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营乡志

刘营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乡志》上限为一九一一年,下限为一九八三年(自然地理、建置沿革、文物古迹、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不受此限)。根据详近略远,详今略古的原则,编纂重点是建国以后的三十四年。 二、《乡志》对人对事一概秉笔直书,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不为贤者讳。

目录

封面
刘营乡志
前言
编辑说明
《刘营乡志》编写领导小组
图片
-- 三台县刘营乡地图
-- 三台县刘营场镇现状图
-- 刘营乡政府干部合影
-- 村民之家
-- 刘营医院
-- 刘营中心小学校
-- 刘营乡人民政府大楼
-- 乡志编纂小组成员合影
概述
目录
第一编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建置和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建国以前
---- 第二节 建国以后(1950——1983)
-- 第二章 场镇和村庄
---- 第一节 场镇
---- 第二节 自然村庄
---- 第三节 地名录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章 地形地貌
-- 第二章 地表水
---- 第一节 涪江
---- 第二节 小溪河
---- 第三节 大围堰
---- 第四节 金太支渠
-- 第三章 气候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物产
---- 第三节 其他自然资源——水利
-- 第五章 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病虫灾害
---- 第五节 火灾
---- 第六节 其他灾害
第三编 政治
-- 第一章 解放前的行政建制
-- 第二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民国时期
---- 第二节 建国以后(1950——1983)
-- 第三章 兵役和优抚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优抚
-- 第四章 政事纪要
---- 第一节 民国时期
---- 第二节 建国以后(1950——1983)
第四编 农业
-- 第一章 建国前农业生产概况
-- 第二章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一节 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
---- 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三节 使用于耕种的畜力和机械
---- 第四节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单产、总产统计表
---- 第五节 我乡土特产及外销情况
-- 第三章 生产技术的改进
---- 第一节 良种的引进和推广
---- 第二节 先进技术的弓I进和推广
---- 第三节 病虫害的防治
---- 第四节 耕作制度的改革
---- 第五节 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
---- 第六节 推广家庭承包的生产责任制后
-- 第四章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
---- 第二节 农副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 第三节 国营刘营稻麦原种场
------ 附:农事季节歌
第五编 经济
-- 第一章 多种经营——林牧副渔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林业
---- 第三节 养殖业和向国家提供的商品
---- 第四节 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专业户
-- 第二章 作坊手工业和村镇企业
---- 第一节 建国前手工业概况
---- 第二节 村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及其它
-- 第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商业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商业发展
------ 一、供销社的建立和发展
------ 二、代销店、合作店、居民店
------ 三、国营粮站、食品站、酒厂
-- 第四章 税收和信用社的业务活动
---- 第一节 税收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储蓄
-- 第五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过境省道——绵渝公路
---- 第二节 境内乡村公路机耕道
---- 第三节 渡口
---- 第四节 邮电
-- 第六章 其它
---- 第一节 场期及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财政的体制改革
第六编 教育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概况
-- 第二章 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学校的增扩
---- 第二节 群众教育的开展
-- 第三章 教育方针的贯彻与教育制度的改革
---- 第一节 教育方针的贯彻
---- 第二节 教育制度的改革
-- 第四章 教材和教法
---- 第一节 建国以来教材的改变
----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改进
-- 第六章 粉碎“四人帮”后的教育
-- 第七章 教师政治思想的提高与业务的培训
---- 第一节 教师的政治学习与思想觉悟的提高
---- 第二节 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 第三节 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
-- 第八章 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
---- 第一节 教育经费的增加
---- 第二节 教工代表会的成立
---- 第三节 教师工资、福利的提高
-- 第九章 幼儿教育
-- 第十章 业余教育
---- 附:初中班和小学班六个年份的发展情况统计表
-- 第十一章 在变化中前进的刘营农业中学
第七编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建国前的医药概况
---- 第一节 中西医生和中西药铺
---- 第二节 有名望的两位中医
-- 第二章 建国以来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卫生事业建置
------ 一、医务人员的发展
------ 二、科室组的发展
------ 三、村医疗站
---- 第二节 疾病预防和治疗
----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节 公费医疗
---- 第五节 中西医药人员的培训
-- 第三章 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
---- 第一节 计划生育工作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成就
---- 第二节 群众体育活动
---- 第三节 其它
第八编 文化
-- 第一章 建国前的群众文化
-- 第二章 建国以来的群众文化
---- 第一节 乡文化事业建置
----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三章 民向文艺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古迹
----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第四节 民间故事
第九编 社会风土
-- 第一章 宗教
-- 第二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一贯道、同善会等封建会道门
---- 第二节 哥老会
---- 第三节 会馆、行会和宗祠
-- 第三章 传统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病态
---- 第一节 岁时记
---- 第二节 婿娶、丧葬、祝寿
---- 第三节 迷信陋俗
---- 第四节 社会病态
---- 第五节 更夫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住房
-- 第五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慈善团体
---- 第二节 施粮、施药、施茶水和放生
-- 第六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新的婚姻家庭
---- 第二节 养老育孤
---- 第三节 废除旧的丧葬礼节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节 其它社会新风
---- 第六节 社会保护
-- 第七章 谚语、歌谣、方言、土语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歌谣
---- 第三节 方言、土语
第十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简历和传记
---- 李昌隆同志简历
---- 涂崇仪同志简历
---- 反动人物——廖子良
-- 第二章 革命烈士、先进人物和社会闻人录
---- 第一节 烈士录
---- 第二节 先进模范人物录
---- 第三节 社会闻人录
---- 第四节 大学生录
-- 第三章 县团级以上人员录
-- 第四章 清代进士、举人、秀才录
-- 第五章 长寿老人(八十岁以上)录
第十一编 大事记
-- 一、大事记略
---- (一)修建刘营飞机场
---- (二)兴修刘营影剧院
---- (三)兴修街面、疏通下水道、安装自来水
---- (四)建立电力提灌站
---- (五)建立刘营面粉厂
---- (六)开凿大围堰
---- (七)建立刘营造纸厂
-- 二、大事年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