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志

英山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 发展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断限内全县自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面貌和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上限为1986年1月1日,下限为2007年12月31日,为反映事物的完整性,部分内容 适当上溯或下延。如:建置沿革上溯;旅游业下延到2013年;2014年10月,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县直 各局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名录,载入“附录”中。 三、本志运用横排纵写、横分门类、纵述历史,力争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大事不漏,要事突出,真 实反映历史风貌。 四、本志采用章节体,语体文。篇下设章、节、目、子目、小目五个层次,篇下设无题序。用第三人 称行文,据实直书。 五、本志叙述方式以志、记、述、传、录、图、表并用。以志为主,其他为志的补述。大事记采用编 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要事件设“专记”,置于相关章节。第一轮志书遗漏或有误的事件,置于 补遗中。 六、本志取材,绝大部分取自各级档案部门档案和图书馆所藏文献、报刊及县直各机关、企事业、 乡镇、场、办、开发区所编史志资料,少数无文献记载的取自当事人口碑资料。为减少篇幅,均不注明 出处。 七、数据主要取自统计部门统计资料,部分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由各部门、各单位提供。数据书 写一律用阿拉伯字,计量单位除习惯用“亩”外,其余一律按国家规定统一规范书写。 八、纪年以公元纪年为主,涉及民国及以前的纪年在书写朝代年号之后括注公元纪年。朝代年 号用中文书写,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阿拉伯字书写。 九、专用名词首次出现用全称,重复出现用简称,如“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中华人民共和 国”简称“共和国”、“中共英山县委员会”和“英山县人民政府”简称“县委”和“县政府”等等。 十、因事系人书写人名在职务、职称之后,如省委书记某某、某大学教授某某,人名后不用先生或 同志等称谓。 十一、单位名称、地名、人物职务称谓,均以事物发生时的称谓。 十二、人物记载,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传”记述断限内去世的英山籍或客籍在境内有重要 影响的人物;“录”记述不够立传资料但影响较大的去世人物;“人物简介”记述在政治、经济、文学、艺 术等各方面有重大贡献和较大影响的健在的英山籍人士。

内容时限: 1986-2007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纂委员会
图片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建置区划
---- 第二节 乡镇概况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脉河流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土壤植被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五节 地热资源
第二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三节 计划生育服务
第三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乡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镇村建设
---- 第四节 市政管理
-- 第二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与队伍
---- 第二节 勘察设计
---- 第三节 建筑业管理
-- 第三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与监测
---- 第二节 污染治理与保护
---- 第三节 环保管理
第四篇 扶贫与开放开发
-- 第一章 扶贫
---- 第一节 机构与政策
---- 第二节 扶贫举措
-- 第二章 开放开发
---- 第一节 招商引资
---- 第二节 对外交流
---- 第三节 工业园区建设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业资源
---- 第二节 土壤环境
--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
----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及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村合作组织与产业化经营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作物生产
---- 第二节 种子与肥料
---- 第三节 农作物保护
---- 第四节 农业科技推广
-- 第四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生产与研制
---- 第二节 农机推广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第三节 造林绿化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森林执法与动植物保护
---- 第六节 林场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河库治理与水土保持
---- 第三节 防汛与抗旱
---- 第四节 水库移民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养殖
---- 第二节 疫病防治
---- 第三节 兽医兽药
-- 第八章 水产
---- 第一节 水域及品种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 第三节 科技应用与推广
-- 第九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政管理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节 水政及河道管理
---- 第五节 牧政管理
---- 第六节 渔政管理
---- 第七节 农机监理
第六篇 农业特色产业
-- 第一章 茶叶
---- 第一节 种 植
---- 第二节 加 工
---- 第三节 销 售
-- 第二章 桑蚕种养
---- 第一节 种养情况
---- 第二节 蚕茧收烘
---- 第三节 茧丝绸加工
-- 第三章 中药材
---- 第一节 种 植
---- 第二节 加工
---- 第三节 购销
-- 第四章 林果
---- 第一节 板栗
---- 第二节 杂果
-- 第五章 行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茶桑药管理
-- 第六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结构门类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茶叶节 专记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经济体制
---- 第一节 所有制形式
---- 第二节 企业体制
---- 第三节 管理体制
-- 第二章 工业结构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轻纺工业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第三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发电量
---- 第二节 供电与用电
---- 第三节 电业管理
第八篇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交通设施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桥涵站场
-- 第二章 公路运输
---- 第一节 运载工具
---- 第二节 客货运输
-- 第三章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公路运输管理
---- 第三节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第九篇 商贸
-- 第一章 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供销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外贸物资体制改革
---- 第四节 粮油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三节 粮棉油及农副产品购销
---- 第四节 专卖产品购销
-- 第三章 市场网点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市场网点
---- 第二节 对外贸易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生活服务业
-- 第五章 商贸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专卖管理
第十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第二节 人文资源
-- 第二章 旅游开发
---- 第一节 政策规划
---- 第二节 景区建设
-- 第三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服务项目
---- 第三节 旅游管理
第十一篇 邮政电信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网点·设施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邮政管理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信网络
---- 第二节 电信业务
---- 第三节 电信资费
---- 第四节 电信管理
第十二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及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种税率
---- 第二节 税费征收与管理
第十三篇 金融
-- 第一章 银行信用社
---- 第一节 机构与网点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存款与贷款
---- 第四节 金融管理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业管理
---- 第二节 保险业务
