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 《博罗县志》编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存
真求实为原则,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载博罗县境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为2 0 01年版《博罗县志》的续志,记述年限为1979~2000
年,与前志有12年重合。对某些事物的记述为反映其全貌,作适当上溯或
下延。断限内前志已记载的内容,本志仍然记载,并酌情修订补充。
三、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以志为
主,图、表、附录穿插其间。其先后顺序为概述、大事记、分志、附录。
四、本志分志设篇、章、节、目、条目等5个层次。分志按事物性
质,横列门类,纵陈史实,按时序记述,不拘于行政管理系统的分工。
五、本志文体以语体文、记叙体为主,辅以少量说明文体。全志除述
体作必要的评述外,坚持记而不议,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内容时限:
1979-2000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博罗县地方志》编委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地理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土壤植被
----
第三节 气 候
----
第四节 水 文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第二篇 罗浮山
--
第一章 山水
----
第一节 峰峦与洞天
----
第二节 水泉与溪瀑
--
第二章 动植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章 宗教场所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四章 摩崖石刻
----
第一节 现存摩崖石刻
----
第二节 已佚摩崖石刻
----
第三节 选介
--
第五章 管理与服务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规划与建设
----
第三节 旅游服务
----
第四节 景点选介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数量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流动人口
--
第二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政策措施
----
第二节 优生优育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计生管理
----
第五节 计生服务
----
第六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三章 姓 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十大姓氏
第四篇 经济总情
--
第一章 经济规模与速度
----
第一节 经济增长速度
----
第二节 产业发展速度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流通结构
----
第四节 投资结构
----
第五节 收入分配结构
--
第三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三次产业增加值
----
第二节 工业劳动生产率
----
第三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东北丘陵区
----
第二节 西北山区
----
第三节 东南沿江丘陵区
----
第四节 西南平原区
--
第二章 农业生产结构与经营
----
第一节 调整生产结构
----
第二节 “三高”农业
----
第三节 产业化经营
----
第四节 土特产品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蔬 菜
----
第五节 花卉苗木
----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七节 科技推广应用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森林资源保护
----
第三节 林业生产
----
第四节 林政管理
----
第五节 科研与学会
--
第五章 水果
----
第一节 面积与产量
----
第二节 品种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禽家畜
----
第二节 特种动物
----
第三节 良种选育
----
第四节 疾病防治
----
第五节 饲 料
--
第七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鱼苗
----
第三节 成鱼养殖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江河采捕
----
第六节 渔政管理
--
第八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维修和生产
----
第二节 推广应用
----
第三节 技术员培训
----
第四节 农机经营
----
第五节 安全监督管理
----
第六节 扶持政策
--
第九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农村工作委员会
----
第二节 农业局
----
第三节 林业局
----
第四节 畜牧局
----
第五节 农机局
----
第六节 水果办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经济所有制
----
第一节 国有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私营工业
----
第五节 股份制工业
--
第二章 工业行业
----
第一节 矿产采掘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三节 制 糖
----
第四节 食品加工
----
第五节 木材加工
----
第六节 服装鞋帽
----
第七节 印 刷
----
第八节 玩具
----
第九节 化肥
----
第十节 爆竹
----
第十一节 医 药
----
第十二节 塑料
----
第十三节 机械
----
第十四节 电 子
--
第三章 企业管理与经济效益
----
第一节 企业管理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四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体制结构
----
第三节 行业结构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五章 企业与名优产品
----
第一节 企业选介
----
第二节 名优产品
第七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经济所有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 主要行业
----
第一节 饮食服务
----
第二节 百货
----
第三节 副食品
----
第四节 粮油
----
第五节 生产资料
----
第六节 烟 草
--
第三章 集市
----
第一节 市场分布
----
第二节 市场建设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
第四节 市场管理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商业局
----
第二节 粮食局
----
第三节 烟草专卖局
----
第四节 供销合作联社
----
第五节 市场物业局
第八篇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贸易
----
第二节 进口贸易
----
第三节 机构
--
第二章 对外经济合作
----
第一节 利用外资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
第三节 工业园建设
----
第四节 主要外商企业
----
第五节 劳务输出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口 岸
----
第一节 口岸建设
----
第二节 海关
----
第三节 检验检疫
----
第四节 边防检查
第九篇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货币
----
第一节 流通币种
----
第二节 现金投放与回笼
----
第三节 金银管理
----
第四节 债券
--
第二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金融稽核
----
第二节 储蓄存款
----
第三节 信贷管理
----
第四节 外汇管理
----
第五节 金融秩序整顿
----
第六节 监管机构
--
第三章 银行
----
第一节 中国工商银行博罗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博罗支行
----
第三节 中国银行博罗支行
----
第四节 中国建设银行博罗支行
----
第五节 广东发展银行博罗办事处
----
第六节 农业发展银行博罗县支行
--
第四章 信用社
----
第一节 城市信用社
----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节 保费和赔付
----
第四节 机构
第十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国家税务
----
第二节 地方税务
第十一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制订与实施
----
第二节 投资管理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国土管理
----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二节 地籍地产管理
----
第三节 土地监督检查
----
第四节 土地开发复垦
----
第五节 测 绘
----
第六节 地名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二节 矿产资源保护
----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监督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工商监管执法
----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管理
----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四节 行政执法
----
第五节 特种设备监控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水平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收费管理
