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志

广宁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广宁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4年12月

目录

封面
广宁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广宁县
-- 南街镇街道
-- 中共广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办公住地内景
-- 新城区东南一路街景
-- 南街镇车(土布)垌开发区
-- 广宁县城南街镇新貌
-- 书法家秦咢生为广宁竹乡题字
-- 绥江竹子走廊
-- 广宁县部分竹子资源
-- 万竹园当代书法碑林一角
-- 畅销国内外的竹制工艺品
-- 生产高档彩色油墨的广东油墨厂
-- 广宁人民造纸厂的铜版纸车间
-- 工程总投资5.4亿元的广宁纸浆石正在建设中
-- 广宁葡萄糖厂中心控制室及该厂生产的葡萄糖产品
-- 广宁木材厂从德国引进的微粒板生产线及该厂生产的组合家具
-- 以生产陶瓷锦砖和花石砖为主的广宁陶瓷二厂
-- 引进全套意大利全自动陶瓷生产设备的广东华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玻化砖800万平方米
-- 本县首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外合资企业——广宁陶瓷厂
-- 年产优质水泥12万吨的广宁县水泥厂
-- 装有喷水推进组合体的“胜利221”轮
-- 广宁县船用水泵厂生产的喷水推进组合体(首向尾视)1989年荣获第三十八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
-- 广宁县环保设备厂RS复合碱式氯化铝生产车间
-- 广宁县来水公司生产车间
-- 宽敞平坦的二级公路
-- 设在石马山上的县邮电局微波通信站
-- 县邮电局8000门程控交换机房
-- 库容6300万立方米的花山电站大坝
-- 装机容量2.55万千瓦的花山电站发电机房
-- 广东绿玉雕《仙女下凡游花城》(获广东省工艺美术优秀奖。作者:欧阳良矩)
-- 广东绿玉雕《敢问路在何方》(获广东省工艺美术银质奖。作者是:欧阳良矩)
-- 广东绿玉雕《石谷群蛙》(获广东省工艺美术金质奖。作者欧阳良矩)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广宁支行办公楼
-- 中国人民银行广宁支行办公楼
-- 中国银行广宁支行办公楼
-- 中国农业银行广宁支行办公楼
-- 广宁华侨大酒店
-- 广宁特产清桂茶林
-- 广宁林貌一瞥
-- 排沙镇横坑培垌村有百年树龄的油茶树
-- 五和镇心湖垌村有200年树龄的特大松树
-- 广宁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环境幽静的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 全国卫生防疫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广宁县卫生防疫站
-- 东乡镇文化中心
-- 塔岗山上的广播电视接收转播发射塔
-- 广宁影剧院
-- 国家体委授予广宁县武术之乡称号
-- 南拳王邱建国
-- 醒狮队表演
-- 武术队员集训
-- 烈士陵园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县社会福利院
-- 广宁师范校园
-- 广宁中学校园
-- 香港同胞陈达先生捐资兴建的文杰中学
-- 大革命时期农民自卫军军旗
-- 周其鉴故居
-- 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会员到县署请愿
-- 农会正斗
-- 古新招县城遗址
-- 铜鼓岗出土的战国时期文物
编志机构人员名单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一、大事纪年
-- 二、要事纪略
---- (一)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
---- (二)清匪反霸
---- (三)减租退押
---- (四)抗美援朝
---- (五)土地改革
---- (六)“三反”运动
---- (七)肃反、审干
---- (八)整风反右派
---- (九)“大跃进”运动
---- (十)“反右倾”斗争
---- (十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十二)农业学大寨
---- (十四)揭批“四人帮”
---- (十五)整党(1983年3月至1987年9月)
卷一 建置
-- 第一章 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第二节 境域演变
-- 第二章 置县沿革
-- 第三章 政区
----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政区划分
----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
-- 第四章 县城、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石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地
---- 第二节 山间盆地
--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四章 河流 水文
---- 第一节 主要河流
---- 第二节 水文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竹蝗灾害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 第八章 自然村名录
卷三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年龄
------ 附:寿星
---- 第三节 婚姻家庭
---- 第四节 文化程度
---- 第五节 职业
---- 第六节 民族
---- 第七节 姓氏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政策措施
卷四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建国前经济概况
-- 第二章 建国后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发展速度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三节 经济结构
---- 第四节 经济管理
-- 第三章 人民经济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卷五 农业
-- 第一章 经济体制
---- 第一节 所有制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
---- 第三节 农机具
-- 第三章 农业布局
---- 第一节 农业区划
---- 第二节 农作物结构
-- 第四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水稻
---- 第二节 旱粮
-- 第五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油料
---- 第二节 药材
---- 第三节 甘蔗
---- 第四节 烟草
---- 第五节 茶叶
-- 第六章 园艺作物
---- 第一节 蔬菜
---- 第二节 花卉
卷六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面积 蓄积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节 山地植被及森林覆盖率
---- 第四节 树种
---- 第五节 林地权属
-- 第二章 竹林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栽培技术
---- 第三节 竹业经济
---- 第四节 虫害防治
---- 第五节 竹林基地建设
-- 第三章 用材林
---- 第一节 杉林
---- 第二节 松林
---- 第三节 杂树林
-- 第四章 经济林
---- 第一节 油茶
---- 第二节 果树
-- 第五章 林场
---- 第一节 国营林场
---- 第二节 国合林场
---- 第三节 社、队林场
------ 附:主要社队林场简介
---- 第四节 联合体林场
-- 第六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封山育林
---- 第二节 森林防火
----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和毁林开垦
-- 第七章 木材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销售
-- 第八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林业机构
---- 第二节 森工机构
卷七 牧渔副业
-- 第一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养
------ 附录:广宁县种畜场简介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二章 渔业
---- 第一节 养鱼水域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捕捞
---- 第四节 鱼病防治
---- 第五节 渔政
