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志

荆州花鼓戏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系统记述荆州花鼓戏历史及理论研究成果,繁荣社会主义戏曲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二,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荆州花鼓戏志
《荆州花鼓戏志》编纂组
撰稿人
图片
-- 王震接见《家庭公案》剧组
-- 杨德志、陈丕显、邓力群、黄镇等与《水乡情》剧组合影
-- 李德生、王平等与《向老三招婿》剧组合影
-- 陈再道、屈武接见《海峡情》演员
-- 朱穆之、周巍峙主持文化部《家庭公案》座谈会
-- 贺敬之接见《原野》剧组
-- 《家庭公案》演员存曹禺家中做客
-- 陈丕显、于光远、任仲林与荆州花鼓戏老艺人合影
-- 关广富与潜江花鼓剧团座谈
-- 赵富林出席湖北省荆州花鼓戏学会成立大会
-- 梁淑芬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给潜江剧团授奖
-- 王生铁在湖北省首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座谈会上
-- 省文化厅厅长徐春林等与《高玉莲》剧组合影
-- 省文联主席等与《月照空山》剧组合影
-- 省文化厅、省剧协领导接见《洪桥别》剧组
-- 余丛、何为同志与出席全国新兴剧种及地方小戏发展讨论会的荆州花鼓戏代表
-- 湖北省荆州花鼓戏广播演出比赛龚啸岚、任景平等全体评委合影
-- 《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主编、副主编与项明伦
-- 《荆州花鼓志》采访座谈会
-- 1953年部分艺人合影
-- 草台演出
-- 沈山教演员练功
-- 赵德新为学员说戏
-- 彩色戏曲艺术片《花墙会》剧照
-- 传统戏《王瞎子闹店》剧照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目录
源流沿革
图表
-- 剧种流行区域图
-- 大事年表
志略
-- 剧目
---- 十三款
---- 十字梅·思儿
---- 八样锦锦八样
---- 人情
---- 三接财神
---- 三珍嫂开馆
---- 女儿血
---- 小坚决
---- 小清官
---- 大清官
---- 水乡情
---- 心愿
---- 王瞎子闹店
---- 王嫌物买肥
---- 双撇笋
---- 认亲记
---- 月照空山
---- 巴蕉情
---- 出车
---- 白狐传奇
---- 对手赛
---- 叶五过门
---- 四季忙
---- 讨学钱
---- 白扇记
---- 打连厢
---- 打樵戏蟾
---- 旧鞋情
---- 朱氏割肝
---- 江汉图
---- 百花吐艳
---- 向老三招婿
---- 红炉
---- 好亲家
---- 交锋
---- 买摇窝
---- 她等待多久
---- 吕蒙正
---- 戏子巡按
---- 过关
---- 李天保吊孝
---- 园林小哨兵
---- 陈世美不认前妻
---- 陈金狗出山
---- 两床棉絮
---- 补网
---- 花乡情
---- 花魁醉酒
---- 张秀英回门
---- 吴汉杀妻
---- 妻审
---- 杨瞎子讨亲
---- 范进中举
---- 抽水机旁
---- 闹瓜园
---- 泪花
---- 拦花轿
---- 招郎
---- 岳阳楼
---- 泥塑
---- 思凡
---- 送礼记
---- 送香茶
---- 逃水荒
---- 亲生
---- 拷打红梅
---- 退礼
---- 春姑拾斧
---- 春到柳湾
---- 胡幼松
---- 胡迪骂罗
---- 活思夫
---- 柳直荀
---- 洪桥别
---- 家庭公案
---- 贾氏扇坟
---- 原野
---- 恭喜发财
---- 赶潘
---- 借牛
---- 站花墙
---- 荷花池
---- 秦雪梅
---- 海峡情
---- 海罗墩
---- 高玉莲
---- 绣荷包
---- 梁山伯访友
---- 野老公春米
---- 银粉世家
---- 银海新苗
---- 梨花飘香
---- 烽火八字门
---- 窑厂风波
---- 掐菜苔
---- 插标记
---- 喜事新风
---- 湖上浪漫曲
---- 新事新办
---- 蔡鸣凤辞店
---- 熊子贵卖儿女
---- 螺虾姐妹
---- 荆州花鼓戏传统剧目名录
音乐
-- 唱腔音乐
---- 唱腔结构
------ 高腔
------ 悲腔
------ 圻水腔
------ 四平腔
------ 打锣腔
------ 还魂腔
---- 单篇牌子
---- 专用小调
---- 语言音韵
---- 调式旋法
---- 单一调武
---- 交替调式
