤说黄龙
--
第七节 古驿道寻踪
--
第八节 探秘村西水域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地形
----
地貌
--
第二节 地层结构
----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
石灰岩中统本溪组
----
石灰岩上统太原组
----
二叠系
----
新生界
--
第三节 地质构造
----
山脉
----
岩层分布
----
岩石层
----
岩土层
--
第四节 地质土壤
----
红黄土山地褐土
----
砂页岩质山地褐土
----
沟淤平地淡褐土
----
植被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矿藏资源
----
水资源
----
植物资源
----
药材资源
----
动物资源
----
旅游资源
--
第六节 气候物候
----
气候特征
----
气候要素
----
水文
----
物候
----
物候现象
----
物候谚语
----
节气民谣
--
第七节 自然灾异
----
自然灾害
----
生物灾害
----
地质灾害
----
异象
--
第八节 环境保护
----
大气环境保护
----
水资源保护
----
固废治理
----
流域治理
----
节 能减排
第三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村庄规划
----
古村状况
----
新村规划
----
建设用地
----
道路规划
----
绿化规划
----
给水规划
----
排水规划
--
第二节 民宅民居
----
建筑风格
----
建筑结构
----
旧有民居
----
建筑工艺
----
新建民居
----
建筑施工
----
旧居选介
----
新居选介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祠庙坛阁
----
教育设施
----
公益设施
--
第四节 街巷道路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电力设施
----
水利设施
----
能源利用
----
通信网络
----
营业网点
第四章 村民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总量
--
第二节 人口播迁浅述
----
人口流动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密度
--
第五节 人口结构
--
第六节 人口素质
--
第七节 婚姻家庭
----
婚姻
----
家庭
--
第八节 姓氏渊流
----
姓氏渊源
----
家族祠庙
----
谱牒述介
----
谱序辑录
--
第九节 计划生育
----
组织机构
----
政策规定
----
计生服务
----
晚婚晚育
----
表彰奖励
----
计生效果
--
第十节 多胞胎
--
第十一节 养生与长寿
----
一、古今养生启示
----
二、养生条件
----
三、养生习惯
----
四、长寿名录
----
五、五世同堂
第五章 中共土岭头村支部委员会
--
第一节 创建沿革
----
创建组织
----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领导班子建设
----
党员发展
----
党员构成
----
党员代表
--
第三节 思想建设
----
组织生活
----
党员教育
----
整党整风
----
纪律监察
--
第四节 制度建设
----
“一课三会”制度
----
一册六簿制度
----
“两议五公开”制度
----
附:土岭头村党支部主要职责
--
第五节 战斗堡垒
----
抗日战争时期
----
解放战争时期
----
第六节 政绩举要
----
建国初期
----
合作化时期
----
人民公社化时期
----
农业学大寨时期
----
改革开放时期
第六章 村政村务
--
第一节 村政机构
----
官房
----
村公所
----
初级农业合作社
----
高级革新农业社管理区
----
大队管理委员会
----
革命委员会
----
村民委员会
----
附:[驻村工作队与选派村官]
--
第二节 村民自治
----
村民
----
村民小组
----
村民代表
----
村民代表会议
----
村民选举
----
村民委员会
----
经济合作社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组织机构
----
财务收支
----
村民负担
----
交粮纳税
----
村账镇管
--
第四节 治安保卫
----
治保组织
----
民事调解
----
普法教育
----
户籍管理
--
第五节 民政优抚
----
拥军优属
----
伤残抚恤
----
五保供养
----
残疾安置
----
特困低保
----
养老补助
----
村民福利
----
婚姻登记
----
殡葬改革
--
第六节 村务管理
----
管理制度
----
劳动和定额管理
----
财务和物资管理
----
土地和资源管理
----
决策管理
----
重大决议
----
例会制度
--
第七节 村务监督
----
议事公开
----
财务公开
----
监督检查
----
理财小组
第七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青少年组织
----
少年组织
----
青年组织
--
第二节 妇女组织
----
妇女组织
----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农民组织
--
第四节 工会组织
--
第五节 老年协会
--
第六节 其他组织
----
草豆局
----
牺牲救国同盟会
----
主张公道团
----
老人会
第八章 生产经营制度
--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
----
封建土地私有制
----
减租减息
----
土地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一大二公
----
一平二调
----
队为基础三级所有
----
推广大寨评工分分配
--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
小段包工
----
联产到劳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延长土地承包期
----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
减轻农民负担
----
土地承包确权
--
第五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六节 村民生活
----
经济收入
----
消费支出
----
其他消费
第九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劳力
----
耕地
----
耕地评估
----
劳力变化
--
第二节 种植业
----
种植模式
----
粮食作物
----
油料作物
----
蔬菜
----
瓜菜
----
经济作物
----
种植专业户
--
第三节 农艺技术
----
耕作方法
----
种植方式
----
种植技术
----
田间管理
--
第四节 肥料农药
----
农家肥
----
化肥
----
农药
--
第五节 作物保护
----
虫害防治
----
鼠害防治
----
病害防治
--
第六节 农具农机
----
传统农具
----
耕耘机具
----
收脱机具
----
加工机具
----
植保机具
----
运输工具
----
农业机械
--
第七节 林果业
----
林业资源
----
植树造林
----
普通林
----
经济林
----
古树
----
珍稀树种
----
林木育苗
----
林木管护
----
病虫害防治
