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日报社志(1986-1997)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牡丹江日报》自1945年12月19日创刊以来,至今已有52年多的历史。在祖国三年解放战争的后期,解放红旗插遍东北大地,为支援新解放城市创办党的机关报,《牡丹江日报》原有的编采人员奉命被调往吉林省新解放城市长春,参与创办《长春日报》和《吉林日报》。从而,使《牡丹江日报》于1949年3月停刊。
内容时限:
1986-1997
目录
封面
图片
--
装修一新的报社办公大楼
--
上图:参加《镜泊晚报)创刊庆典的来宾和晚报编采人员。
--
中图:牡丹江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李景山致词。
--
下图:市委副书记郑宏运(左)、副书记白亚光(中)、市政协副主席付宝田(右)出席庆典。
--
上图为报社的领导同志在晚报编辑部用微机审阅稿件
--
下图为编采人员正在微机案上编写传输稿件
--
图为激光照排车间工人在用微机排版。
--
报社印刷厂致力于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改善办报条件。图为印报车间工人正用胶版轮转机印报。日报、
--
上图:透明豪华的编采人员办公室和接待室。
--
中图:职工们在金碧辉煌的大俱乐部里参加新年舞会。
--
下图:在设备完善的健身房中,职工们利用业余时间打乒乓球和进行健身活动。
--
到1997年截止,报社已拥有大、小机动车辆十一台,保证了采访、公务、职工通勤和生产用车。
--
报社领导极其关心职工生活,特别重视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1993年以来,按照政府房改政策,向150多户
--
报社为职工建立了设备完善的托儿所和食堂。
--
报社离、退休老干部和编人员在绥芬河国门合影
--
报社职工们在三道关进行文体活动。
--
在风光秀丽的镜泊湖旅游。
--
1997年7月1日,报社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在绥芬河国门进行党日活动。
--
图为报社代表队高举横幅进入运动会会场。
--
报社运动员们在市直机关运动会上参加各个项目的比赛。
--
1990年11月报社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文革后的第一届党委会.李景山当选党委书记,王晓为副书记:吴
--
1991年7月1日,庆祝建党70周年。报社党委奖励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图为报社领导和优秀党员合影。
--
图为党委书记李景山代表上届党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
报社党员大会选举出第二届党委会。李景山(右三)被选为党委书记;杜乃新(右二)为副书记;高永新(左三)
--
牡丹江日报社于1997年4月召开党员大会,选举新一届党委。图为党委书记李景山(前排右起第六人)代表上
--
上图:新当选的党委会成员。右起:关瑾莹、吕宗昌、张庆礼、杜乃新、李景山、侯哲、高永新、高国洪、李庆福
--
下图:报社的党员们对李景山同志的报告进行分组讨论。
--
1991年报社成立团委。同年1月召开全体团员大会,选出以李春田为书记的第一届团委会
--
一九九四年四月,报社团委换届选举,李树华同志当选为团委书记
--
1990年,牡丹江日报社工会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选出以孙世兴为工会主席的报社工会委员会
--
报社党委成员(后排)与新当选的工会委员(前排)合影
--
新当选的工会委员合影.右四为关瑾莹、右三为张淑琴
--
1997年4月,报社举行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出以关瑾莹为主席的新_的工会委员会。张淑琴当选副主
--
报社领导同志和出席第四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合影。
--
1992年8月17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庄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一行来本报访问,看望正忙于“金秋节
--
1987年8月,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陶醒龙(右三)来本报访问。报社领导李景山(左三)、张明一(右二)、王
--
1992年11月5日,报社总编辑李景山一行访问了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日报社,双方缔结为友好
牡丹江日报社志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辉煌的十年(代序)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概述
第二编 报纸
--
第一章 版面
----
第一节 各版分工
----
第二节 扩版
----
第三节 各版所设的专版和栏目
----
第四节 严格控制广告占用版面的比例
--
第二章 新闻
----
第一节 以经济建设为新闻报道的中心
----
第二节 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
第三节 为办好试验区而鼓与呼
----
第四节 制止动乱 稳定大局
----
第五节 强化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
第六节 1991—1993年的新闻
----
第七节 1994—1997年的新闻
----
第八节 各年度的《十大新闻》
----
第九节 1986年以来《牡丹江日报》省以上部分获奖新闻作品
--
第三章 言论
----
第一节 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
一、发展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
二、为办好各行企业服务
----
第二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第三节 为试验区建设大造舆论
----
第四节 反对动乱,稳定大局
----
