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开远市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6年11月
目录
封面
开远市志
图片
--
开远市地图
--
开远市卫星影象图
--
市标
--
凤凰木
--
米兰
--
小叶榕
--
叶子花
--
市树(兄弟树)
--
市花(姊妹花)
--
市委、市政府办公楼
--
市区鸟瞰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开远(1985年2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在开远视察(1983年1月)
--
省委书记普朝柱视察开远糖厂
--
化工部副部长谭竹洲视察开远解化厂
--
省长和志强视察开远后题词
--
旱地甘蔗林
--
水稻生产现场会
--
甘蔗丰产
--
万亩吨粮田之一部
--
乡村农科员
--
烤烟肥壮
--
四季蕃茄
--
机电排灌
--
面山绿化
--
中越国际铁路联运的中心枢纽——开远站
--
新北场列车编组站
--
滇越铁路通车时的阿迷站
--
开远汽车客运大楼
--
全国首座单孔跨径最大的公路石拱桥——长虹桥
--
昔日南盘江上的公路铁索桥
--
环城公路
--
盘山公路
--
万门程控电话机房
--
大型露天采煤场——小龙潭煤矿
--
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小龙潭坑口火力发电厂
--
电厂升压站输出220千伏高压电力送往滇中
--
农村小水电拦河坝
--
驻昆解放军化肥厂
--
红河州磷肥厂
--
开远水泥厂
--
乡镇企业——乐白道红砖厂
--
市耐火材料厂生产车间
--
开远林机厂机械加工车间
--
市造纸厂造纸车间
--
市养鸡厂蛋鸡车间
--
市区最大的专业商店——开远照相器材商店
--
业务辐射滇东南的开远百货采供站展销厅
--
时装展销
--
工业品展销商场
--
腾飞商场
--
农贸市场
--
红河州石油分公司油库
--
市烟草公司营业大楼
--
开远宾馆
--
鑫源酒店
--
宽敞的街道
--
繁华的市容
--
附图1
--
附图2
--
附图3
--
泸江公园
--
雕塑“骑豹女郎”
--
南郊苗圃
--
工人文化宫
--
农民新村
--
居民住宅小区
--
自来水厂过滤池
--
供生活煤气的高压储气罐
--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
--
小学革命传统教育
--
中学电化教学
--
职业高中教育
--
陆军59医院胸外科手术
--
咨询服务
--
开远医药杯足球邀请赛
--
少儿游泳
--
群众元旦穿城赛跑
--
群众文艺表演
--
地方报刊
--
王洪泰手指画
--
黄泰柏剪纸
--
电视发射塔
--
市图书馆
--
大黑山出土的战国青铜器
--
开远腊玛古猿上颌骨化石
--
西门龙潭
--
云窝寺
--
大庄清真寺
--
南洞风光
--
彝族姑娘
--
苗家母女
--
壮家姊妹
--
回族少女
--
金龙腾起
--
光明牌啤酒生产线
--
造纸车间
--
以制糖为中心的综合厂——开元糖厂
--
地方特产甜蕌头和供出口的盐渍蕌头
--
获商业部金爵奖的六果液
--
红河州面粉厂
--
电脑绣花
--
加工出口服装
--
市印刷厂的排版印刷系统
开远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开远市志》编纂人员
《开远市志》审查验收人员
序
凡 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 理
--
第一节 建置区划
----
一 建 置
----
二 政 区
----
三 乡处村寨
--
第二节 自然环境
----
一 地 质
----
二 地 貌
----
三 山 脉
----
四 水 系
----
五 气候 物候
----
六 土 壤
----
七 植 被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
一 土地资源
----
二 水资源
----
三 矿 藏
----
四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自然灾异
----
一 气象灾异
----
二 地 震
第二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管理
----
一 户口管理
----
二 人口普查
----
三 外侨管理
--
第二节 人口规模
----
一 人口量
----
二 人口分布
----
三 人口密度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一 民族构成
----
二 性别构成
----
三 年龄构成
----
四 文化构成
----
五 职业构成
----
六 家庭构成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一 节制生育
----
二 节育技术
----
三 奖 罚
--
第五节 老龄人口
----
一 状 况
----
二 服务和管理
第三章 综合经济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一 社会总产值
----
二 国民生产总值
----
三 国民收入
----
四 工农业总产值
----
五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
