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志

灵石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灵石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张友渔题词
-- 县城鸟瞰
-- 五一铁厂
-- 化肥厂
-- 原煤精洗
-- 灵煤外运
-- 石膏山水电站
-- 玉成发运站
-- 乡镇煤矿
-- 出口电石
-- 白——石膏
-- 黄——硫磺
-- 兰——焦炭
-- 红——铁矿
-- 黑——煤炭
-- 特种焊条
-- 石膏产品
-- 铸铁管
-- 大岳牌电视机
-- 建设农田
-- 地膜覆盖
-- 打井队
-- 联合收割
-- 优种小麦
-- 国务院奖状
-- 宝塔蓖麻
-- 梨花盛开
-- ①科学养蜂
-- ②六畜兴旺
-- ③饲养奶牛
-- ④养梅花鹿
-- 中心商场
-- 豪士服装
-- 精制果丹皮
-- 农贸市场
-- 春节联欢
-- 英雄锣鼓
-- 独龙杆
-- 翘杆
-- 抬阁
-- 武术表演
-- 灵中教学楼
-- 史志成果
-- 乡村小学
-- 草地电视接收站
-- 灵石医院
-- 毛主席同裴孟飞合影
-- 毛主席在西庄
-- 红军东征
-- 朱德总司令在水头
-- 人民功臣证件
-- 灵东灵西会师
-- 灵石
-- 周槐
-- 静升 石雕
-- 资寿寺
-- 石斧
-- 驼鸟蛋化石
-- 铜尊
-- 铜卤
-- 古钱币
-- 铜鼎
-- 宋代花瓶
-- 铜爵
-- 韩信墓
-- 县委大楼
-- 灵石宾馆
-- 农村住宅
-- 山区公路
-- 灵石剧院
-- 汾河大桥
-- 灵石口
-- 子夏庙遗址
-- 县城夜景
-- 韩信岭
-- 介子祠旧址
-- 石膏山
-- 石膏山南天门
-- 石膏山冰瀑
-- 石膏山溶洞
-- 绵山雄姿
-- 石膏山涧流
-- 灵石县政区图
灵石县志编 纂委员会
灵石县志编 纂人员
灵石县志办公室成员
审稿单位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建置人口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县城集镇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泉水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日照气温
---- 第三节 降水湿度
---- 第四节 气压风力
---- 第五节 气候分区
-- 第四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生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热风
---- 第二节 雨涝冰雹
---- 第三节 霜冻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地震
第三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年度计划
---- 第二节 五年计划
---- 第三节 十年规划
-- 第二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普查
---- 第二节 土地征用
-- 第三章 物资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资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四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合同监证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标准管理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审计
---- 第二节 监督
第四编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重工业
---- 第一节 电力工业
---- 第二节 煤炭工业
---- 第三节 冶炼工业
---- 第四节 机械工业
---- 第五节 建材工业
---- 第六节 化学工业
-- 第三章 轻工业
---- 第一节 纺织
---- 第二节 服装鞋帽
---- 第三节 陶瓷
---- 第四节 造纸印刷
---- 第五节 木器加工
---- 第六节 食品加工
-- 第四章 乡镇工业
---- 第一节 企业沿革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产品效益
-- 第五章 名特产品
---- 第一节 名产
---- 第二节 特产
第五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渡口 桥梁 涵洞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网路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六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规划设计
---- 第一节 城乡规划
---- 第二节 建筑设计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池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第三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四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施工队伍
---- 第二节 建筑工程
-- 第五章 房产管理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第七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体制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业管理形式
-- 第二章 耕地劳力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力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作物
---- 第二节 农田管理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地林场
---- 第二节 采种育苗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经济林木
---- 第五节 林木管护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牧草饲料
---- 第二节 家畜家禽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副业
---- 第一节 养殖业
---- 第二节 采集业
---- 第三节 编织业
---- 第四节 猎狩
--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三节 乡村用水
---- 第四节 水利管理
-- 第八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农具
---- 第二节 农机
-- 第九章 收益分配
---- 第一节 收益
---- 第二节 分配
-- 第十章 土特产品
第八编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渠道网点
---- 第一节 店铺
---- 第二节 社点
---- 第三节 公司
---- 第四节 集市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四章 粮食贸易
---- 第一节 征收
---- 第二节 购销
---- 第三节 储运
-- 第五章 专卖物资
---- 第一节 石油
---- 第二节 木材
---- 第三节 钢材
-- 第六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务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收购
