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吉林市志·体育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吉林市体育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二、《吉林市志·体育志》结构分为篇、章、节、目。采用志、记、述、图、表、录体裁,以志为主。三、《吉林市志·体育志》上限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限止于2000年,个别事物上限起于发端,如竞技体育。
出版时间:
2002年05月
目录
封面
吉林市志 体育志
吉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吉林市志》编纂人员
《吉林市志·体育志》编纂委员会
《吉林市志·体育志》编审人员
图片
--
1997年10月12日吉林市第五中学校长苏仁(站起第四排右八)做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代表受到中共中央总
--
1987年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左)在吉林省省长王忠禹(中)、中共吉林市委副书记李向林(右)陪同下,视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1995年1月出席了在吉林市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冬运会。图为他在接见各
--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左二)在吉林省体委主任王富远(左一)的陪同下,看望在训练中的吉林市冰球队。
--
1987年3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出席了在吉林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冬运会。图为他在向优胜运
--
1987年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视察吉林市体操学校,并为体操学校题词。
--
199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视察了吉林北大湖滑雪场,并进行滑雪练习。
--
1989年3月30日,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视察吉林市体操学校,并观看幼儿班的训练。
--
1992年吉林市副市长陈桂荣到船营四小学检查指导工作,图为她在与国际象棋小棋手交谈。
--
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
--
吉林北大湖滑雪场
--
冰上运动中心人工制冷速度滑冰场
--
跳台滑雪场地
--
滑雪场主楼
--
吉林市松花湖滑雪场
--
全国第一座滑雪跳台一一青山滑雪场木结构滑雪跳台。
--
吉林市江南冰球场,建于1959年,后改名为江南体育场。场内设有两万人席位的水泥看台,看台下未能接待2
--
1987年和1995年吉林市相继成功地承办了第六届和第八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为发展我国的冰雪体育运动做
--
中央和吉林省党政领导在第八届全国冬运会开幕式主席台上,从左至右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中共中央政治
--
第八届全国冬运会开幕式上大型文体表演场景。
--
吉林市女子短道速度滑冰优秀选手王红。她在1999年第九届全国冬运会上夺得两枚金牌。
--
1991年世界短道速度滑冰锦标赛金牌得主、吉林市运动员张艳梅
--
吉林市速度滑冰名将沈国芹,多次获全国冠军,打破全国纪录。下图为她在中日友谊比赛中登上最高领奖台。
--
吉林市花样滑冰双人滑优秀选手韩冰和杨晖。曾蝉联第七届和第八届两届全国冬运会双人滑冠军。
--
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吉林市每年都举行全民健身活动月(日)活动,图为吉林市党政军领导在19
--
广大群众对武术运动非常喜爱,昌邑区第十三小学全校开展武术活动
--
江城妇女在松花江畔做扇子操
--
东北电力学院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启动上长跑接力出发时的场景
--
节日里,姑娘和小伙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兴高采烈到滑雪场去滑雪
--
冬泳是吉林市群众体育一大特色,冬季不冻的松花江为开展冬泳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吉林市朝鲜族妇女常喜爱跳板运动
--
风筝运动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风筝爱好者在放风筝
--
1917年(民国六年)吉林省立第一中学的篮球队(当时叫筐球),在第一次全省比赛中获奖胜后运动员合影。
--
王士选(上图左)及其弟弟王士林都曾就读于毓文中学,一个是篮球高手,一个是田径名将,1936年兄弟一同
--
1933年吉林女师女子排球队代表满洲国赴日本国进行比赛,左图为全体球员的合影。
--
1935年吉林社会男子篮球队合影
--
1931年5月吉林一中文四班篮、网、排球队员合影
--
建国后吉林第一支滑代表队全体合影。
--
吉林市著名射击运动员刘翠英(左),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冠军。图为她在1962年吉林省射击比赛中为妹妹
--
在本届运动会跳台滑雪比赛中吉林市年仅13岁的小将王海强一举夺魁。
--
吉林市舒兰籍短道速度滑冰优秀选手张艳梅包揽了女子短道速滑5枚金牌,成为本届运动会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
代表吉林市参加男子短道速滑比赛茨得金牌的李连和在比赛中。
--
国家体委副主任张彩珍(右)为张艳梅(左)发奖。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群众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小学体育
----
第二节 中学体育
----
第三节 大中专学校体育
--