---- 演唱风格
-- 文场音乐
---- 思念乐
---- 惜别乐
---- 喜乐
---- 舞乐
-- 武场音乐
---- 特色乐器
---- 唱腔锣鼓
---- 身段锣鼓
---- 闹台锣鼓
-- 建国后音乐的发展
表演
-- 表演身段和特技
---- 半边月
---- 鸦雀步
---- 鸭子步
---- 推车步
---- 鳊鱼戏水
---- 小变身
---- 腾步蹦子
---- 纺纱
---- 绣花与搓线
---- 织布
---- 转椅
---- 仙人锞叉
---- 单臂五指拿顶
---- 吐箭
---- 醉酒
---- 打水
---- 撒草铺被
---- 串包
---- 咬碗
---- 带彩
---- 洒泪
---- 惊笑半边脸
---- 变脸
-- 表演选例
---- 十枝梅
---- 双擞笋
---- 打连厢
---- 归天
---- 安安送米
---- 向老三招婿
---- 花魁醉酒
---- 何业保写状
---- 思凡
---- 胡迪骂罗
---- 站花墙
---- 粱山伯访友
---- 祭塔
---- 贾氏吵嫁
---- 绣荷包
---- 海螺墩
---- 掐莱苔
-- 舞台美术
---- 脸谱头饰
------ 脸谱
------ 寿字脸
------ 螃蟹脸
------ 画眉脸
------ 白蛹脸
------ 水巴虫脸
------ 丑旦脸
------ 摇旦净扮脸
------ 三环脸
------ 叶五脸
------ 肉眼脸
------ 瞎子脸
------ 花子脸
------ 和尚脸
------ 歪嘴和尚脸
------ 脏官脸
------ 元宝脸
------ 三头脸
------ 小画眉脸
------ 蛤蟆嘴脸
------ 蝙蝠脸
------ 人妖脸
------ 蝴蝶脸
------ 酒鬼脸
------ 先生脸
---- 髯口及假发
------ 散发
------ 扳发
------ 须发
---- 戏衣装扮
------ 抱裙
------ 飞裙
------ 撕裙
------ 背裙
------ 鬼肩
------ 矮呆装
------ 反穿
------ 兜裙
------ 裤衣
------ 熏服
------ 代服
------ 便服
---- 砌末道具
---- 舞台陈设与布景
------ 舞台陈设
------ 布景
-------- 《家庭公案》舞美设计
-------- 《水乡情》舞美设计
-------- 《海峡情》舞美设计
-------- 《向老三招婿》舞美设计
-------- 《站花墙》舞美设计
---- 灯光与效果
------ 灯光
------ 效果
机构
-- 科班与学校
---- 崔松科班
---- 一二八花鼓教学班
------ 新沟东荆教学班
------ 秦场教学班
------ 北子桥教学班
------ 大北口教学班
------ 小北口教学班
------ 府场教学班
------ 龚场教学班
------ 新沟杨林关教学班
------ 潘场教学班
------ 新沟嘴教学班
------ 新沟北教学班
------ 毛市教学班
---- 湖北省戏曲学校花鼓科
---- 湖北省荆州地区文化艺术学校
---- 天门县荆州花鼓戏曲学校
---- 沔阳县花鼓剧团学员班
---- 潜江县花鼓剧团学员班
-- 班社与剧团
---- 永兴戏班
---- 黄氏戏班
---- 蒋稳当戏班
---- 项么戏班
---- 汪氏戏班
---- 汪牛戏班
---- 陈花子戏班
---- 复兴戏班
---- 天门市荆州花鼓剧团
---- 仙桃市荆州花鼓剧团
---- 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
---- 监利县荆州花鼓剧团
---- 洪湖市荆州花鼓剧团
---- 荆门市荆州花鼓剧团
---- 京山县荆州花鼓剧团
-- 业余戏班与乡剧团
---- 沔阳县彭场镇荆州花鼓剧团
---- 沔阳县陈场镇荆州花鼓剧团
---- 沔阳县郑场镇荆州花鼓剧团
---- 十老花鼓戏班
---- 天门县渔新镇荆州花鼓剧团
---- 天门县麻洋区荆州花鼓剧团
---- 天门县黄潭区荆州花鼓剧团
---- 洪湖市曹市镇荆州花鼓剧团
---- 洪湖县沙口区荆州花鼓剧团
---- 潜江县渔洋区荆州花鼓剧团
---- 监利县新沟镇荆州花鼓剧团
---- 京山县雁门口区荆州花鼓剧团
---- 荆门市官当区荆州花鼓戏剧团
-- 团体、研究机构及其他
---- 湖北省荆州花鼓学会
---- 湖北省荆州地区戏剧工作室
---- 仙桃市戏剧工作室
---- 潜江市戏剧工作室
---- 天门市戏剧工作室
---- 荆门市戏剧工作室
---- 监利县创作室
---- 京山县戏剧工作室
---- 洪湖市创作室
---- 荆州地区演出管理所
---- 清道光年问至1949年历代花鼓戏班一览表
-- 演出场所
---- 天门岳口春秋阁戏楼
---- 峰口文昌阁戏楼、镇南殴戏楼
---- 沙口文会楼、复会楼