---- 第二节 出口主要商品
第九编 财政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债券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保险
第十编 党派 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纪律检查
---- 第四节 统一战线
---- 第五节 革命记略
-- 第二章 其它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灵石县支部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同盟灵石县支部筹委会
-- 第三章 团体
---- 第一节 政治团体
---- 第二节 经济团体
---- 第三节 学术团体
第十一编 政权 政法
-- 第一章 政权
---- 第一节 权力机构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节 议政机构
---- 第四节 人民政协
-- 第二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第十二编 人劳民政
-- 第一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待遇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婚姻管理
---- 第四节 人民信访
第十三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要地
---- 第一节 地形特征
---- 第二节 关隘
-- 第二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府兵募兵
---- 第二节 志愿兵役
---- 第三节 义务兵役
---- 第四节 兵农合一
-- 第三章 防务驻军
---- 第一节 防务
---- 第二节 驻军
-- 第四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县区武装
---- 第二节 民兵
-- 第五章 兵役机构
---- 第一节 武委会
---- 第二节 武装部
---- 第三节 兵役局
-- 第六章 兵事记要
---- 第一节 古代兵事
---- 第二节 红军东征
---- 第三节 抗日战争
---- 第四节 解放战争
------ 附:日军罪行记
第十四编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儒学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勤工俭学
---- 第八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第十五编 文化 新闻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网络
---- 第二节 场地
-- 第二章 戏剧曲艺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曲艺
-- 第三章 电影 电视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幻灯
-- 第四章 音乐美术
---- 第一节 音乐
---- 第二节 美术
-- 第五章 书法摄影
---- 第一节 书法
---- 第二节 摄影
-- 第六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秧歌
---- 第二节 民歌
---- 第三节 舞蹈
---- 第四节 社火
-- 第七章 著述作品
---- 第一节 著述
---- 第二节 作品
-- 第八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九章 文物 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名胜
---- 第三节 管理
-- 第十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通讯报道
---- 第三节 广播
第十六编 体育 卫生
-- 第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比赛成绩
---- 第五节 体育设施
---- 第六节 体工队伍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药物
---- 第四节 药政
第十七编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职工生活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第三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岁时节日
---- 第三节 婚丧礼仪
-- 第四章 新风美德
---- 第一节 支援家乡
---- 第二节 集资办学
---- 第三节 助人为乐
---- 第四节 拾金不昧
-- 第五章 方言谣谚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四节 民谣
---- 第五节 民谚
---- 第六节 歇后语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七章 族谱
-- 第八章 民间传说
第十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
------ 师范
------ 李武功·李实
------ 裴继芳
------ 侯九读
------ 孟太真
------ 何道深
------ 何思钧
------ 梁中靖
------ 杨尚文
------ 余承恩
------ 杨昉
------ 杨荫廷
------ 何乃莹
------ 耿文光
---- 第二节 现代人物传
------ 赵子瑗
------ 牛万全
------ 何澄
------ 阎登椿
------ 朱炳仁
------ 耿步蟾
------ 贺学庵
------ 梁子言
------ 张养田
------ 李汉章
------ 朱亮清
------ 郭喜雨
------ 金石
------ 吴秀英
------ 孟裴飞
------ 张菊如
------ 郭万胜
------ 张文昂
------ 赵四兰
------ 郭翥亭
------ 柳云
------ 郭有余
------ 王成德
------ 张习之
---- 第三节 革命英烈传
------ 郭清
------ 宋相雄
------ 王昌柱
------ 康文郁
------ 刘子济
------ 成开祥
------ 张宝善
------ 袭寿煌
------ 韩光有
------ 和清川
------ 裴金旺
------ 李毛娃
------ 赵仲元
------ 张耀辉
------ 郭长旺
------ 吴来全
------ 蔡福勤
------ 张清民
------ 许凯
------ 严彪
------ 张兴
------ 王虎安
------ 李常旺
------ 康占虎
------ 张维新
------ 赵昌荣
------ 张宝
------ 李秀英 李改英 郭爱莲
------ 曹爱珠
------ 田二元
------ 梁树棠
------ 高剑平
------ 武天祥
------ 何绍裕
--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古代人物
---- 第二节 现代人物
---- 第三节 红军
---- 第四节 劳动模范
大事记
-- 一、古代大事(590-1911年)
-- 二、中华民国大事(1912-1949年9月)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1949.10-1985年)
附 录
-- 一、文献选录
-- 二、历代修志记略
-- 三、新编 专志简介
-- 四、1986-1990年补要
-- 五、灵石之最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