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地区金融志

六安地区金融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六安地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管理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2-1995

目录

封面
六安地区金融志
《六安地区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六安地区金融志》编纂委员会顾问
《六安地区金融志》办公室人员
《六安地区金融志》编辑室人员
图片
--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分行
-- 中国工商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
-- 中国农业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
-- 中国银行六安支行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六安地区中心支公司
-- 六安地区城市信用合作社联社
-- 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先进单位一六安市张店信用社
-- 安徽省十佳农村信用合作社--寿县寿春信用社
--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中心支行行长王文焕
--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徐建林
--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分行行长张世恭
--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分行行长陈尚立
-- 中国工商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王庆吾
-- 中国工商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彭进
-- 中国工商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姜学军
-- 中国农业银行六安专区中心支行行长苏先成
-- 中国农业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王保生
-- 中国农业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周淮生
-- 中国农业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许修国
-- 中国农业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任厚仁
-- 中国银行六安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石平亚
-- 中国银行六安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徐进
-- 中国银行六安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刘友孝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候俊吉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周东平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蔡英传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行长袁作运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六安专区中心支公司经理郭连禄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六安地区中心支公司经理杨传德
-- 出席《六安地区金融志》评议会专家及有关人员
-- 中共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分行党组书记、《六安地区金融志》编委会主任委员陈尚立
--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分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刘仲安
-- 中国工商银行六安分行行长、编委梁延国
-- 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分行副行长、编委莫元法
-- 中国农业银行六安分行行长、编委江成俊
-- 中国银行六安分行副行长(主持工作)、编委刘友孝
-- 中国建设银行六安分行行长、编委马清友
-- 中保财险六安分公司总经理、编委李德明
-- 中保寿险六安分公司总经理、编委刘发宝
-- 六安淠河化肥厂经过工商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贷款,扩建和技术改造,年产合成氨、碳酸铵,尿素、复合肥达2
-- 六安纺织厂在有关银行的大力扶持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拥有10万枚纱锭、1000台织机和年产340
-- 寿县水泥厂在银行支援下,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得到客户好评,企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 六安手扶拖拉机厂通过银行技改贷款的支持,扩大了批量生产,是国家定点手拖生产基地,省最佳经济效益百强企
-- 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贷款支持建设的22万伏输变电线路工程,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 六安市啤酒厂运用银行贷款,使生产上规模上水平,生产的豪顿啤酒,质优价廉,畅销市场。
-- 华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由于银行投入大批贷款,现已成为全国500家最大食品生产企业之一。生产植物油、精炼
-- 在中国银行六安支行大力支持下,中外合资新远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发展迅速。图为车间一角。
