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财政体制、财政收入、税制税种、税务管理、财政支出、财政管理、教育与科研等篇。
内容时限:
0000-1995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
目录
封面
浙江省财政税务志
版权页
图片
--
首任财政厅厅长汪道涵(任职时间1949.8-1950.1)
--
任一力厅长(任职时间1950.9-1954.7)
--
李文灏厅长(任职时间1954.7-1966.12)
--
丛贵珠厅长(任职时间1997.11-1983.6)
--
吴歼厅长(任职时间1983-1987.2)
--
宋少祥(任职时间1987.3-1993.3)
--
现任厅长翁礼华(任职时间1993- )
--
2000年4月19~21日,全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在杭州金溪山庄举行,省委书记张德江,省委副书记、
--
省委书记张德江在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讲话
--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泽民参加研讨班
--
省政协主席刘枫参加研讨班
--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国富参加研讨班
--
省委副书记、省长柴松岳在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讲话
--
省财政厅兼省地税局长翁礼华讲课
--
省委副书记、宣传部梁平波参加研讨班
--
2000年度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
省长柴松岳作重要讲话
--
省财政厅长翁礼华主持会议
--
图为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分组会场
--
省长柴松岳在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强调实行会计集中该算制度是“阳光工程”
--
浙江省省级机关实行集中核算制度动员大会
--
省财政厅长翁礼华讲话
--
1999年12月27日,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成立暨省级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签约大会在杭州金溪山庄召开。省委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吕祖善到会讲话
--
省财政厅副厅长、省政府采购班主任王彩琴主持会议
--
省政府采购中心成立大会会场
--
省财政厅副厅长、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钱巨炎宣布政府采购中标单位
--
1999年12月21日下午召开省政府采购中心的第一次开标会
--
2000年5月23~25日,在临海市召开了浙江省第三次地方财政收入双亿元县(市)会议暨全省深化财政改
--
翁礼华厅长讲话
--
2000年度浙江省“两保两挂”市县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座谈会,因故推迟到2001年4月在舟山召开。舟山市
--
翁礼华厅长讲话
--
2000年10月10~12日,在萧山蓝天宾馆举办“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培训班”。各市、试点县农村
--
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财政厅长翁礼华讲话
--
副省长章猛进讲话
--
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财政厅副厅长方仁祥讲话
--
2000年5月~31日,财政部在杭州金溪山庄召开了全国税政工作会议,高强副部长作了《积极推进税制改革
--
2000年6月22日在省政府1号楼第五会议室举行了省级国资营运机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签字仪式。仪式由副
--
图为省财政厅长翁礼华与省机电集团法人带鲁志强签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书
--
2000年5月,财政部、国家文物管理局专家领导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
--
财政部长项怀诚作重要讲话
--
2000年6月财政部长项怀诚亲临浙江杭州参加中国财政博物馆设计反感展评会
--
1999年2月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会见财政部长项怀诚
--
2000年6月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在杭州金溪山庄会见财政部长项怀诚一行
--
财政部长项怀诚一行在杭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马时雍、省财政厅长翁礼华、杭州市财政局长范广照等陪同下进行了
--
1998年12月底财政部长项怀诚一行来浙江省调研慰问
--
财政部长项怀诚讲话
--
考察了杭州市收费管理中心
--
财政部长项怀诚考察了杭州市国债服务部
--
项部长亲自翻阅帐册
--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杭州龙井茶农家了解茶叶生产加工过程
--
国家税务总局郝昭成副局长在浙江省国税局视察指导工作
--
省国税局副局长王小平在基层办税服务厅考查工作
--
省国税局副局长周永卫在基层了解税收征管改革的情况
--
省国税局副局长乐国定同志到基层调查了解税收收入情况,探讨税收收入和GDP的关系
--
省国税局副局长臧耀民在基层了解情况
--
省国税局纪检组长支瑶瑶在基层了解情况
--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总经济师金星在基层调研
--
省地税局常务副局长黄旭明考察路桥区地税服务大厅
--
省地税局副局长单美娟在义乌稠城地税分局办税厅考察
--
省地税局副局长钱子辉到基层慰问
--
2002年1月全省国税工作会议
--
省地税局领导参加体育锻炼
--
图为大溪——湖雾岭隧道(单洞长4100米,为全国告诉公路隧道之最)
--
宁波港1998年以货物吞吐量8707万吨列入我国大陆港口第二位
--
萧山二十工段海塘
--
平湖白沙湾海塘大坝
--
平阳鳌江镇区海塘
--
领导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
1995年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衢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
1996年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视察浙江嵊州项目区时说“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好”
