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编纂一部翔实、完整的《徐州重型机械厂志》将对本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起重机工业的发展起到前有所师,后有所鉴的作用。
徐州重型机械厂自1943年5月建厂至1985年,已有42年的历史。在这42年中,工厂曾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在这期间,工厂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和经验,也有受挫后的沉痛和教训。我们有责任对这一切加以记述,以便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正确运用科学规律,去迎接企业的更大发展。
内容时限:
1943-1985
目录
封面
徐重厂志
题词
序
省以上领导人视察
图片
--
徐州重型机械厂
--
新厂区鸟瞰
--
徐州重型机械厂地理位置图
--
徐州重型机械厂厂区平面图
--
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视察徐重
--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国家飘证委主任袁宝华视察徐重
--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书记虑书记王兆园,来徐视察,召见徐重广长李国伟党委书记徐荣
--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七日,国务委具谷牧视察徐重。
--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二日江苏省省长郑秀莲视察徐重
--
一九八七年九月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视察徐重
--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到徐州视察时,听取了徐重厂长陆志昌的工作汇报。
--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八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语言学家侯宝林来徐重视察
--
徐州重型机械厂
--
15吨塔机
--
10吨桥式起重机
--
双轮双华荦
--
军用拖车
--
35吨冲床
--
53立铣
--
前(置)式5吨汽车起重机
--
汽(油)滤器
--
8(号)鼓风机
--
Q51汽车起重机
--
QY8起重机
--
专用汽车底盘厂
--
铜结广场
--
大型创造机
--
计算器室
--
底盘装配机
--
高精检测机
--
总装厂
--
试装车间
--
1600吨折弯机
--
焊接机械手
--
油漆喷涂线
--
光电切割机
--
主要产品
--
1.Q51汽车起重机出口亚洲、欧洲、非洲
--
2.QY25汽车起重机远销美国
--
3.QY16汽车起重机销往美国、香港
--
4.外商在检测出口产品
--
5.QY8A汽车起重机销往菲律宾
--
附图
--
荣誉
--
餐厅
--
宿舍
--
医院
--
浴室
--
宿舍区
--
办公楼
--
外实室
--
会议室
--
主干道
--
科技楼
--
科技资料室
--
书廊
--
东厂小区
--
教学楼
--
广届厂领导
--
附图 证书(一)
--
厂领导合影
--
厂长董天化
--
党委书记徐荣
--
市以上劳动模范
--
附图 证书(二)
--
锦旗
--
图片
--
1.法国圣太田巾代表团访问徐重。
--
2.徐重领导在日本考查。
--
3.西德北纬州的经济代表团访问徐重。
--
4.西德波鸿市代表团访问徐重。
--
5.厂长董天化在日本考查。
--
6.法国PPM公司代表来徐重考查。
--
7.副厂长瞿立功在西德考查。
--
8.副厂长吕本光在日本考查。
--
职工合唱队
--
舞会
--
书法美术组
--
节目主持人
--
职工长跔队
--
假日生活
--
由国家队参加的“徐重杯”足球赛
--
职工对奕
--
图书阅览室
--
引进日本三菱公司专业底盘,技术合作剪彩仪式
--
日本多田野铁工作所在徐州维修开业典礼
--
徐重建厂四十五周年大会会场
--
编辑人员在研究志稿
--
国务院总理李鹏参观徐重产品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沿革
--
第一章 初创时期
--
第二章 发展时期
----
第一节 三厂合并
----
第二节 “母机”问世
----
第三节 农机制造
----
第四节 塔吊试制
----
第五节 厂名更改
----
第六节 转炉炼钢
--
第三章 转折时期
----
第一节 新的里程
----
第二节 新的台阶
--
第四章 新的发展时期
----
第一节 自制底盘
----
第二节 拳头产品
----
第三节 向多品种发展
第三篇 基本建设
--
第一章 技改工程
--
第二章 厂区扩建
----
第一节 选择厂址
----
第二节 委托设计
--
第三章 生活设施
第四篇 生产发展
--
第一章 企业生产能力
--
第二章 产品
----
第一节 一般产品
----
第二节 军工产品
----
第三节 工程机械
------
附表:1、主要产品生产发展过程表
------
2、企业经济发展数据表
------
3、汽车起重机生产发展明细表
--
第三章 生产车间
----
第一节 下料车间
----
第二节 结构车间
----
第三节 加一车间
----
第四节 加二车间
----
第五节 装配车间
----
第六节 试制车间
----
第七节 油漆车间
----
第八节 劳动服务公司
----
第九节 机修车间(与设备管理材料合一)
----
第十节 工具车间(与工具管理材料合一)
第五篇 技术进步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技术引进
----
附表:1、散装件与技术引进一览表
----
2、引进设备一览表
--
第三章 技术改造
----
第一节 技术改造目标
----
第二节 技术改造主要内容
----
第三节 资金来源及使用
----
第四节 质量评定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
第四章 新品开发
--
第五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新工艺、新技术
----
第二节 科技成果奖
第六篇 领导体制及历届领导人
--
第一章 领导体制沿革
--
第二章 行政机构沿革
--
第三章 历届领导
----
第一节 历届厂领导
----
第二节 历届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
第三节 历届中层干部