----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节 价格认证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七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四节 机构
--
第八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调查
----
第二节 资料汇编
----
第三节 执法监督
----
第四节 机构
第十二篇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基层经济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
第四节 股份合作制
----
第五节 农村合作基金
--
第二章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
第二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
----
第三节 推行承包责任制
----
第四节 企业内部改革
--
第三章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建立开放型流通体制
----
第二节 商业体制
----
第三节 粮食流通体制
----
第四节 供销社体制
----
第五节 烟草经营体制
----
第六节 外贸体制
--
第四章 市场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生产资料市场
----
第二节 金融市场
----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
----
第四节 劳务与人才市场
--
第五章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计划和投资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税务体制
----
第四节 金融体制
----
第五节 价格体制
第十三篇 基础建设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第三节 防汛防旱防风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五节 依法治水
----
第六节 水力发电
----
第七节 移民安置
----
第八节 水利管理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源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供电用电
----
第四节 电力管理
--
第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建设
----
第二节 桥梁建设
----
第三节 水路建设
----
第四节 公路养护
----
第五节 水路养护
----
第六节 交通运输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第四章 邮政
----
第一节 设施设备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节 机构
--
第五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固定电话
----
第三节 无线寻呼与移动通信
----
第四节 互联网建设
----
第五节 无线电管理
----
第六节 机构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规划
----
第一节 县城规划与实施
----
第二节 镇乡规划
----
第三节 规划管理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区建设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排水
----
第五节 公共照明
----
第六节 环境卫生
----
第七节 市容市貌管理
--
第三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工程施工
----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
第四节 执法监督
--
第五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市政公用设施
----
第二节 城市绿化
----
第三节 城市供水
----
第四节 城市供气
--
第六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四节 地产管理
--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环境监测
----
第四节 污染防治
----
第五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
第六节 监管执法
----
第七节 环保企业
--
第八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第十五篇 党派社团
--
第一章 中共博罗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组织工作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第八节 平反冤假错案
----
第九节 整风与专题教育
--
第二章 民主党派与社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博罗支部
----
第二节 工会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九节 其他社团
第十六篇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产生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机构
----
第四节 常委会主要工作
----
第五节 乡镇人大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领导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机构
----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四节 政府职能转变
----
第五节 施政方式
----
第六节 综合政务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十七篇 法治
--
第一章 综治维稳
----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二节 严打整治
----
第三节 调处纠纷
----
第四节 政法队伍建设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出入境管理
----
第三节 道路交通管理
----
第四节 政治案件侦查
----
第五节 刑事案件侦查
----
第六节 经济保卫与经济犯罪侦查
----
第七节 预审与看守
----
第八节 纪检监察
----
第九节 警衔评授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批捕
----
第二节 起诉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监所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立案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执行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法律援助
----
第五节 民事调解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委政法委员会
----
第二节 公安局
----
第三节 检察院
----
第四节 法 院
----
第五节 司法局
第十八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改革
----
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
----
第三节 机构编制管理
----
第四节 干部录用与管理
----
第五节 干部培训
----
第六节 干部考核奖惩
----
第七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
第八节 干部福利待遇
----
第九节 人才交流服务
----
第十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
第五节 监察与仲裁
----
第六节 职工工资福利
----
第七节 再就业工程
----
第八节 管理机构
第十九篇 地方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野战部队
----
第二节 地方部队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预备役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政治教育
--
第四章 国防动员
----
第一节 机构与制度
----
第二节 国防动员潜力调查
----
第三节 人民防空
----
第四节 国防教育
--
第五章 “双拥”工作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拥政爱民
----
第三节 制度建设
第二十篇 教育
--
第一章 校舍与设备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二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师资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节 培训与考核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第三章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经费开支
--
第四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研活动
----
第二节 教学改革
----
第三节 素质教育
--
第五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团队工作
----
第五节 学校(幼儿园)选介
--
第六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职业学校
----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学校
----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
第八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干部教育
--
