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秦汉甘泉宫的历史和现状。包括甘泉宫的云陵、遗物、陶文、瓦当以及文献和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内容时限:
公元前475-8
出版时间:
2003年10月
目录
封面
甘泉宫志
图片
--
县委书记卢力群题词
--
县长钱劳动题词
--
淳化县县委书记卢力群(左二),县长钱劳动(右二),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怀星(右一),县文体局局
--
甘泉山秦直道遗迹
--
鬼门口秦直道遗迹 图版一
--
敦煌莫高窟323窟壁画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三卷)
--
汉武帝与侍臣在甘泉宫向金人礼拜
--
汉武帝在甘泉宫送张骞往西域 图版二
--
甘泉宫通天台 图版三
--
1号建筑台基(通天台东台)图版四
--
2号建筑台基(通天台西台) 图版四
--
3号建筑台基 图版五
--
4号建筑台基 图版五
--
5号建筑台基 图版五
--
6、7号建筑台基 图版六
--
8号建筑台基 图版六
--
甘泉宫南城墙敌台 图版六
--
甘泉宫北城墙遗迹 图版七
--
甘泉宫西城墙遗迹 图版七
--
甘泉宫城墙西南角角楼遗迹 图版七
--
①汉代石熊(右侧) 图版八
--
②汉代石熊(左侧) 图版八
--
③石鼓
--
汉云陵 图版九
--
云陵东阙遗迹 图版九
--
云陵邑南城墙遗迹 图版九
--
甘泉地区地貌图
--
汉甘泉宫遗址及其附近秦汉遗迹分布图
序
凡例
目录
插图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甘泉宫遗址
--
一、城墙遗迹
----
南城墙
----
东城墙
----
西城墙
----
北城墙
--
二、建筑台基
----
汉甘泉宫遗址建筑遗迹示意图
----
甘泉宫遗址实测图
----
8号台基下五角形管道
--
三、其它遗迹
----
下水管道
------
凉武帝村夯墙内圆管道
----
窖藏
----
回廊
----
地面
----
陶窑
--
四、采集遗物
--
附一:相关遗址
----
当铺村秦代遗址
----
下常社村秦汉宫殿遗址
----
程家堡村汉洪崖宫遗址
----
塔尔寺村汉代遗址
----
桑树咀村汉代遗址
----
寇家村汉代遗址
----
甘泉山汉代遗址
------
甘泉山遗址建筑遗迹
----
石门东峰汉代遗址
--
附二:甘泉宫附近其它秦汉遗址表
第三章甘泉宫观
--
明堂
--
仙人观
--
云阳宫
--
林光宫
--
圜丘
--
长定宫
--
寿宫
--
龙尾墩·望仙宫
--
明光宫
--
增城宫
--
竹宫
--
高光宫
--
梨园·棠梨宫
--
洪崖宫·弩陆宫
--
封峦观
--
石门山·石关观
--
(鳷)鹊观·露寒观
--
益延寿观
--
储胥馆·迎风馆
--
走狗观·天梯观·瑶台观
--
高华观·白虎观·温德观·相思观
--
彷徨观
--
泰畤·紫坛·五帝坛·群神坛
--
昆明池·灵波殿
--
前殿
--
紫殿
--
休屠金人及经路神祠
--
招仙阁·招仙台
--
九天庙
--
越巫(粲)(瓤)祠
--
汉武帝庙
----
隆庆《淳化志》汉武帝庙图
--
通灵台
--
腾光台
--
通天台
--
望风台
--
烽火台
----
冶峪河南塬烽火台遗址
--
熛阙·应门
--
甘泉仓
--
宦者署
--
掖庭
--
卫尉署
--
婴桃传舍
--
甘泉居室
--
诸侯邸
--
甘泉上林苑
--
昭祥苑
--
附:甘泉宫观一览表
第四章云陵
--
一、云陵和云陵邑
----
云陵
----
云陵与云陵邑示意图
--
二、钩弋夫人事迹、轶闻
----
《汉书·外戚传》
----
《资治通鉴》
----
《太平御览》
----
《太平御览》
----
《列仙传》
----
《太平御览》
----
《太平御览》
----
《太平广记》
----
《太平广记》
----
《太平广记》
----
干宝《搜神记》
