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刘作翔法学演讲与对话选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代序言)
刘作翔
最近,中国一些城市在反日游行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打砸抢烧事件,这些
事件虽然是个别的,但是这些事件的出现令我们很痛心,尤其是对我们这些
做法律工作、做法学研究的人来讲是非常痛心的一件事情。一般我们不会做
情绪化的评价,但是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中国法治的悲哀,是中国社会管理的
悲哀,是中国文明的悲哀。为什么我要讲这个问题呢?从我们改革至今,至
少也有三十多年了,如果从1996年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算起,至今也有
十六年了,但是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竟然出现了在光天化日之下以爱国
为名公然地实施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公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没
有保障,那几天开日系车的人都很害怕,因为随时面临着被砸的风险,公民
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西安打砸抢比较
严重的是用钢索把受害者的头部打破,差点送命,后来抢救了三天才抢救过
来,我看到这样的报道后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尽管是个别人,但是性质是
很恶劣的,难道这不是法学家应该考虑的问题吗?这就是法学家社会责任所
要针对和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论坛要讨论的法学家的社会责任这样一个命
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作者简介
图片
版权
目录
代序言 法学家的责任——“第二届陇籍法学家论坛”主题演讲
演讲主题一
--
规范体系:一个新体系结构的思考
----
一 十八大关于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
----
二 中国法律体系的概念、结构及其基本框架
----
三 重新认识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不足
----
四 “规范体系”概念提出的法律和理论根据
----
五 规范体系概念中的规范结构、规范类型及其新的位阶关系
----
六 法律对习惯和国家政策赋予一定的法律地位并不改变它们原有的性质
----
七 新规范类型的确立必须坚持国家法定的原则
----
八 “规范体系”中各规范类型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法律是最高端也是最重要的规范类型,其他规范类型
----
九 “规范体系”与凯尔森规范理论的区别
--
关于“规范体系”的对话
----
2012年11月6日在同济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1 1月7日在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11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11月23日在中山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12月22日在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专业演讲的评议、提问与回答
----
2013年4月25日在郑州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讲座的评议、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二
--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权利冲突与权利平等
----
一 司法审判中和日常生活中的权利冲突诸类典型案例及其分析
----
二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
--
关于“权利冲突与权利平等问题”的对话
----
2004年11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演讲的评议
----
2004年3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理学论坛”演讲的评议、提问与回答
----
2005年9月22日在西南政法大学沙坪坝校区演讲的评议、提问与回答
----
2009年10月24日在甘肃政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三
--
以案例形式呈现的权利冲突存在(实践)样态及其法律问题分析
----
一 权利冲突的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现状
----
二 案例研究的作用及价值
----
三 以案例形式呈现的权利冲突存在(实践)样态及其法律问题分析
--
关于“权利冲突案例”的对话
----
2012年6月5日、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4月17日在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专业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3年4月21日在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3年4月22日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四
--
权利冲突的多样化形态
----
一 权利冲突的多样化形态
----
二 各种不同性质的权利之规范来源
----
三 多样化的权利冲突社会解决机制
--
关于“权利冲突多样化形态”的对话
----
2013年10月9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3年9月22日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3年10月12日在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专业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3年10月31日在韩国圆光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五
--
权利相对性理论及其争论
----
一 为什么要研究权利相对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
二 法国法学家若斯兰的“权利相对性”理论及其“权利滥用”理论
----
三 言论自由是绝对权利吗?——约翰、威尔曼、沃尔德伦的不同观点
----
四 关于“绝对权利”的争论——格沃斯与列文森的观点
----
五 权利的限度理论
----
六 最后的评论
--
关于“权利相对性理论”的对话
----
2013年11月28日在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演讲的评议、提问与回答
----
2014年3月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六
--
传统的延续:习惯在现代中国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习惯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
----
二 《瑞士民法典》第一条的立法背景及其对世界其他民法的影响
----
三 习惯在中国立法和司法中的新发展
----
四 江苏省姜堰市人民法院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
五 对于习惯问题的思考
----
六 习惯的未来命运
--
关于“习惯的地位和作用”的对话
----
2012年12月24日在云南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0年12月2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论坛”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08年11月19日在南京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08年11月2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0年5月1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1年3月11日在西北政法大学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七
--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批判
----
一 司法独立的国际标准和中国宪法、法律对司法独立原则的确认和规定
----
二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
----
三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具体表现
----
四 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
----
五 克服中国司法权地方化的主要思路
--
关于“司法改革”的对话
----
2005年5月13日在厦门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05年10月14日在西南政法大学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0年5月10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0年6月24日在挪威人权中心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1年6月3日在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专业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八
--
现代法律观念与法治国家建设
----
一 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重点应转移到法律实施的广阔领域
----
二 当前中国法律实施的最大障碍是规则意识的缺乏
----
三 在法律实施中,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是关键
--
关于“法治国家建设”的对话
----
2010年11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廊坊教学基地演讲的评议、提问与回答
----
2010年11月19日在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0年12月17日在珠海市法学会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1年4月20日在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1年5月16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9月26日在甘肃政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9月29日在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演讲的评议、提问与回答
----
2012年11月22日在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演讲主题九
--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法理学问题
----
一 法理学热点问题
----
二 关于法律全球化命题
----
三 纠纷解决方式
----
四 如何判断立法状况
----
五 实证研究——法学研究的转向
----
六 新类型案件
--
关于“中国法理学问题”的对话
----
2005年12月19日在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演讲的提问与回答
----
2012年12月3日在台湾世新大学法学院的演讲与评议
附录一
--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一书中的“刘作翔”介绍
附录二
--
刘作翔教授作品目录(1985~2014.5)
后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求知与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