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1年09月

目录

封面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总纂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审定领导小组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办公室
图片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政区图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势图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质图
-- 紫云治县城一角
-- 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
-- 紫云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员会
-- 紫云自治县总工会
-- 县水泥厂
-- 县农具厂金工车间
-- 县邮电局增音站
-- 格八水库大坝
-- 发艾水电站
-- 民族陈列馆
-- 扎营关盘山公路之一
-- 扎营关盘山公路之二
-- 座马河公路桥
-- 猫场集市之一
-- 猫场集市之二
-- 建于清代的座马河大桥
-- 庆祝紫云自治县成立二十周年
-- 洗鸭河苗族新村
-- 苗族储粮圆仓
-- 苗族跳花之一
-- 苗族跳花之二
-- 布依姑娘打秋千
-- 苗族跳花之三
-- 苗族服饰之一
-- 苗族服饰之二
-- 苗族服饰之三
-- 苗族服饰之四
-- 苗族服饰之五
-- 苗族服饰之六
-- 苗族服饰之七
-- 苗族服饰之八
-- 苗族服饰之九
-- 布依族服饰之一
-- 布依族妇女在自织土布
-- 布依族妇女在集市上销售自织的土布
-- 布依族妇女在市场上选购棉纱
-- 县民族中学实验大楼
-- 县职业中学
-- 民族中学学生在做化学实验
-- 紫云电大工作站学生在上电视课
-- 小学教师在进行观摩教学
-- 儿童舞蹈表演
-- 县人民医院
-- 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在拍摄民族风情镜头
-- 紫云民族杂技团表演空中飞人
-- 紫云民族杂技团在表演
-- 紫云民族杂技团表演高车技巧
-- 县电影院夜景
-- 洛河乡布依族农民王位恒根雕艺术之一
-- 法国洞穴探险队在紫云进行探险(之一)
-- 法国洞穴探险队在紫云进行探险(之二)
-- 法国洞穴探险队在紫云进行探险(之三)
-- 意大利林业专家托帕在紫云考察
-- 地膜育秧推广
-- 紫云白花泡桐
-- 良种烤烟
-- 油菜丰收在望
-- 县城仔猪集市
-- 紫云县宗地花猪
-- 紫云火花水牛
-- 火花夏橙基地
-- 长冲塘苗圃
-- 国营浪风关林场
-- 紫云薏仁米
-- 紫云优良品种小米桐
-- 高寨溶洞景观之一(静思)
-- 高寨溶洞景观之二(玉树林立)
-- 高寨溶洞景观之三(童子拜观音)
-- 高寨溶洞景观之四(孔雀开屏)
-- 高寨溶洞景观之五(蒙占包)
-- 格必河风光之一
-- 1935年红军路过紫云板当锅厂留下的标语
-- 清代梅花书院石花盆
-- 大营清代雍正年间栽的银杏树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参加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志稿审定人员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清代以前建置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 第二章 现行政区
---- 第一节 松山镇
---- 第二节 松山区
---- 第三节 水塘区
---- 第四节 猴场区
---- 第五节 猫营区
---- 第六节 板当区
---- 第七节 火花区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矿产
---- 第一节 地质形成
---- 第二节 出露地层
---- 第三节 地质构造
---- 第四节 矿产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势
---- 第二节 地貌类型
---- 第三节 地貌分区
---- 第四节 大山与溶洞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 第二节 四季划分
----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节 气候分区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力水质
-- 第五章 土地土壤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土壤
-- 第六章 植物动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冻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城乡构成
---- 第五节 文化构成
---- 第六节 行业职业构成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政策措施
---- 第二节 节育效果
第四篇 民族
-- 第一章 迁徙与分布
---- 第一节 迁徙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苗族
---- 第一节 源流与族称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语言文字
---- 第四节 社会经济
-- 第三章 布依族
---- 第一节 源流与族称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语言文字
---- 第四节 社会经济
-- 第四章 瑶族仡佬族
---- 第一节 瑶族
---- 第二节 仡佬族
-- 第五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
---- 第二节 民族干部培养
---- 第三节 国家扶持
第五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紫云县党部
----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紫云县党部
---- 第三节 民众团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紫云的活动
----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紫云县委员会
---- 第四节 党务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县总工会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章 政协
第六篇 政权
-- 第一章 清朝民国政权机构
---- 第一节 清朝归化厅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 第三节 县参议会
--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四章 政府工作纪略
----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工作纪略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工作纪略
第七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一节 清代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解放以后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训练
---- 第二节 民兵贡献
-- 第五章 防空战备
---- 第一节 防空
---- 第二节 战备
-- 第六章 兵事
---- 第一节 清咸同年间归化农民起义
----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紫云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斗争
---- 第四节 解放紫云
第八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案件侦察
---- 第四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法纪检察
---- 第二节 经济监所检察
---- 第三节 控告申诉社改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经济审判
---- 第三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法律顾问
---- 第三节 公证调解
第九篇 劳动人事民政
-- 第一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工资福利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编制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节 知青及疏散下放人员安置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第十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 长期计划