-- 水稻是六安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图为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 油料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养鱼丰收
-- 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竹木生产。
-- 六安地区是安徽古老茶区之一,六安瓜片、齐山毛峰、霍山黄芽等名茶以品质优良,清香醇厚,驰名国内。
-- 六安市乳品厂是乳制品加工综合企业,生产的鲜奶、乳制品十分畅销。
-- 六安地区种麻历史久远,麻产量居全省之首。
-- 皖西白鹅羽绒颇负盛名,不仅促进皖西羽绒市场的形成,而且生产成品绒和羽绒制品出口。
-- 皖西最大的百货零售商业企业——六安市百货大楼。
-- 座落在风光秀丽的九墩塘畔的皖西大厦。
-- 六安市第二百货大楼家电广场商品琳琅满目。
-- 六安市百货大楼营业楼层一角。
-- 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库容4.9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245平方公里。
-- 淠河总干渠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
-- 蓄水量高达26.32亿立方米的金寨响洪甸水库单拱大坝及发电厂。
-- 淠史杭灌区工程位于皖西、皖中和豫东南,纵横江淮流域,灌溉面积1100多万亩,12个县(市、区)受益。
-- 宣传房地产信贷业务。
-- 银行参与开发的舒城县飞霞居民区。
-- 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参与投资开发的六安市梅山新村居民区。
-- 工商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房地产信贷部投资开发的淠苑新村。
-- 荣获省青年文明号称号的工商银行六安支行皖西路储蓄所。
-- 荣获省青年文明号称号的中国银行金寨县支行营业部储蓄专柜。
-- 荣获中国农业银行授于“最佳储蓄所”称号的农业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营业部梅山路储蓄所。
-- 曾获省农行授于“会计基础工作优胜单位”的六安市平桥信用社正在为储户办理存储手续。
-- 保险公司六安地区中心支公司开展保险宣传。
-- 保险公司六安市支公司为保户办理投保手续。
-- 舒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营业部工作人员在操作自动点钞机。
-- 工商银行六安市支行人民路储蓄所新开办自动取款业务。
-- 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计算中心。
-- 办理证券交易。
-- 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证券营业部。
-- 外宾在中国银行六安支行营业部兑换外币。
-- 龙卡
-- 长城卡
-- 牡丹卡
-- 金穗卡
-- 1979年9月后,寿县东津乡先后出土楚金币,总重24637.05克。镌字的称“郢爰”,无字的称“金币
-- 1931年皖西北苏维埃特区银行发行面额为壹元的纸币。
-- 皖西北苏维埃基层组织设立的经济公社发行面额为两串铜元辅币券。
-- 鄂豫皖省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面额为壹元的纸币。
-- 皖西北苏维埃特区银行造币厂代鄂豫皖省苏维埃工农银行铸造的壹元和伍角银币。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金融机构
---- 一、典当
---- 二、钱庄
---- 三、银行
---- 四、六安保险经理处 代办处
---- 五、六安寿州邮政储金营业处
---- 六、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时期金融机构
---- 一、赤色互济会
---- 二、经济公社
---- 三、信用合作社
---- 四、银行
---- 五、苏维埃社会保险局
------ 附:一、造币厂
------ 二、印刷局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金融机构
---- 一、银行
---- 二、安徽省合作金库筹备处
---- 三、安徽省建设厅农贷科
---- 四、立煌霍山邮政储汇股
---- 五、安徽省建设厅合作科
---- 六、立煌保险组
------ 附:一、安徽省政府建设厅合作贷款整理处
------ 二、皖西茶叶管理处
-- 第四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
---- 一、银行
---- 二、保险公司
---- 三、国家外汇管理局六安分局
---- 四、信用合作社
---- 五、安徽省融资中心六安办事处
---- 六、国际业务部
---- 七、房地产信贷部
---- 八、信用卡部
---- 九、信托投资公司 办事处
---- 十、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六安地区中心支行证券业务部
---- 十一、六安地区邮政局储汇科
第二章 货 币
--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货币
---- 一、金属币
---- 二、纸币
------ 附:沦陷区流通的日伪货币
--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货币
---- 一、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银行货币
---- 二、抗日战争时期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币
---- 三、解放战争时期在皖西境内流通的各解放区纸币
-- 第三节 新中国货币
---- 一、纸币
---- 二、金属币
-- 第四节 货币流通
---- 一、建国初期市场货币情况
---- 二、货币发行和流通情况
-- 第五节 人民币投放与回笼
---- 一、发行库的建立
---- 二、投放与回笼
---- 三、残损币销毁
-- 第六节 货币比值
---- 一、银两对银两
---- 二、银两对铜钱
---- 三、铜元对铜钱
---- 四、银元对银两
---- 五、银元对铜元
---- 六、法币对铜元
---- 七、银元对法币
---- 八、苏维埃币对法币
---- 九、金圆券对法币
---- 十、人民币对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货币
-- 第七节 出土楚金币及古钱币
---- 一、楚金币 铜币
---- 二、秦汉时代金币
---- 三、南唐铜币
---- 四、宋代银币
---- 五、大铜币
第三章 存 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一、国家银行存款