----
1997年省委副书记、省长柴松岳指导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
1996年省委常委、省农业综合开发区协调小组组长刘锡荣、省长助理李长江视察金华县农业综合开发区
--
黄龙体育中心
--
浙江电视台新大楼
--
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新增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
--
浙江图书馆新馆1994年9月奠基,1996年4月开工,1998年12月落成试开放。新馆建筑面积3.4
--
省肿瘤医院住院综合楼,于1998年2月开始建造,2000年10月正式启用。总面积23000平方米,总
--
浙医一院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螺旋CT和生化实验室
--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大楼
--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
----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创建于1999年,是国家级的老年人休养中心,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总投资600
----
浙江工程学院投资六个亿,初建校舍26万平方米
----
图为空中鸟瞰建于浙北水网地带的泸杭高速公路
----
大榭跨海公铁两用大桥是国内第一座公路铁路合建于同一平面的特大型跨海大桥,全长3723米,跨度达170
----
图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互通式立交桥——潘火立交桥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省财政税务志编委会
序
凡例
目录
浙江省财政税务志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浙江历代财政与税收
--
第一章 自宋至清的浙江财政与税收
----
第一节 宋代赋税
------
一、宋代田赋
------
二、宋代工商税收
------
三、宋代赋税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元代赋税
------
一、元代田赋
------
二、元代工商税
------
三、元代赋税管理机构
----
第三节 明代赋税
------
一、明代赋役制度
------
二、明代工商税收
------
三、明代赋税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清代赋税收入与支出
----
第一节 赋税与收入
------
一、田赋
------
二、盐课
------
三、关税
------
四、厘金
------
五、其他税课
----
第二节 清代赋税管理机构
------
一、地方赋税管理机构
------
二、盐税机构
------
三、常关税机构
------
四、厘金机构
----
第三节 清代地方支出
------
一、存留项下支出款目
------
二、耗羡项下支出
------
三、祭祀用银款目
------
四、各州、县支出
--
第三章 民国时期财政与税收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收与收入
------
一、民国统捐
------
二、民国烟酒税、费、捐
------
三、民国特税
------
四、民国统税
------
五、民国货物税(货物统税)
------
六、民国营业税
------
七、民国所得税
------
八、民国盐税
------
九、民国矿产税
------
十、民国印花税
------
十一、民国遗产税
------
十二、民国房捐
------
十三、民国屠宰税
------
十四、民国使用牌照税
------
十五、民国筵席及娱乐税
------
十六、民国其他杂税(捐)
------
十七、民国田赋
------
十八、民国其他收入
------
十九、民国公债和借款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
第三节 财政制度与管理
--
第四章 浙江革命根据地的财政与税收
----
第一节 根据地财政收入
------
一、筹款、派捐
------
二、征粮征税捐
------
三、公营经济收入
------
四、税、捐、租减免
----
第二节 根据地财政支出
------
一、军事支出
------
二、政府经费
------
三、农贷
----
第三节 根据地财政管理
------
一、统一收支
------
二、预算、决算
------
三、会计、审计
------
四、货币、银行
------
五、机构
第二篇 财政体制
--
第一章 中央对浙江财政体制
----
第一节 统收统支适当分权
------
一、高度集中统收统支
------
二、统一调度适当分权
----
第二节 收入挂钩比例分成
------
一、以收定支比例分成
------
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
----
第三节 责权结合分级包干
------
一、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
二、固定比例总额分成
------
三、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
四、收支递增包干和宁波市计划单列
----
第四节 国地分税
------
一、中央与浙江收入划分
------
二、中央与浙江支出划分
--
第二章 省对地(市)、县(市)财政体制
----
第一节 统收统支
------
一、高度集中全额解缴
------
二、以收定支一年一定
----
第二节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
一、划分收支以收定支
------
二、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
三、财政收支包干
------
四、比例留成超收分成支出包干
------
五、总额分成加增收分成
----
第三节 划分收支超收分成分级包干
------
一、确定收支包干范围
------
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
三、递增上缴超收分成
----
第四节 分税制
------
一、划分各级财政收入
------
二、划分各级财政支出
------
三、收入返还基数的确定
------
四、税收返还与上划中央收入考核
------
五、财政收入基数的确定及增长分成办法
------
六、“亿元县上台阶”政策
------
七、“两保两挂(联)”,“三保三挂(联)”
----
第五节 乡镇财政体制
------
一、收支范围
------
二、确定基数的类型
------
三、体制模式
--
第三章 地方财政平衡
----
第一节 中央财政分成
------
一、上解中央支出的历史演变
------
二、中央对地方财政补助
----
第二节 地方财政分成
----
第三节 年度收支平衡
