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民勤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6
目录
封面
武威通志 民勤卷
武威通志编委会
民勤卷编纂人员
凡例
红崖山水库
目录
第一章 综合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一、地貌
------
县城
------
沙化的青土湖
----
二、土壤 植被
------
绿洲生态农业
------
盐湖天然植被
------
葡萄园
------
浩瀚沙漠
------
梭梭苁蓉基地
--
第二节 自然资源
----
一、气象资源
------
县城东彩门
------
滨河路
------
驼铃声声
------
红崖山水库
------
沙漠公园
----
二、水资源
------
石羊河
------
圣容寺
------
红沙岗煤田一角
----
三、矿产资源
------
苏武庙
----
四、生物资源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
一、风灾
----
二、干旱
----
三、霜冻
----
四、冰雹
----
五、暴雨与洪涝
----
六、连阴雨
----
七、地震
----
八、盐碱
--
第四节 建置沿革
----
一、位置区域
----
二、建置沿革
----
三、行政区划
--
第五节 城乡建设
----
一、城乡建设局
----
二、县城建设
----
三、农村小城镇建设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一、监测
----
二、污染
----
三、治理
--
第七节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
一、民勤绿洲生态演变
----
二、防风治沙情况
----
三、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治沙机构
----
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第二章 经 济
--
第一节 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变革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三、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
----
四、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计划 统计 审计
----
一、计划
----
二、统计
----
三、审计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一、机构
----
二、工商管理
--
第四节 质量技术监督
----
一、机构
----
二、标准化
----
三、质量管理
----
四、计量管理
----
五、特种设备管理
--
第五节 土地管理
----
一、机构
----
二、地籍管理
--
第六节 农业
----
一、农业种植
----
二、农机
----
三、畜牧业
----
四、林业
----
五、乡镇企业
--
第七节 水利 电力
----
一、水利
----
二、电力
--
第八节 工业
----
一、机构
----
二、煤炭工业
----
三、盐化工业
----
四、纺织轧花工业
----
五、印染编织
----
六、食品加工
----
七、建材
----
八、项目建设
----
九、民营企业
--
第九节 建筑业与房地产
--
第十节 交通运输
----
一、机构
----
二、道路
----
三、运输
--
第十一节 邮政通讯
----
一、邮政
----
二、通讯
--
第十二节 商贸物资
----
一、供销
----
二、商业
----
三、物资经营
----
四、粮油经营
----
五、专卖
--
第十三节 财税金融
----
一、财政
----
二、税收
----
三、金融
第三章 政 治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三、中国民主同盟
--
第二节 地方国家权力机构
----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地方行政机构
----
一、历代政府
----
二、民勤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 政协民勤县委员会
--
第五节 群众团体
----
一、工会
----
二、农会
----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少先队
----
四、妇女联合会
----
五、工商业联合会
----
六、残疾人联合会
--
第六节 政法
----
一、公安机关
----
二、检察机关
----
三、审判机关
----
四、司法行政
----
五、法制与行政复议
--
第七节 军事
----
一、军事机构
----
二、驻防军
第四章 文 化
--
第一节 教育
----
一、明、清时期的教育
----
二、幼儿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中学教育
----
五、职业教育
----
六、竞赛成绩
----
七、省、市示范性学校
----
八、部分学校简介
----
九、教师队伍
----
十、教育经费
----
十一、教育项目
--
第二节 文化艺术
----
一、群众文化
----
二、戏曲
----
三、文艺创作
----
四、文化事业
--
第三节 文化传媒
----
一、报刊
----
二、广播
----
三、电视
----
四、电影
----
五、网络
----
六、广告
--
第四节 科学技术
----
一、科技概况
----
二、地震监测
----
三、气象观测
--
第五节 文物
----
一、古遗址
----
二、古墓葬
----
三、古建筑
----
四、金石碑碣
----
五、馆藏文物
--
第六节 旅游
----
一、自然旅游资源
----
二、人文旅游资源
--
第七节 医疗卫生
----
一、县卫生局机关
----
二、县直医疗机构
----
三、基层卫生院
----
四、个体医疗
----
五、防疫
----
六、地方病防治
----
七、妇幼保健
----
八、药材
--
第八节 体育
----
一、群众体育
----
二、学校体育
----
三、老龄体育
----
四、残疾人体育
----
五、社区体育
----
六、参赛成绩
----
七、体育设施
第五章 社 会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人口
----
一、天下民勤人
----
二、生态移民
----
三、人口密度
----
四、人品分布
----
五、人口构成
--
第三节 宗教
----
一、道教
----
二、佛教
--
第四节 民政
----
一、民政
----
二、劳动工资
--
第五节 社会保障
--
第六节 扶贫开发
--
第七节 人事
----
一、机构
----
二、干部及干部分布
----
三、年龄结构
----
四、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
----
五、干部离休、退体、退职
----
六、职称管理
----
七、科技专家
----
八、公务员
--
第八节 风俗
----
一、衣食住行
----
二、岁时祭祀
----
三、婚丧喜庆
----
四、山会庙会
--
第九节 方言词汇
----
一、方言
----
二、语汇
----
三、地方谚语
----
四、地方歇后语
--
第十节 名优特产
----
一、棉花
----
二、春小麦
----
三、黄河蜜瓜
----
四、西瓜
----
五、大板黑(红)瓜子
----
六、裸仁南瓜子
----
七、美国红辣椒
----
八、民勤羊羔肉
----
九、精梳无毛山羊绒
----
十、骆驼珍宝
----
十一、甘草
----
十二、锁阳
----
十三、苁蓉
----
十四、茴香
----
十五、红枣
----
十六、沙米
----
十七、沙葱
----
十八、沙枣
----
十九、沙樱桃
----
二十、葡萄
--
第十一节 风味小吃
----
一、发面馍
----
二、灰面
----
三、浆水面
----
四、锁阳羊羔肉
----
五、神羊蛋
----
六、烤羊腿
----
七、葫芦杂碎
----
八、沙米凉粉
----
九、全羊汤炒米面条
----
十、清水沙葱
----
十一、盐渍沙葱
----
十二、沙葱鸡蛋饺子
----
十三、清蒸沙枣
----
十四、沙枣发面馍
----
十五、酸蒡姜皮茶
----
十六、红崖山麻辣红鲤鱼
编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