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竹溪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67-1985
目录
封面
竹溪县志
图片
--
竹溪县地形图
--
郧阳志 地理卷
--
卫星地面接收站
--
中共竹溪县委员会
--
竹溪县鸟瞰
--
竹溪县人大常委会
--
竹溪县人民政府
--
湖北省有关地市县志部分广场界学者评议《竹溪县志》稿全照
--
竹溪县政协
--
竹溪县志工作会议留影
--
图书馆
--
城东风景区
--
体育场
--
县城北大街一角
--
南大街
--
客运站
--
白灰砖场
--
制药厂药品
--
县减振器车间
--
板石制品
--
减振器
--
大理石制品
--
食品检测
--
县第一食品厂产品
--
水稻
--
地膜苞谷
--
魔芋地角
--
地膜蔬菜一角
--
割漆
--
竹溪生漆
--
黄连
--
竹溪香菇
--
九里岗一角
--
延坝生姜
--
标湖林场一角
--
树木
--
猕猴
--
毛冠鹿
--
红腹锦鸡
--
大鲵
--
新城街
--
316国产竹溪路段
--
南大桥
--
延坝单拱桥
--
地方酒
--
茶叶
--
龙坝水库一角
--
11万伏变电站
--
太平电站引水坝
--
汇湾电站主机室
--
十字街商业大楼商品陈列
--
南街商场
--
竹溪县中医院
--
石油公司加油站
--
县化肥厂
--
县制药厂生产车间
--
县一中教学实验楼
--
书法
--
县城关镇二小教学楼
--
山二黄《娘子县官》
--
明朝摩崖刻诗遗迹
--
三棵枫
--
郭公祠
--
唐代石碾
--
苏三砚
--
县一中古柏
--
钟鼓楼
--
竹溪一角
--
十八里长峡瀑布入口
--
万江河风景区
--
十八里长峡风景区
--
十八里长峡一角
竹溪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郧阳地区县(市)志终审委员会成员
《竹溪县志》编纂人员
序言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地理
--
一、位置区域
--
二、建制沿革
--
三、行政区划
--
四、县城
--
五、人口
--
六、地理环境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三)山脉
----
(四)溶洞
----
(五)气候
----
(六)河流
----
(七)土壤
----
(八)植被
--
七、自然资源
--
八、灾异
卷二政党社团
--
一、中国国民党
----
(一)县党部
----
(二)区党部
----
(三)区分部
----
(四)党员情况
--
二、社会团体
----
(一)同业工会
----
(二)农会
----
(三)商务会
----
(四)三青团、童子军
----
(五)妇女会
--
三、中国共产党
----
(一)党的组织系统
----
(二)党的代表大会
----
(三)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
(四)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
(五)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
四、人民团体
----
(一)职工团体
----
(二)农民团体
----
(三)商民团体
----
(四)青少年团体
----
(五)妇女团体
卷三政权
--
一、晚清时期
----
(一)县署
----
(二)社、里、寨堡
--
二、民国时期
----
(一)议会、参事会
----
(二)临时参议会、参议会
----
(三)县知事公署、县国民政府
----
(四)基层行政机构
----
(五)司法机构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地方国家权力机构
------
1、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2、竹溪县人民代表大会
------
3、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
----
(二)地方行政机构
------
1、县人民政府
------
2、机构编制
------
3、基层行政机构
----
(三)司法机构
------
1、法院
------
2、检察院
卷四政协
--
一、政协竹溪县委员会
--
二、政协历届委员会
--
三、政协工作
卷五政事
--
一、选举
--
二、优抚
----
(一)褒扬、抚恤
----
(二)优待
----
(三)扶持
--
三、福利救济
----
(一)社会福利
----
(二)社会救济
----
(三)灾害救济
--
四、安置
--
五、劳动就业
--
六、信访接待
--
七、外事侨务
--
八、文书档案
--
九、婚姻登记
卷六公安司法
--
一、公安
----
(一)机构
----
(二)社会治安
----
(三)治安管理
----
(四)治安联防
----
(五)治保组织
----
(六)消防工作
--
二、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法纪、经济检察
----
(三)监所检察
----
(四)控告申诉检察
--
三、审理 判决 调解
----
(一)审判
----
(二)调解
----
(三)审判监督
--
四、司法行政
----
(一)法制宣传
----
(二)普法教育
----
(三)公证业务
----
(四)律师事务
卷七军事
--
一、晚清时期
----
(一)游击署、守备署
----
