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平镇志

老四平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老四平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贯彻“存真求实的精神”和“详今略古”的编纂原则,系统地记载了老四平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老四平镇志编审委员会
题词
图片
-- 老四平镇行政区图
-- 老四平镇示意图
-- 党委书记索兴隆
-- 镇长孙涛
-- 一九九四年中共铁岭市委,铁岭市人民政府授予老四平镇「发展经济先进单位」称号
-- 办公楼
-- 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班子议事
-- 农机管理站
-- 变电所
-- 农贸市场
-- 邮电局程控电话机房
-- 经委主任赵守让(左)在辽吉中辉联合钢厂了解钢材质量
-- 光辉砖厂外景
-- 辽吉中辉联合有限公司钢厂炼钢车间
-- 铝材厂轧制车间
-- 铝材厂办公楼
-- 铝材厂被国家农业部和铁岭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国质量管理达标验收合格单位”,“小巨人企业”称号
-- 蔬菜大棚芹菜丰收
-- 林业育苗
-- 中学教学楼
-- 中心小学学生课间操
-- 敬老院入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 幸福之家——镇办敬老院外景

编辑说明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编
-- 第一章 地理概况
---- 第一节 镇域位置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第三节 地层结构
---- 第四节 河流水系
---- 第五节 土壤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降水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一、土地利用状况
------ 二、土地资源潜力与优势
---- 第二节 矿藏资源
------ 一、黄土资源
------ 二、河沙资源
------ 三、草炭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一、地表水
------ 二、地下水
---- 第四节 动植物
------ 一、动物
------ 二、植物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民族
第二篇 建置编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政区沿革
---- 第二节 现行区划
-- 第二章 街村
---- 第一节 街道居民委员会
---- 第二节 村屯简况
------ 旱沟村
------ 东义和村
------ 徐家村
------ 老平村
------ 陈家油坊村
------ 邢家村
------ 乔家店村
------ 金山村
------ 光辉村
------ 丰产村
------ 附《地名志考》
第三篇 政治编
-- 第一章 政权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权建设
-- 第二章 中共老四平乡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一、中共昌北县第六区委员会
------ 二、中共昌图县第十五区委员会
------ 三、中共昌图县三合堡区老四平乡总支委员会
------ 四、中共昌图县老四平区委员会
------ 五、中共昌图县老四平乡委员会
------ 六、中共昌图县红旗人民公社老四平管理区委员会
------ 七、中共昌图县老四平人民公社委员会
------ 八、中共昌图县老四平人民公社委员会
------ 九、中共昌图县老四平乡委员会
------ 附:老四平乡组织沿革示意图
----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
------ 中共老四平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
------ 第二次党代会
------ 第三次党代会
------ 第四次党代会
------ 第五次党代会
------ 第六次党代会
------ 第七次党代会
------ 第八次党代会
------ 第九次党代会
------ 第十次党代会
------ 第十一次党代会
------ 第十二次党代会
------ 第十三次党代会
-- 第三章 乡人大主席团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地方武装与社会治安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一、历史概况
------ 二、人民武装
-------- (一)兵役
-------- (二)民兵
---- 第二节 公安机关
------ 一、历史概况
------ 二、人民公安
------ 各个时期分驻所、派出所所长名表
-------- 一、日伪统治时期
--------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
-------- 三、人民政府时期
-------- 附“七家子的倒算斗争”,反革命组织“国际青年救国军”及“金山事件”
---- 第三节 行政司法
------ 一、司法机构
------ 二、普法与调解
第四篇 群众团体编
-- 第一节 共青团老四平镇委员会
---- 一、组织建设
---- 二、团代会
------ 共青团老四平第六次代表大会
------ 共青团老四平第七次代表大会
------ 共青团老四平第九次代表大会
------ 共青团老四平第十次代表大会
------ 附历任团委书记名表
-- 第二节 老四平镇妇女委员会
---- 附历任区、公社、乡、镇妇女主任名表
-- 第三节 农民协会(贫代会)
-- 第四节 教育工会
-- 第五节 中苏友好协会
第五篇 农业编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个体农民所有制
------ 三、集体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业经济制度变革
------ 一、土改初期
------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三、人民公社时期
------ 四、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节 种植业
------ 一、作物分布
------ 二、种植结构
------ 三、粮食产量
---- 第四节 作物栽培与管理
------ 一、耕作与栽培技术
------ 二、病虫害防治
------ 三、栽培形式
