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志

全椒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全椒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4

出版时间: 1988年12月

目录

封面
全椒县志
图片
-- 县城鸟瞰
-- 夏日的陈浅圩区
-- 农村新貌——南屏乡
-- 出口软体玩具
-- 合浦公路全椒段
-- 三汉河节制闸
-- 襄水环清
-- 吴敬梓纪念馆
-- 县西北林区
-- 黄粟树水库
-- 神山寺大殿
-- 积玉桥
-- 三塔寺
-- 八十年代初兴建的农村民房
-- 卫星遥感摄影全椒县地貌图
-- 南屏山工业区
-- 全椒中学
-- 全椒县政区图
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名单
编纂成员名单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历史地理
---- 一、建置沿革
---- 二、地理位置
---- 三、行政区划
---- 四、县城 集镇
-- 第二节 自然地理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三、山脉
---- 四、河流
---- 五、气候
---- 六、物候
---- 七、灾害性天气
---- 八、土壤
---- 九、森林植被
---- 十、矿藏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统计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第三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土地制度
---- 一、私有制
---- 二、公有制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一、生产组织
---- 二、生产管理与分配
-- 第四节 农业技术
---- 一、耕作制度
---- 二、作物品种
---- 三、作物栽培
---- 四、改土施肥
---- 五、植物保护
---- 六、农作机具
---- 七、农技推广机构简介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权
-- 第二节 树种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一、采种育苗
---- 二、群众植树
---- 三、林场造林
-- 第四节 林木保护
---- 一、护林 防火
---- 二、病虫害防治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一、蓄水工程
---- 二、引水工程
---- 三、防洪排涝工程
---- 四、其它工程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办法
---- 三、维护措施
---- 四、水文测报
第六章 畜牧 渔业
-- 第一节 畜牧业
---- 一、畜禽品种
---- 二、饲养草料
---- 三、疫病防治
-- 第二节 渔业
---- 一、渔政
---- 二、品种
---- 三、放养
---- 四、捕捞
---- 五、专营渔业生产单位简介
第七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种植
---- 一、蔬菜
---- 二、瓜果
---- 三、茶叶
---- 四、麻
---- 五、其它
-- 第二节 养殖
---- 一、桑蚕
---- 二、蜜蜂
-- 第三节 采集 狩猎
---- 一、采集
---- 二、狩猎
第八章 工业
-- 第一节 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经营管理
-- 第二节 匠铺 作坊 手工工场
---- 一、匠铺 作坊
---- 二、手工工场
-- 第三节 工厂
---- 一、化学
---- 二、机械制造
---- 三、电子
---- 四、建材
---- 五、家具制造
---- 六、食品
---- 七、棉纺 针织 缝纫 制革
---- 八、印刷 造纸 纸品
---- 九、修造
---- 十、冶金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路
---- 一、古道
---- 二、公路
---- 三、桥梁
-- 第二节 水路
---- 一、航道 码头 港口 渡口
---- 二、水运
-- 第三节 搬运
---- 一、工具
---- 二、业务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驿 邮电局
---- 一、邮驿
---- 二、邮电局
-- 第二节 邮政
---- 一、投递
---- 二、汇兑
---- 三、报刊发行
-- 第三节 电讯
---- 一、电话
---- 二、电报
---- 三、传真
第十一章 电业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输配电
-- 第三节 供电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建筑水平
---- 一、建筑队伍
---- 二、建筑设备
---- 三、建筑材料及结构
-- 第二节 建设
---- 一、县城(襄河镇)
---- 二、古河镇
---- 三、集镇乡村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第十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家
---- 一、私营
---- 二、集体
---- 三、国营
-- 第二节 经营
---- 一、采购
---- 二、销售
------ 附 集市贸易
第十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资出口
第十五章 粮油
-- 第一节 购销
---- 一、网点
---- 二、收购
---- 三、销售
-- 第二节 储运
---- 一、仓储
---- 二、调运
第十六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物价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调价
---- 三、审价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一、改制
---- 二、计量器具检定
---- 三、查检
-- 第三节 商标管理
-- 第四节 营业执照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第十七章 税收
-- 第一节 税种税率
---- 一、农业税
---- 二、工商各税
-- 第二节 税收减免
---- 一、农业税减免
---- 二、工商各税减免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一、农业税征收管理
---- 二、工商各税征收管理
第十八章 财政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预算体制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第十九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一、当铺 钱庄
---- 二、银行
---- 三、信用合作社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一、农业贷款
---- 二、工商贷款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结算
-- 第六节 公债
-- 第七节 保险
-- 第八节 侨汇
第二十章 党政社团
-- 第一节 党派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国民党
------ 附(一) 汪伪国民党
