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区志(上)

山南地区志(上)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载山南地区自然、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有机统一,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目录

封面
山南地区志(上)
山南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山南地区志》编纂顾问
《山南地区志》终审领导小组
《山南地区志》编辑部
《山南地区志》验收领导小组
《山南地区志》总编辑人员
题词
--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张庆黎题词
--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题词
图片
-- 山南地区政区图
-- 泽当镇平面示意国
--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吴元明
-- 199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锫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接见山南地区群艺馆演职人员
-- 199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北京接见山南地区群艺馆演职人员
--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在山南视察
-- 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山南烈士陵园瞻仰烈士
-- 1995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羊湖电厂
-- 198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在自治区主席多吉才让的陪同下,实地了解乃东县冬小麦种植情况
-- 1960年2月8日,西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张经武与琼结县城关乡农协会、互助组的农民在田间地头交谈
--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同作战人员一起研究战情
-- 1985年,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与山南地委领导王俊杰、多吉、李旺生、高文珍及山南军分区司令员刘桂
-- 1989年5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胡锦涛在加查县调研期间,与县人大主任旺堆交谈
-- 1997年6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常务副书记热地,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视察羊湖电厂建设工地
-- 1981年,泽当镇全景
-- 2000年,泽当镇全景
-- 隆子县县城全貌
-- 洛扎县县城全貌
-- 错那县县城全貌
-- 措美县县城全貌
-- 扎囊县县城全貌
-- 贡嘎县县城全貌
-- 浪卡子县县城全貌
-- 琼结县县城全貌
-- 加查县县城全貌
-- 曲松县县城全貌
-- 桑日县县城全貌
-- 雅鲁藏布江畔
-- 措美县哲古牧场
-- 加查拉姆拉错
-- 雅砻河
-- 浪卡子县羊卓雍湖风光
-- 措美县哲古湖
-- 桑耶怪石
-- 羊卓雍湖古柏
-- 雅鲁藏布江沙洲
-- 加查县核桃林
-- 加查涅尔喀瀑布
-- 错那县高山牧场
-- 雅砻生态园
-- 洛扎县拉康林区
-- 沙棘
-- 西藏红豆杉
-- 古树
-- 大果园柏
-- 木通果
-- 杜鹃
-- 枸杞
-- 古藏川杨
-- 野玫瑰
-- 小檗
-- 水晶矿主要分布在隆子、乃东、琼结等县
-- 铜 矿主要分布在贡嘎、扎囊、乃东、桑日等县铬铁矿主要分布在曲松、乃东、琼结、扎囊、桑日、加查等县
-- 铝锌矿主要分布在措美、错那、隆子等县
-- 沙金主要分布在浪卡子、乃东、曲松、加查等县
-- 软玉主要分布在曲松县香嘎山一带
-- 锑矿主要分布在措美、错那、隆子等县
-- 大理岩主要分布在桑日、贡嘎等县
-- 雪莲花主要分布在错那、措美、隆子等县
-- 虫草主要分布在加查、洛扎、错那、隆子等县
-- 贝母主要分布在加查、隆子、错那等县
-- 红景天主要分布在错那、隆子、浪卡子等县
-- 浪卡子县鸟岛
-- 哈曼马鸡
-- 西藏马鹿
-- 人工饲养的白唇鹿
-- 岩羊(别名:石羊、崖羊、蓝羊)
-- 黑颈鹤
-- 藏原羚(别名:西藏黄羊)
-- 牦牛
-- 盘羊(别名:大头羊、大角羊)
-- 西藏野驴
-- 湖北大道奠基仪式
-- 1997年,泽当110KV变电站建成
-- 1994年,开工建设的琼结县琼果水库
-- 1999年,沃卡一级电站建成
-- 泽当街景
-- “邦典”之乡——贡嘎县杰德秀镇
-- 20世纪60年代,泽当公社
-- 2000年7月,扩建后的山南宾馆
-- 20世纪70年代,泽当第一家民办饭店
-- 泽当菜市场
-- 春播仪式
-- 机械化收割
-- 二牛抬杠
-- 秋播
-- 加查县梯田
-- 1963年,乃东县结巴乡朗生互助组组长次仁拉姆带领互助组成员改造低产田
-- 1969年,山南驻藏部队帮助边民收割鸡爪谷
-- 农业技术员精选青稞种子
-- 乃东县农民交售公粮
-- 1981年,泽当首届物交会
-- 泽当物交会木碗交易
-- 浪卡子县松湖地毯厂
-- 1989年,错那县边贸会会场
-- 1997年,山南地区个体私营业主表彰大会会场
-- 1998年3月,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检查食品市场
-- 乃东县农田改造建设
-- 1980年,琼结县致富农民购买了拖拉机
-- 山南地区铬铁矿采矿区
-- 泽当防护林
-- 扎囊县朗赛林治沙现场
-- 加查县李乡封山育林区