第七篇 企业管理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全面计划管理
----
第二节 方针目标管理
----
第三节 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
第四节 统计工作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取得的荣誉
--
第三章 生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生产管理分述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财会管理专述
--
第五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质量管理分述
----
第二节 产品质量专述
--
第六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物质供应
----
第二节 仓库管理
--
第七章 经销管理
----
第一节 产品宣传
----
第二节 国内市场销售
----
第三节 出口和援外
----
第四节 销售计划管理
----
第五节 销后服务
----
第六节 市场调查和预测
----
第七节 销售产品的管理
------
附:1、徐重历年来出口援外明细表
------
2、徐重产品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
------
3、徐重历年产品销售统计表
--
第八章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管理
----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保健
--
第九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工作任务
----
第二节 器具配备与检测
----
第三节 计量管理制度
--
第十章 设计管理
----
第一节 职责与任务
----
第二节 产品设计
----
第三节 图纸和技术资料管理
--
第十一章 工艺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作内容与权限
----
第三节 工艺管理工作经历四个阶段
----
第四节 工艺试验
--
第十二章 标准化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作任务
----
第三节 工作项目
----
第四节 标准化成果
--
第十三章 情报管理
--
第十四章 安全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安全管理分述
----
第三节 安全管理专述
--
第十五章 设备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作项目
----
第三节 固定资产管理
----
第四节 设备维修管理
----
第五节 设备润滑管理
----
第六节 设备预修计划管理
----
第七节 设备维修技术管理
----
第八节 设备维修备件配件管理
--
第十六章 工具管理
----
第一节 工具和工艺装备
----
第二节 工具管理分述
----
第三节 工艺装备管理
--
第十七章 运输管理
----
第一节 运输车辆管理
----
第二节 车辆保养与维修
----
第三节 行车安全管理
----
第四节 运输计划实施
第八篇 党羣工作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
第三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通讯报道
--
第四章 纪检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五章 工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职代会工代会
----
第三节 劳动竞赛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女工工作
----
第六节 职工技术协作活动
----
第七节 班组建设
----
第八节 文娱生活
----
第九节 职工体育
--
第六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团的工作
----
第三节 荣誉
----
第四节 历届团代会
--
第七章 民兵工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民兵的政治教育
----
第四节 民兵执勤
----
第五节 征兵工作
--
第八章 保卫工作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消防工作
----
第三节 侦察破案工作
--
第九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措施与成效
--
第十章 科技协会
第九篇 职工教育
--
第一章 职工培训
----
第一节 干部培训
----
第二节 工人培训
--
第二章 “七?二一”职工大学
--
第三章 中专学校
--
第四章 政治学校
第十篇 学工生活
--
第一章 集体福利设施
----
第一节 食堂
----
第二节 浴室
----
第三节 托儿所
--
第二章 宿舍
----
第一节 现状
----
第二节 宿舍分布
----
第三节 分配使用
--
第三章 绿化与卫生
----
第一节 厂区绿化
----
第二节 厂区卫生
--
第四章 卫生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健康检查
----
第三节 疾病防治
----
第四节 伤病实例
----
第五节 医疗管理
----
第六节 药棒疗法
第十一篇 荣誉
--
第一章 产品荣誉
--
第二章 企业荣誉
----
第一节 国家级、部级
----
第二节 省级
----
第三节 市级
--
第三章 全国先进班组
----
第一节 全国先进班组——掌家忠小组
----
第二节 全国模范班组——薛坤小组
--
第四章 个人荣誉
第十二篇 外事往来
--
第一章 外宾来访
--
第二章 出国考查
--
第三章 援外
第十三篇 人物
--
杨培章 生平事略
--
邵式仁 生平事略
--
毕洪远 生平事略
--
李宙光 生平事略
大事记
附录:
--
一、一九五三年五月三厂合并前人员名单:
--
二、一九五八年底前参加工作一九八八年六月仍在职的职工名单
--
三、转炉爆炸实录 (摘要)
--
四、从徐海走向世界——徐州重型机械厂厂歌
--
五、徐州重型机械厂志编纂委员会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