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廊坊市的土地资源、土地制度、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6
出版时间:
2001年01月
目录
封面
廊坊市土地志
图片
--
廊坊市地图
--
廊坊市区金光道(1998年)
--
廊坊市区新华路(1998年)
--
廊坊市区一角
--
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1995年)
--
开发区会展中心(1998年)
--
开发区广场(1997年)
--
1993年8月18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先进(左二)来廊坊作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报告
--
1996年7月5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左一)到廊坊市指导工作
--
1987年廊坊地区召开第一次土地管理工作会议
--
廊坊市土地管理局门口(1996年)
--
廊坊市土地管理局院内(1996年)
--
1999年6月25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左)、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中),来廊坊指导工作,与
--
《廊坊市土地志编委会》全体成员研究市土地志编纂工作
--
廊坊市土地志编委会主任、市土地管理局局长王高潮(右)与廊坊市土地志主编、高级工程师施泰(左)合影。
--
廊坊市土地志编委会全体合影。
--
廊坊市土地志撰稿人合影
--
廊坊市土地志稿评审会会场(1999.12.10),河北省土地志主编范绍宗(中);河北省土地管理局副局
--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版权页
《廊坊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廊坊市土地志》编写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先秦两汉时期
--
三国至南北朝
--
隋唐五代时期
--
宋辽金元时期
--
明代时期
--
清代时期
--
中华民国时期
--
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章 土地环境
--
第一节 土地自然环境
----
一 、地质地矿地貌
----
二、土壤类型分布
----
三、河流及地下水
----
四、气候环境条件
----
五植被类型分布
--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
----
一、地理位置四邻
----
二、建置历史沿革
----
三、土地版图变迁
----
四、区划人口现状
----
五、国民经济概况
----
六、人口土地关系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总量
----
一、土地概查结果
----
二、土地详查结果
----
三、土地面积现状
--
第二节 农业用地资源
----
一、耕地资源利用
----
二、园地资源数量
----
三、林地资源数量
----
四、牧草地资源
--
第三节 建设用地资源
----
一、居民点及工矿
----
二、交通用地资源
--
第四节 水域用地资源
----
一、概查水域面积
----
二、详查水域数量
----
三、水域占地现状
--
第五节 后备土地资源
----
一、土地概查面积
----
二、土地详查数量
----
三、未利用地现状
----
四、后备资源数量
--
第六节 市规划区土地
----
一、土地资源数量
----
二、开发区之土地
第三章 土地所有制度
--
第一节 土地共有制度
----
一、氏族公社时期
----
二、奴隶社会时期
--
第二节 封建所有制度
----
一、三国以前时期
----
二、晋至清代时期
----
三、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农民所有制度
----
一、减租减息运动
----
二、土地改革运动
----
三、互助组初级社
--
第四节 土地公有制度
----
一、集体所有土地
----
二、国家所有土地
第四章 土地使用制度
--
第一节 国有地使用制
----
一、农用国有土地
----
二、城镇非农用地
--
第二节 私有土地使用制
----
一、清代以前时期
----
二、中华民国时期
----
三、土改至初级社
--
第三节 集体土地使用制
----
一、高级社时期
----
二、人民公社时期
----
三、改革开放时期
--
第四节 使用制度改革
----
一、宅地有偿使用
----
二、出让转让抵押
第五章 地价地税收费
--
第一节 所有权价格
----
一、土地买卖价格
----
二、土地征用价格
----
三、土地出让价格
----
四、土地转让价格
--
第二节 使用权价格
----
一、农用租佃价格
----
二、城区租赁价格
----
三、土地抵押价格
--
第三节 土地定级估价
----
一、定级估价概况
----
二、成果验收鉴定
----
三、市区地价修定
----
四、土地估价实绩
--
第四节 土地赋税征收
----
一、农村土地赋税
----
二、城镇土地税收
--
第五节 土地收费情况
----
一、宅基地使用费
----
二、乡企用地收费
----
三、土地使用费
----
四、土地级差地租
----
五、南水北调费
----
六、土地登记费
第六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农村土地调查
----
一、土地清丈查田
----
二、土壤调查普查
----
三、境内土地概查
----
四、利用现状调查
----
五、土地变更调查
--
第二节 村庄地籍调查
----
一、调查组织实施
----
二、调查过程成果
----
三、地籍调查结果
----
四、调查结果比较
----
五、地籍调查质量
--
第三节 城镇地籍调查
----
一、桐柏试点调查
----
二、万庄矿区调查
----
三、市域调查综述
--
第四节 市区地籍调查
----
一、市区土地环境
----
二、调查工作过程
----
三、地籍调查成果
----
四、主要工作特点
----
五、成果验收鉴定
----
六、组织领导情况
--
第五节 土地登记制度
----
一、农村土地登记
----
二、城镇土地登记
--
第六节 土地统计制度
----
一、土地统计概况
----
二、土地统计结果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国家用地管理
----
一、征用土地管理
----
二、征地前后管理
----
三、特殊情况管理
----
四、使用权的管理
--
第二节 乡镇用地管理
----
一、用地中的问题
----
二、基本管理方法
----
三、用地审查内容
----
四、公益事业用地
----
五、专业户用地
--
第三节 宅基地的管理
----
一、建土地局之前
----
二、土地局建立后
--
第四节 定额计划管理
----
一、定额用地管理
----
二、计划用地管理
第八章 土地规划
--
第一节 农村土地规划
----
一、建国初期规划
----
二、高级社时规划
----
三、人民公社规划