-- 第三章 副业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养殖业
---- 第三节 林副产品采集加工
---- 第四节 野生采集
---- 第五节 其他
卷八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堤围工程
---- 第五节 改河工程
-- 第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三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技术队伍
---- 第三节 建设经费
---- 第四节 水费计收
---- 第五节 综合经营
---- 第六节 基层管理组织
---- 第七节 法规
------ 附:广宁县水利工程征收水费和堤围保护费实施细则
卷九 电力
-- 第一章 发电
---- 第一节 火力发电
---- 第二节 水力发电
-- 第二章 供电
---- 第一节 电网建设
---- 第二节 电力供应
-- 第三章 电力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队伍
---- 第三节 用电管理
卷十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二轻工业
---- 第三节 乡镇工业
---- 第四节 私营工业
---- 第五节 “三资”和“三来一补”工业
---- 第六节 部门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陶瓷工业
---- 第三节 造纸工业
---- 第四节 印刷工业
---- 第五节 化学工业
---- 第六节 建材工业
---- 第七节 食品工业
---- 第八节 电机 电子工业
---- 第九节 采矿工业
---- 第十节 鞋革工业
---- 第十一节 缝纫纺织工业
---- 第十二节 木竹加工业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营销管理
-- 第四章 工厂与名产选介
---- 第一节 工厂选介
---- 第二节 名产选介
卷十一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路线 设施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邮电管理
卷十二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古县城建设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县城建设
---- 第三节 建国后县城建设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圩镇建设
---- 第二节 村庄建设
--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用地管理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保护生态环境
-- 第五章 建筑队伍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技术
卷十三 商业
--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日用品购销
---- 第二节 副食品购销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四节 废旧物品收购
---- 第五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六节 药品购销
---- 第七节 石油产品购销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馆业
---- 第三节 理发 照相 修理业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出口商品
---- 第三节 扶持出口商品生产
-- 第六章 物资供应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物资购进
---- 第三节 物资供应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七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粮食储运
卷十四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
---- 第二节 企业分布
---- 第三节 职工结构
-- 第二章 行业结构
---- 第一节 农业企业
---- 第二节 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企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卷十五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当铺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二章 货币流通
---- 第一节 金属币
---- 第二节 纸币
-- 第三章 存款贷款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四章 债券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债券
---- 第二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第三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第四节 国库券
---- 第五节 金融债券
---- 第六节 期票及其他专项债券
-- 第五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货币管理
---- 第二节 金银管理
----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承保
---- 第三节 理赔
卷十六 工商物价行政管理
-- 第一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
---- 第二节 物价政策实施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附:毗邻地区物价
卷十七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审计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农村税收
---- 第四节 税收管理
卷十八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七节 侨联 海外联谊会
卷十九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县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县政府
----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民主政权
---- 第四节 建国后的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参政机构
---- 第一节 人民政协
---- 第二节 县参议会
卷二十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刑事侦查
---- 第四节 治安行政管理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六节 消防安全
---- 第七节 监所管理
---- 第八节 监督改造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侦查、审判监督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社改工作检察
---- 第七节 经济检察
---- 第八节 控诉、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案件复查
---- 第六节 人民陪审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公证业务
卷二十一 民政 侨务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拥军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国家补助
---- 第四节 群众优待
-- 第二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 接待安置
---- 第二节 扶持致富
-- 第三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生产救灾
---- 第二节 农村扶贫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 第二节 敬老院
---- 第三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婚姻
---- 第一节 旧式婚姻
---- 第二节 宣传《婚姻法》
---- 第三节 婚姻登记
-- 第六章 革命老区根据地建设
---- 第一节 老区分布
---- 第二节 老区受摧残情况
---- 第三节 老区建设
-- 第七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
---- 第一节 华侨
---- 第二节 港澳台同胞
