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前志1840-1949

广州市白云区前志1840-1949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地方长官应尽的历史责任。我作为白云区区长,深感编好白云区地方志的重要。 编好白云区地方志,把我区在建国前后150年(1840~1990)的历史记载下来,特别是把我区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载入史册,对教育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把白云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时限: 1840-1949

目录

封面
广州市白云区前志
广州市白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白云区前志》编辑工作人员名单
序言
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 清代
-- 一 编修者部分
-- 二 序言部分
-- 三 沿革
-- 四 舆地
---- (一)疆域
---- (二)都堡
---- (三)星纪 晷度
---- (四)气候
---- (五)山脉
---- (六)河溪
---- (七)井泉
---- (八)潮汐
---- (九)风俗
---- (十)方言
---- 附:舆图
------ 1 番禺县境全图
------ 2 捕属图
------ 3 慕德里司图
------ 4 鹿步司图
------ 5 南海县境图(东部)
-- 五 建置
---- (一)城池
---- (二)炮台
---- (三)廨署
---- (四)局厂 公所
---- (五)学校
---- (六)坛庙
---- (七)圩市
---- (八)桥梁
---- (九)津渡
---- (十)水利
---- (十一)铁路
-- 六 经政
---- (一)户口
---- (二)田赋
---- (三)盐法 杂税
---- (四)兵防 警察
---- (五)积储
---- (六)禄饷
---- (七)实业
---- (八)物产
-- 七 人物
---- 1、光绪《广州府志》列传载
------ 陈锡
------ 父珙
------ 卢津
------ 子宁
------ 吴旦
------ 陈绍儒
------ 陈熙昌
------ 陈熙韶
------ 陈子壮
------ 陈稶
------ 江源
------ 梁枬
------ 招子庸
------ 招广涛
------ 子仲扬
------ 钟瓒
------ 子狮
------ 江化龙
---- 2、同治《南海县志》卷十七至二十一载
------ 黄德威
------ 蔡文纲
------ 李家骏
------ 粱进升
------ 梁英岩
------ 梁廷栋
------ 梁儒宗
------ 陈熙昌妻朱氏
------ 彭曜魁庶室蔡氏
---- 3、宣统《南海县志》卷十四、十五载
------ 梁莘
------ 梁葆训
------ 招涵
------ 梁镇铿
---- 4、同治《番禺县志》卷三十六至五十一载
------ 钟启初
------ 李天泽
------ 张元俊
------ 潘梧
------ 孙云衢
------ 冯赞平
------ 谢华远
------ 黄鸣岐妻曾氏
------ 朱自巧
---- 5、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十九、二十载
------ 吴启炫
------ 江履祥
------ 江本真
------ 周黄氏
------ 钟孔氏
-- 八 古迹
---- (一)城址
---- (二)署宅
---- (三)名迹
---- (四)坊表
---- (五)寺观
---- (六)墓冢
-- 九 金石
-- 十 艺文
-- 十一 前事
-- 十二 杂录
第二部分 民国
-- 一 建置 沿革
---- (一)沿革
---- (二)区划
-- 二 地理
---- (一)面积、位置及地势
---- (二)自然灾害
-- 三 政治军事
---- (一)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前夕
---- (二)抗日战争时期
---- (三)解放战争时期
-- 四 经济
---- (一)经济实业、物产及富力
---- (二)交通 运输
---- (三)财政 税收
-- 五 文化 教育 卫生
---- (一)社会教育概况
---- (二)教育统计说明
---- (三)教育情况调查
---- (四)视导中心工作
---- (五)学校一般视导的经过
---- (六)卫生行政及慈善事业
-- 六 风俗
---- (一)番禺县习俗
---- (二)南海县习俗
-- 七 人口
-- 八 人物
---- 伍观淇
---- 江贞
---- 江贯恂
---- 江应
---- 孔可权
---- 江广材
---- 黄佐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