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 第四卷 民族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工作、民族关系发展的历程以及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3年04月
目录
封面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第四卷民族志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南州志·民族志》编纂领导小组
编写小组
图片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分布图
--
布依族
----
位于螺丝壳上的布依山寨——石板寨
----
斗牛
----
绣花围腰
----
剪纸图案
----
绣花背带
----
绣花布鞋
----
纺纱
----
织布
----
传授蜡染技术
----
布依族服饰
------
老年男装
------
姑娘服饰
------
少女头饰
----
传统工艺
------
蜡染帐檐
------
绣花古裙
------
蜡染被面
----
董朗桥六月六歌会
----
迪斯科走进布依族传统歌会会场
----
党古四月八歌会
----
木叶声声
----
吹奏姐妹箫
----
大号
----
农业喜丰收
------
罗甸早菜上市
------
收稻谷
----
副业喜丰收
------
蜜粮丰收
------
刺梨丰收
----
学习文化
----
鸭绒民族学校师生做实验
----
正在戽水抗旱的布依农民
----
正在修理拖拉机的布依族姑娘
----
正在稻田中除草的布依族姑娘
----
推磨
----
电器进入红水河边的布依人家
----
平塘四寨风雨桥
----
赶场路上
--
苗族
----
苗族礼俗
------
贺喜
------
宴席上唱开碗开筷歌
------
敬牛角酒
----
苗族婚礼
------
新娘进屋
------
迎亲路上
------
新婚夫妇
----
斗牛
------
入场
------
博斗
------
披红挂彩的胜利者
------
胜者主人所收礼品
----
苗族舞蹈
------
芦笙舞
------
木瓢舞
------
牵羊舞
----
整装待舞
----
正月坐花场
----
苗族童装
----
苗族妇女服装
------
古装
------
现代百褶裙
------
现代盛装
----
苗族妇女服饰
----
苗族男子服饰
----
苗族头饰
----
织布桃花
----
苗族手工艺
------
绣花鞋和袜垫
------
绣花裙
------
绣花裙
----
绣花背带
----
烤烟下炕
----
云雾山中采茶忙
----
深山苗寨群众看上了电视
--
水族
----
欢庆民族自治区域政策的贯彻实施
----
节日畅饮
------
向客人祝福
------
畅饮交杯酒
----
水族风味食品
------
鱼包韭菜
------
香猪
------
糯米耙
----
手工艺术
------
绣花鞋
------
马尾绣
------
竹编
----
欢乐的水家节日
------
水族跑马
------
获胜骑手
------
卯坡盛况
------
成群结队去端坡
----
水族农民的杂技表演
----
法国威廉斯夫人与水族姑娘共击铜鼓
----
水族花灯戏
----
水族婚俗
------
水族新娘
------
哥背妹出嫁
------
喝喜酒
----
在草凳上写字
----
水族幼儿在唱歌
----
水族服饰
----
水族石雕工艺
------
石板雕花墓碑
------
石板墓形状
--
瑶族
----
庆祝瑶族乡成立
----
瑶寨风貌
----
瑶寨禾仓
----
节日娱乐活动
------
击铜鼓
------
击皮鼓
------
打陀螺
----
瑶族妇女在蜡染
----
瑶族姑娘在缝制新裙
----
瑶族少女开始学绣花
----
情人相遇
----
壁洞探情
----
火塘边谈心
--
回族侗族
----
州宗教处供稿
----
都匀市中心的清真饭店谢从顺摄
----
侗家姑娘潘朝丰
--
毛南族
----
毛南族村寨
----
毛南族传统服饰
----
毛南族火把节
--
壮族
----
壮族村寨
----
壮族姑娘服饰
----
绣花鞋
总序一
总序二
分秩序
《黔南州志》编写总说明
《黔南州志·民族志》编写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记略
第一章布依族
--
第一节族源与族称
--
第二节人口
--
第三节语言文字
--
第四节社会组织
--
第五节经济
--
第六节饮食
--
第七节服饰
--
第八节居住
--
第九节婚姻
--
第十节家庭
--
第十一节丧葬
--
第十二节信仰与禁忌
--
第十三节节日
--
第十四节文学艺术
--
第十五节传统工艺
--
第十六节教育
--
第十七节医药卫生
--
第十八节体育
第二章苗族
--
第一节族源族称
--
第二节人口
--
第三节语言文字
--
第四节社会组织
--
第五节经济
--
第六节饮食
--
第七节服饰
--
第八节居住
--
第九节婚姻
--
第十节姓氏、家庭
--
第十一节丧葬
--
第十二节信仰与禁忌
--
第十三节节日
--
第十四节文学艺术
--
第十五节传统工艺
--
第十六节教育
--
第十七节医药卫生
--
第十八节体育
第三章 水族
--
第一节族源·族称
--
第二节人口
--
第三节语言文字
--
第四节社会组织
--
第五节经济
--
第六节饮食
--
第七节服饰
--
第八节居住
--
第九节婚姻
--
第十节家庭
--
第十一节丧葬
--
第十二节信仰与禁忌
--
第十三节节日
--
第十四节文学艺术
--
第十五节传统工艺
--
第十六节教育
--
第十七节医药卫生
--
第十八节体育
第四章毛南族
--
第一节族源 族称
--
第二节人口
--
第三节语言
--
第四节社会组织
--
第五节经济
--
第六节饮食、服饰、居住
--
第七节婚姻与家庭
--
第八节丧葬、信仰、禁忌
--
第九节节日
--
第十节文学艺术
--
第十一节传统工艺
--
第十二节教育、卫生、体育
第五章瑶族
--
第一节族源·族称
--
第二节人口
--
第三节语言
--
第四节社会组织
--
第五节经济
--
第六节饮食、服饰、居住
--
第七节婚姻与家庭
--
第八节丧葬
--
第九节信仰与禁忌
--
第十节节日
--
第十一节文学艺术
--
第十二节教育
第六章 千人以上的民族
--
第一节侗族
--
第二节壮族
--
第三节彝族
--
第四节回族
第七章汉族
--
第一节人口
--
第二节经济状况
--
第三节饮食、服饰、居住
--
第四节婚姻、家庭
--
第五节丧葬
--
第六节信仰与禁忌
--
第七节节日
--
第八节文学艺术
--
第九节教育卫生
第八章反官抗暴
--
第一节播让村起义
--
第二节坝固起义
--
第三节上江起义
--
第四节梅采寨起义
--
第五节贵定苗族起义
--
第六节反教斗争
--
第七节龙团事件
--
第八节水族、布依族群众抗击日军
第九章 民族关系
--
第一节政治关系
--
第二节经济关系
--
第三节文化关系
--
第四节婚姻关系
第十章民族工作
--
第一节民委机构
--
第二节民族区域自治
--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条例
--
第四节民族干部
--
第五节民族经费
--
第六节民族识别
--
第七节民族语文推广
--
第八节民间文艺搜集整理
附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后 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