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罗田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523-1997
出版时间:
1998年09月
目录
封面
罗田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罗田县地势图
--
罗田县地图
--
罗田县行政区划图
--
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视察罗田
--
山道弯弯
--
县城全景
--
县城夜色
--
天堂日出
--
义水清波
--
绿韵
--
天堂云海
--
塔山秋色
--
薄刀峰林场一角
--
天堂湖
--
凤凰关水库
--
天堂河四级电站
--
天堂河五级电站送水渠
--
菜花飘香
--
山乡秋韵
--
稻田
--
楠竹
--
人工杉林
--
农家小院
--
白莲河库区牧场
--
天堂水库捕捞
--
良种猪
--
白莲河网箱养鱼
--
采桑
--
板栗
--
养蚕
--
蚕茧
--
九资河茯苓
--
采茶
--
錾子石甜柿
--
乌桕林
--
摘油桐
--
天麻
--
缫丝车间一角
--
县茧丝绸总公司
--
梅花牌白厂丝
--
罗田丝绸
--
丝织车间
--
真丝绸服装
--
县自来水公司一角
--
楚乡酒
--
油泵试验台
--
板栗罐头
--
电容器
--
汽车配件
--
三一八国道
--
县城关大桥
--
邮电程控机房
--
电讯发射塔
--
罗田客运站
--
县第一中学
--
县希望小学
--
县幼儿园
--
县电大工作站
--
国家女篮来罗田比赛
--
送戏下乡
--
电视发射塔
--
万密斋医院
--
县长陶宏向本书总问丁凤英送聘书
--
县志评审会
--
评审团合影
《逻田县志》编纂人员名单
罗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建置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一、沿革
----
二、境域变迁
------
附一:湖北省黄冈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
------
附二:金寨县窝川林场、罗田县僧塔寺公社三省垴林场关于窝川山林权属协议书
--
第二节行政区划
----
一、清末行政区划
----
二、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三、建国后行政区划
------
附:胜利县置废
--
第三节县治区、镇
----
一、治所
----
二、县署
----
三、区、镇
第二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质 矿产
----
一、地质
----
二、矿产
--
第二节地形
----
一、地形分区
----
二、名山
--
第三节气候
----
一、气候要素
----
二、灾害性天气
----
三、四季气候特征
----
四、农业气候区划
--
第四节水文
----
一、河流
----
二、地下水
--
第五节土壤 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第六节野生动植物
----
一、野生动物
----
二、野生植物
--
第七节自然灾害
第三章人 口
--
第一节人口数量与分布
----
一、数量
----
二、分布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一、自然变动
----
二、社会变动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一、自然构成
----
二、社会构成
--
第四节人口控制
----
一、机构
----
二、技术队伍
----
三、政策措施
--
第五节姓 氏
----
一、姓氏录
----
二、姓氏分布
第四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条件
----
一、耕地
----
二、劳动力
----
三、农机具
--
第二节农业生产关系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农民个体所有制
----
三、社队集体所有制
----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种植业
----
一、种植业区划
----
二、耕作制度
----
三、改土施肥
----
四、作物种植
----
五、植物保护
--
第四节畜禽饲养业
----
一、家畜饲养
----
二、家禽饲养
----
三、疫病防治
--
第五节养殖业
----
一、水产资源
----
二、鱼苗鱼种
----
三、成鱼养殖
----
四、捕捞
--
第六节农、牧、渔场
----
一、农业场
----
二、牧业场
----
三、渔场
第五章林业
--
第一节山林资源
----
一、林地
----
二、林木
----
三、珍稀树 古树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一、采种育苗
----
二、造 林
--
第三节森林保护
----
一、防火
----
二、封山
----
三、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林场
----
一、国营林场
----
二、集体林场
--
第五节林产品
----
一、圆木 楠竹 板炭
----
二、栲胶 栓皮 纤维板
第六章土特产
--
第一节罗田板栗
----
一、品种
----
二、栽培 管理
----
三、产地 产量
----
四、贮藏
----
五、基地建设
----
六、加工 销售
--
第二节九资河茯苓