第九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十一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计划与实施
----
第一节 科技计划编制
----
第二节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
--
第二章 科技成果与开发
----
第一节 科技成果
----
第二节 科技网络和推广
----
第三节 高新技术
----
第四节 专利工作
--
第三章 气象测报与防震
----
第一节 气象测报
----
第二节 防震
--
第四章 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第二十二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与团体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戏剧曲艺创作表演
----
第三节 音乐舞蹈创作表演
----
第四节 书法美术摄影
--
第三章 群众文艺
----
第一节 民间艺术活动
----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四章 社会文化与管理
----
第一节 社会文化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五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站台建设与设备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 视
----
第四节 机构
--
第六章 电影放映
----
第一节 设施与设备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放映单位与队伍
--
第七章 新闻出版与图书
----
第一节 新闻
----
第二节 出版
----
第三节 图书销售
--
第八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横岭山古墓群
----
第四节 古窑址
----
第五节 古建筑
----
第六节 文物修缮与保护
----
第七节 文物收藏
--
第九章 档案管理
----
第一节 库藏档案
----
第二节 档案收集整理
----
第三节 业务培训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十章 史志编纂
----
第一节 党史研究与编著
----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
第二十三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 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药 品
----
第五节 医疗设备
----
第二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干部职工医疗保健
----
第四节 农村合作医疗保健
----
第五节 学校卫生保健
--
第三章 防疫
----
第一节 疫情管理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四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城市卫生
----
第三节 农村卫生
--
第五章 医学教学与科研
----
第一节 医学教学
----
第二节 医学研究
--
第六章 医疗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卫生监督
----
第三节 药品与药政管理
--
第七章 机构
----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
第二十四篇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县城体育
----
第三节 农村体育
----
第四节 业余体校
----
第五节 体育产业
--
第二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承办市级以上竞赛
----
第二节 参加历届市运会
----
第三节 举办综合性运动会
--
第三章 机构团体与设施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体育团体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第二十五篇 社会
--
第一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消费
----
第三节 居民储蓄
----
第四节 居住状况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岁时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农事习俗
--
第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语音
--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六章 殡葬改革与公墓建设
----
第一节 殡葬改革
----
第二节 公墓建设
--
第七章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
第一节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状况
----
第二节 港澳台同胞社团
----
第三节 落实侨房政策
----
第四节 海外联谊
----
第五节 华侨和“三胞”对家乡的贡献
----
第六节 侨乡建设
--
第八章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二节 社保费征集
----
第三节 社保待遇
----
第四节 社保管理
--
第九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机构
----
第二节 社会优抚
----
第三节 安置
----
第四节 社会救助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六节 福利彩票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十章 残疾人事业
----
第一节 残疾人康复
----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
第三节 残疾人文教活动
----
第四节 社会援助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十一章 老区建设与扶贫
----
第一节 老区建设
----
第二节 扶贫
第二十六篇 人物先进集体
--
第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人物表
--
第二章 先进集体
----
第一节 省部级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市厅级先进集体
第二十七篇 镇(乡)
--
第一章 罗阳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名优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二章 石坝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三章 蓝田镇(乡)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四章 麻陂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五章 观音阁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六章 公庄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名优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七章 杨村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八章 仍图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 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九章 泰美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文物古迹
--
第十章 柏塘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文物古迹
--
第十一章 平安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文物古迹
--
第十二章 响水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名优产品
--
第十三章 湖镇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十四章 横河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畲族
----
第八节 土特产品
----
第九节 文物古迹
--
第十五章 义和镇(乡)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文物古迹
--
第十六章 龙溪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 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十七章 龙华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十八章 长宁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名优土特产品
--
第十九章 福田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名优土特产品
--
第二十章 九潭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二十一章 园洲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二十二章 石湾镇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 业
----
第四节 第三产业
----
第五节 基础设施
----
第六节 文教卫生
----
第七节 名优土特产品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附录
--
一、限外(2001~2010年)大事记
--
二、文件辑录
--
三、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选录)
--
四、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
五、省市驻博罗单位
--
六、2001年版《博罗县志》谌误表
表格索引
英文目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