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长河镇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编写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长河镇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发展情况;
二、本志横列门类,纵写史实,除概述、大事记外由17编69章164节组成,合计25万字;
出版时间:
1989年06月
目录
封面
长河镇志
题词
--
题词1
--
题词2
--
题词3
--
题词4
图片
--
长河镇
--
长河镇全景
--
长河(槐街河)。
--
冠山摩崖之——“鹅”。
--
乳泉。
--
长河火车站。
--
江边商场。
--
长河影剧院。
--
长河中学教学大楼。
--
山一村荣获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图为表彰大会会场
--
联合国环境署亚太地区办事处主任,生态学博士奈通先生
--
农民新居。
--
中顾委常委林乎加(左二)和省领导许行贯(左三)、李丰平(右一)视察长河江南印染厂。
--
中共新疆自治区委副书记张思学(中)视察长河。
--
原任镇委书记黄水庆(左三)、镇长邱宝根(左二)和现任镇委书记赵福庆(左四)、镇长陆海康(左一)合影
--
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右一)回故里长河,听取长河镇领导关于编辑《长河镇志》的情况介绍。
--
《长河镇志》编写人员合影
--
来自民烈士手迹
--
汤金钊真迹
序
长河镇志序
凡例
目次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人口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民族人口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户籍 人口
----
第三节 居民身份证
----
第四节 长寿老人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植被
--
第二章 山
--
第三章 水
----
第一节 河池井
----
第二节 水质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
----
第二节 风雨
----
第三节 霜雪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矿物
第三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组 合作社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二章 主要农作物
----
第一节 耕植面积 产量
----
第二节 水稻类
----
第三节 小麦类
----
第四节 油菜类
----
第五节 棉花类
----
第六节 络麻类
----
第七节 蔬菜瓜果
--
第三章 土特产
----
第一节 杨梅
----
第二节 茶叶
----
第三节 烟叶
----
第四节 蚕桑
----
第五节 茉莉花
--
第四章 农机具耕作法
----
第一节 农机具
----
第二节 耕作法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章 山林
----
第一节 山林分布
----
第二节 林业产品
--
第六章 畜牧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养鱼专业户
--
第八章 海涂围垦
第四编 水利设施
--
第一章 江塘河闸
--
第二章 排灌设备
----
第一节 机埠
----
第二节 渠道
第五编 工业手工业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工业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
--
第三章 工厂选介
----
第一节 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四章 产品选介
--
第五章 省、县属工厂
--
第六章 手工业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手工业
----
第二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手工业现状
第六编 商业
--
第一章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商业概况
----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长河供销合作社
----
第二节 合作商店、小组
----
第三节 个体商业户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三章 产品收购和物资供应
----
第一节 棉麻及其他土特产收购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粮食市场
----
第二节 粮食统购统销
----
第三节 长河粮站
----
第四节 油脂购销
第七编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赋税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税收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信用社的建制
----
第二节 存款和贷款
----
第三节 银行
----
第四节 民间信用
第八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陆路
----
第一节 官塘大路-机耕路
----
第二节 人力车路——长江路
----
第三节 公路
----
第四节 铁路
--
第二章 水路
----
第一节 内河航运
----
第二节 外江航运
----
第三节 渡口——江边码头
----
第四节 桥梁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脚班 脚担
----
第二节 长河搬运队
----
第三节 长河拖拉机站
----
第四节 其他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长河邮电所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第九编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中共长河区域支部的建立
----
第二节 中共长河区域支部的活动
----
第三节 中共长河党组织的发展
----
第四节 党员大会和党代表大会
--
第二章 中国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团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 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长河国民党组织的建立
----
第二节 长河国民党组织的发展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五章 工人组织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萧山县脚夫职业工会江边、长河分会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工会组织
--
第六章 农民组织
----
第一节 萧山县西乡农民协会
----
第二节 长河区(乡)农民协会
----
第三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
--
第七章 妇女组织
--
第八章 商业组织
----
第一节 长河商会
----
第二节 长河工商业联台会
第十编 政权
--
第一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人事更迭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民国对期长河政权机构
第十一编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优待抚恤
----
第二节 安置复退军人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救灾救济
----
第二节 供养五保户
----
第三节 发放退休金
----
第四节 安置残疾人
--
第三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安置知识青年
----
第二节 扶持贫困户
--
第四章 婚姻殡葬
----
第一节 婚姻自由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民事调解治安管理
第十二编 军事
--
第一章 历代战事
----
第一节 拒吴之战
----
第二节 来端蒙拒倭
----
第三节 守江之战
----
第四节 来薪传资助太平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兵役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及其活动情况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驻军及其活动情况
第十三编 教育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教学研究成果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艺活动
----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三节 有线广播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书法绘画
----
第六节 文物胜迹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长河中学的体育活动
----
第二节 长河镇小的体育成绩
----
第三节 群众体育活动
第十四编 卫生科技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医药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医疗机构
----
第三节 防疫工作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第二节 “全球500佳”
----
第三节 围垦区蚕桑队的科研成果
----
第四节 镇农技站络麻地膜复盖育秧试验
----
第五节 长河籍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
第十五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人民生活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生活
----
第三节 建房条例
--
第二章 风俗
----
第一节 岁时风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十六编 著述
--
第一章 先贤著述
--
第二章 今人著述
----
第一节 来新夏著述
----
第二节 来可泓著述
----
第三节 周金品著述
----
第四节 孙慰龙剧作、剧评
----
第五节 来国柱著述
--
第三章 诗文钩沉
----
第一节 韵文
----
第二节 散文
第十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无为心禅师
----
来天球
----
来汝贤
----
来悦
----
来端蒙
----
来三聘
----
来斯行
----
来宗道
----
来方炜
----
来集之
----
季奴禅师
----
洪氏
----
汤金钊
----
来薪传
----
来裕恂
----
孙祖贤
----
来伟良
----
许廑父
----
来宝坤
----
来楚生
----
周敦礼
----
来中民
--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模范、先进人员
后记
萧山县《长河镇志》编写领导小组、顾问及工作人员名单
萧山县《长河镇志》勘误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