----
一、栽培管理
----
二、产地 产量
----
三、加工 销售
----
四、技术交流与协作
--
第三节桑蚕
----
一、培 桑
----
二、养 蚕
----
三、蚕茧产量
----
四、加工 销售
----
五、管 理
--
第四节柿
----
一、品 种
----
二、种植管理
----
三、产地 产量
----
四、加工 销售
--
第五节木本油
----
一、桐油
----
二、乌桕油
----
三、茶油
----
四、柿油
--
第六节药材
----
一、白果
----
二、苍术
----
三、桔梗
----
四、百合
----
五、杜仲
----
六、天麻
----
七、射干
----
八、丹参
----
九、天冬
----
十、辛夷花
--
第七节其它特产
----
一、茶叶
----
二、蜂蜜
----
三、果品
----
四、“罗猪”“罗米”
----
五、菊花春老米酒
----
六、麻 烟 糖
第七章水利
--
第一节水利设施
----
一、塘 堰
----
二、水 库
----
三、渠 道
--
第二节防洪 抗旱
----
一、防 洪
----
二、抗 旱
--
第三节水利管理
----
一、水利工程安全管理
----
二、水费征收
--
第四节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
----
二、综合治理
第八章小水电
--
第一节小水电建设
----
一、小水电站
----
二、高压输电线路
----
三、变电站
--
第二节城乡用电
----
一、城镇用电
----
二、农村用电
--
第三节用电管理
----
一、经济核算
----
二、调度供应
----
三、安全管理
----
四、降损节电
第九章工 业
--
第一节体 制
----
一、经营体制
----
二、管理体制
--
第二节工业门类
----
一、纺织
----
二、造纸 印刷 纸制品
----
三、服装 制鞋 制革
----
四、化工
----
五、食品 饲料
----
六、建材
----
七、采矿 冶炼
----
八、机械
----
九、电子元件及电器设备
----
十、木竹加工
----
十一、电力工业
----
十二、其它工业
--
第三节工厂与名产选介
----
一、工厂选介
----
二、名产选介
第十章交通
--
第一节陆路交通
----
一、道路
----
二、桥 梁
----
三、运输
--
第二节水路交通
----
一、航道 渡口
----
二、水运工具
----
三、机构体制
----
四、运输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一、运输市场管理
----
二、公路养护
----
三、交通安全管理
第十一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一、机 构
----
二、邮路
----
三、业务
--
第二节电信
----
一、电 报
----
二、电 话
第十二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
----
一、街道 居民区 扩建区
----
二、主要建筑与设施
--
第二节集镇
----
一、县辖镇
----
二、区辖镇
----
三、小集镇
--
第三节乡村建设
----
一、房屋建设
----
二、建房形式
--
第四节建筑业
----
一、建筑队伍
----
二、施工设备
----
三、工程设计与施工
--
第五节城乡建设管理
----
一、规划管理
----
二、房产管理
--
第六节环境管理与污染治理
----
一、环境卫生管理
----
二、城镇绿化
----
三、环境污染及治理
第十三章商 贸
--
第一节体制
----
一、私营个体商业
----
二、集体商业
----
三、国营商业
--
第二节购 销
----
一、粮油棉
----
二、生产资料
----
三、日用工业品
--
第三节对外贸易
----
一、出口商品
----
二、经营方式
----
三、基地建设
--
第四节饮食服务
----
一、饮食业
----
二、旅店业
----
三、理发 摄影 修理
----
四、浴池 洗澡 镶牙
--
第五节集市贸易
第十四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
----
一、市场管理
----
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三、经济合同管理
----
四、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二节物价
----
一、主要商品价格
----
二、商品比价
----
三、物价管理
--
第三节计 量
----
一、度量衡演变
----
二、计量管理
----
三、计量器具生产及其管理
第十五章财政税务
--
第一节收入
----
一、清政府县财税收入
----
二、国民政府县财税收入
----
三、苏维埃政府财税收入
----
四、人民政府县财税收入
--
第二节支 出
----
一、清政府县财政支出
----
二、国民政府县财政支出
----
三、苏维埃政府财政支出
----
四、人民政府县财政支出
--
第三节财税管理
----
一、清政府县财税管理
----
二、国民政府县财税管理
----
三、苏维埃政府财税管理
----
四、人民政府县财税管理
第十六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一、当铺 钱店
----
二、信用社
----
三、金库
----
四、银行
----
五、保险公司
--
第二节货币
----
一、铜币 银币 辅币
----
二、地方纸币
----
三、市票
----
四、法币 关金券 金圆券
----
五、苏区和解放区货币
----
六、人民币
--
第三节信贷
----
一、民间信贷
----
二、银行存款