第三篇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税收收入
----
第一节 流转税收入
----
第二节 所得税收入
----
第三节 财产及行为税收入
----
第四节 农业四税收入
----
第五节 资源税和其他税收入
--
第二章 企业收入
----
第一节 上缴利润及利改税
------
一、上缴利润
------
二、第一步和第二步利改税
------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
------
四、实行“两则”和新税制改革
----
第二节 上缴折旧基金
------
一、全额上缴
------
二、企业抵留和比例共管
----
第三节 上缴企业的其他收入
--
第三章 其他收入
----
第一节 公产收入
----
第二节 规费收入
----
第三节 罚没收入
----
第四节 杂项收入
--
第四章 地方自筹收入
----
第一节 各项附加收入
------
一、城镇公用事业附加
------
二、粮食附加税和粮食补偿金
------
三、税收附加
----
第二节 其他自筹收入
--
第五章 专款收入
----
第一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一、能源交通基金征收规定
------
二、能源交通基金政策调整
------
三、历年上缴能源交通基金情况
----
第二节 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
一、调节基金征收规定
------
二、调节基金政策性调整
------
三、浙江省历年调节基金执行情况
第四篇 税制税种
--
第一章 税制沿革
----
第一节 统一税制
----
第二节 修正税制
----
第三节 税制改革
----
第四节 简化税制
----
第五节 税制再次改革
----
第六节 税制全面改革
--
第二章 流转税
----
第一节 货物税
----
第二节 工商业税
------
一、营业税
------
二、摊贩业税
------
三、临时商业税
----
第三节 棉纱统销税
----
第四节 商品流通税
----
第五节 工商统一税
----
第六节 工商税
----
第七节 产品税
----
第八节 增值税
----
第九节 营业税
----
第十节 消费税
--
第三章 所得税
----
第一节 工商所得税
----
第二节 国营企业所得税
----
第三节 国营企业调节税
----
第四节 集体企业所得税
----
第五节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
第六节 私营企业所得税
----
第七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
第八节 外国企业所得税
----
第九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
第十节 企业所得税
----
第十一节 个人收入调节税
----
第十二节 个人所得税
--
第四章 资源类税
----
第一节 盐税
----
第二节 资源税
----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
--
第五章 特定目的税
----
第一节 烧油特别税
----
第二节 建筑税
----
第三节 奖金税
----
第四节 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
第五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第六章 财产和行为税
----
第一节 印花税
----
第二节 屠宰税
----
第三节 特种消费行为税
----
第四节 房产税(含城市房地产税)
----
第五节 车船使用税(含车船使用牌照税)
----
第六节 文化娱乐税
----
第七节 集市交易税
----
第八节 牲畜交易税
----
第九节 筵席税
--
第七章 农业四税渔业税
----
第一节 农业税
------
一、税制沿革和计征办法
------
二、减免和优待
------
三、地方附加
------
四、实际负担
------
五、征收管理
----
第二节 农业特产税
------
一、初征试办
------
二、全省统一税目税率
------
三、全国统一税制
----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
一、征税与减免、优待、加征
------
二、收入分成与上缴包干
----
第四节 契税
----
第五节 渔业税
--
第八章 农村工商税收
----
第一节 对行业性减免税规定
----
第二节 对纳税户减免税规定
第五篇 税务管理
--
第一章 税收管理权限
----
第一节 集中统一体制
----
第二节 扩大地方权限
----
第三节 调整管理权限
----
第四节 整顿管理权限
----
第五节 浙江自定减免税审批权限
--
第二章 税收管理制度
----
第一节 税务登记
----
第二节 纳税鉴定
----
第三节 纳税申报
----
第四节 发票管理
----
第五节 纳税辅导
----
第六节 违章处理
--
第三章 税收征管
----
第一节 征管形式
----
第二节 征收方法
----
第三节 税收宣传
----
第四节 促产增收
--
第四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
----
第一节 出口退(免)税政策规定
------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范围
------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税种
------
三、出口货物退税率
------
四、出口货物退(免)税凭证
------
五、出口货物退(免)税承受人及地点
----
第二节 应退税额计算和预算科目
------
一、应退税额计算
------
二、出口货物退税预算科目
----
第三节 出口退(免)税有关税务处理
------
一、出口卷烟免税
------
二、进料加工复出口的税务规定
------
三、来料加工复出口的税务规定
------
四、退关退运出口货物的税务规定
------
五、出口高税率产品和贵重产品的退税规定
----
第四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批管理
------
一、出口企业退税登记
------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
------
三、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审批
------
四、出口退税计、会、统管理
------
五、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机构
------
六、出口货物退(免)税检查和违章处罚
--
第五章 税务稽查
----
第一节 税务稽查活动和成果
------
一、50年代的税务检查
------
二、60、70年代的纳税检查
------
三、80年代开展的税收财务大检查
------
四、90年代进一步加大税务稽查力度
----
第二节 税务稽查组织和队伍建设
------
一、组织建设