(二)绿营兵
----
(三)塘汛关卡
----
(四)团练 乡勇
--
二、民国时期
----
(一)机构
----
(二)募兵制 征兵制
----
(三)驻军
----
(四)碉堡、堑壕
----
(五)地方武装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军事建制
----
(二)兵役制度
----
(三)驻军
----
(四)民兵
----
(五)兵事纪略
卷八农业
--
一、经济制度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
(三)集体土地所有制
----
(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二、种植业
----
(一)生产条件
----
(二)种植分区
----
(三)耕作制度
----
(四)农作物结构
----
(五)作物品种
----
(六)栽培技术
----
(七)植物保护
----
(八)高桥原种场简介
--
三、畜牧业
----
(一)畜牧资源
----
(二)畜牧生产
----
(三)饲养管理
--
四、农业机械
----
(一)农机发展
----
(二)农机化区划
----
(三)农业机械
----
(四)农机经营管理
卷九林业
--
一、森林资源
----
(一)森林土壤
----
(二)资源数量与分布
----
(三)林木种类
--
二、林权归属
----
(一)私有山林
----
(二)国有山林
----
(三)社队集体山林
----
(四)林业经营体制改革
--
三、营林事业
----
(一)育苗
----
(二)人工造林
----
(三)林场建设
----
(四)抚育管理
--
四、森林保护
----
(一)护林防火
----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
----
(三)制止乱砍滥伐
----
(四)防治病虫鼠害
--
五、森工企业
--
六、林场林业专业户简介
卷十土特产
--
一、资源分布
--
二、产品种类
--
三、主要品种简述
--
四、土特产场简介
卷十一水利电力
--
一、水利
----
(一)水资源
----
(二)水利化分区
----
(三)水利建设
----
(四)水土保持
----
(五)水利管理
--
二、电力
----
(一)水能资源
----
(二)水电站工程建设
----
(三)电力管理
--
三、水文
--
四、水产
----
(一)水产资源
----
(二)鱼苗鱼种生产
----
(三)成鱼生产
----
(四)捕捞
----
(五)鱼场简介
卷十二工业
--
一、煤炭工业
----
(一)资源普查
----
(二)开发经营
----
(三)综合利用
--
二、机械工业
----
(一)机械制造
----
(二)汽车修配
----
(三)五金生产
--
三、化学工业
--
四、建材工业
--
五、轻工业
----
(一)纺织
----
(二)印刷
----
(三)造纸
----
(四)酿酒
----
(五)食品
----
(六)陶器
----
(七)服装
----
(八)布鞋
----
(九)家俱
----
(十)皮革
----
(十一)藤编
----
(十二)工艺美术
卷十三乡镇企业
--
一、经济体制
----
(一)区(镇)乡办企业
----
(二)村办企业
----
(三)村、民联营企业
----
(四)个体办企业
--
二、行业
----
(一)农业企业
----
(二)工业企业
----
(三)建筑业企业
----
(四)交通运输企业
----
(五)其它企业
--
三、经营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经营形式
----
(三)财务管理
卷十四交通邮电
--
一、交通
----
(一)陆路
----
(二)水路
----
(三)运输
----
(四)交通管理
----
(五)安全监理
--
二、邮政
----
(一)邮运
----
(二)函件、包裹
----
(三)汇兑
----
(四)报刊发行
----
(五)机要通讯
--
三、电信
----
(一)电话
----
(二)电报
----
(三)传真
----
(四)三○二增音站
卷十五城乡建设
--
一、城市建设
----
(一)城垣
----
(二)县署
----
(三)街道
----
(四)公用建筑物
----
(五)供电、供水、供煤
----
(六)绿化
----
(七)公共卫生
--
二、村镇建设
----
(一)集镇
----
(二)村庄
----
(三)农房建设
--
三、房地产
----
(一)房产
----
(二)地产
--
四、建筑
--
五、环境保护
卷十六商业
--
一、商业体制
----
(一)私营商业
----
(二)供销合作社商业
----
(三)国营商业
--
二、市场
--
三、商品供求
--
四、行业贸易
----
(一)粮食、食油
----
(二)农副产品
----
(三)农业生产资料
----
(四)中药、西药
----
(五)食品
----
(六)纺织品
----
(七)百货、日杂
----
(八)石油
----
(九)烟草
----
(十)五金、交电、化工
----
(十一)副食、盐业
----
(十二)饮食、服务
----
(十三)对外贸易
----
(十四)物资
----
(十五)贸易货栈、信托业务
卷十七工商管理
--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物价管理
----
(一)机构
----
(二)物价政策
----
(三)商品价格调整
----
(四)比价、差价
----
(五)毗邻地区价格衔接
----
(六)物价纪律
--
三、工商行政管理
----
(一)机构
----