---- 第三节 贡献
---- 第四节 侨务工作
卷二十二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建国前公职员
---- 第二节 建国后干部管理
-- 第二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用工形式
---- 第二节 工人管理
---- 第三节 职业培训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第五节 就业安置
---- 第六节 福利
---- 第七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卷二十三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建国前兵役
----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武装力量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重要活动
---- 第四节 民兵代表大会
-- 第四章 驻军 过军 防务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过军
---- 第三节 防务设施
-- 第五章 主要兵事纪略
---- 第一节 大罗山战役
---- 第二节 广宁三合会起义
---- 第三节 洪兵攻城
---- 第四节 甲辰之战
---- 第五节 李吴之战
---- 第六节 黄姜坑歼匪
---- 第七节 百寮顶战斗
---- 第八节 激战大油垌
---- 第九节 全歼北市税警队
---- 第十节 伏击江达泉
---- 第十一节 石马庙截枪
---- 第十二节 偷袭龚鼎年老巢
---- 第十三节 扶罗口伏击战
---- 第十四节 宁死不屈九壮士
---- 第十五节 夜袭北楼岗
---- 第十六节 解放县城之战
卷二十四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
----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三章 科学实验与技术推广
---- 第一节 农 林 牧 渔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食用菌
-- 第四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变迁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 气象预报
---- 第一节 观测
---- 第二节 预报
-- 第六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科技论文
卷二十五 教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二章 旧学教育
---- 第一节 县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学堂
---- 第四节 义学
---- 第五节 私塾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等教育
-- 第四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二节 师范学校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业余高等、中等教育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七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设备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卷二十六 文化 新闻
--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 文化馆、宫、站
---- 第二节 图书馆、室
---- 第三节 县博物馆
---- 第四节 书店
----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 第六节 文艺团体
---- 第七节 影剧场院
---- 第八节 民间文化团体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曲艺 音乐 舞蹈
----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五节 民间文学
------ 附:诗歌、民歌、故事、传说选辑
---- 第六节 民间艺术
-- 第三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保护
---- 第二节 名胜古迹
---- 第三节 馆藏文物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馆藏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利用
---- 第五节 编研
---- 第六节 科技档案
---- 第七节 基层档案
-- 第五章 报刊 通讯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报刊 通讯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卷二十七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单位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医疗
---- 第四节 防疫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八节 医学教育及科研
---- 第九节 医疗卫生管理
---- 第十节 医疗队伍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武术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 第六节 经费 设施
卷二十八 风俗 方言
-- 第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岁时节日
------ 附录一:舂白糍
------ 附录二:炮会
------ 附录三:孔明灯
------ 附录四:醮会
---- 第二节:红白诸事
------ 附录一:打新娘交
------ 附录二:摆路祭
---- 第三节 生活风俗
---- 第四节 礼节称谓
---- 第五节 建造习俗
---- 第六节 迷信习俗
---- 第七节 宗教
---- 第八节 社会新事
-- 第二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三章 歌谣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民歌
---- 第二节 童谣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农谚
卷二十九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陈道同
---- 梁为梓
---- 庞尚鸿
---- 周达仁
---- 周裕珽
---- 谢仕矩
---- 陈志远
---- 陈兆麒
---- 杨超震
---- 陈遇亨
---- 杨茂通
---- 陈昌言
---- 冯忠官
---- 冯廷官
---- 杨桂芳
---- 陈应星
---- 龚经贤
---- 周南邨
---- 王云溪
---- 伍梅
---- 李济源
---- 冯英彪
---- 周殿康
---- 周颂廷
---- 高玉山
---- 陈绍武
---- 周其淞
---- 吴萼楼
---- 周其鉴
---- 薛六
---- 谭鸿机
---- 罗国杰
---- 李炳
---- 胡超
---- 黄驹
---- 王作之
---- 冯肇光
---- 龙启炎
---- 杨进弟
---- 周其柏
---- 吴一诺
---- 陈嗣运
---- 冯启贤
---- 陈瑞琮
---- 伍学祯
---- 欧新
---- 谢福球
---- 黎百松
---- 陈应新
---- 陈伯骥
---- 江国光
---- 高誉钤
---- 王世禄
---- 陈绍明
---- 陈西妹
---- 冯肇德
-- 第二章 英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
---- 第二节 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
-- 第三章 劳模先进
---- 第一节 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 第二节 全国命名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附录
-- 一、清康熙二十年志序
-- 二、康熙三十三年志序
-- 三、乾隆十四年志序
-- 四、道光四年志序
-- 五、广宁农民协会第一次减租宣言
-- 六、告全体会员书
-- 七、中共广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广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 八、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广宁县志》文献资料的通告
-- 九、中共广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编写《广宁县志》分工的通知
-- 十、图表索引
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