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冯村志》的编写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服务于我村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较完整地记述冯村、塘川建村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史实。
出版时间:
2007年09月
目录
封面
题词
--
诗作者郑孝燮先生,系中央建设部古建筑专家
--
冯百研,1939年8月生,安徽绩溪冯村人,曾任中共宣城地委委员、宣州市委书记;宣城行署常务副专员、政
--
赵敏生,中共绩溪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冯联杰,1935年生,安徽绩溪冯村人,湖北工学院教授。曾任院教务处处长、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院学术委
图片
--
冯村境域图
--
2005年换届后的中共浩寨总支冯村第一分支委会、村民组领导成员
--
中共长安镇冯村支委会、冯村村民委员会领导成员
--
《冯村志》编写组成员
--
《冯村志》编纂领导组成员。
--
冯村老协会、关协会理事会成员
--
水稻田
--
桑树园
--
七磡山山林
--
养兔专业户
--
县领导在冯村水泥路竣工通车典礼上剪彩
--
在竣工通车仪式上胡德全代表村支委村委会致词
--
参加通车仪式的小车徐徐通过新建成的水泥路
--
冯村水泥路竣工纪念墙
--
冯村村道两旁的油菜田
--
2007年4月14日,在第19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中国轻工联合会会长陈仕能、中国文房四宝协会
--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良才墨业公司精制的墨品
--
安徽省绩溪县良才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良才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首届命名表彰的工艺美术大师
--
冯卫东创办于浙江的双马园林景观有限公司设计的月亮湖景观效果图
--
冯晶创办于登源的采石场
--
冯晓宏创办于县城的家具店
--
冯晶创办于县城的红蜻蜓皮鞋专卖店
--
村内水街(一)
--
村内水街(二)
--
塘塝上村民居
--
槐溪上的古桥古民居
--
塘塝上村全景
--
清代建筑的民居内景
--
古民居大树第
--
清代建筑的民居
--
水街跨路楼
--
科甲名门大夫第
--
刺史第
--
石牌坊上的石雕局部
--
明代嘉靖间冯兰大夫坊
--
据县志所载,今保存最完整的、宣徽最早的牌坊,明代成化间冯瑢进士第
--
水街旁的石凳
--
水街旁的石椅
--
水街旁的石柱、石水池
--
大夫第、大树第等古建筑的各式砖雕门罩
--
门罩砖雕局部
--
大夫第内的月梁木雕
--
民居建筑中的斜撑木雕
--
民居建筑中的桡头、花撑木雕
--
民居中的棂窗门木雕
--
槐溪上的云庄桥
--
槐溪上的龙门桥(首建桥)
--
槐溪上的崇义桥
--
槐溪上的安仁桥
--
槐溪上的龙门桥
--
槐溪上的北山桥
--
冯村舞龙队参加县民间文艺调演时在街头表演
--
云庄小学校徽
--
云庄小学女生课外活动
--
云庄小学董事会与部分教师在会议厅议事
--
云庄小学学生军事体育课
--
云庄小学学生体育课
--
云庄小学全体师生合影
--
云庄小学大门(原前厅砖牌坊)
--
云庄小学教职员工与高级班学生于大礼堂合影
--
云庄小学体育器械与成绩陈列馆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区域变迁
--
第三节 行政隶属
----
一、宋一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第二节 丘陵
--
第三节 溪流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植被
--
第六节 气候物候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人口迁徙
----
一、迁入
----
二、迁出
--
第三节 人臼素质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面积分布
--
第二节 土地经营制度
----
一、私有制和农户个体所有制
----
二、集体所有制
----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
--
第四节 种植制度和技术
----
一、种植制度
----
二、作物品种和良种引进
----
三、作物育秧和栽培
----
四、肥料
----
五、农作物保护
--
第五节 农作机具
----
一、耕作机具
----
二、植保机具
----
三、收获机具
----
四、运输工具
----
五、其他农用工具
第五章 牧副渔业
--
第一节 家畜家禽饲养
----
一、耕牛饲养
----
二、生猪饲养
----
三、家禽饲养
----
四、兽医和疫病防治
--
第二节 水产饲养
----
一、养鱼
----
二、鱼病防治
--
第三节 兔、蜂饲养
----
一、养兔
----
二、养蜂
--
第四节 经济作物种植
----
一、油菜籽
----
二、西瓜
----
三、苎麻
----
四、茭笋
----
五、猕猴桃
----
六、菌菇
----
七、果、瓜
----
八、竹笋、香椿
--
第五节 采集、狩猎
----
一、采集
----
二、狩猎
第六章 蚕桑业
--
第一节 植桑
----
一、育苗
----
二、桑园
--
第二节 养蚕
----
一、蚕种
----
二、消毒
----
三、饲养
----
四、蚕蔟(山)
----
五、丝茧销售
--
第三节 蚕具与蚕室
--
第四节 蚕病防治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节 竭坝
--
第二节 水库
----
一、金岭水库与东干渠
----
二、杨关坑水库
--
第三节 水塘
--