第十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与重点项目管理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调查
---- 第二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三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土地矿产资源管理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工商规费征收管理
---- 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主要土特产品价格
---- 第四节 收费管理
---- 第五节 检查监督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 第一节 监督机构
---- 第二节 计量质量监督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七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培训
----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
-- 第八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财政金融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 第三节 工农商业审计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责任审计
---- 第五节 内部与社会审计
-- 第九章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第十五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英山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及县委机构
---- 第二节 重要决策
-- 第二章 部门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第二节 政法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党校工作
---- 第六节 档案工作
---- 第七节 党史工作
---- 第八节 信访工作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英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纪检监察机构
---- 第二节 检查监督
-- 第四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三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六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英山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英山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重要会议
---- 第三节 重大决策实施
---- 第四节 部门工作
-- 第三章 政协英山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历届会议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第十七篇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405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侦查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国内安全保卫
---- 第五节 保卫警卫
---- 第六节 户政及出入境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职务犯罪检察
---- 第四节 控告与申诉检察
---- 第五节 诉讼监督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审判
---- 第三节 案件执行与审判监督
-- 第四章 司 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五五”普法
---- 第三节 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
---- 第四节 公证与律师事务
第十八篇 民政
-- 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二节 社区建设
-- 第二章 救济救助
---- 第一节 灾害救济与扶贫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助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慈善事业
---- 第二节 五保供养
---- 第三节 居民低保
---- 第四节 光荣院福利院.
-- 第四章 优抚
---- 第一节 褒扬抚恤优待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安置
-- 第五章 民政事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社会事务管理
第十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县军事机构及兵役
----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武警英山县中队
---- 第三节 武警英山县消防大队
---- 第四节 兵役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编制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章 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
---- 第一节 国防动员
---- 第二节 人民防空
第二十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任用与培训
---- 第二节 工资福利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用工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职工福利与劳动保护
---- 第四节 社会保障
---- 第五节 劳动管理
第二十一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基础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教育设施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第六节 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 第七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研与科技推广
---- 第二节 科技活动与服务
---- 第三节 科技成果与农村能源
---- 第四节 气象观测与防震减灾
---- 第五节 科技管理
第二十二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与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医疗技术与治疗
---- 第三节 疾病预防
-- 第二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职业卫生
---- 第四节 学校卫生
---- 第五节 饮用水化妆品保健食品监测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三节 保健项目
---- 第四节 婚前医检
-- 第四章 医疗救援
---- 第一节 救灾及援外
---- 第二节 巡回医疗
---- 第三节 医技扶贫
---- 第四节 红十字救援
-- 第五章 医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个体行医管理
---- 第三节 医疗安全管理
---- 第四节 院所管理
---- 第五节 药品器械生产与管理
---- 第六节 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篇 文化广电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三节 公共图书
---- 第四节 馆藏文物与古建筑
---- 第五节 戏剧
---- 第六节 电影
---- 第七节 文化事业管理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网站建设
---- 第四节 广播电视管理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 第四节 体育事业管理
-- 专记:毕昇研究记实
第二十四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三节 城乡居民住房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
---- 第一节 创建活动
---- 第二节 公民思想道德教育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教派及活动
---- 第二节 寺观及分布
---- 第三节 宗教事务管理
第二十五篇 习俗方言
-- 第一章 习 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节 日习俗
---- 第四节 礼仪习俗
---- 第五节 宗族信仰习俗
-- 第二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二、人物录
-- 三、人物简介
-- 四、人物表
---- (一)全国劳动模范
---- (二)湖北省劳动模范
---- (三)部级劳动模范
---- (四)特级教师
-- 2014年10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名录
-- 2014年10月县直各单位、各乡镇班子成员名录
附录
-- 重要文件辑存
---- 中共英山县委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英发【1993】1号)
---- 中共英山县委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英发【2005】 12号2005年4
---- 中共英山县委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英发【2013】 11号2013年12月1
-- 前志补遗
---- 人物表
---- 一、全国劳动模范
---- 二、湖北省劳动模范
-- 古迹考证
---- 乌云朱迹三楚奇观
---- 为县志初稿提供资料和照片的人员名单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