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通志 第6典 学术
                    格式:PDF
                
            
                
                费用:12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总序
    中华文化绵延了五千年的历史,起伏跌宕;哺育着差不
多五分之一人类的身心,灿烂辉煌。它坦诚似天,虚怀若谷,
在漫长的岁月里,广袤的土地上,有过无私奉献四面传播的
光荣,也有过诚心求教八方接纳的盛事。它和以直,健以稳,
文而质,博而精,大而弥德,久而弥新,昂然挺立于世界各民
族文化之林。
                
            
            
            
        
    
    
    
        目录
        
            
            
            
            
            封面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
        
        
            
            
            
            
            作者简介
        
        
            
            
            
            
            总序
        
        
            
            
            
            
            内容提要
        
        
            
            
            
            
            目录
        
        
            
            
            
            
            导言
        
        
            
            
            
            
            上篇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成就
        
        
            --
            
            
            
            第一章 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经济思想
        
        
            
            ----
            
            
            第二节 传统经济思想成长和发育的社会经济条件
        
        
            
            ----
            
            
            第三节 国家政权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思想发展中的作用
        
        
            
            ----
            
            
            第四节 传统经济思想形成和发育的文化背景
        
        
            
            ----
            
            
            第五节 传统经济思想的几大“要旨”
        
        
            --
            
            
            
            第二章 富国之学——传统经济思想主要的理论形式
        
        
            
            ----
            
            
            第一节 “求富”——传统经济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
            
            
            第二节 富国和富民
        
        
            
            ----
            
            
            第三节 富家和治生
        
        
            
            ----
            
            
            第四节 富国之学和治生之学
        
        
            --
            
            
            
            第三章 强本节用——富国的基本途径
        
        
            
            ----
            
            
            第一节 农与“本”
        
        
            
            ----
            
            
            第二节 强本论
        
        
            
            ----
            
            
            第三节 消极的节用论
        
        
            
            ----
            
            
            第四节 积极的节用论
        
        
            
            ----
            
            
            第五节 对节用论的歧议
        
        
            --
            
            
            
            第四章 富国和分工——关于本末关系问题的争论
        
        
            
            ----
            
            
            第一节 分工和自然经济的矛盾与重本抑末论的出现
        
        
            
            ----
            
            
            第二节 重本抑末论成为禁锢性的教条
        
        
            
            ----
            
            
            第三节 早期的肯定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观点
        
        
            
            ----
            
            
            第四节 重本抑末论的反对论
        
        
            --
            
            
            
            第五章 富和均——传统经济思想中的两个互相联结着的课题
        
        
            
            ----
            
            
            第一节 传统经济思想关于“均”的概念
        
        
            
            ----
            
            
            第二节 均富论
        
        
            
            ----
            
            
            第三节 均入论
        
        
            
            ----
            
            
            第四节 均土地论
        
        
            --
            
            
            
            第六章 货币对实现富和均的作用
        
        
            
            ----
            
            
            第一节 传统货币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贬值和反贬值主张的斗争
        
        
            
            ----
            
            
            第三节 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思想
        
        
            
            ----
            
            
            第四节 对纸币的认识
        
        
            
            ----
            
            
            第五节 关于货币问题的其他思想观点
        
        
            --
            
            
            
            第七章 赋役对实现富和均的作用
        
        
            
            ----
            
            
            第一节 赋税和徭役是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
        
        
            
            ----
            
            
            第二节 传统赋税思想的主流——轻税论
        
        
            
            ----
            
            
            第三节 同轻税论相歧异的赋税观点
        
        
            
            ----
            
            
            第四节 徭役论
        
        
            --
            
            
            
            第八章 人口与富国——庶富关系论
        
        
            
            ----
            
            
            第一节 人口问题是传统经济思想重视的问题之一
        
        
            
            ----
            
            
            第二节 求庶论——传统人口思想的主流
        
        
            
            ----
            
            
            第三节 求庶论的反对论
        
        
            
            ----
            
            
            第四节 其他人口思想
        
        
            --
            
            
            
            第九章 富国论和国家政权的经济作用
        
        
            
            ----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观点
        
        
            
            ----
            
            
            第二节 轻重论
        
        
            
            ----
            
            
            第三节 善因论
        
        
            
            ----
            
            
            第四节 轻重论和善因论在后代的发展变化
        
        
            --
            
            
            
            第十章 体现传统经济思想要求的两种理想社会制度模式
        
        
            
            ----
            
            
            第一节 传统经济思想关于社会制度目标的理想
        
        
            
            ----
            
            
            第二节 小康——争取实现的目标模式
        
        
            
            ----
            
            
            第三节 大同——最高的或终极的理想社会目标
        
        
            
            ----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其他理想社会模式
        
        
            
            
            
            
            下篇 1840年后经济学领域的新探索
        
        
            --
            
            
            
            第十一章 传统经济思想的没落和经济学的新任务
        
        
            
            ----
            
            
            第一节 1840年后中国局势的急遽变化
        
        
            
            ----
            
            
            第二节 发展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的根本经济问题
        
        
            
            ----
            
            
            第三节 发展问题的两个方面
        
        
            --
            
            
            
            第十二章 从“商为国本”到“实业救国”
        
        
            
            ----
            
            
            第一节 “商为国本”论——中国近代发展思想的最早的形式
        
        
            
            ----
            
            
            第二节 发展思想和反发展思想的斗争
        
        
            
            ----
            
            
            第三节 从“工居商先”到“以工立国”
        
        
            
            ----
            
            
            第四节 “振兴实业”和“实业救国”
        
        
            --
            
            
            
            第十三章 中国工业化的意义和道路
        
        
            
            ----
            
            
            第一节 振兴实业和国家工业化
        
        
            
            ----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的两个早期的方案
        
        
            
            ----
            
            
            第三节 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和争论
        
        
            
            ----
            
            
            第四节 关于工业化的经济条件的分析
        
        
            --
            
            
            
            第十四章 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之路
        
        
            
            ----
            
            
            第一节 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
            
            
            第二节 关于农业发展途径的探讨
        
        
            
            ----
            
            
            第三节 土地制度问题是农村问题的中心
        
        
            
            ----
            
            
            第四节 关于农业发展的其他思想
        
        
            --
            
            
            
            第十五章 经济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改革
        
        
            
            ----
            
            
            第一节 近代货币思想的发展趋向
        
        
            
            ----
            
            
            第二节 传统货币思想的没落
        
        
            
            ----
            
            
            第三节 关于中国货币本位制的探讨
        
        
            
            ----
            
            
            第四节 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设想
        
        
            --
            
            
            
            第十六章 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
        
        
            
            ----
            
            
            第一节 人口问题的尖锐化及其症结
        
        
            
            ----
            
            
            第二节 传统人口过剩思想的最极端表现
        
        
            
            ----
            
            
            第三节 人口问题同发展问题的结合
        
        
            
            ----
            
            
            第四节 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流行及其反对论
        
        
            --
            
            
            
            第十七章 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
            
            
            第一节 对闭关主义的早期非议
        
        
            
            ----
            
            
            第二节 从“中外通”到“开放主义”
        
        
            
            ----
            
            
            第三节 开放主义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
            
            
            第四节 对外开放和国家主权
        
        
            --
            
            
            
            第十八章 关于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问题
        
        
            
            ----
            
            
            第一节 按照西方国家的面貌改造和发展中国的模式
        
        
            
            ----
            
            
            第二节 对西方模式的怀疑和大同理想的出现
        
        
            
            ----
            
            
            第三节 民生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