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头村志(1949-2009)

西水头村志(1949-2009)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循当代方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西水头村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力求做到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为一体。

内容时限: 1949-2009

出版时间: 2011年03月

目录

封面
西水头村志
编纂、编审、编辑委员会
题词
-- 全国人大代表;原河南省委常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会长、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原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编审、国家有突
-- 原中共三门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育文题词
-- 中共灵宝市委常委、副书记,灵宝市人民政府市长乔长青题词
-- 中共灵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少白题词
-- 中共灵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东风题词
-- 原中共灵宝县委常委、副书记,灵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山题词
-- 原中共灵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人民政府县长,三门峡市农业发展委员会主任曹洪波题词
-- 原中共灵宝县委常委、灵宝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灵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高增题词
图片
-- 西水头村在阳店镇的位置
-- 阳店镇在灵宝市的位置
-- 灵宝市市委书记吕均平(前排中)在西水头村视察
-- 灵宝市市长乔长青(左二)在村部听取汇报
-- 西水头村党支部书记建俊民
-- 西水头村村委会主任建益清
-- 西水头村“两委”会议(左起建则垒、建富力、建省谋、建俊民、建益清、建功、建卫召、建孟高、薛秋贞)
-- 民营企业带头人——远大公司董事长王亚林
-- 民营企业带头人——建源冷库董事长建月冬
-- 民营企业带头人——灵宝市创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博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帝景翰园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
-- 部分编辑合影(前排右起建占方、建留宝、建胜民、李启祥,后排右起建春晓、建伟强、建战增、建拾盈、建明刚
-- 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任建留宝等观看文化大院
-- 干部群众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
-- “十星级”评比后,镇、村、组干部合影
-- 年终颁奖
-- 镇村干部和群众一起植树造林
-- 2004年元宵节 灶火盛况
-- 具有皇家风格的宫灯
-- 制造于清朝咸丰年间和民国初年的焰火筒
-- 倒虹吸纪念碑
-- 百亩温室大棚蔬菜基地
-- 十亩大池塘
-- 远大选厂车间
-- 投入使用的建源冷库
-- 远大奶业厂房
-- “北瞻惠峰”
-- “人福裕禄”
-- “象取诸豫”
-- 从村头俯瞰灵宝城
-- 村庄整治规划图
-- 村貌一角
-- 春节 篮球赛
-- 村民们正在上农业技术课
-- 西水头学校的师生们
-- 建姓南北院先祖墓志碑
-- 西村寨子门
-- 古墓葬群标志牌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概况
大事记
第一章 地情概貌
-- 第一节 地形地势
-- 第二节 村容村貌
-- 第三节 土地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交通
第二章 历代建制隶属
-- 第一节 明代
-- 第二节 清代
-- 第三节 中华民国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章 中共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党支部工作
第四章 行政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更迭
-- 第二节 政务工作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五章 人民代表和群团组织
-- 第一节 人民代表
-- 第二节 农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共青团
第六章 武装治保民调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治安保卫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第七章 人口及其姓氏
-- 第一节 片落和队组划分
-- 第三节 人口的变化、分布和辈分
--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
-- 第五节 计划生育组织
-- 第六节 计划生育奖励与优抚
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水利设施建设
-- 第二节 电力设施建设
-- 第三节 道路建设
第九章 土地整治
-- 第一节 农业学大寨时期
--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 第三节 党的十七大以后国家的土地整治
第十章 农业
-- 第一节 解放前后到合作化时期的农业状况
--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基本状况
--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农业状况
-- 第四节 养殖
第十一章 园林业
-- 第一节 解放前后的原始林木
-- 第二节 大集体时期的封沟育林
--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成片林
-- 第四节 村中道路绿化
第十二章 工业
-- 第一节 纺麻业
-- 第二节 染坊、暖坊、粉坊
-- 第三节 村办加工厂
-- 第四节 砖瓦厂
-- 第五节 黄金冶炼厂
-- 第六节 灵宝远大股份公司矿产品选厂
-- 第七节 好阳塑料制品厂
-- 第八节 蜂窝煤厂
-- 第九节 修理业
-- 第十节 个体加工业
第十三章 商贸商运服务业
-- 第一节 商贸服务
-- 第二节 建筑和商运服务
-- 第三节 贮藏
-- 第四节 劳务输出
第十四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人员更迭
第十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庙宇文化
-- 第二节 庆典文化
-- 第三节 祭祀文化
-- 第四节 石木刻书法文化
-- 第五节 防御建筑文化
-- 第六节 排水防洪文化
-- 第七节 戏剧文化
-- 第八节 文化大院
-- 第九节 方言
-- 第十节 理论、文学、楹联著作
-- 第十一节 体育文化
第十六章 文物
-- 第一节 大量的文化遗产
-- 第二节 被确定的国家文物
-- 第三节 文物的保护
第十七章 民俗与节日
-- 第一节 婚俗
-- 第二节 丧俗
-- 第三节 贺喜
-- 第四节 村民节日
第十八章 村民收入和生活
-- 第一节 村民收入变化
-- 第二节 村组固定资产
-- 第三节 村民住房
-- 第四节 饮食
-- 第五节 红白喜事的变迁
-- 第六节 新世纪村民生活
第十九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诊所卫生所
-- 第二节 村医
-- 第三节 早期合作医疗
-- 第四节 新农村合作医疗
-- 第五节 定点防疫
-- 第六节 兽医
第二十章 优抚、救灾与保险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救灾
-- 第三节 保险
第二十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古代知名人士
-- 第二节 革命英烈
-- 第三节 历届村主要干部
-- 第四节 专家学者
-- 第五节 优秀公务员
-- 第六节 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家
-- 第七节 优秀小组干部
-- 第八节 优秀中小学教师
-- 第九节 部分在外工作人员名表
第二十二章 东岭村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历任领导
-- 第三节 姓氏结构
-- 第四节 村组建设
-- 第五节 经济发展
-- 第六节 在外工作人员
-- 第七节 回村风波
-- 第八节 人口和辈分一览表
附录族群起源的研究与考证
-- 二、族源记忆与文化认同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