---- 沔阳城隍庙戏楼及春秋阁戏楼
---- 天门人民剧院
---- 潜江春秋阁戏楼
---- 京山阳集开化宫戏楼
---- 京山坪坝水府庙戏楼
---- 潜江县熊口关庙戏楼
---- 沔阳沙湖观止楼及大观楼
---- 监利县城关天符庙戏楼
---- 明清至1949年戏楼一览表
---- 荆州剧场
---- 沔阳剧场
---- 潜江剧院
---- 监利剧场
---- 洪湖市人民剧场
---- 荆门市海慧影剧院
---- 荆门剧院
---- 一九九〇年主要演出场所一览表
---- 一九九〇年剧场、影剧院统计表
-- 演出习俗
---- 敬奉戏神老郎王
---- 不准放快
---- 反装蚊帐门
---- 开饭的规矩
---- 化妆前的规矩
---- 朱笔为主神之笔
---- 旦角不能坐衣箱
---- 不准窜台过场
---- 拜师收徒的规矩
---- 打场卖场
---- 三写四唱
---- 打张分账
---- 赶灯戏
---- 喜庆戏
---- 跑赌戏
---- 踩堂戏
---- 夜半台
---- 王子戏
---- 点元破煞
---- 打加官
---- 打彩
---- 放鞭炮
---- 么台
---- 送对联、曾彩幛
---- 拜台谢客
---- 点戏
---- 打对台戏
---- 抢班子
专著报刊
-- 专著
---- 湖北地方戏曲丛刊
---- 荆州花鼓戏表演艺术选编
---- 湖北戏曲音乐集成·荆州花鼓戏
---- 音乐
---- 荆州花鼓
---- 荆州花鼓戏志资料汇编
---- 荆州文艺
---- 荆州文化报
-- 剧本专著
-- 报刊文目选
轶闻传说
-- 史秀才戏斥州官
-- 陈新苟摔壶授高徒
-- 兄弟打赌教徒儿
-- 匡四苟出牢戏丘八
-- 杨翰林礼优奉茶
-- 谢春城三盖家屋
-- 赛湖北割地断交
-- 沈四的哟喂哟
-- 三妖出洞天震地动
-- 项么营救彭友德一家
-- 一句台词遭大难
-- 买马灯找词儿
-- 岳飞大战关公
-- 尹丹青改辙
-- 花鼓桥
-- 谚语·口诀·行话
---- 谚语·口诀
---- 行话
---- 歇后语
---- 戏联
传记
-- 汪春保
-- 史旺
-- 陈文科
-- 胡正兴
-- 黄二生
-- 贺霞龄
-- 陈新苟
-- 曾三子
-- 余庭生
-- 傅连喜
-- 杜家光
-- 裴世卓
-- 段凤耳
-- 蒋金
-- 李四一
-- 匡四苟
-- 胡同
-- 谢春城
-- 杜金庭
-- 邱在奎
-- 盛香
-- 沈四
-- 莫正典
-- 崔松
-- 唐石头
-- 赵金海
-- 李再安
-- 廖有昌
-- 刘兴祥
-- 项明伦
-- 褒保生
-- 王乾
-- 黄楚香
-- 邹大阶
-- 左仁贵
-- 王金苟
-- 程兰庭
-- 李新年
-- 汪学洲
-- 陶云
-- 余时喜
-- 刘孚贤
-- 刘小春
-- 赵德新
-- 吴鹤显
-- 张守山
-- 陈花志
-- 黄崇香
-- 陈尧山
-- 杨义林
-- 萧作君
-- 王彩凤
-- 李祥焕
-- 杨笃卿
-- 曾养正
-- 胡顺兴
-- 叶世坤
-- 罗翠红
-- 孙鹤柏
-- 徐之炎
-- 1949年前荆州花鼓戏历代艺人名录
附录
-- 戏曲会演、评奖、拍摄电影、录像、录音名单
---- 1979-1988年参加省以上会演、比赛、演出获奖名单
---- 关于举办“荆州花鼓戏青年演员广播演唱比赛”活动的通知
---- 荆州花鼓戏青年演员广播演唱比赛揭晓
---- 湖北省文化厅关于授予监利县荆州花鼓剧团《海峡情》五百场演出奖的决定
---- 湖北省文化厅关于授予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家庭公案》五百场演出奖的决定
---- 湖北省首届刺州花鼓戏艺术节授奖决定
---- 荆州花鼓戏拍摄电影、电视戏曲片和主演名单
---- 荆州花鼓戏灌制唱片、盒带名单
历史资料
-- 关于“天沔花鼓”改名“荆州花鼓”的报告
-- 荆州花鼓戏讲学会胜利结束
-- 关于成立荆州花鼓戏学会的通知
-- 荆州花鼓戏学会成立
-- 荆州花鼓戏学会理事扩大会通报
-- 关于认真做好《荆州花鼓戏志》编纂工作的通知
-- 关于做好《荆州花鼓戏志》资料搜集工作的通知
-- 朱穆之同志在文化部召开的《家庭公案》座谈会上的讲话
-- 贺敬之同志专程到天门观看《水乡情》称赞这出戏是一个很成功的戏
-- 高占祥副部长接见天门荆州花鼓剧团的讲话
-- 贺敬之同志看荆州花鼓戏《原野》后谈“这是最能让我接受的一个”
-- 要努力走向全国大舞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谈荆州花鼓戏
--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名单
--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名单
-- 采访提供资料者名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