------
二、队伍建设
------
三、业务建设
--
第六章 税务监察
----
第一节 执法监察
----
第二节 行政监察
------
一、监察组织
------
二、纪律规定
------
三、监察活动
--
第七章 税收计划与会计
----
第一节 税收计划
------
一、计划编制分配和检查
------
二、经济税源调查
------
三、计划完成情况
----
第二节 税收会计
------
一、税收征收入库
------
二、税收会计监督
------
三、税收会计核算与帐表
----
第三节 税收统计
------
一、税务统计的内容
------
二、税收会计和统计结合
------
三、税务统计报表
------
四、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税收票证
------
一、税收票证种类
------
二、税收票证管理
第六篇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基本建设与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支出
----
第二节 科技三项费用
------
一、科技三项费用的形成
------
二、科技三项费用实际支出
----
第三节 增拨流动资金
------
一、财政、银行双轨供应
------
二、全额信贷
------
三、两口供应,分别管理
------
四、银行统管统供
----
第四节 工交商事业费
----
第五节 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
----
第六节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第二章 教科文事业费支出
----
第一节 教育事业费
------
一、概况
------
二、高等教育经费
------
三、中等专业教育经费
------
四、职业教育经费
------
五、普通教育经费
------
六、幼儿教育经费
------
七、业余教育经费
------
八、民办教育补助费
------
九、特殊教育经费
----
第二节 科学事业费
------
一、自然科学事业费
------
二、社会科学事业费
------
三、科协事业费
----
第三节 文化事业费
----
第四节 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
----
第五节 计划生育事业费
----
第六节 体育事业费
----
第七节 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
----
第八节 其他文教科学事业费
--
第三章 行政管理支出
----
第一节 行政机关经费
------
一、个人经费
------
二、公用经费
------
三、行政机关固定资产
----
第二节 公检法经费
------
一、公安安全支出
------
二、司法检察支出
------
三、公检法机关固定资产
--
第四章 社会保障支出
----
第一节 卫生经费
------
一、卫生事业费
------
二、中医事业费
----
第二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一、抚恤事业费
------
二、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三、离、退休经费
------
四、自然灾害救济费
------
五、其他民政事业费
--
第五章 其他支出
----
第一节 价格补贴
------
一、粮油价格补贴
------
二、副食品价格补贴
------
三、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
四、农副产品和其他补贴
----
第二节 外事、防空、民兵经费
------
一、地方外事费
------
二、民兵事业费和人民防空经费
----
第三节 劳改、劳教、监所经费
------
一、劳改、劳教事业费
------
二、劳改业务费
------
三、劳改、劳教基本建设支出
----
第四节 其他部门事业费
------
一、工商管理事业费
------
二、税务事业费
------
三、统计事业费
------
四、其他事业费
第七篇 财政管理
--
第一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预算编制
------
一、年度收支预算编制程序
------
二、市(地)、县(市)级财政预算编制
------
三、乡镇财政预算编制
----
第二节 预算执行
------
一、收入预算执行
------
二、支出预算执行
------
三、调整预算
----
第三节 编审决算
------
一、财政决算主要内容
------
二、财政决算编审程序
------
三、编审乡镇财政决算
--
第二章 会计管理
----
第一节 会计管理体制
------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二、会计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预算会计管理
------
一、预算会计制度
------
二、预算会计业务培训
------
三、预算会计改革
----
第三节 企业会计管理
------
一、企业会计改革
------
二、企业会计准则
------
三、工业企业会计
------
四、流通企业会计
------
五、外商投资企业会计
------
六、股份制企业会计
------
七、会计基础工作
------
八、记帐方法变革
----
第四节 会计人员管理
------
一、会计队伍建设
------
二、会计证管理
------
三、会计人员奖励
----
第五节 会计档案管理
------
一、会计档案清理
------
二、会计档案日常管理
----
第六节 会计电算化管理
----
第七节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
一、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
------
二、注册会计师协会
------
三、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
------
四、行业清理整顿
--
第三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一、企业国有资产权属管理
------
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
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
四、企业兼并
------
五、国有企业财产监督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及资源性资产管理
------
一、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
------
二、资源性资产管理
----
第三节 国有资产统计
------
一、统计范围
------
二、统计指标
------
三、报表收集途径
------
四、统计结果
----