-- 90年代,藏族农家庭院
-- 90年代,藏族农家客厅
-- 80年代,措美县哲古牧民民居
-- 加查县苹果
-- 加查县桃园
-- 1995年,泽当雅鲁藏布江大桥竣工
-- 80年代,桑日渡口木船
-- 70年代,伊尔-18型飞机停靠在贡嘎机场
-- 90年代,泽当雅鲁藏布江上的渡船
-- 加查县师徒制作木碗
-- 扎囊县制陶作坊
-- 乃东县妇女织氆氇
-- 错那县农民编竹筐
-- 扎囊县艺人检查烧制的陶罐
-- 加查县石锅
-- 乃东县奶牛繁育基地
-- 乃东县养鸡孵化室
-- 水磨
-- 琼结县养猪厂
-- 养鸭场
-- 乃东县食用菌培育室
-- 明朝皇帝册封帕竹万户长灌顶国师阐化王圣旨及印
-- 五世达赖于清嘉庆四年十二月授予拉隆寺的封诰
-- 西藏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乃东县克松乡党支部旧址和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翻身农奴尼玛次仁
-- 1994年9月,山南地区地直机关首届党建工作暨表彰大会在泽当召开
-- 1996年,山南地区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动员大会会场
-- 山南地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活动的宗教方队
-- 山南地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活动的农民方队
-- 清明节瞻仰革命烈士
-- 196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对印自卫反击战任务,各参战部队奉命归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 70年代,民兵训练
-- 1969年,军民联欢
-- 山南驻军抢修塌方道路
-- 小学生运动会
-- 幼儿课间操
-- 乃东县武汉证券希望小学
-- 中学生上军训课
-- 职业教育
-- 职工运动会场
-- 70年代,农民运动会骑射比赛
-- 抱石头比赛
-- 赛牦牛
-- 1981年,首届雅砻文化节赛马场
-- 80年代,科技人员下乡宣讲科技知识
-- 科技人员安装太阳能电视接收系统
-- 山南地区藏药厂生产车间
-- 气象部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 农牧民体检
-- 雍布拉康
-- 山南烈士陵园——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扎囊县桑耶寺
-- 扎囊县敏竹林寺
-- 昌珠寺
-- 洛扎县桑嘎古多寺
-- 琼结县赞普墓
-- 拉加里王宫遗址
-- 扎囊县强巴林寺佛塔
-- 洛扎县石雕楼
-- 浪卡子县桑顶寺
-- 贡嘎县曲德寺
-- 隆子县桑阿曲林寺
-- 观世音憩息唐卡(珍珠唐卡)
-- 元代缂丝释迦牟尼像唐卡
-- 清代彩绘米拉日巴像唐卡
-- 明代吉祥天母镀金铜像
-- 清代无量寿佛镀金铜像
-- 清代包银海螺(法器)
-- 莲花生大师足印
-- 藏文“(号)”字自成咒石
-- 明代莲花生赤金像
-- 唐代桑耶寺铜钟
-- 明代“特旨皇庆元”款琉璃纽玉印
-- 明代响铜质嘎当塔
-- 明代铜质九股金刚
-- 文成公主使用过的炉灶
-- 包银“嘎巴里”(头盖骨)供碗
-- 松赞干布及王妃塑像
-- 乃东县亚堆展佛活动
-- 五世达赖维修桑耶寺后的庆典场面(壁画)
-- 明代尊胜佛母石刻
-- 明代兽头人身石刻
-- 清代人皮纹卡垫
-- 明代绿度母坛城石刻
-- 古藏硬币
-- 古藏纸币
-- 洛扎县老人
-- 门巴族老人舂米
-- 曲松县牧民
-- 门巴族妇女
-- 昌珠寺启吾面具
-- 昌珠寺神舞狮子面具
-- 藏戏面具
-- 桑耶寺神午面具
-- 汉王面具
-- 宾顿巴古面具
-- 杰德秀藏戏面具
-- 卓舞
-- 门巴戏,
-- 1999年,望果节转田仪式
-- 万人“果谐”
-- 跳神
-- 措美县姑娘服饰
-- 桑日县牧民服饰
-- 登巴人服饰
-- 隆子县妇女服饰
-- 浪卡子县妇女服饰
-- 贡嘎县服饰
-- 工布服饰
-- 曲松县妇女服饰
-- 雅砻妇女服饰
-- 门巴族妇女服饰
-- 珞巴族服饰
-- 藏历新年前夕,农家夫妇炸面食
-- 清代镶绿松石胸饰
-- 珊瑚项链
-- 措美县牧民青年打酥油
-- 扎囊县婚礼迎亲仪式
-- 牧民的背包
-- 1997年5月,山南地区首届地方志培训班在泽当举办,自治区方志办领导参加会议
-- 2003年9月,《山南地区志》志稿评审会在泽当召开,自治区方志办、湖北省志办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
-- 2005年4月,《山南地区志》志稿初审会议在泽当召开,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参加会议
-- 2006年9月,《山南地区志》志稿复审会在成都召开。原山南地区的部分老领导、老同志及自治区方志办、自
-- 2007年5月,《山南地区志》终审会在泽当召开,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 2008年1月,《山南地区志》验收会在泽当召开,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总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水系
---- 第一节 雅鲁藏布江水系
---- 第二节 外流水系
---- 第三节 内流水系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 第二节 气候分区
-- 第四章 土壤与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生物资源
---- 第二节 土地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五节 光热资源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质灾害
---- 第二节 气候灾害
第二篇 政区建置
-- 第一章 境域及建置
---- 第一节 位置与行署驻地