-------- l、混种
-------- 2、间种
-------- 3、套种
-------- 4、复种
------ 种子培育与更新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一、水灾
------ 二、旱灾
------ 三、雹灾
------ 四、风灾
---- 第六节 农业科学技术
------ 农业技术推广站
---- 第七节 收益分配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一、绿化造林
------ 二、农田防护林
------ 三、四旁植树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林权林政
---- 第四节 林业管理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一、地表水积蓄
------ 二、地下水开发
-- 第四章 畜牧
---- 第一节 畜牲业生产
---- 第二节 饲养与管理
------ 一、畜禽品种改良
------ 二、改粗放为科学管理
------ 三、改进畜禽防疫灭病措施
---- 第三节 畜禽发展
---- 第四节 畜牧工作机构
------ 一、兽医防治站
------ 二、家畜改良站
------ 三、乡畜牧场
-- 第五章 农机
---- 第一节 农业机械
------ 一、新形农具
------ 二、拖拉机
---- 第二节 农机组织机构
第六篇 工业编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解放前工业
----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
-- 第二章 乡(社)办工业企业
---- 第一节 熔炼、铸造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第四节 化工工业
---- 第五节 服务业
-- 第三章 村办、联办、户办工业
---- 第一节 村办工业
---- 第二节 联办工业
---- 第三节 户办工业
-- 第四章 电力
---- 第一节 供电
------ 一、送电
------ 二、变电
---- 第二节 用电
------ 一、用电
------ 二、用电量
---- 第三节 电力管理机构
------ 一、管理机构
------ 二、节约用电
第七篇 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编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一、镇内公路
------ 二、村屯道路
------ 三、桥涵
------ 四、交通管理
---- 第二节 铁路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讯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一、街村形成与建设
---- 二、房屋建筑
第八篇 财贸编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务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一、旧税制
------ 二、人民税制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税务机构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信贷
---- 第二节 储蓄
---- 第三节 人民保险
-- 第四章 粮食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节 粮油加工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六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工商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管理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第九篇 教育编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专业技术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四章 教育管理
-- 第五章 学制、教材与教法
--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七章 勤工俭学
第十篇 体育编
-- 综述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活动
---- 第三节 学校与全民运动会
第十一篇 卫生、文化、科技编
-- 第一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一、人民医院
------ 二、合作医疗
------ 三、公费医疗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个体医药业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一、皮影戏
------ 二、地方戏(二人转,蹦蹦)
------ 三、杂技表演
------ 四、跑龙灯
------ 五、秧歌
------ 六、歌剧
---- 第二节 乡文化站
---- 第三节 电影管理站
-- 第三章 广播通讯
---- 一、有线广播
---- 二、无线广播
-- 第四章 科技
---- 一、科技机构
------ (一)管理机构
------ (二)科技服务
---- 二、科技队伍
---- 三、科技成果
第十二篇 社会编
-- 综述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一、收入
------ 二、储蓄存款
---- 第二节 消费
---- 第三节 住宅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习俗
---- 第二节 婚丧习俗
------ 一、婚姻
------ 二、丧葬
-- 第三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扶贫救灾
---- 第三节 敬老院
---- 第四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五章 传统习俗
---- 第一节 农历节日
---- 第二节 庙宇
---- 第三节 宗教
---- 第四节 会道门
---- 第五节 墓碑
第十三篇 人物编
-- 一、人物传略
---- 徐景良传略
---- 唐连恒传略
---- 刘富传略
---- 刘新秀传略
-- 二、当代人物简介
---- 六区区委书记——刘景岐
---- 金山村党支部书记——杨福合
-- 三、烈士英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