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公路交通史

易县公路交通史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易县公路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1986年12月

目录

封面
易县公路交通史
版权页
领导题词
-- 易县县委书记崔明德同志题词
-- 易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才同志题词
-- 易县县长宋文卓同志题词
-- 易县什县长锺广鹏同志题词
图片
-- 易县交通局新建三层办公楼
-- 交通枢纽易县转盘
-- 伸入广大山区的林荫大道
-- 狼牙山山峰
-- 新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 泥洼铺至岭西公路陈家会大桥
-- 中易水大桥
-- 易县第一座永久桥 紫荆关漫水桥
-- 津同公路黑山头双曲拱桥(殷玉勤自学成材设计)
-- 拒马河高庄葵花大桥(地方集资修建)
-- 京广西线独乐大桥

前言
目录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
第一编 易县古代道路交通略考(1911年以前)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古代道路
---- 第一节 商、周时期道路略考
---- 第二节 秦、汉时期道路略考
---- 第三节 隋、唐时期道路略考
---- 第四节 宋、元时期道路略考
---- 第五节 明、清时期道路略考
---- 第六节 古道枢纽地带——紫荆关略考
-- 第三章 古代桥梁
---- 第一节 现存古桥略考
---- 第二节 名胜古桥
---- 结语
第二编 易县近代公路的创始(1912年-1949年9月)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公路的初创(1912年-1937年6月)
---- 第一节 公路形成的条件
---- 第二节 我县第一条公路雏形的出现
---- 第三节 公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 第三章 公路的兴衰(1937年7月-1949年)
---- 第一节 侵华日军修建的警备路
---- 第二节 抗日军民开展交通破击战
---- 第三节 抗日交通战中的两首凯歌——记黄土岭大捷和狼牙山五壮士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公路状况
---- 第五节 抢修我县公路支援解放战争
---- 结语
第三编 建国后公路的发展(1949年10月-1985年)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公路恢复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
---- 第一节 建国初期易县交通状况
---- 第二节 公路管理站的建立
---- 第三节 易县运输站的建立
---- 第四节 建国初民工义务普修公路
---- 第五节 组织业路村养护公路
---- 第六节 开始征收公路养路费
-- 第三章 公路普及阶段(1953年-1963年)
---- 第一节 交通科(局)的建立及所属机构
---- 第二节 民工建勤制度的实施和养路代表工的建立
---- 第三节 第一座永久性混凝土大桥的建成
---- 第四节 改善土路铺筑过渡式路面
---- 第五节 紫荆关至白涧公路的修建
---- 第六节 通往邻县的平原公路——易县至定兴公路
---- 第七节 大搞交通建设、发展地方道路
---- 第八节 专业养路组织的创建
---- 第九节 1963年公路水毁抢修记要
-- 第四章 公路改善提高阶段(1964年-1978年)
---- 第一节 公路阻水改善工程
---- 第二节 第一条(段)沥青路面的修建
---- 第三节 山区公路新建工程
------ 一、泥洼铺至岭西公路
------ 二、良岗至川里公路
------ 三、北京至获鹿公路易县段
------ 四、京获支线——北独乐至管头公路
---- 第四节 沥青路面的发展
---- 第五节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改进
---- 第六节 钢筋混凝土永久性桥梁的普及与提高
---- 第七节 公路养护工作的整顿与提高
---- 第八节 加速公路绿化
---- 第九节 改进养路费征收工作
---- 第十节 交通监理机构的建立
-- 第五章 开创新局面时期(1979年-1985年)
---- 第一节 经济改革中的易县公路
---- 第二节 文明路的建设
---- 第三节 整顿养路组织试行经济责任制
---- 第四节 养路费征收政策的改革与实施
---- 第五节 交通监理工作的改进与加强
---- 第六节 多种运输力的发展
---- 第七节 民办公助、集资修路
------ 一、管头区陈家会至七峪的地方道路
------ 二、甘河净乡集资修建山区公路
------ 三、蔡家峪乡集资修建山区公路
---- 第八节 掌握调查资料作好全面规划
---- 第九节 新局面下的交通管理机构
---- 结语
附录:
-- 一、易县公路交通示意图(1985年)
-- 二、1985年底易县公路干线和县级路线里程表
-- 三、1985年底易县乡级公路路线里程表
-- 四、1985年底易县村级公路路线里程表
-- 五、1985年底易县专用公路路线里程表
-- 六、编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