----
三、银行贷款
----
四、信用合作社业务
----
五、金融信托
--
第四节结 算
----
一、会计核算
----
二、会计结算
----
三、代理业务
--
第五节保险业务
----
一、险种与费率
----
二、经济理赔
第十七章政党 群团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
一、组织系统
----
二、党 员
----
三、党代会代表大会
----
四、纪律检查及统战工作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 中国青年党
----
一、国民党组织系统及其活动
----
二、中国青年党组织及活动
--
第三节群众团体
----
一、工人组织
----
二、农民组织
------
附:蕲、黄、罗三县农民运动研究委员会
----
三、工商组织
----
四、青少年组织
----
五、妇女组织
第十八章政府 人大 政协
--
第一节政府
----
一、县级政府
------
附一:鄂东行署
------
附二:县参议会
------
附:胜利县
----
二、基层政权
--
第二节人大
----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人民代表大会
----
三、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政治协商会议
----
一、组织
----
二、政协委员会议
----
三、活 动
第十九章公安 司法
--
第一节公安
----
一、机构
----
二、社会治安
----
三、治安管理
----
四、侦查
----
五、武装警察
----
六、狱室 监所
--
第二节检 察
----
一、机构
----
二、刑事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经济检察
----
五、监所检察
----
六、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节审 判
----
一、机 构
----
二、审 判
----
三、调解
----
四、申诉复查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一、司法改革
----
二、法制宣传
----
三、公证 律师
----
四、来信来访
第二十章民政
--
第一节选 举
----
一、议员、参议员、乡民代表和国大代表选举
----
二、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优待 抚恤
----
一、褒扬
----
二、抚恤
----
三、优 待
--
第三节安置
----
一、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二、水库移民安置
----
三、城镇居民下乡及回城安置
----
四、国民党宽释人员安置
--
第四节救灾 救济
----
一、自然灾害救济
----
二、农村贫困户救济
----
三、城镇居民救济
----
四、退职救济
----
五、其它救济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一、义仓
----
二、孤残儿童福利
----
三、老人福利
----
四、麻风病村
----
五、福利工厂
----
六、收容遣送
--
第六节支前 支边
----
一、支前
----
二、支边
--
第七节外事 侨务
----
一、外事
----
二、侨 务
--
第八节婚姻登记
--
第九节殡葬改革
第二十一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一、管理机构
----
二、就业安置
----
三、劳动保护
--
第二节人事
----
一、管理机构
----
二、干部录用
----
三、干部管理
--
第三节工资 福利
----
一、工资 奖金
----
二、福利 保险
--
第四节精简 下放
----
一、职工精简 干部下放
----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二十二章军事
--
第一节军事建制
----
一、晚清军事建制
----
二、国民党县政府地方武装
----
三、人民武装建制
--
第二节兵 役
----
一、招募制
----
二、征兵制
----
三、志愿役
----
四、义务兵役和预备役制
--
第三节民 兵
----
一、组织建制
----
二、武器装备
----
三、军事训练
----
四、社会活动
--
第四节军事设施
----
一、营房
----
二、城 垣
----
三、堡卡
----
四、关 寨
----
五、防空设施
--
第五节驻军
----
一、国民党军队驻军
----
二、共产党军队驻军
--
第六节战 事
----
一、古代、近代战事
----
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事
----
三、抗日战事
------
附:日本侵略军侵略罗田暴行录
----
四、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第二十三章教育
--
第一节普通教育
----
一、私塾 县学 书院
----
二、学前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中学教育
--
第二节专业职业教育
----
一、师范学校
----
二、农业学校
----
三、技工学校
----
四、其它专业职业学校
--
第三节成人教育
----
一、工人、农民、干部业余文化教育
----
二、电视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四节教师