------ 附(二) 中国新社会革命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政府
---- 一、县署(衙厅)
---- 二、县公署
---- 三、国民政府
---- 四、民主政府
---- 五、人民政府
-- 第四节 议政机构
---- 一、参议会
---- 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三、政治协商会议
-- 第五节 社会团体
---- 一、农民团体
---- 二、工人团体
---- 三、妇女团体
---- 四、青少年团体
---- 五、工商团体
第二十一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
---- 一、治安管理
---- 二、户籍管理
---- 三、消防
---- 四、对“四类”分子管制改造
---- 五、特种行业管理
-- 第二节 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经济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第三节 司法
---- 一、审判
---- 二、公证
---- 三、法律顾问
---- 四、民事调解
---- 五、法制宣传
-- 第四节 罪犯管理
第二十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选举
---- 一、竞选
---- 二、普选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救济
---- 一、灾害救济
---- 二、社会救济
-- 第四节 优抚
---- 一、节日慰问
---- 二、烈士追抚
---- 三、残废军人抚恤
---- 四、国家补助
---- 五、群众优待
-- 第五节 信访
-- 第六节 婚姻
---- 一、封建买卖婚姻
---- 二、宣传贯彻《婚姻法》
---- 三、结婚登记
第二十三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一、就业
---- 二、安置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二、干部下放
---- 三、干部离、退休
---- 四、干部现状
---- 五、干部奖惩
-- 第三节 工资
---- 一、俸禄制
---- 二、薪饷制
---- 三、供给制
---- 四、工资制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一、安全生产
---- 二、劳动保护
第二十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一、国民政府
---- 二、人民政府
------ 附 汪伪政府
-- 第二节 驻军
---- 一、封建政权军队
---- 二、国民党军队
---- 三、人民军队
---- 四、日伪军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一、封建政权
---- 二、国民党政权
---- 三、人民政权
---- 四、自发性抗日武装
------ 附 汪伪政权
-- 第四节 民兵预备役部队
-- 第五节 兵事纪略
第二十五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间艺术
---- 一、曲艺
---- 二、民间歌舞
---- 三、马戏 杂技
---- 四、民歌 民间传说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戏剧
---- 一、剧种
---- 二、剧场
-- 第四节 广播 电视
---- 一、机构
---- 二、广播
---- 三、电视
-- 第五节 地方报刊
-- 第六节 图书
-- 第七节 展览
-- 第八节 文学艺术创作
---- 一、文学创作
---- 二、艺术创作
-- 第九节 文物
---- 一、文物考古工作
---- 二、文物出土、收集
-- 第十节 遗址 胜迹
---- 一、遗址
---- 二、胜迹
-- 第十一节 机构及团体
---- 一、文化馆(站) 俱乐部
---- 二、档案馆
---- 三、书法美术协会
---- 四、吴敬梓纪念馆
第二十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各类教育
---- 一、私塾
---- 二、书院
---- 三、学前教育
---- 四、小学教育
---- 五、中学教育
---- 六、中等专业教育
---- 七、业余教育
---- 八、职业教育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二、教师管理
---- 三、教师文化业务学习
---- 四、教师待遇
第二十七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一、队伍
---- 二、药品
---- 三、设施
---- 四、中西医结合
---- 五、巡回医疗
-- 第二节 医政
---- 一、公费医疗
---- 二、合作医疗
---- 三、劳保医疗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一、队伍 设备
---- 二、卫生
---- 三、防疫
---- 四、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一、队伍 设备
---- 二、妇女保健
---- 三、儿童保健
---- 四、新法接生和孕产妇管理
第二十八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活动
---- 一、学校体育
---- 二、群众体育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业余体校
第二十九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普及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四节 科技机构
第三十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第三十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食衣住行乐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岁时节日
-- 第四节 恶习流弊
-- 第五节 道德风尚
第三十二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熟语
第三十三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一、军政界
------ 张泊
------ 吴璪
------ 汪海洋
------ 石文进
------ 邱文江
------ 邱景章
------ 阮明
------ 戚南谱
------ 高长柱
------ 陈金城
------ 柏承君
------ 孙一新
------ 余德扬、余德霭
------ 王德安
------ 冯长明
------ 王 永
------ 徐赓
------ 王枫
------ 金春祺
---- 二、文化界
------ 乐韶凤
------ 憨山
------ 吴国对
------ 吴檠
------ 吴敬梓
------ 吴烺
------ 金兆燕
------ 吴(藁)
------ 薛时雨
------ 金家庆
------ 邓家成
------ 夏秉钧
------ 汪文弼
------ 杨尘因
------ 董衡仲
------ 盛德纯
------ 朱皆平
------ 常宗会
------ 张汝舟
------ 印新珉
---- 三、英雄模范
------ 禹成荣
------ 吴元道
------ 施金山
------ 李仕刚
-- 第二节 人物表
---- 一、军政界
---- 二、文化界
---- 三、英雄模范
---- 四、革命烈士表
---- 附 革命烈士墓
附录
-- 一、会道门
-- 二、旧县志纂修始末
-- 三、旧县志序文选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