----
《初学记》
----
《太平御览》
第五章道路
--
一、秦直道
----
甘泉地区秦直道示意图
--
二、秦汉驰道
--
三、车箱坂
----
车箱坂示意图
第六章遗物
--
一、建筑材料
----
条砖
----
方砖
------
“与天久长 长生未央”方砖
------
“长生未央”方砖
------
博局纹方砖
----
子母砖
----
空心砖
------
龙虎纹空心砖
------
(旊)旐纹空心砖
------
凤纹空心砖
----
(匚)形砖
----
弧形砖
----
长方形砖
----
三角形砖
----
管道
----
井甃
----
瓦
--
二、日用器物
----
陶壶
----
陶瓶
----
陶豆
----
陶罐
----
陶奁
----
陶扑满
----
陶甑
----
陶钵
----
陶壶
----
陶钟
----
铜带钩
----
铜锭
----
铜鼎
------
附图
----
铜压袖
----
铜盆
----
铜匈奴釜
----
铜筩
----
铜镜
----
铜铺首
----
铜货币
----
铜印
------
“赵孝君印”
------
“尹诎”印
------
“周强私印”
------
“路子羽印”
------
“门言虎”印
------
“通笃将军章”
------
“军司马印”
----
铁夯头
----
铁铲
----
铁锄
----
铁锛
----
铁镢
----
铁丁
----
铁承
----
铁虎镇
--
三、其它遗物
----
铜方形器
----
铜筒形器
----
铜弩机
----
铜匈奴腰牌
------
匈奴腰牌
----
铜镞
----
铜殳形器
----
石熊
----
石夯
----
石磨
----
方石
----
磨石
----
础石
----
石鼓
------
附图
----
陶(爽瓦)
----
陶抹
------
陶抹
----
陶井
----
陶仓
----
陶锥形器
----
陶拍
----
陶匜
----
陶葫芦
------
陶葫芦
----
陶泳童
------
陶浮雕童泳
------
图一 ①1式空心砖
------
图一 ②2式空心砖
------
图一 ③井圈
------
图二 ①方形管道
------
图二 ②五角形管道
------
图二 ③圆形管道
------
图三 ①陶瓶
------
图三 ②陶豆
------
图三 ③陶罐
------
图三 ④陶缽
------
图三 ⑤陶壶
------
图四 ①2式陶(爽瓦)
------
图四 ②陶仓
------
图四 ③“亭”字陶罐(云阳旧迹陶文表17)
------
图四 ④“云市”陶缶(云阳旧迹陶文表43)
------
图四 ⑤云市陶甑(云阳旧迹陶文表44)
------
图五 ①铜锭
------
图五 ②谷口宫铜鼎
------
图五 ③□阳鼎
------
图五 ④素面铜鼎
------
图六 ①铜匈奴釜
------
图六 ②铜筩
------
图六 ③铜辅首
------
图六 ④铜方形器
------
图六 ⑤筒形器
------
图七 ①铁夯头
------
图七 ②铁锄
------
图七 ③铁铲
------
图七 ④铁镢
------
图八 ①铁承
------
图八 ②铁虎镇
------
图八 ③石夯
------
图八 ④方石
------
图九 ①博局四神镜
------
图九 ②陶井、陶桶
------
图九 ③“王杖诏书令册”第八、九简
第七章陶文
--
一、秦代陶文
----
一
----
右
----
匋塈
----
北司
----
大匠
----
大子
----
大寅
----
宫□
----
嘉
----
章
----
本
----
咸原少角
--
二、汉代陶文
----
甘菑
----
明
----
船室
----
甘
----
甘居
----
居
----
居甘
----
昆
----
罗
----
斤
----
上林
----
□林
----
□林
----
宫
----
丁巳作
----
叶
----
木
----
高
----
生
----
仓
----
当□
----
X
----
廿
----
桐
----