第二章 职工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组织领导
----
第二节 职工体育活动
----
第三节 职工体育竞技水平
----
第四节 职工体育先进单位
--
第三章 农村体育
----
第一节 农村体育活动
----
第二节 体育先进县、乡
--
第四章 部队体育
--
第五章 其他各类群众体育活动
----
第一节 幼儿体育
----
第二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三节 残疾人体育
----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
--
第六章 晨练和全民健身
----
第一节 晨练
----
第二节 全民健身
第二篇 竞技体育
--
第一章 冰上运动
----
第一节 速度滑冰
----
第二节 短道速度滑冰
----
第三节 花样滑冰
----
第四节 冰球
--
第二章 滑雪运动
----
第一节 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
----
第二节 跳台滑雪和自由式滑雪
--
第三章 田径运动
----
第一节 建国前田径运动
----
第二节 建国后田径运动
--
第四章 球类运动
----
第一节 篮球
----
第二节 排球
----
第三节 足球
----
第四节 乒乓球
--
第五章 游泳、自行车运动
----
第一节 游泳
----
第二节 自行车
--
第六章 体操、武术运动
----
第一节 体操
----
第二节 武术
--
第七章 重竞技体育
----
第一节 举重
----
第二节 柔道、摔跤
----
第三节 拳击、跆拳道
--
第八章 射击、射箭、无线电运动
----
第一节 射击
----
第二节 射箭
----
第三节 无线电
--
第九章 航空、航海运动
----
第一节 航空
----
第二节 航海
--
第十章 棋类运动
----
第一节 中国象棋
----
第二节 国际象棋
----
第三节 围棋
第三篇 体育竞赛
--
第一章 建国前体育竞赛
----
第一节 体育竞赛活动
----
第二节 参加华北、东北运动会
----
第三节 参加全国运动会、远东运动会、奥运会
----
第四节 伪满洲国时期参加体育竞赛
--
第二章 建国后市级运动会
----
第一节 吉林市运动会
----
第二节 吉林市冬季运动会
--
第三章 参加吉林省运动会
----
第一节 参加第一届至第五届省运会
----
第二节 参加第六届省运会
----
第三节 参加第七届省运会
----
第四节 参加第八届省运会
----
第五节 参加第九届省运会
----
第六节 参加第十届省运会
----
第七节 参加第十一届省运会
----
第八节 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
----
第九节 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
--
第四章 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
----
第一节 参加第一届全国冬运会
----
第二节 参加第三届全国冬运会
----
第三节 参加第四届全国冬运会
----
第四节 参加第五届全国冬运会
----
第五节 参加第六届全国冬运会
----
第六节 参加第七届全国冬运会
----
第七节 参加第八届全国冬运会
----
第八节 参加第九届全国冬运会
----
第九节 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冬季运动赛区)
--
第五章 承办全国大型体育竞赛
----
第一节 承办第六届全国冬运会
----
第二节 承办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冬季运动赛区)
----
第三节 承办第八届全国冬运会
第四篇 体育人才培养
--
第一章 体育院校
----
第一节 吉林省中正体育专科学校
----
第二节 东北大学体育卫生系
----
第三节 吉林体育专科学校
----
第四节 北华大学体育师范学院
----
第五节 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
--
第二章 体育专业队
----
第一节 冰雪运动队
----
第二节 吉林市篮球运动队
----
第三节 吉林省航海运动队
--
第三章 业余体校
----
第一节 业余体校的发展和演变
----
第二节 市属业余体校
----
第三节 县(市)、区业余体校
----
第四节 其他业余体校
--
第四章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第五篇 地方体育特色
--
第一章 吉林市体育特色
----
第一节 吉林省体育运动发祥地
----
第二节 体育人才辈出
----
第三节 得天独厚的冰雪运动
----
第四节 五彩缤纷的群众体育
----
第五节 前程似锦的体育旅游
--
第二章 县(市)、区体育特色
----
第一节 昌邑区体育特色
----
第二节 船营区体育特色
----
第三节 龙潭区体育特色
----
第四节 丰满区体育特色
----
第五节 永吉县体育特色
----
第六节 磐石市体育特色
----
第七节 蛟河市体育特色
----
第八节 舒兰市体育特色
----
第九节 桦甸市体育特色
第六篇 体育改革
--
第一章 确立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
第二章 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
--
第三章 推进体育社会化
--
第四章 体育系统内部改革
第七篇 体育国际交往
--
第一章 出访
--
第二章 迎访
--
第三章 体育旅游
第八篇 体育机构和体育队伍
--
第一章 体育机构
----
第一节 市体育行政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有关部门的体育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市直体育事业单位
----
第四节 县(市)、区体育行政机构
----
第五节 群众体育团体
--
第二章 体育队伍
----
第一节 高级体育教师
----
第二节 高级教练
----
第三节 裁判员队伍
----
第四节 在全国、省体育组织任职人员
----
第四节 新中国体育开拓者
第九篇 体育场地设施
--
第一章 市属体育场地设施
--
第二章 县(市)体育场地设施
修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