---- 第二节 中期计划
---- 第三节 年度计划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第二节 价格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打击投机倒把
---- 第三节 工商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物资经营
---- 第二节 物资调拨
第十一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体制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结构与土地利用
---- 第一节 农业结构
---- 第二节 土地利用管理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蔬菜水果
---- 第五节 作物品种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作物保护
---- 第八节 农场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育苗造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森林利用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六节 林业技术
---- 第七节 苗圃林场
-- 第五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饲料及草场
---- 第二节 家畜养殖
---- 第三节 家禽养殖
---- 第四节 其它养殖
---- 第五节 地方品种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饮水工程
---- 第五节 防汛抗旱
---- 第六节 工程管理
-- 第七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企业
-- 第八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九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工作
---- 第二节 农业分区
第十二篇 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经济成分
---- 第二节 工业行业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四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 第四节 建筑管理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第十三篇 商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私营与集体商业
-- 第二章 行业经营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节 食品供应
---- 第五节 民族商品供应
---- 第六节 饮食服务
-- 第三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油料购销
---- 第三节 储运加工
-- 第四章 集市
第十四篇 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审计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审计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征收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存款与储蓄
---- 第五节 公债
---- 第六节 保险业务
第十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义学书院私塾
---- 第一节 义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私塾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普通中学
-- 第三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农业中学
---- 第二节 师范学校
---- 第三节 卫生学校
---- 第四节 职业中学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紫云教学班
---- 第三节 函授教育
---- 第四节 职工教育
-- 第五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民族学校建立
---- 第二节 民族教师培养
---- 第三节 民族学生优待
-- 第六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教材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 第七章 师资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八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管理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第十六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县级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区乡卫生院所
---- 第三节 村卫生室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流行病
---- 第二节 地方病
---- 第三节 公共卫生
---- 第四节 计划免疫与传播媒介调查
------ 附:死因回顾调查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接生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中医
---- 第三节 西医
-- 第五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草药
---- 第二节 医药生产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第十七篇 文化科技体育
-- 第一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图书发行
---- 第三节 图书阅览
---- 第四节 电影放映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团体
---- 第二节 文学
---- 第三节 艺术
---- 附:艺文选录
-- 第三章 电视广播
---- 第一节 有线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四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风景名胜
-- 第五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成果及引进推广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第十八篇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系统概况
---- 第一节 声母韵母声调
---- 第二节 声韵调配合
---- 第三节 主要音变现象
---- 第四节 各区乡语音差异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分类词表
---- 第二节 特色方言词
-- 第三章 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人物
-- 人物传略
---- 朱本全
---- 宋龙图
---- 马文高
---- 傅辅廷
---- 曾肇嘉
---- 胡绍周
---- 姚荣显
---- 张恒兹、刘英泰、胡博
---- 袁克勤
---- 郑德霖
---- 韦庆文
---- 李灿儒
---- 关向武
---- 杨洪文
---- 黄松鹤
---- 杨纯亮
---- 刘国琛
---- 杨德才
---- 杨正南
---- 毛兴平
---- 韦国爱
---- 毛铁
---- 罗勤书
---- 杨正清
---- 罗发祥
---- 刘国璋
-- 英名录
附录
-- 1986年至1990年紫云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编后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第一届及第二届成员名单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主要资料提供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