---- 二、城乡信用社存款
-- 第二节 储蓄
---- 一、发展概况
---- 二、储蓄种类
---- 三、储蓄网点
---- 四、储蓄业务管理
第四章 贷 款
-- 第一节 建国前贷款简况
-- 第二节 建国后各个时期贷款概况
---- 一、三年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
---- 二、“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 四、国民经济新的发展时期(1976—1995年)
-- 第三节 贷款种类
---- 一、工业贷款
---- 二、商业贷款
---- 三、建筑安装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 四、农业贷款
------ 附:农贷豁免
---- 五、乡镇企业贷款
---- 六、国营农业贷款
---- 七、外贸外汇贷款
---- 八、固定资产贷款
---- 九、专项贷款
---- 十、特定对象和用途贷款
-- 第四节 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
---- 一、支持改革 促进改革 帮助企业搞活经营
---- 二、贷款风险管理
-- 第五节 农村及城市信用社贷款
----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
---- 二、城市信用社贷款
第五章 拨 款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
---- 一、基本建设拨款管理
---- 二、预付备料款
---- 三、自筹基本建设拨款
---- 四、更新改造拨款
---- 五、地质勘探拨款
---- 六、治淮水利拨款
---- 七、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第二节 农业拨款
第六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财政金库
---- 一、金库设置
---- 二、金库业务
-- 第二节 公债发行
---- 一、建国前公债
---- 二、新中国公债
-- 第三节 信托投资
---- 一、建国前信托
---- 二、新中国信托投资
-- 第四节 农村社队会计辅导
第七章 保 险
-- 第一节 承保
-- 第二节 险种
---- 一、企业财产保险
---- 二、运输工具保险
---- 三、货物运输保险
---- 四、家庭财产保险
---- 五、人身保险
---- 六、农业保险
-- 第三节 防灾理赔
---- 附:重大赔案
第八章 会计 出纳
-- 第一节 会计
---- 一、会计核算
---- 二、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
---- 三、联行往来
---- 四、转帐结算
---- 五、同城票据交换
---- 六、帐户管理
-- 第二节 出纳
---- 一、出纳制度
---- 二、出纳业务
---- 三、点钞技术
---- 四、出纳操作
---- 五、劳动组合
---- 六、错款处理
---- 七、反假反破坏人民币
第九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机构管理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一、现金管理
---- 二、工资基金与奖金管理
---- 三、信贷资金管理
-- 第三节 利率管理
-- 第四节 资金市场管理
---- 一、社会集资管理
---- 二、证券市场管理
---- 三、短期资金拆借管理
-- 第五节 外汇管理
---- 一、进出口贸易外汇管理
---- 二、非贸易外汇管理
---- 三、留成外汇核拨
---- 四、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
---- 五、外汇调剂
---- 六、对外债务管理
---- 七、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
-- 第六节 金银管理
---- 一、金银管理政策与规定
---- 二、金银收兑与配售
-- 第七节 档案管理
---- 一、分类
---- 二、制度
---- 三、保管
---- 四、运用
-- 第八节 安全管理
---- 一、组织领导
---- 二、规章制度
---- 三、安全防范设备
---- 四、安全保卫措施
---- 五、安全保卫成果
第十章 人事教育
-- 第一节 干部职工状况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 一、短期业务培训班
---- 二、学历教育
---- 三、职业道德教育
-- 第三节 职称评定与聘任
---- 一、职称设置
---- 二、评审
---- 三、聘用办法
---- 四、考核
---- 五、晋升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 第五节 工资福利
---- 一、工资制度沿革
---- 二、工资增长情况
---- 三、职工福利
-- 第六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 一、干部离退休情况
---- 二、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
---- 三、离退休干部管理措施
---- 四、落实两个待遇
---- 五、支持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
---- 六、组织和支持离退休干部开展活动
第十一章 纪检监察 稽核
-- 第一节 纪检监察
---- 一、组织体制
---- 二、案件查处
---- 三、典型案例
---- 四、反对腐败纠正不正之风
---- 五、信访工作
-- 第二节 稽 核
---- 一、稽核工作性质和任务
---- 二、稽核范围和方式方法
---- 三、稽核效果
第十二章 调研 科技
-- 第一节 调研信息
---- 一、机构设立
---- 二、专题调查
---- 三、调研信息刊物
---- 四、信息网络
---- 五、统计
---- 六、信息咨询
---- 七、调研信息及金融理论研究成果
--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运用
---- 一、机构与人员
---- 二、设备
---- 三、运用
第十三章 学会 协会
-- 第一节 学会
---- 一、六安地区金融学会
---- 二、六安地区农村金融学会
---- 三、六安地区城市金融学会
---- 四、六安地区保险学会
-- 第二节 协会
---- 一、组织机构
---- 二、协会活动
大事记
附录
-- 一、向《六安地区金融志》提供文字资料的单位和人员
-- 二、向《六安地区金融志》提供照片的人员
-- 三、出席《六安地区金融志》评议会议人员表
编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