六 固定资产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一 产业结构
----
二 所有制结构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一 农 民
----
二 城市居民和职工
--
第四节 经济管理
----
一 计划管理
----
二 统计管理
----
三 审计监督
----
四 物价管理
----
五 工商行政管理
----
六 土地管理
----
七 标准计量管理
第四章 工 业
--
第一节 煤炭工业
----
一 褐 煤
----
二 烟 煤
----
三 无烟煤
--
第二节 电力工业
----
一 发 电
----
二 供 电
----
三 用 电
----
四 管 理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一 基础材料
----
二 建筑构件
----
三 冶炼材料
--
第四节 化肥工业
----
一 氮 肥
----
二 磷 肥
--
第五节 制糖工业
----
一 红砂糖
----
二 白砂糖
--
第六节 机械工业
----
一 车辆修配
----
二 机械制造
----
三 农业机具修造
----
四 五金电器修配
--
第七节 矿冶工业
----
一 采 矿
----
二 冶 炼
--
第八节 食品工业
----
一 粮制品
----
二 糖食品
----
三 肉食品
----
四 副食品
--
第九节 酒类 饮料工业
----
一 酒 类
----
二 酒 精
----
三 饮 料
--
第十节 造纸 印刷工业
----
一 造 纸
----
二 印 刷
--
第十一节 化学工业
----
一 硝
----
二 炸 药
----
三 明矾 硫酸铝
----
四 玻璃制品
----
五 栲 胶
----
六 电 石
----
七 塑料制品
----
八 日用化工
----
九 焊 剂
----
十 涂 料
----
十一 电 镀
--
第十二节 其它工业
----
一 缝 纫
----
二 制 鞋
----
三 染 织
----
四 制 革
----
五 家 具
----
六 日用品
----
七 包装材料
第五章 交 通
--
第一节 体 制
----
一 铁路机构
----
二 公路机构
----
三 运输管理
----
四 交通安全
--
第二节 铁 路
----
一 干道建设
----
二 铁路线路
----
三 桥梁隧道
----
四 站台设施
----
五 客货运输
--
第三节 公 路
----
一 驿 道
----
二 公路建设
----
三 公路线路
----
四 公路桥梁
----
五 运营企业
----
六 客货运输
--
第四节 航 运
----
一 水路开发
----
二 水路运输
----
三 航空运输
第六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 机 构
----
二 网 点
--
第二节 邮 政
----
一 函 件
----
二 包 件
----
三 储 汇
----
四 报刊发行
----
五 邮件运递
----
六 集 邮
--
第三节 电 信
----
一 电 报
----
二 长途电话
----
三 市内电话
----
四 农村电话
----
五 专用通信
第七章 农 业
--
第一节 体制变革
----
一 封建地主经济
----
二 土地改革
----
三 互助合作
----
四 人民公社
----
五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种植业
----
一 粮食作物
----
二 经济作物
----
三 蔬 菜
----
四 耕作技术
--
第三节 养殖业
----
一 家 畜
----
二 家 禽
----
三 饲 料
----
四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渔副业
----
一 渔 业
----
二 副 业
--
第五节 生产工具
----
一 传统农具
----
二 农业机械
--
第六节 机 构
----
一 行政机构
----
二 业务机构
第八章 林 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一 动植物资源
----
二 森林消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一 采种育苗
----
二 专业造林
----
三 群众造林
----
四 义务造林
----
五 飞机造林
----
六 果木栽培
----
七 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林业管理
----
一 山林权属
----
二 纠纷调处
----
三 采伐管理
----
四 市场管理
----
五 护林防火
--
第四节 林业科技
----
一 科技活动
----
二 科技成果
----
三 机 构
第九章 水 利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一 引水工程
----
二 蓄水工程
----
三 提水工程
----
四 饮水工程
----
五 治理工程
----
六 弃置工程
--
第二节 管 理
----
一 工程管理
----
二 移民与抚恤
第十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结 构
----
一 经办层次
----