□道□園封泥
--
三、待识读陶文
----
1.一
----
2.右
----
3.匋塈
----
4.北司
----
5.北司
----
6.大匠
----
7.大匠
----
8.大匠
----
9.大匠
----
10.大子
----
11.大寅
----
12.宫□
----
13.嘉
----
14.章
----
15.本
----
16.咸原少角
----
17.甘菑
----
18.明
----
19.船室
----
20.甘
----
21.甘居
----
22.甘居
----
23.甘居
----
24.甘居
----
25.甘居
----
26.甘居
----
27.甘居
----
28.甘居
----
29.居
----
30.居甘
----
31.居甘
----
32.居甘
----
33.居甘
----
34.居甘
----
35.昆
----
36.罗
----
37.斤
----
38.上林
----
39.□林
----
40.□林
----
41.宫
----
42.丁巳作
----
43.叶
----
44.木
----
45.高
----
46.高
----
47.生
----
48.仓
----
49.当□
----
50.五
----
51.五
----
52.五
----
53.二十
----
54.桐
----
55.桐
----
56.桐
----
57.桐
----
58.桐
----
59.桐
----
60.桐
----
61.桐
----
62.桐
----
63.桐
----
64.桐
----
65.桐
----
66.桐
----
67.桐
----
68.桐
----
69.桐
----
70.桐
----
71.□道□园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附:云阳旧迹陶文表
----
1.五□
----
2.甘
----
3.任
----
4.享
----
5.廿
----
6.始
----
7.平里
----
10.平里
----
11.咸直里章
----
12.咸直里缭
----
13.咸□□二
----
8.禾平里一石二斗
----
9.进仓亭井
----
14.咸□里章
----
15.咸阳亭久
----
16.咸阳亭久
----
17.亭
----
18.云亭
----
19.云亭
----
20.云亭
----
21.云亭
----
22.云市
----
23.云市
----
24.云市
----
25.云市
----
26.云市
----
27.云市
----
28.云市
----
29.云市
----
30.市
----
31.云市
----
32.云市
----
33.云市
----
34.云市
----
35.云市
----
36.云市
----
37.云市
----
38.云市
----
39.云市
----
40.云市
----
41.云市
----
42.云市
----
43.云市
----
44.云市
----
45.云市
----
46.云市
----
47.云市
----
48.卫
----
49.木
----
50.千金
----
51.谷□
----
52.四十三
----
53.五
----
54.六
----
55.五(或七)
----
56.二
----
57.□
----
58.仓
----
59.大临研茬
第八章瓦当
--
一、瓦当分布
--
二、瓦当识读
----
(一)文字瓦当
------
宫殿类
------
吉语类
------
官署厩舍类
------
墓祠类
----
(二)画相瓦当与图案瓦当
------
(旎)旐纹瓦当
------
蟾蜍玉兔纹瓦当
------
兽纹瓦当
------
飞鸿衔绶纹瓦当
------
鸿雁穿云纹瓦当
------
饕餮纹半瓦当
------
葵纹瓦当
------
云纹瓦当
------
夔纹遮朽
--
三、瓦当制作
--
四、甘泉宫瓦当著录
----
(一)旧文献著录的甘泉宫瓦当
----
(二)建国后甘泉宫瓦当著录
------
《秦汉瓦当概述》
------
宫殿类
------
官署类
------
