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民政机构、选举、行政区划、政权建设、老区建设、优抚、退伍安置、社会救济、救灾救济、城镇福利、婚姻登记、土地征用、人口姓氏、风俗民情、信访工作、民政经费使用等十四章。卷首的序言、大事记,卷尾的附录不列章节。地图、照片集中排列书内各章之首。附录有中央文件、烈士遗作、墓葬碑刻、布告、祭文等材料。
出版时间:
1987年05月
目录
封面
江西省铜鼓县民政志
《铜鼓县民政志》编辑领导小组
《铜鼓县民政志》编辑小组
题词
图片
--
铜鼓县行政区划图
--
铜鼓县城鸟瞰
--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湾老屋
--
革命烈士纪念塔
--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
全县八届一次人大会会场
--
人民代表投票选举新的政府工作人员。
--
老区扶助项目之一:幽居到祖庄公路胜利通车
--
1983年2月全县退伍军人座谈会合影
--
铜鼓县苏区示意图
--
1952年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达铜鼓
--
烈属代表赖经先向邓洪副团长献花
--
邓洪副团长在欢迎会上讲话
--
排埠新村
--
老区建设项目之一:港口中学新校舍
--
老区建设项目之一:幽居会洞电站
--
排埠乡优抚五保服务中心
--
排埠乡优抚五保专用病房
--
三都敬老院新院址一瞥
--
老区扶助项目之一:棋坪观田公路通车
--
二源乡扶优对象受扶养鱼户捕鲜鱼情景
--
老区扶助项目之一:排埠乡永丰村茶园
--
丰田乡西湖村受扶户鸭群
--
铜鼓县光荣院、社会敬老院、烈士墓分布示意图
--
英烈亭
--
第三团团部旧址——肖家祠
--
1984午全县拥军优属宣传车到达老区-祖庄
--
1959年12月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木质烈属牌
--
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宣传车到达高桥
--
1984年换发的搪瓷烈属牌
--
革命烈士证明书
--
排埠烈士墓
--
大坡烈士墓
--
三都烈士墓
--
石桥烈士墓
--
二源烈士墓
--
幽居烈士墓
--
永宁镇烈士墓
--
高桥烈士墓
--
丰田光荣院
--
棋坪烈士墓
--
1983年7月9日大水冲毁的排埠乡柴溪公路桥
--
县城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大水泛滥的情景
--
省、地、县领导深入灾区视察灾情
--
优待金兑现了,老人们喜上眉梢
--
1982年排埠乡优待金兑现大会会场
--
联盟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
--
全县敬老院院长会
--
县城福利院成利典礼
--
1985年全县互助储金会工作会议在听总结发言
--
民政福利厂外景
--
福利厂产品-包装带
--
福利厂赶制防寒救济衣被
--
福利厂产品-花镜
为民谋政 永志不忘
大事记
序
编辑说明
目录
第一章 民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演变
--
第二节 职能范围
--
第三节 编制分工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概况
--
第二节 区乡演变
第三章 政权建设
--
第一节 权力机构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节 选举
第四章 老区建设
--
第一节 老区概述
--
第二节 建设项目
第五章 优抚
--
第一节 支前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1.表扬革命烈士
----
2.优待烈士家属
----
3.节日慰问活动
--
第三节 群众优待
----
1.代耕
----
2.优待劳动日
----
3.优待金
--
第四节 国家抚恤
----
1.牺牲病故抚恤
----
2.残废抚恤
----
3.“双定”补助
----
4.临时困难补助
--
第五节 优托先代会
--
筇六节 光荣院
--
第七节 褒扬
----
1.建筑物
----
2.烈士传略
----
3.烈士墓
----
4.革命烈士名单
第六章 复员退伍安置
--
第一节 安置机构
--
第二节 安置情况
--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培推军地两用人才
第七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五保供给
--
第二节 敬老院
--
第三节 扶贫
--
第四节 老职工救济
--
第五节 社会保险
第八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灾情
----
建国前主要自然灾害
----
建国后主要自然灾害
--
第二节 救灾
----
1.组织救灾队伍
----
2.发放救灾款
----
3.发放救灾物资
------
附 一九八七年七月铜鼓县水灾纪实
----
4.表彰救灾先进单位和个人
------
附 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个人条件
--
第三节 春夏荒救济
--
第四节 互助储金会
第九章 城镇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厂
--
第二节 福利院
--
第三节 供销服务公司
--
第四节 退休职工管理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第十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贯彻婚姻法
--
第二节 登记办法
第十一章 征用土地与信访工作
--
第一节 征用土地
----
1.征用法规
----
2.征用情况
--
第二节 信访
第十二章 人口民族姓氏
--
第一节 人口
----
1.人口变化的原因
----
2.户口、人口分布
----
3.人口控制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姓氏
第十三章 风俗民情
--
第一节 宗教信仰
----
1.佛教
----
2.道教
----
3.基督教
----
4.天主教
--
第二节 节序
--
第三节 礼俗
----
1.嫁娶
----
2.丧葬
----
3.“三朝”满月”周岁”
----
4.祝寿
----
5.竣工酒
----
6.乔迁
--
第四节 谚语、歇后语
----
谚语
----
歇后语
--
第五节 殡葬改革
第十四章 民政经费
--
第一节 管理办法
----
使用原则
----
使用范围
----
发放办法和报销手续
----
管理机构与制度
----
财经纪律
--
第二节 使用情况
附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
民政部、财政部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给定期抚恤金的通知
--
国务院关于精简退职的老职工生活困难救济问题的通知
--
拥军优属公约
--
拥政爱民公约
--
邓洪副省长为“革命烈士纪念塔”的题词
--
祭扫革命烈士祭文
--
烈士墓碑文
--
幽居烈士墓序言
--
革命烈士遗嘱遗作
--
铜鼓县民政局关于提倡殡葬改革推行遗体火化的公告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