二 企业分布
----
三 产 业
----
四 产 品
--
第二节 行 业
----
一 农 业
----
二 工 业
----
三 运输业
----
四 建筑业
----
五 商饮服务业
--
第三节 管理经营
----
一 企业管理
----
二 生产经营
----
三 收益分配
第十一章 商 业
--
第一节 经济成分
----
一 私营商业
----
二 国营商业
----
三 公私合营商业
----
四 集体商业
--
第二节 国营机构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市属企业
----
三 省州属企业
--
第三节 百货业
----
一 二级批发
----
二 三级批发
----
三 零 售
--
第四节 医药业
----
一 二级批发
----
二 三级批发
----
三 零 售
--
第五节 五交化业
----
一 二级批发
----
二 三级批发
----
三 零 售
--
第六节 石油煤建业
----
一 石 油
----
二 煤 炭
----
三 建筑材料
--
第七节 食盐业
----
一 管 理
----
二 批 发
----
三 零 售
----
四 边境贸易
--
第八节 糖烟酒副食业
----
一 经营网点
----
二 食 糖
----
三 烟 草
----
四 酒 类
----
五 副食品
--
第九节 肉食业
----
一 活畜收购
----
二 州级购销
----
三 市级购销
--
第十节 蔬菜业
----
一 经营网点
----
二 购 销
--
第十一节 饮食服务业
----
一 旅社业
----
二 饮食业
----
三 其它服务业
--
第十二节 对外贸易
----
一 扶持生产
----
二 收购调拨
第十二章 供销合作
--
第一节 机构 管理
----
一 县(市)供销社
----
二 直属公司
----
三 基层供销社
----
四 省州供销社驻开企业
----
五 管 理
--
第二节 收 购
----
一 农副产品收购
----
二 废旧物资回收
----
三 扶持生产
--
第三节 供 销
----
一 农业生产资料
----
二 生活资料
----
三 少数民族特需商品
第十三章 粮 油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一 粮食征收
----
二 粮食统购
----
三 油料统购
----
四 粮油议购
--
第二节 粮油供应
----
一 城镇粮食供应
----
二 城镇食油供应
----
三 农村粮食供应
----
四 粮油议销
--
第三节 储运 加工
----
一 储 存
----
二 调 运
----
三 加 工
--
第四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市场管理
----
三 价格管理
----
四 供应管理
----
五 政策补贴
第十四章 物 资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一 机 构
----
二 统管物资
----
三 经营方式
----
四 经营管理
--
第二节 购销储运
----
一 购 进
----
二 销 售
----
三 串换调剂
----
四 废旧物资回收
----
五 储 运
第十五章 财 政
--
第一节 体 制
----
一 机 构
----
二 财政制度
----
三 税收制度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一 农业税收
----
二 工商税收
----
三 企业收入
----
四 其它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一 经济建设支出
----
二 文教事业支出
----
三 行政管理支出
----
四 抚恤救济支出
----
五 国防战备支出
----
六 其它支出
--
第四节 债券发行
----
一 民国债券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债券
----
三 地方债券
--
第五节 管理监督
----
一 预决算管理
----
二 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三 企业财务管理
----
四 财政监督
第十六章 金 融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银 行
----
二 合作金库 信用社
----
三 保险公司
--
第二节 货币和金银管理
----
一 货币种类
----
二 货币管理
----
三 货币投放与回笼
----
四 金银收兑与配售
--
第三节 存 款
----
一 城市对公存款
----
二 农村存款
----
三 城乡储蓄
--
第四节 贷 款
----
一 民间借贷
----
二 农业贷款
----
三 乡镇企业贷款
----
四 工业贷款
----
五 商业贷款
----
六 基本建设拨(贷)款
----
七 信贷资金管理
--
第五节 保 险
----
一 险 种
----
二 理 赔
--
第六节 财会管理
----
一 会计核算
----
二 转帐结算
----
三 现金出纳
--
第七节 代理业务
----
一 财政金库
----
二 发行债券
----
三 侨 汇
第十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一 城市规划
----
二 村镇规划
--
第二节 城市建设
----
一 城 墙
----