第四节 提水工具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建国前林业
--
第二节 建国后林业
第九章 工商业
--
第一节 工业
----
一、粮食加工
----
二、建筑材料
----
三、旅外工业
--
第二节 商业
----
一、村内店肆
----
二、旅外商业
第十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村道修建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信
第十一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冯村、塘螃上的起源
--
第二节 村落布局
----
一、水口
----
二、河道、桥梁
----
三、街巷、六厅
--
第三节 公共建筑
--
第四节 照明用具
--
第五节 饮用水
--
第六节 民宅
--
第七节 用地管理
第十二章 党政组织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国民党基层组织
----
一、国民党冯村区分部
----
二、保甲组织
--
第二节 基层政权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
二、行政村、村委会自治组织
----
三、村民代表大会
第十三章 群众团体和民间组织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妇联会
--
第四节 青年团
--
第五节 计划生育协会
--
第六节 老年人协会和关心下一代协会
--
第七节 打会
--
第八节 成事组
第十四章 教育 体育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节 小学
----
一、云庄小学
----
二、冯川小学
----
三、塘川小学
--
第四节 浩寨中学
--
第五节 农民冬校
第十五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乡村郎中
--
第二节 土医疗法
--
第三节 合作医疗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第十六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传统民间文艺
----
一、舞狮
----
二、舞龙
--
第二节 戏曲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一、短剧
----
二、诗词
----
三、楹联
----
四、曲谱
第十七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古建筑
----
一、宗祠、厅屋
----
二、庙宇
----
三、牌坊
----
四、石桥
----
五、台、灯、碑、亭
--
第二节 三雕艺术
----
一、石雕
----
二、砖雕
----
三、木雕
--
第三节 民宅府 第
--
第四节 古墓与地貌形象
----
一、古墓
----
二、二十四圹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冯文孙
----
冯奉世
----
冯异
----
冯道(882~954)
----
冯蘩(756~827)
----
冯定(777~840)
----
冯延普
----
冯显孙(1296~1379)
----
冯靖
----
冯瑢(1435~1515)
----
冯道规
----
冯端本
----
冯汝骙(1861~1911)
----
冯嗣理(1872~1935)
----
冯承根(1873~1934)
----
冯景铭(1859~1909)
----
冯百川(1907~1973)
----
冯朝林(1883~1960)
----
冯百棣(1915~1979)
----
冯有德(1937~2006)
----
胡德全(1945~2005)
----
冯庆柏(1928~2006)
--
第二节 人物录
--
第三节 抗日战争阵亡志士
----
冯百禄
--
第四节 革命烈士
----
冯文道
--
第五节 热心公益人士
----
一、古代人士
------
冯积义
------
冯永绍
------
冯汝恩、汝猷、汝标、汝镜
------
冯景稔
------
冯定传
------
江带娣(1880~1956)
------
冯百安
------
冯运槐(1909~1987)
------
冯端礼
----
二、当代人士
------
冯运鸿(1925~2004)
------
汪继托
------
冯定铎
------
冯景升
------
冯启淮
------
冯联杰
------
冯建平
------
冯良才
------
唐建军
------
汪孝松
------
冯卫东
--
第六节 冯村旅外乡亲名录
第十九章 谣谚
--
第一节 民(童)谣
--
第二节 谚语
----
一、气候谚
----
二、农事谚
----
三、警世谚
----
四、生活谚
----
五、俚语
----
六、喻言
第二十章 民风习俗
--
第一节 婚姻家庭
----
一、婚姻
----
二、家庭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一、婚嫁
----
二、丧葬
--
第三节 时节
--
第四节 庙会
--
第五节 迷信陋习
第二十一章 文献辑存
--
第一节 历代序文录
--
第二节 云庄书院题名记
--
第三节 云庄小学创办文录
--
第四节 杂记
第二十二章 冯村姓氏源流
--
第一节 姓氏的起源
--
第三节 世系排行表
----
一、冯姓排行
----
二、塘川、七磡山汪姓排行
--
第四节 冯氏祖训
--
第五节 祭祖俗例
----
一、年祭
----
二、清明祭扫祖墓
--
第六节 冯氏宗谱(村志)历代编纂纪
--
第七节 现代世系
----
一、冯姓村民世系
----
二、冯村汪姓世系
----
三、冯村他姓世系
《冯村志》编纂领导组
2005年调整后的编纂领导组
《冯村志》编纂组
对外联络、财务组
编后记
编印《冯村志》乐助款者芳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