----
野生动物保护
--
第八节 畜牧业
----
饲草饲料
----
耕畜
----
饲养方式
----
家畜
----
家禽
----
其它养殖
----
疫病防治
--
第九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农田建设
----
水利建设
第十章 工业与加工业
--
第一节 采矿业经营体制
----
私营开采
----
合作开采
----
联营开采
----
集体开采
----
承包经营
--
第二节 煤业采挖
----
传统采煤
----
建筑设施
----
提升设施
----
照明设施
----
安全装备
----
生产工具
----
新式采煤
----
提升设施
----
照明设施
----
安全装备
----
生产工具
----
巷道运输
----
经营策略
----
生产效益
----
生产流程
----
煤炭运销
----
安全管理
----
安全规程
----
附:
----
生产事故
----
其他采掘
--
第三节 冶炼铸造
----
炼铁简况
----
冶炼工序
----
熔铁
----
铸器
----
锻造器
--
第四节 建材建筑
----
建材
----
建筑业
--
第五节 粮油副食加工业
----
粮油加工
----
副食加工
--
第六节 加工企业
----
集体加工业
----
私营加工
----
境外私营企业
----
木器加工
----
铁器加工
--
第七节 杂业
----
附:驻村企业
第十一章 商贸金融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行商
----
坐商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机构人员
----
经营方式
----
经营活动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四节 境外商业
----
解放前的境外商业
----
改革开放后的境外商业
--
第五节 庙会商贸
--
第六节 饮食服务业
--
第七节 金融信贷
----
流通货币
----
民间借贷
----
信用社
--
第八节 古今堂号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古道
----
村道
----
公路
----
桥梁
----
涵洞
----
驻境单位
--
第二节 货运
--
第三节 客运
第十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屯兵
--
第三节 抗金英雄
--
第四节 军事防御
--
第五节 兵役
----
募兵制
----
征兵制
----
志愿兵制
----
义务兵制
--
第六节 民兵组织
----
民兵组织
----
军事训练
----
预备役
----
主要业绩
--
第七节 参战支前
----
对日斗争
----
附:日军暴行
第十四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儒学教育
----
塾馆教育
----
科举制度
----
科考
----
儒学教育成就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普通教育
----
民国教育
----
初级小学教育
----
完全小学教育
----
校荣誉录
----
学生荣誉录
----
初中教育
----
德育教育
----
教研活动
--
第四节 教师队伍
--
第五节 管理设施
----
附
--
第六节 人才输送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文化教育
----
技术培训
--
第八节 科技
----
科普宣传
----
科技组织
----
科技培训
----
科技成果
----
科普事例
----
附:黑板报节选
第十五章 卫生体育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大众卫生
----
学校卫生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疾病控制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老年保健
----
老年保健
----
保健经验
----
生活经验
----
保健四法
----
十要歌
----
十条经验
----
十二字养生法
--
第六节 医药医疗
----
医疗机构
----
门诊统筹补偿
----
境外医疗机构
----
卫生队伍
----
名医选介
--
第七节 民间医药
----
土法治病
----
常用验方
--
第八节 体育
----
传统项目
----
学校体育
--
第九节 体育竞枝
----
国家级竞赛
----
省级竞赛
----
地市级竞赛
----
县级竞赛
----
镇级竞赛
----
村级竞赛
第十六章 文化文物
--
第一节 文化
----
文化设施
----
图书阅览
----
广播板报
--
第二节 文艺活动
----
文艺组织
----
文娱活动
----
影视活动
----
群艺活动
----
民间游艺
--
第三节 民间工艺
--
第四节 文学创作
----
楹联
----
新春联
----
散文
----
诗歌
--
第五节 艺术书画
--
第六节 曲艺趣话
--
第七节 村语乡言
----
革命歌谣二则
----
爱情歌谣三则
----
儿童歌谣二十一则
----
劳动歌谣二则
----
顺口谣七则
----
谚语六则
----
歇后语俚语三则
--
第八节 网络文摘精选
----
向导
----
格言
----
谜语
--
第九节 传说
--
第十节 文物古迹
----
庙祠坛阁
----
古代牌匾牌坊
----
家院神祠
----
祭祖系列
----
民间收藏
----
古墓葬
----
古代碑记
--
第十一节 十大景观
----
三山环抱
----
河水环绕
----
日出黄龙山
----
碧水映月
----
家庙双柏
----
沙垴松林
----
金龟戏水
----
唐宋古塔
----
金代碑刻
----
威武雄狮
第十七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饮食
----
饮食习惯
----
家常饭例述
----
特色饭例述
----
传统菜肴
----
风味菜肴
----
发饰
----
首饰
----
服饰
----
特殊服饰
----
器用
----
行旅
--
第二节 商贸习俗
----
经营习俗
----
交易习俗
--
第三节 生产习俗
----
农耕习俗
----
收徒习俗
--
第四节 人生礼仪
----
礼仪组织
----
称谓习俗
----
对他人尊称与自己对他人的谦称
----
生育习俗
----
冠礼习俗
----
交往习俗
----
交际习俗
----
行路习俗
----
祭祖习俗
--
第五节 岁时习俗
----
传统节日
----
纪庆节日
--
第六节信仰习俗
----
宗教信仰
----
自然神信仰
----
物神信仰
----
人神信仰
----
俗神信仰
--
第七节 婚丧喜庆
----
婚嫁
----
丧葬
----
喜庆
----
其他习俗
--
第八节 忌讳习俗
----
语言忌讳
----
行为忌讳
----
生产忌讳
--
第九节 陈规陋习
--
第十节 民情撷要
----
美德良风
--
第十一节 庙会
----
庙会祷祭习俗
----
庙会会期
----
庙会例述
----
庙会演变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土岭头村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四节 土岭头村(含卫东煤矿)因公伤亡名录
--
第五节 表录
文献丛录
--
一、文件辑存
--
二、碑文辑录
--
三、文著
--
四、忆文
--
五、论文
限外辑要
《村志》捐资名录
编纂始末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