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村志

城北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意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为依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实事求是,翔实地反映本村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历史性、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记事 与叙述的统一。融史志于一体,具有时代特点。

出版时间: 1991年09月

目录

封面
城北村志
题词
-- 孙伟光 中国共产党东村镇委员会书记
-- 王希桂 东村镇人民政府镇长
-- 韶光支无复,步履留旧踪。往事如可(鉴),聊慰前人情 辽东荒蓬为城北村志题于马年
-- ——明,大嵩卫指挥武略将军赵全
-- ——清,道光间礼部尚书
-- ——1944年 东海专区武装委员会
-- ——1945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 ——1945 胶东行政区主任公署副主任林一山
-- ——1945 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
-- ——1947 胶东行政区主任公署
-- ——1947年 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部
-- ——1948年 华东支前委员会
-- ——1948年 胶东文防主任马少波
-- ——1949年 剧作家虞棘
-- ——1949年 东行政区主任公署教育处
-- ——1975年 江苏省邳县革命委员会
-- ——1975年 东村人民公社儒家大队
-- ——1990年 中国·烟台当代企业家风采录《奋进曲》
-- ——1990年 海阳县人民政府
图片
-- 族风:乃孝乃忠,允文允武,克勤克俭,必信必睦 族风:系李氏五世祖李忠刚所拟,合族公允。忠刚生卒无考,
-- 城北
-- 附图
-- 城北村村民住宅区域示意图
-- 城北村民委员会
-- 部分奖状
-- 党员活动室部分刊板
-- 党支部暨村委会全体成员合影
-- 城北建筑公司在施工
-- 城北汽修厂在修车
-- 党支部书记李腾道(左二)会同支部成员制定新规划
-- 城北剪影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二日[烟台日报]刊载海阳县城北村剪影
-- 1989年,烟台市人民政府授予李腾道“烟台市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颁发证书和金杯
-- 1990年,李腾道荣获“烟台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 1989年,城北建筑公司经理李维金,被评为“海阳县建安企业优秀经理”。县政府颁发证书。
-- 村民旧宅
-- 村民新居
-- 浴春
-- 「六一」舞婆娑
-- 《城北村志》编纂组合影
-- 《城北村志》编纂领导组
-- 城北建筑公司正门
-- 城北建筑公司会议厅
-- 一九八九年公司承建的开发区十一号楼,评为市级优良工程。
-- 城北建筑公司混泥土构件厂一角
-- 城北福利汽车修配厂正门
-- 修车
-- 车队一角
-- 城北皮鞋加工厂机针车间一角
-- 底工车间之一部
-- 部分产品样品
-- 海阳县毛巾厂一角
-- 海阳县时装厂车间一角
-- 海阳县氨基酸厂一角
-- 城北百货商店一角
-- 巍巍崇山耸立,云烟缭绕飞动。古木苍翠掩茅庐,游人促膝品茗。
-- 岩叠翠,拔地突兀,宝刹梵宫隐现,苍松红树错落有致,老翁牵网画中。
-- 崇山峻岭,山壑清泉;宝塔殿宇隐峰巅,游人惬意畅谈:“遥对栖云寺,忽闻醒世钟。”
-- 山峦连绵,溪流蜿蜒。古木丛林环茅屋,临溪席地话沧桑。
-- 李铭功(1910—1945)字叙九,号铁仙。此为任教时书赠复友人。
-- 李铭森(1899—1955),字尚德,旧时任教,书词铭志
-- 李铭绶(1899—1978),字月轩。任教之时,书“良师育才,美玉振声”以为格言。上联残破。
-- 李维范(1904—1940),书赠月轩“惊涛何惧,高峰可攀”以抒胸怀。上联散失。

