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志

临夏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临夏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11月

目录

封面
临夏县志
《临夏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编辑部工作人员名单
图片
-- 临夏县在临夏州的位置图
-- 临夏县行政区划图
-- 县城新姿
-- 母太子山远景
-- 土门关
-- 县委办公大楼
-- 县政府办公大楼
-- 县人大政协办公大楼
-- 老鸦关
-- 达里加山远眺
-- 兰郎公路穿越县境(新集乡)
-- 县中教学楼
-- 县中礼堂(建于1938年)
-- 县医院门诊大楼
-- 县水泥厂
-- 县邮电大楼
-- 工会俱乐部
-- 土桥卫生院
-- 县幼儿院
-- 韩集骡马市场
-- 土桥农贸市场
-- 北塬渠红水沟大渡槽
-- 北塬渠总干渠衬砌
-- 大寨子电灌站一级泵房
-- 北塬渠进水口
-- 双城水电站外景
-- 刁祁水电站一站机房
-- 北塬农田、林网一角
-- 北塬渠公路渠系配套
-- 大寨子电灌
-- 刁祁乡台属红鳟鱼场
-- 临夏河州酒厂「河州春特曲」被评为第四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 (冫可)州春系列名酒
-- 新集砖厂
-- 莲花乡花椒林
-- 县酒厂生产的「五山池」系列名酒
-- 县大理石厂生产大理石工艺品
-- 加工出口蕨菜
-- 林家河滩苗圃
-- 新集乡麦田
-- 岗沟流域一号(范阳山)坝库
-- 岗沟大坝
-- 安家坡乡果园
-- 南部山区畜牧业迅速发展
-- 本县培育的细毛羊
-- 人工培育牛黄手术
-- 本县培育的良种牛
-- 李元厚书
-- 马福祥书写的「虎」字
-- 马福祥书
-- 江富元作:甘肃陇苗杂志发表
-- 北塬乡崔家庄遗址出土的石铲、双耳侈口罐属齐家文化
-- 桥寺乡朱家敦、杨家河出土的彩陶钵、双耳陶罐
-- 桥寺乡朱家敦遗址出土的双耳彩陶罐、双耳彩陶壶
题辞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疆域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县城和乡镇小
---- 第一节 县城韩集镇
---- 第二节 乡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区域地质发展史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形
---- 第一节 南部山地
---- 第二节 低山、梁峁、沟壑区
---- 第三节 黄土台原与河谷盆地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光照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蒸发和湿度
----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 第五章 土壤与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动物
---- 第一节 兽
---- 第二节 禽和鱼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震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暴雨 水灾
---- 第四节 霜冻与虫害
第三编 人 口
-- 第一章 历代人口
-- 第二章 人口分布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文化、职业构成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第四编 农 业
-- 第一章 体 制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耕地
---- 第四节 粮食作物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第六节 种子
---- 第七节 肥料
---- 第八节 耕作制度改革
---- 第九节 植物保护
---- 第十节 农业区划
---- 第十一节 农机具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林业规划调查与林业区划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护林防火
----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草、饲料
---- 第二节 发展简况
---- 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水利电力建设
---- 第一节 水资源及水利事业简况
---- 第二节 水系河流
---- 第三节 机构
---- 第四节 水利工程
---- 第五节 水利管理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第五编 工业、交通、邮电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简况
---- 第三节 企业
-- 第二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简况
---- 第三节 企业
-- 第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简况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公路运输
---- 第五节 公路养护
---- 第六节 路政管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六编 商 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一节 国营商业系统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系统
---- 第三节 粮食系统
-- 第三章 商业网点
---- 第一节 国营商业系统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系统
---- 第三节 粮食系统
-- 第四章 收购
----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二节 粮油统购
---- 第三节 粮油议价收购
-- 第五章 销售
---- 第一节 生活资料销售
---- 第二节 生产资料销售
---- 第三节 粮食返销
-- 第六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集市选介
-- 第七章 工商与物价
---- 第一节 工商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价格调整
---- 第四节 价格改革
第七编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地方财政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税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流通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农业信贷
---- 第五节 工商信贷
----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
第八编 政 权
--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基层人民政府
--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主要工作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法院
---- 第四节 司法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安置
----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救济
---- 第五节 社会救济
---- 第六节 处理边界纠纷
---- 第七节 婚葬管理与改革
-- 第六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前职官
---- 第三节 解放后干部队伍
---- 第四节 工人队伍
---- 第五节 干部管理
---- 第六节 劳动工资
第九编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纪律检查
---- 第四节 党员教育与干部培训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档案
---- 第七节 党校教育
---- 第八节 信访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和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临夏县支部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临夏县支部委员会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临夏县总工会
----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 临夏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 临夏县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编 军 事
-- 第一章 机构与兵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兵役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解放前地方武装
---- 第二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民兵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代以前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 第四章 军事工程
---- 第一节 关隘
---- 第二节 城池、堡寨、烽墩
-- 第五章 重要战事
---- 第一节 同治年间河州反清斗争
---- 第二节 光绪二十一年反清斗争
---- 第三节 1928年河州事变
---- 第四节 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第十一编 教育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私塾、义学
---- 第三节 幼儿及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研活动与成果
---- 第五节 科技应用
---- 第六节 科普活动与科技情报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宣传与群众文艺
---- 第二节 诗歌节选
---- 第三节 图书发行和阅览
---- 第四节 电影
---- 第五节 广播电视
-- 第四章 卫生医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卫生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中医药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村体育
---- 第四节 武术
---- 第五节 运动会与比赛成绩
-- 第六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碑刻
---- 第三节 馆藏文物
第十二编 社 会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古代民族
---- 第二节 现居民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三章 风俗民情
---- 第一节 婚俗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传统节日
---- 第四节 衣服、饮食、住房
---- 第五节 生俗寿辰
---- 第六节 其他习俗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法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 借用语
第十三编 人 物
-- 第一章 立传人物
---- 马占鳌
---- 马海晏
---- 马福禄
---- 马安良
---- 马占奎
---- 马 麒
---- 马福祥
---- 马 麟
---- 马鸿宾
---- 马鸿逵
---- 马 彪
---- 马步青
---- 马丕烈
---- 马步芳
---- 马仲英
---- 马惊靖
---- 黄德魁
---- 侯世奎
---- 鲁瑞林
---- 卢忠良
---- 鲁大昌
---- 马继援
---- 马彦良
---- 马朝林
---- 韩廷富
---- 马来者卜
-- 第二章 简介人物
---- 马千龄
---- 马 禄
---- 鲁效祖
---- 马步康
---- 马呈详
---- 鲁桂舫
---- 侯巨卿
---- 唐仲绳
---- 杨松轩
---- 马天祥
---- 张德功
---- 蒲永发
---- 马秉良
---- 宋承周
---- 马莲舫
---- 王福海
---- 魏廷贤
---- 黄菩萨
---- 王志仁
---- 古世忠
---- 金可南
---- 马虎山
-- 第三章 列表人物
后记
-- 一、修志文件辑存
-- 二、《临夏县志》终审人员名单
-- 三、《临夏县志》编修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