(二)市场管理
----
(三)工商企业登记
----
(四)商标注册管理
----
(五)经济合同管理
卷十八金融
--
一、晚清时期
----
(一)钱庄 当铺
----
(二)民间借贷
----
(三)货币
--
二、民国时期
----
(一)机构
----
(二)货币
----
(三)金融业务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金融机构
----
(二)货币、货币发行与管理
----
(三)储蓄存款
----
(四)工商信贷
----
(五)农业贷款
----
(六)保险业务
----
(七)会计核算
----
(八)信用合作社
卷十九财政税务
--
一、晚清时期
----
(一)户房
----
(二)赋税
----
(三)收支
----
(四)财政管理
--
二、民国时期
----
(一)征收组织
----
(二)田赋税捐
----
(三)岁入岁出
----
(四)管理体制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财税机构
----
(二)税务
----
(三)财政
----
(四)财政监督与税务检查
----
(五)发行公债、国库券
----
(六)财政审计制度
卷二十教育
--
一、私学 县学
--
二、幼儿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中学教育
--
五、师范教育
--
六、成人教育
--
七、思想品德 学业考评
--
八、教师
--
九、经费
--
十、业务机构 教学设施
卷二十一科学技术
--
一、机构队伍
--
二、科技工作
----
(一)科研项目
----
(二)科技成果管理
----
(三)科技情报
----
(四)技术市场
----
(五)地震工作
--
三、标准计量工作
----
(一)计量制度
----
(二)计量法规
----
(三)标准化工作
----
(四)计量器具管理
----
(五)建立计量管理网点
----
(六)培训、考核计量技术人员
--
四、科普工作
----
(一)开展科普活动
----
(二)普及科技知识
----
(三)普及推广新技术
----
(四)建立四级农科网
卷二十二文化艺术
--
一、文化
----
(一)机构、队伍
----
(二)文化活动
----
(三)图书阅览
--
二、文学艺术
----
(一)艺术团体
----
(二)文学创作
----
(三)戏剧、曲艺
----
(四)美术、摄影、书法
----
(五)民间文艺
--
三、电影
--
四、图书发行
--
五、文物胜迹
卷二十三卫生
--
一、卫生事业
----
(一)事业机构
----
(二)卫生队伍
----
(三)医学教育
----
(四)医疗设备
--
二、中医中药
----
(一)中医队伍
----
(二)中药质量
----
(三)中、西医结合
----
(四)中草药资源与应用
--
三、医疗预防
----
(一)医疗技术
----
(二)医疗科研
----
(三)援外、支边医疗
----
(四)医疗制度
--
四、卫生防疫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二)地方病防治
----
(三)传染病防治
----
(四)公共卫生
----
(五)计划免疫
--
五、妇幼保健
----
(一)新法接生
----
(二)妇女“四期”保健
----
(三)妇女病查治
----
(四)儿童保健
--
六、药政药检
----
(一)医药市场管理
----
(二)毒限剧麻药品管理
----
(三)药品质量管理
----
(四)药品检验
卷二十四报刊广播
--
一、报刊
--
二、广播
----
(一)机构队伍
----
(二)事业建设
----
(三)新闻宣传
--
三、电视
--
四、音像制品管理
卷二十五体育
--
一、群众体育
----
(一)民间武术
----
(二)职工体育
----
(三)农民体育
----
(四)学校体育
----
(五)军队体育
----
(六)老年体育
--
二、体育竞技
----
(一)职工运动会
----
(二)学生运动会
----
(三)军体运动会
----
(四)老年体育运动会
--
三、体育设施
卷二十六民俗方言宗教
--
一、民俗
--
二、方言
--
三、宗教
卷二十七人物
--
一、人物传
----
周 清
----
徐成楚
----
欧阳照
----
张懋勋
----
李逢亨
----
李昌平
----
李儒懋
----
熊树棠
----
周寅三
----
高梨痕
----
何恐 何馥荪 何立人
----
孟尚德
----
汤镛
----
崔一民
----
杨启贞
----
贺觉非
----
颜少丹
----
李训道
----
沈明月
----
聂之俊
----
朱维录
----
祝典根
----
易元芳
----
刘成兴
----
黄治富
----
王志贤
----
陈仕祥
----
周奇英
----
王家仁
----
周奇林
--
二、人物录
----
曾 熙
----
李锦源
----
卢静远
----
汪秉乾
----
周樾桥
----
李树声
----
童觉平
----
王荣山
----
陈问
----
邵子南
----
赵景瑞
----
孟庆桂
----
杨钦贵
----
张永贵
----
何志诚
----
吴瑞英
--
三、人物表
----
阮敬廷
----
傅淑华
----
安天纵
----
张映斗
----
崔兴泽
----
张子惠
----
潘校伍
----
贾长庚
----
姚艺智
----
刘振沛
附录
--
一、修志始末
--
二、原《竹溪县志》简介与序言选
--
三、历史文献详载
竹溪县志历届编委会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