再进台上村
前言
凡例
概述
村事纪要
目录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地形、河流
-- 第三节 地质
-- 第四节 土壤
第二章 气候、物候、节 气和历法
-- 第一节 气候
---- 气温
---- 降水
---- 光照
---- 地温
---- 气压
----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三节 节 气与历法
第三章 村民
-- 第一节 姓氏、家庭、家族和宗族
---- 姓氏
---- 家庭、家族和宗族
-- 第二节 宗谱、谱书、世系取名序列
---- 宗谱
---- 谱书
---- 世系取名序列
-- 第三节 人口
---- 人口变动
---- 职业结构
---- 文化结构
---- 性别结构
-- 第四节 部分年份人口统计资料
-- 第五节 祖籍考略
---- 迁民的历史背景
---- 云南移民说
---- 李富部分后裔迁徙记略
---- 传说之讹
第四章 党支部与群众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台上支部
---- 历届党支部机构及负责人
---- 党员
---- 模范共产党员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农民抗日救国会,农民救国会、贫下中农协会
---- 农救会的主要负责人
---- 职工抗日救国会
---- 青年抗日救国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
---- 历届团支部书记
---- 妇女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民主妇女联合会
---- 儿童团、少年儿童队、少年先锋队、红小兵
第五章 村政
-- 第一节 隶属演变
-- 第二节 村政机构设置及行政负责人
-- 第三节 各历史时期村政机构的职能
-- 第四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五节 村政财务管理
-- 第六节 民事调解工作
-- 第七节 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政工作
-- 第九节 计划生育
---- 一、旧的生育观念
---- 二、计划生育方针的实施
-- 第十节 医疗卫生事业
---- 医疗今昔
---- 村办医疗站
---- 兽医
---- 爱国卫生活动
-- 第十一节 公益与福利
-- 第十二节 赡养老人孝敬父母
-- 第十三节 文明家庭
第六章 农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体制沿革
---- 个体
---- 互助组
----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人民公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 农机具
---- 农具的变革
---- 农业机械的使用
-- 第四节 耕作技术
---- 耕作制度的变革
---- 作物布局的变化
---- 作物栽培
-- 第五节 整地改土、挖河修路
-- 第六节 蔬菜
-- 第七节 饲养
第七章 田赋、公粮、征购粮
第八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果业
第九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农田井
-- 第三节 平顶大坝
-- 第四节 小山水库
-- 第五节 电灌站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第十章 多种经营经济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店铺、商贩、手工业者
---- 一、店辅和商贩
---- 二、屠宰业
---- 三、小手工业
---- 四、台上瓦匠帮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手工业、作墒、合作社
---- 肥皂作坊
---- 试制人工纺线机
---- 村办合作社
---- 弹棉花
---- 油坊
-- 第三节 合作化、公社化期间的副业经济
---- 豆腐坊、粉坊
---- 面粉加工厂
---- 草制艺品
第十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三节 用具
-- 第四节 部分统计资料
第十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简记
-- 第二节 建国后农产品的收购价
-- 第三节 部分商品古今价格录
第十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同乐处、俱乐部、剧团
-- 第二节 秧歌
-- 第三节 《李氏诗词集拾遗》
---- 李桂华诗一首
---- 李岱诗二首
---- 李文奕诗一首
---- 李日诉 诗一首
---- 李积厚《李氏家训》
---- 李积忠诗四首
---- 李铭功诗联三则
---- 李铭绶诗三首
-- 第四节 书画
-- 第五节 对联
-- 第六节 文艺创作
-- 第七节 有线广播
-- 第八节 电视
-- 第九节 电影
-- 第十节 “两家”、“一室”
-- 第十一节 鼓词、打鼓书
-- 第十二节 “阁”、“阁楼”
第十四章 教育
-- 第一节 历代教育方针
-- 第二节 本村的教育事业
---- 崇尚教育
---- 村塾学馆
---- 村学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冬学、识字班、农民夜校
---- 80年代向科技型发展的成人教育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第五节 塾师、教师名录
---- 本村自清朝至今执教过的塾师、教师
---- 清未至今在本村扰教过的外籍教师
-- 第六节 本村大、中专毕业和在校生名录
-- 第七节 明清时期获科举学位者
第十五章 兵事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世袭兵制
---- 募兵制
---- 志愿兵制
---- 义务兵役制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支前、参战
-- 第四节 兵燹战祸
第十六章 民风习俗
-- 第一节 民风、族风
-- 第二节 礼仪
---- 婚礼
---- 丧礼
---- 贺礼
-- 第三节 称谓
---- 一、亲属称谓
---- 二、社会称谓
---- 三、年龄称谓
---- 四、礼貌称谓用语
-- 第四节 习俗
---- 一、节令习俗
---- 二、国家规定的以公历月、日的纪念日
---- 三、行业习俗
---- 四、农民习俗
---- 五、通忌
-- 第五节 文明风范
---- 率先垂范
---- 孝行可风
---- 待侄如子
---- 拾金不昧
---- 祖孙同乐
---- 助人为乐
-- 第六节 恶习流弊
---- 缠足
---- 赌博
---- 吸毒
---- 蓄婢、纳妾
---- 童婚与童养媳
---- 迷信
---- 酗酒
---- 通关节 、走后门、弄私舞弊
第十七章 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谚语
---- 气象谚语
---- 农业谚语
---- 生活谚语
---- 工作谚语
---- 其它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第十八章 政事纪要
-- 第一节 “双减”、“一增”
-- 第二节 土地改革与复查运动
-- 第三节 “四清”运动
第十九章 人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李铭治
---- 李铭亮
---- 李桂珍
---- 李善道
---- 李维笙
---- 李维经
---- 李维语
---- 李维诰
---- 李维波
---- 李正道
---- 李德俊
---- 李铭锡
-- 第二节 革命残废荣誉军人名录
-- 第三节 建国前志愿兵(包括从政)人名录
-- 第四节 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名录
-- 第五节 义务兵名录
-- 第六节 中共城北支部1990年党员名录
-- 第七节 城北籍干部名录
---- 李新生
---- 李翠英
---- 李龙道
---- 李乐道
---- 李铭棣
---- 李铭玖
---- 李维贤
---- 李维敏
---- 李进道
---- 李鸿英
---- 李德本
---- 姜庆礼
---- 李德忠
---- 李德芝
---- 李铭翰
---- 李秀水
---- 李树范
---- 李维俭
---- 李维琛
---- 李山道
---- 李德谦
---- 李维泽
---- 李贵道
---- 李总道
---- 李德玉
---- 李维举
---- 李德琏
---- 李维彩
---- 李德芝
---- 李维山
---- 李一道
第二十章 附录
-- 第一节 文献辑存
---- 台上村村政纲要(1945.3)
---- 悼“四八”遇难烈士(1946.4)
---- 献给党中央的贺信(1949.10)
---- 誓词(1949.12)
---- 城北村1990年工作要点
---- 城北村村民委员会干部守则
---- 城北村《村规民约》
-- 第二节 诗文荟萃
---- 赞台上业余剧团—马少波
---- 依然昔日稚子情—荒蓬
---- 神圣的使命——记农民企业家李腾道
---- 赵冰姿诗词四首
---- 李进道论文两篇(摘要)
---- 农家晚饭——赵黎华
---- 城北人民欢呼国庆—于雪枫
---- 读《三更灯火五更鸡》——李德玉
---- 俊儿——李德芹
---- 历史的祭文——李一道
-- 第三节 书简集录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 棘林沟龙凤呈祥
---- 杨二邱担山赶太阳
---- 周仓斩蛟
---- 神马传奇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