第四节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
----
第五节 资产评估管理
------
一、资产评估机构及其资格管理
------
二、资产评估立项与评估结果验证确认
------
三、资产评估法律责任
------
四、资产评估收费标准
--
第四章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固定资产管理
------
一、固定资产范围
------
二、固定资产折旧
------
三、固定资产处置
------
四、管理责任制
----
第二节 流动资金管理
------
一、企业流动资金供应与管理
------
二、清产核资
------
三、流动资产损失核销
----
第三节 成本费用管理
------
一、开支范围
------
二、成本核算
------
三、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与成本考核
----
第四节 利润分配管理
------
一、利润上缴与亏损弥补
------
二、企业奖励基金与超计划利润分成
------
三、全额利润留成
------
四、恢复企业奖金
------
五、企业基金
------
六、多种利润留成
------
七、利改税
----
第五节 工商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管理
------
一、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
二、商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
第六节 价格补贴管理
------
一、补贴范围
------
二、价格补贴分类
----
第七节 供销合作企业财务管理
------
一、自有资金
------
二、商品资金
------
三、利润分配
------
四、税后盈余分配
----
第八节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
------
一、外贸企业发展及体制沿革
------
二、外贸企业财务管理
----
第九节 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
------
一、外商投资企业资本管理
------
二、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分配
------
三、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与联合年检
------
四、外商投资企业财务制度
----
第十节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
一、旅游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
二、旅游企业流动资金管理
------
三、旅游企业成本费用管理
------
四、旅游企业创汇管理
------
五、旅游企业利润分配管理
------
六、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财务管理
------
七、旅游发展统筹资金征收管理
------
八、支持旅游企业发展
----
第十一节 促进企业发展
------
一、财政政策调节、扶持
------
二、资金和财务政策支持
--
第五章 基本建设拨款财务管理
----
第一节 预算内基建资金管理及拨付方式
------
一、按基建计划拨款
------
二、按基建程序拨款
------
三、按基建预算拨款
------
四、按基建工程进度拨款
----
第二节 自筹基建资金管理
----
第三节 拨款改贷款
----
第四节 压缩基建规模和投资额
----
第五节 工程概、预、决算管理
--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
第一节 综合性财务管理
------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
------
二、改革开放后的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行政机关财务管理
------
一、机关财务统收统支
------
二、建立预决算制度
------
三、压缩行政经费
------
四、行政经费预算包干
------
五、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
----
第三节 教育单位财务管理
------
一、预算内教育经费管理
------
二、预算外教育经费管理
----
第四节 科研机构财务管理
----
第五节 文艺单位财务管理
----
第六节 体育、广播电视单位财务管理
------
一、体育单位财务管理
------
二、广播电视单位财务管理
----
第七节 文教企业财务管理
------
一、文教企业的范围和生产经营特点
------
二、财务管理体制演变
------
三、电影企业财务管理
------
四、出版企业财务管理
----
第八节 会议、差旅费用开支标准
------
一、会议费
------
二、差旅费
--
第七章 社会保障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卫生事业财务管理
------
一、卫生事业财务管理沿革
------
二、卫生经费开支标准
----
第二节 民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民政事业经费预算管理
------
二、民政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
三、民政收支标准管理
------
四、民政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三节 社会保险事业财务管理
------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
二、失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
三、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
四、工伤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
五、女工生育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
第八章 农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 国营农垦企业财务管理
------
一、农垦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
二、农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
三、“八五”期末农业企业
----
第二节 国营农业事业财务管理
------
一、国营农、牧、渔良种场财务管理
------
二、国营林场、苗圃财务管理
------
三、国营水利管理单位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劳改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