---- 第二节 建置及区划
-- 第二章 城镇及县情
---- 第一节 城镇
---- 第二节 县情
第三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共山南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山南分工委及地区委员会
---- 第二节 县委员会
-- 第二章 纪检监察与党务
---- 第一节 纪检监察
---- 第二节 政法协调
---- 第三节 组织工作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党校
---- 第七节 保密与党史
---- 第八节 档案
-- 第三章 政协山南地区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协会议
---- 第三节 履行职能
-- 第四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 山南地区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工商业组织
---- 第五节 农牧民组织
---- 第六节 佛教协会
---- 第七节 其他社会团体
第四篇 政权 政务
-- 第一章 人大山南地区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工作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基巧及地区行政公署
---- 第二节 宗及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与安置
---- 第三节 双拥与支前
---- 第四节 救济扶贫与赈灾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社会保障
---- 第七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八节 民政事务管理
-- 第四章 人事与劳动
---- 第一节 人事
---- 第二节 机构编制管理
---- 第三节 劳动及社会保障
-- 第五章 外事与信访
---- 第一节 外事
---- 第二节 信访
第五篇 政事纪要
-- 第一章 巡视
---- 第一节 封赐
---- 第二节 视察与调研
-- 第二章 重要会议
---- 第一节 党的会议
---- 第二节 政府会议
-- 第三章 施政纪实
---- 第一节 悉补野部落和吐蕃政权
---- 第二节 帕木竹巴地方政权
---- 第三节 宣传贯彻《十七条协议》
---- 第四节 平叛改革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三大教育”
---- 第七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八节 拨乱反正和落实政策
---- 第九节 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
---- 第十节 维护稳定与反分裂斗争
-- 第四章 受援工作
---- 第一节 援助政策
---- 第二节 财政金融援助
---- 第三节 人才援助
---- 第四节 项目与科技援助
---- 第五节 教育与卫生援助
第六篇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内部安全保卫
----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
---- 第六节 刑侦与严打
---- 第七节 预审与看守
---- 第八节 交通管理
---- 第九节 边防管理
---- 第十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职务犯罪侦查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培训教育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法典及刑具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执行与告诉申诉
---- 第八节 调解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公证事务
---- 第六节 劳改劳教
第七篇 农牧林水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生产关系
---- 第三节 作物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农技推广
---- 第六节 农机具
----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八节 病虫草鼠害及防治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草原与草场
---- 第三节 畜禽品种
---- 第四节 畜禽结构
---- 第五节 家畜改良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木生产
---- 第三节 经济林木
---- 第四节 古树
---- 第五节 森林资源保护
-- 第四章 乡镇企业与多种经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乡镇企业
---- 第三节 多种经营
---- 第四节 优惠政策
-- 第五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一江两河”开发
---- 第三节 农业开发区
---- 第四节 扶贫开发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防汛抗旱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体制与结构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工业结构