二 寺 庙
----
三 街 道
----
四 桥 梁
----
五 房 屋
----
六 公用设施
----
七 其它市政工程
----
八 城市管理监察
--
第三节 村镇建设
----
一 集 镇
----
二 农 房
----
三 公共设施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一 分类管理
----
二 产权管理
----
三 房地产普查
----
四 房地产开发
--
第五节 建筑业
----
一 企 业
----
二 工 艺
----
三 管 理
第十八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一 污 染
----
二 危 害
--
第二节 治理保护
----
一 污染治理
----
二 环境管理
--
第三节 监测科研
----
一 污染监测
----
二 环保科研
第十九章 教 育
--
第一节 普通教育
----
一 旧制教育
----
二 幼儿教育
----
三 小学教育
----
四 中学教育
--
第二节 专业教育
----
一 师范教育
----
二 职业教育
----
三 技工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一 扫 盲
----
二 职工教育
----
三 其它教育
----
四 特种教育
--
第四节 教 师
----
一 师 资
----
二 培 训
----
三 待 遇
--
第五节 体制和办学条件
----
一 体 制
----
二 经 费
----
三 设 施
----
四 勤工俭学
第二十章 文 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 馆站业务
----
二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一 文 学
----
二 艺 术
--
第三节 戏 剧
----
一 花 灯
----
二 其它剧种
----
三 表演团队
----
四 演出场所
--
第四节 图书报刊
----
一 图书发行
----
二 书报阅览
----
三 地方报刊
--
第四节 方志编纂
--
第五节 影视广播
----
一 电 影
----
二 广 播
----
三 电 视
--
第六节 文物名胜
----
一 化石 文物
----
二 寺塔桥梁
----
三 石刻碑碣
----
四 风景名胜
第二十一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一 机 构
----
二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
一 科普宣传
----
二 技术培训
----
三 试验示范
----
四 “星火”计划
----
五 科技服务
----
六 涉外科技活动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一 工业科技
----
二 农业科技
----
三 其 它
第二十二章 卫 生
--
第一节 机构
----
一 管理机构
----
二 防保药检机构
----
三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一 环境卫生
----
二 饮食卫生
--
第三节 防疫保健
----
一 防 疫
----
二 妇幼保健
----
三 常见病查治
--
第四节 医 疗
----
一 西 医
----
二 中 医
----
三 民间医疗
----
四 辅助医务
----
五 医疗器械
--
第五节 管 理
----
一 医 政
----
二 药 政
----
三 经 费
第二十三章 体 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一 传统活动
----
二 球类运动
----
三 田径 体操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一 体育教学
----
二 业余体校
----
三 人才培养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一 县(市)内比赛
----
二 外出比赛
--
第四节 机构 设施
----
一 机 构
----
二 设 施
第二十四章 党 群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开远地方组织
----
一 中共开远县(市)委员会
----
二 党员代表大会
----
三 基层组织及党员
----
四 工作部门
----
五 党员教育
----
六 纪律检查
----
七 统战工作
----
八 专项工作
----
九 党委主要工作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开远地方组织和其它党派
----
一 中国国民党开远县党部
----
二 三民主义青年团开远分团
----
三 其它党派
--
第三节 民主党派开远地方组织
----
一中国民主同盟开远市委员会
----
二 中国农工民主党开远支部
----
三 中国民主建国会开远支部筹备组
--
第四节 群众团体
----
一 工 会
----
二 农会及贫下中农协会
----
三 工商业联合会
----
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远县(市)委员会
----
五 妇女联合会
----
六 学会 协会
第二十五章 政 权