------
一、财务会计制度
------
二、成本费用管理
------
三、税收、积累、报酬处理
----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
------
一、开发立项原则和要求
------
二、开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
三、开发资金核算
------
四、开发成果
--
第九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来源与用途
------
一、预算外资金的产生、规模及构成
------
二、预算外资金用途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
二、预算外资金的监督
------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
----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一、收入来源与结构
------
二、支出项目与管理
------
三、管理法规
----
第四节 专用基金管理
----
第五节 财政专户管理
----
第六节 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十章 财政信用管理
----
第一节 财政周转金管理
------
一、财政周转金的演变
------
二、财政周转金管理
----
第二节 技改措施贷款管理
------
一、小型技术措施贷款
------
二、更新改造贷款
------
三、挖潜革新改造资金贷款
------
四、财政技术改造统筹资金
----
第三节 支农周转金管理
------
一、支农周转金来源
------
二、支农周转金发放原则、对象和使用
------
三、支农周转金项目管理
------
四、支农周转金核算和效益考核
------
五、支农周转金清理检查
------
六、支农周转金借用期限及占用费率
----
第四节 科教文卫周转金管理
------
一、科教文卫周转金发展概况
------
二、基金设立和管理原则
------
三、资金占用费计算和资金周转情况
------
四、周转金使用效益
----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
第十一章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第一节 范围与内容
----
第二节 组织领导
----
第三节 方法、步骤和要求
------
一、宣传发动进行自查
------
二、组织力量重点检查
------
三、依据政策法规、严肃处理
------
四、历年查处违纪情况
------
五、整改建制规范管理
----
第四节 专项清理检查
------
一、“小金库”专项检查
------
二、其他专项检查
--
第十二章 财政监察
----
第一节 财政监察机构
----
第二节 财经纪律检查
----
第三节 对财税系统人员执法检查
----
第四节 财税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八篇 教育与科研
--
第一章 财税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干部培训
------
一、训练班、干校教育
------
二、岗位培训
------
三、初中文化教育
----
第二节 专业学校
--
第二章 财税科学研究
----
第一节 科研组织
------
一、科研机构
------
二、学术团体
----
第二节 专题研究
------
一、日常研究
------
二、重点课题研究
----
第三节 刊物、著作
------
一、刊物
------
二、著作
----
第四节 其他科研活动
------
一、专题研讨会
------
二、“亿元县(市)”、“两保两挂”系列会议
------
三、学术报告、讲座
------
四、优秀成果评选
------
五、宣传交流
第九篇 组织人事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一、省财政厅(1949~1966)
------
二、机构瘫痪(1966~1970)
------
三、省财政金融局(1970~1977)
------
四、省财政局(1977~1980)
------
五、恢复省财政厅(1980~)
----
第二节 税务机构
------
一、省人民政府税务局(1950~1951)
------
二、省财政厅税务局(1951~1988)
------
三、省税务局(1988~1993)
------
四、国、地税分设(1993~1997)
----
第三节 中央驻浙机构
----
第四节 省政府委托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队伍建设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一、解放初期
------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四、改革开放时期
----
第二节 专业职称评定和专业职务聘任
------
一、干部技术职称
------
二、专业职务
--
第三章 党派、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
------
一、省财政厅基层党组织
------
二、省(国、地)税务局基层党组织
----
第二节 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
------
一、民主党派
------
二、群众团体
第十篇 人物
--
人物传
----
计然
----
陆贽
----
王叔文
----
沈括
----
姚舜明
----
汪思温
----
梁汝嘉
----
姚宪
----
赵彦逾
----
梁季珌
----
林祖冾
----
袁韶
----
余天锡
----
赵与懽
----
王艮
----
夏迪
----
商辂
----
陈之遴
----
汤右曾
----
梁国治
----
董诰
----
钱江
----
许楣
----
王文韶
----
朱葆三
----
蔡鸿猷
----
孙宝琪
----
张竞仁
----
胡惟德
----
朱庆澜
----
王克敏
----
张寿镛
----
吴鼎昌
----
顾贤安
----
张礼大
----
陈果夫
----
郭敬唐
----
斯烈
----
陈行
----
陈其采
----
樊光
----
钱永铭
----
徐永祚
----
徐青甫
----
王正廷
----
邵式军
----
李思浩
----
叶恭绰
----
任一力
----
李应吉
----
章乃器
----
徐柏园
----
谢耿民
----
马寅初
----
陈公亮
----
薛家椽
--
人物简介
----
汪道涵
----
李文灏
----
宋德甫
----
丛贵珠
----
吴歼
----
宋少祥
----
卢钦寿
----
翁礼华
----
张承缨
----
钱宝荣
----
高伟明
--
人名表
第十一篇 文献辑存
人名和专有名词索引
后记
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