-- 第二章 轻纺与民族手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产品生产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四节 民族手工业企业
-- 第三章 原料及采掘工业
---- 第一节 伐木业
---- 第二节 云母加工工业
---- 第三节 铬铁矿工业
---- 第四节 铁合金工业
---- 第五节 水泥预制工业
---- 第六节 砖瓦工业
-- 第四章 机械及加工工业
---- 第一节 农业机械修造
---- 第二节 汽车修配
---- 第三节 印刷业
---- 第四节 木器加工企业
-- 第五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电力建设
---- 第三节 发电
---- 第四节 供用电与调度
---- 第五节 农电
-- 第六章 重点工矿企业
---- 第一节 矿业企业
---- 第二节 水泥制造企业
-- 第七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与质量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第九篇 商贸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统计
---- 第三节 物资购销
---- 第四节 分配与市场调节
---- 第五节 物资储运
---- 第六节 商贸财务
---- 第七节 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四节 市场
----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进出口业务
---- 第二节 收购
---- 第三节 边境贸易
---- 第四节 外贸管理
第十篇 粮油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财务管理
---- 第三节 粮油价格管理
---- 第四节 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粮油收购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油脂收购
-- 第三章 粮油供应
---- 第一节 城镇供应
---- 第二节 农牧区供应
---- 第三节 特种供应
---- 第四节 边民供应
---- 第五节 优惠卡供应
---- 第六节 饲料供应
---- 第七节 供应网点
---- 第八节 票证管理
-- 第四章 粮油市场
---- 第一节 粮油贸易
---- 第二节 盐粮交换
---- 第三节 其他交换
-- 第五章 调运
---- 第一节 调入
---- 第二节 调出
---- 第三节 内地粮油调拨
---- 第四节 油脂调运
---- 第五节 调运管理
-- 第六章 储藏
---- 第一节 粮食储藏
---- 第二节 油脂储藏
---- 第三节 粮油储备
-- 第七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饲料加工
----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
---- 第四节 粮油化验
第十一篇 城建 旅游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三节 建筑管理
-- 第二章 城镇规划
---- 第一节 泽当镇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县城规划
-- 第三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泽当镇建设
---- 第二节 县府所在地建设
-- 第四章 城镇设施
---- 第一节 镇区设施
---- 第二节 园林绿化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镇区公共交通
-- 第五章 建筑工程
---- 第一节 宫殿与城堡建筑
---- 第二节 寺庙建筑
---- 第三节 工业与住宅建筑
-- 第六章 建筑技术
---- 第一节 地形测绘
---- 第二节 建筑设计
--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环保措施
-- 第八章 旅游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旅游资源
---- 第三节 旅游景区、景点及线路
第十二篇 交通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运输管理
---- 第三节 车辆管理
---- 第四节 路政管理
---- 第五节 驾驶执照管理
---- 第六节 运输利税与规费征收
-- 第二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省道
---- 第三节 县道
---- 第四节 边境公路
---- 第五节 乡村公路
---- 第六节 公路养护
-- 第三章 桥涵
---- 第一节 大型桥梁
---- 第二节 中型桥梁
---- 第三节 小型桥涵
-- 第四章 公路运输
---- 第一节 非机械动力运输
---- 第二节 机械运输
-- 第五章 水运
---- 第一节 渡口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 第六章 航空运输
---- 第一节 建设贡嘎机场
---- 第二节 航线、航班
---- 第三节 客货运输
第十三篇 邮电
-- 第一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邮电管理
-- 第二章 邮政通信
---- 第一节 邮政业务
---- 第二节 邮路
---- 第三节 邮件分发运递
---- 第四节 邮政设备
-- 第三章 电信通信
---- 第一节 电信传输网络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电话
---- 第四节 无线寻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