祠墓类
------
吉语类
--------
图一①②汉“宫”字云纹瓦当
--------
图二①②汉“甘林”瓦当 ③汉“上林”瓦当
--------
图三①汉“千秋万岁”瓦当 ②③汉“益延寿”瓦当
--------
图四 ①②汉“汉兼天下”瓦当
--------
图五 ①汉凤纹“长生未央”瓦当 ② ③ 汉“长生未央”瓦当
--------
图六 ①汉“与天无极”瓦当
--------
图六 ②汉“长生无极”瓦当
--------
图六 ③汉“延年益寿”瓦当
--------
图七 ①②汉“长毋相忘“瓦当
--------
图八 ①汉“长乐未央与天相保”瓦当
--------
图八 ②汉“宜富贵当千金”瓦当
--------
图八 ③ 汉“宜富贵当永千”瓦当
--------
图八 ④⑤汉带“乐”字瓦当
--------
图八 ⑥汉“亿年无疆”瓦当
--------
图九 ①②③汉“卫”字瓦当
--------
图一○ ①汉“屯”字瓦当
--------
图一○ ②汉“六蓄藩息”瓦当
--------
图一○ ③汉带“宦”字瓦当
--------
图一一 ①汉 马“甲天下”瓦当
--------
图一一 ②汉“樱桃转舍”瓦当
--------
图一一 ③汉“中”字瓦当
--------
图一二 ①汉“五谷满仓”瓦当 ② ③汉“冢当”瓦当、“长生未央冢”瓦当
--------
图一三 ①汉(旆)旐纹瓦当 ②汉蟾蜍玉兔纹瓦当
--------
图一四 ①汉雁云纹瓦当
--------
图一四 ②汉兽纹瓦当
--------
图一四 ③汉飞鸿衔绶纹瓦当
--------
图一五 ①秦青鸟云纹瓦当
--------
图一五 ②饕餮纹半瓦当
--------
图一五 ③素面半瓦当
--------
图一六 ①②③云纹半瓦当
--------
图一六 ④汉“长生”半瓦当
--------
图一六 ⑤网纹半瓦当
--------
图一七 ①②③④秦 葵纹瓦当
--------
图一七 ⑤汉 三角纹瓦当
--------
图一七 ⑥汉“山”纹瓦当
--------
图一八 ①②③④⑤⑥云纹瓦当
--------
图一九 ①②夔纹遮朽
--------
图二○ ①汉 十二字瓦当范
--------
图二○ ②汉“长母相忘”瓦当范
--------
图二一 ①——④云纹瓦当范
--------
图二一 ⑤长生未央瓦当范
--------
图二二 瓦当制作工艺
--------
图二三 瓦当制作工艺
--------
图二四 ①“甘泉宫”瓦当全图
--------
图二四 ②甘
--------
图二四 ③泉
--------
图二四 ④宫
--
甘泉地区瓦当出土种类、地址表
第九章文献
--
一、颂、赋、表、记、辨
----
甘泉宫颂
------
汉 王 褒
----
云阳记
----
甘泉赋①
------
汉 王 褒
----
甘泉宫赋①
------
汉 刘 歆
----
甘泉宫赋
------
汉 扬 雄
----
经通天台奏汉武帝表
------
梁 沈 炯
----
甘泉宫记
------
宋 唐仲友
----
甘泉宫 (林光宫 磨盘山 车箱坂)
------
宋 程大昌
----
单于朝渭上图说
------
宋 程大昌
--------
单于朝渭上图
----
甘泉玉木
------
宋 程大昌
----
记
------
清 海宁陈奕禧
----
甘泉宫辨
------
明 罗廷绣
----
铜人辨
------
明 罗廷绣
----
祭天金人辨
------
明 罗廷绣
----
玉树辨
------
明 罗廷绣
----
荆山辨
------
明 罗廷绣
----
石鼓辨
------
明 罗廷绣
----
昭仪法从辨
------
明 罗廷绣
----
郊天辨
------
明 罗廷绣
--
二、诗
----
(一)颂甘泉胜迹
----
(二)颂甘泉宫瓦当
--
三、史事·轶文
第十章人物录
--
韩非
--
程邈
--
汉武帝刘彻
--
钩弋夫人
--
黄霸
--
董贤
--
王吉
--
朱勃
--
宣秉
--
王隆
第十一章大事记
跋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