----
四、区域种植规划
--
第二节 首次总体规划
----
一、总体规划基础
----
二、指导思想原则
----
三、规划目标方向
----
四、实施对策措施
--
第三节 重编总体规划
----
一、简要过程成果
----
二、规划报告摘录
----
三、规划说明摘录
----
四、专题研究简述
--
第四节 县、乡总体规划
----
一、县级总体规划
----
二、乡级总体规划
--
第五节 城镇村规划
----
一、廊坊市区规划
----
二、县城土地规划
----
三、乡镇用地规划
----
四、规划实施情况
第九章 土地开发复垦
--
第一节 土地开发综述
----
一、清前土地开发
----
二、民国土地开发
----
三、建国后的开发
--
第二节 土地开发分述
----
一、沙荒地的开发
----
二、盐碱荒地开发
----
三、山区土地开发
----
四、闲散荒地开发
----
五、农村庭院开发
--
第三节 土地复垦利用
----
一、窑厂弃地复垦
----
二、矿山用地复垦
----
三、坟墓占地复垦
----
四、废弃地的复垦
第十章 土地保护
--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
----
一、首次划保护区
----
二、编制保护规划
--
第二节 山区水土保持
----
一、造林绿化工程
----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
--
第三节 土地灾害防治
----
一、土地灾害情况
----
二、防治沥涝灾害
----
三、抵御旱灾情况
----
四、风沙灾害防治
--
第四节 文物用地保护
----
一、文物占地情况
----
二、用地保护措施
第十一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监察工作内容
----
一、非农用地清查
----
二、执法情况抽查
----
三、清理隐形市场
----
四、“三无”乡镇建设
----
五、实行“两错”追究
--
第二节 土地监察队伍
----
一、队伍建立发展
----
二、公法配合办案
--
第三节 违法案件处罚
----
一、案件管辖范围
----
二、行政处罚形式
----
三、发生处理情况
--
第四节 行政复议诉讼
----
一、土地行政复议
----
二、土地行政诉讼
--
第五节 土地纠纷调处
----
一、调处原则环节
----
二、典型案例记述
----
三、纠纷调处结果
第十二章 科技 宣传 教育
--
第一节 土地科技成果
----
一、土地图件成果
----
二、土地科技著述
----
三、科技成果奖励
--
第二节 土地技术方法
----
一、县级土地详查
----
二、详查市级汇总
----
三、土地变更调查
----
四、村庄调查技术
----
五、桐柏地籍调查
----
六、石油矿区调查
----
七、市区调查技术
--
第三节 地籍信息系统
----
一、研建工作概况
----
二、主要科研成果
----
三、研建工作过程
----
四、系统内容特点
----
五、科研成果鉴定
----
六、成果应用情况
--
第四节 土地学会情况
----
一、成立发展情况
----
二、学会活动综述
--
第五节 土地法规宣传
----
一、“土地日”宣传
----
二、社科咨询宣传
----
三、印发文件材料
----
四、新闻媒体宣传
----
五、邀请领导报告
----
六、培训乡村干部
----
七、法律知识竞赛
--
第六节 土地法规教育
----
一、基本知识教育
----
二、国土观念教育
----
三、广播电视教育
----
四、学历专业教育
----
五、短期业务教育
第十三章 土地档案管理
--
第一节 馆藏征地档案
----
一、征地档案总况
----
二、不同年度立卷
--
第二节 市土地局档案
----
一、不同类型归档
----
二、不同年度归档
----
三、档案编沿材料
--
第三节 档案检索方法
----
一、卡片检索方法
----
二、微机检索方法
----
三、案卷检索方法
----
四、文号检索方法
--
第四节 档案整理过程
----
一、归档准备阶段
----
二、拟定分类阶段
----
三、分类归档阶段
----
四、上等升级阶段
----
五、应用报奖阶段
--
第五节 市局档案升级
----
一、晋升为省三级
----
二、晋升为省二级
----
三、晋升为省一级
--
第六节 档案分类系统
----
一、综合类的划分
----
二、财会类的划分
----
三、业务类的划分
----
四、声相类的划分
----
五、详查档案分类
--
第七节 归档技术方法
----
一、立卷标准方法
----
二、应用微机技术
----
三、收集资料方法
----
四、分类编目方法
----
五、归档操作方法
----
六、装具选择方法
----
七、分类目录编法
--
第八节 档案成果应用
----
一、撰写编研成果
----
二、调处土地纠纷
----
三、查处违法占地
----
四、用于解决信访
----
五、用于评聘职称
----
六、服务征占用地
----
七、查权源促调整
----
八、用于编制规划
第十四章 土地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设非专门机构
----
一、建国初期设置
----
二、财政民政分管
----
三、民政部门管地
----
四、建(计)委民政分管
----
五、城建农业分管
--
第二节 地级机构设置
----
一、管理机构沿革
----
二、主要工作职责
----
三、领导人员情况
----
四、干部职工情况
--
第三节 县乡机构设置
----
一、县级管理机构
----
二、乡级管理机构
----
三、干部职工人数
第十五章 土地人物
--
第一节 市局先进个人
----
一、获省部级奖励
----
二、获地市级奖励
--
第二节 获科技奖人员
----
一、获省部级奖励
----
二、获地市级奖励
--
第三节 技术职称人员
--
第四节 县局获奖人员
----
一、先进个人奖励
----
二、科技获奖人员
附录
--
一、文件辑存
----
《关于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规坚决搞好非农业用地清查工作的报告》
----
《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处理土地行政案件暂行办法》
----
《关于当前土地执法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疏理市区之间权益关系的通知
----
廊坊市土地局关于清理整顿城镇土地市场、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意见
----
廊坊市城镇土地市场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通告
----
《廊坊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
----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规划区实行建设用地“五统一”制度的通知
----
《廊坊市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暂行规定》
--
二、廊坊市土地局获市级奖励
--
三、1996年底市土地局干部职工
志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