第五节 舆论支持镜泊湖金秋节
----
第六节 大力宣传抗洪救灾
----
第七节 为试验区经济改革服务
----
第八节 结合实际,宣传十五大精神
----
第九节 言论专栏
--
第四章 副刊
----
第一节 现有的副刊
------
一、《牡丹》副刊
------
二、《星期天》、《周末》、《百花》、《休闲时光》文娱综合副刊
----
第二节 曾经有过的副刊
------
一、《影视百花》、《百花》副刊
------
二、《理论与实践》、《学习》副刊
------
三、《文萃》副刊
------
四、《家庭生活》、《家庭》副刊
--
第五章 摄影图片和美术
----
第一节 图片和美术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
----
第二节 新闻图片在报纸上宣传报道作用的发展进化
--
第六章 通讯工作
第三编 十一年的改革
--
第一章 编辑部实行“双向选择”聘用制改革
--
第二章 增办《星期天增刊》
--
第三章 从1987年起实行新闻系列技术职称聘任制
--
第四章 编采彻底分开
--
第五章 重设编辑委员会
--
第六章 创办《扩大版》到改刊《经济特刊》、《社会周刊》和《社会舞台》
----
第一节 创办《扩大版》
----
第二节 改刊《经济特刊》
----
第三节 再改刊为《社会周刊》
----
第四节 更名为《社会舞台》
--
第七章 筹备并创刊《镜泊晚报》
--
第八章 设立社长,社长、总编辑分设
--
第九章 日报改大报,晚报改周六刊
第四编 体制与机构
--
第一章 领导体制
----
第一节 党的组织
----
第二节 行政领导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第二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全报社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编辑部
--
第三章 职工队伍
----
第一节 报社历年晋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
第二节 编采人员
----
第三节 行政管理人员
----
第四节 报社印刷厂人员
----
第五节 报社离休、退休人员
----
第六节 近十年来调出人员、亡故人员
第五编 镜泊晚报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报纸
----
第一节 版面
----
第二节 新闻
------
一、初创时期的新闻探索
------
二、晚报1996—1997年的新闻
------
三、1997年的《纪念牡丹江建市60周年特刊》
----
第三节 1994年-1997年《镜泊晚报》部分获各级好新闻名单
----
第四节 言论
----
第五节 副刊
----
第六节 美术与摄影
------
一、晚报新闻图片的发展概况
------
二、新闻摄影
------
三、新闻漫画在晚报中的地位
------
四、插图和版式设计
----
第七节 通讯工作
--
第三章 体制与机构
----
第一节 领导体制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编采队伍
------
一、编采人员名单
------
二、专业技术职称
第六编 经营管理
--
第一章 经济条件状况
----
第一节 市拨经费
----
第二节 多种经营项目及创收
------
一、多种经营
------
二、广告
------
三、报纸发行
--
第二章 报社印刷厂经营情况的演变暨生产条件的改善
----
第一节 报社印刷厂经营体制的演变和改革
----
第二节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报社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步入现代化
--
第三章 办公条件的改善
----
第一节 办公环境的改善
----
第二节 新闻综合业务网的开通
----
第三节 采访设备更新
--
第四章 生活条件的改善
----
第一节 职工住房
----
第二节 庭院改造和设健身房
----
第三节 增添库房,改善食堂、托儿所
----
第四节 交通车辆更新
--
第五章 报社的固定资产
第七编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报社十年来获得的荣誉称号
--
第二章 各年度市级以上各类先进人员名单
第八编 社会活动和友好交往
--
第一章 参加全省、全国学术团体活动情况及省内外一些重要经验交流
--
第二章 出境访问·境外来访
--
第三章 本报庆祝活动·业务往来、友好访问
附录
--
当好党和政府喉舌 为人民事业鼓与呼——《牡丹江日报》改版新年寄语
--
奏响时代的主旋律——代《镜泊晚报》发刊词
--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快各项事业发展为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牡丹江日报社党员大会工
--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报社工作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牡丹江日报社党员大会工作报告(1997.4.1
--
高举伟大旗帜 加大改革力度 促进报业发展——我们是怎样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新闻出版方针
--
1997年报社工作汇报提纲
--
把握导向、服务大局、强化队伍,全面提高报纸宣传质量
--
依托报纸优势 搞好聚财兴报--牡丹江日报社开展多种经营情况介绍
--
在《镜泊晚报》改版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1995.3.8)
--
认真负责地向省台传新闻
--
闯难关纪实——回首1958年筹办牡丹江日报的日日夜夜
--
在编报的日子里
--
关于在香港《文汇报》上办牡市特刊的回忆
--
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聚财兴报--牡丹江日报社依托报纸优势,开展多种经营的情况
--
增强造血力度 壮大报业经济--我们报社财务工作是怎样在增收节支中管家理财的
--
一个昼夜颠倒生活的人--记《牡丹江日报》夜班编辑李毓清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