----
一、教师队伍
----
二、教师待遇
----
三、教师培训
--
第五节教学与教研
----
一、教学管理
----
二、教学研究
----
三、教学设施设备
--
第六节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
一、教育经费
----
二、勤工俭学
第二十四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组织
----
一、科研机构
----
二、学术团体
--
第二节科技普及
----
一、知识传授
----
二、技术推广
--
第三节科研成果
----
一、成果选介
----
二、科研论文、著作
第二十五章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一、机构及活动
----
二、演唱团体
--
第二节文学艺术
----
一、文学创作
----
二、戏 剧
----
三、曲 艺
----
四、民 歌
----
五、民间音乐
----
六、民间歌舞
----
七、民间故事
----
八、书法 美术 摄影
--
第三节图书 档案 修志
----
一、图书发行与阅览
----
二、档案
----
三、修志
--
第四节报刊 广播 电影 电视
----
一、报 刊
----
二、广 播
----
三、电 影
----
四、电视
--
第五节文物胜迹
----
一、文化遗址
----
二、馆藏文物
----
三、文物管理
第二十六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
----
一、医疗机构
----
二、医疗卫生队伍
----
三、医疗制度
----
四、中西医治疗
--
第二节防疫
----
一、防疫机构
----
二、传染病防治
----
三、地方病防治
----
四、职业病防治
----
五、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一、妇幼保健机构
----
二、接生
----
三、妇女病防治
----
四、儿童保健
--
第四节医 药
----
一、医药机构
----
二、药品生产
----
三、药品检验
----
四、药政管理
第二十七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一、民间传统体育
----
二、职工体育
----
三、农民体育
----
四、学校体育
--
第二节体育人才与体育场地
----
一、人材培养与输送
----
二、体育场地
--
第三节体育竞赛
----
一、县级竞赛
----
二、参加地区及省级竞赛
第二十八章风俗 宗教
--
第一节风俗
----
一、生产习俗
----
二、生活习俗
----
三、节日时令
----
四、信 仰
--
第二节宗 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天主教
第二十九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一、声韵调
----
二、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
第二节词汇
----
一、名 词
----
二、数词 量词
----
三、代 词
----
四、动 词
----
五、形容词
----
六、副 词
----
七、语气词 惊叹词
--
第三节熟语
----
一、惯用语
----
二、谚语
--
第四节语法
----
一、语 序
----
二、附加、内部屈折和重叠
----
三、虚词及其他
第三十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王韶
----
李俊臣
----
徐寿辉
----
刘广
----
程莹
----
万密斋
----
三胡一张
----
王(火鼎)
----
马朝柱
----
潘焕龙
----
余三胜
----
阎定邦
----
余紫云
----
周锡恩
----
赵连科
----
赵振武
----
陈翼龙
----
姚晋圻
----
王枝干
----
匡一
----
何亚新
----
王茂桓
----
王泽润
----
金翰高
----
周祺
----
何宝善
----
史卓元
----
何笃栽
----
肖方
----
李梯云
----
姚葵皋
----
刘宏宇
----
肖继苏
----
何先海
----
余叔岩
----
王葆心
----
廖绍康
----
周镐
----
瞿瀛
----
文建武
----
何葆华
----
张森楷
----
王钊
----
廖鹏
----
李公达
----
彭绍坤
----
陈云章
----
叶坤
----
余跃龙
----
郑立成
----
何国海
----
方暾
--
第二节人物录
----
何景明
----
沈廷桢
----
雷天铎
----
潘光照
----
张文鳞
----
陈瑞球
----
陈昌纶
----
匡庆榆
----
陈锦
----
潘彩枝
----
周从煊
----
管贻葵
----
潘颐福
----
叶良杞
----
赵章华
----
王楚乔
----
李少缃
----
叶绳裘
----
夏登阶
----
徐继达
----
周景墀
----
李碧
----
叶南陔
----
何南廷
----
许纳夫
----
余仲甫
----
王延烈
----
胡筠仁
----
王家丞
----
王家璐
----
潘宗瑞
----
叶启新
----
刘石逸
----
蔡礼成
----
熊飞
--
第三节人物表
----
一、清朝进士简表
----
二、清朝举人简表
----
三、革命烈士简表
----
四、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士简表
1986年至199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