--
第一节 议事机关
----
一 议事会
----
二 参议会
--
第二节 权力机关
----
一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 人民代表大会
----
三 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行政机关
----
一 民国及以前政府
----
二 人民政府
----
三 主要政务
--
第四节 人民政协
----
一 全体委员会
----
二 常务委员会
----
三 工作纪要
第二十六章 政 法
--
第一节 公安
----
一 机 构
----
二 治安管理
----
三 惩治犯罪
----
四 禁绝恶习
--
第二节 检 察
----
一 刑事检察
----
二 经济检察
----
三 法纪检察
----
四 监所检察
----
五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节 审 判
----
一 刑事审判
----
二 民事审判
----
三 经济审判
----
四 行政审判
----
五 告诉 申诉
----
六 复查平反
----
七 执 行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一 司法服务
----
二 法制教育
第二十七章 民 政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一 慈善救济
----
二 灾害救济
----
三 农村救济
----
四 城镇救济
----
五 社会福利
----
六 其它救济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一 拥军优属
----
二 国家抚恤
----
三 群众优待
----
四 褒扬烈士
----
五 安 置
--
第三节 其它民政工作
----
一 婚姻登记
----
二 殡葬改革
----
三 地名管理
----
四 残疾人管理
----
五 侨 务
第二十八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人 事
----
一 干 部
----
二 干部管理
----
三 干部工资
----
四 干部福利
----
五 干部离退休
--
第二节 劳 动
----
一 劳动就业
----
二 劳动管理
----
三 劳动工资
----
四 劳保福利
----
五 劳动保险
第二十九章 军 事
--
第一节 驻 军
----
一 民国驻军
----
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
----
三 拥政爱民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一 明清防卫
----
二 民国团保
----
三 人民武装
--
第三节 兵 役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兵役制
--
第四节 民 兵
----
一 组 织
----
二 训 练
----
三 活 动
--
第五节 兵 事
----
一 战 事
----
二 支 前
----
三 防 空
第三十章 社会风土
--
第一节 民 族
----
一 彝 族
----
二 汉 族
----
三 苗 族
----
四 回 族
----
五 壮 族
--
第二节 宗 教
----
一 原始宗教
----
二 佛教 道教
----
三 伊斯兰教
----
四 基督教
--
第三节 风 俗
----
一 婚 姻
----
二 喜 庆
----
三 节 日
----
四 丧 葬
----
五 祭 祀
----
六 宅 居
----
七 服 饰
----
八 饮 食
--
第四节 道德风尚
----
一 美德新风
----
二 陋习恶行
--
第五节 汉语方言
----
一 语 音
----
二 词 语
人 物
--
一 人物传
----
王廷表
----
胡平表
----
普名声
----
马维骐
----
尚德昌
----
周泽南
----
王有德
----
张书绅
----
陈开明
----
张自全
----
王宝福
----
施加伟
----
魏 巍
----
彭子光
----
杨保存
----
杨正芳
----
苟在义
----
滕 丽
----
孙秉权
----
周再学
--
二 烈士英名录
--
三 英雄模范人物表
附 录
--
一 杂 志
----
(一)“开远”地名由来
----
(二)阿迷州“改土归流”记略
----
(三)阿迷风光
----
(四)族 姓
----
(五)物 产
--
二 碑 记
----
(一)迁学碑记
----
(二)东西沟碑记
----
(三)重修南桥记
----
(四)白打公议寨规永垂
----
(五)皮坡寨封树碑记
----
(六)德化千秋
----
(七)西沟水利碑
----
(八)张廷华同志碑序
--
三 文 告
----
(一)阿迷(铁路)工人代表会告全体会员书
----
(二)教育部训令
----
(三)原国民党第八军第三师第七、八团起义投诚电文
----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远驻军军事代表办事处布告
----
(五)开远驻军事军代表办事处布告
----
(六)开远县人民政府实施土地改革布告
--
四 艺 文
----
(一)王廷表梅花诗选
----
(二)杂家诗
后 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