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凌海市海洋与渔业志》记述了凌海市渔业的发展历史、海洋资源与自然概况及海洋经济现状,是一部海洋与渔业的专业志。二、《凌海市海洋与渔业志》以志为主,辅以述、记、图、表、录等文体。三、本志起止时间为1860年至2002年。
目录
封面
题词
图片
--
凌海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图
--
滨海油田
--
盐业生产
--
苇田
--
达莲公司养殖车间
--
黄素华河豚鱼养殖场
--
休闲渔业——凤凰山庄
--
渔政管理船
--
圈养文蛤
--
码头御货
--
中国对虾
--
虾蛄、梭子蟹
--
海参
--
牙鲆鱼
--
文蛤
--
河蟹
--
共商大计
--
领导视察
--
获得荣誉
--
附图
序
前言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地理
----
一、地貌
------
陆域地貌
------
海岸地貌
------
海底地貌
----
二、气候
------
气温
------
降水
------
风
------
雾
------
日照
------
湿度
------
蒸发量
------
云量
------
雪
------
霜
----
三、海况
------
水温
------
盐度
------
透明度
------
海流
------
潮汐
------
波浪
------
海冰
----
四、海洋生物
------
浮游生物
------
叶绿素
------
浮游动物
------
底栖动物
------
游泳动物
----
五、海水化学要素特征
------
溶解氧
------
PH值
------
活性磷酸盐
----
六、主要自然灾害
------
干旱与洪涝
------
风灾雹灾
------
海冰
------
风暴潮
------
地震
------
赤潮
----
七、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
第二节 资源
----
一、空间资源
------
海岸线
------
滩涂
------
浅海水域
----
二、港口资源
----
三、水产资源
----
四、海盐资源
----
五、矿产资源
----
六、芦苇资源
第二章 水产业的初步发展(1949-1957)
--
第一节 一水产生产的恢复
----
一、建立渔民组织
----
二、政府扶持发展生产
--
第二节 水产业的初步发展
----
一、渔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
二、淡水养鱼兴起
----
三、水产生产逐步增长
第三章 水产业的起伏徘徊(1958-1977)
--
第一节 国营水产企业
----
一、水产公司
----
二、南凌渔场
----
三、产供销系统
--
第二节 困难时期、文革对水产业的影响
----
一、生产规模缩减
----
二、渔业生产徘徊不前
第四章 水产业的调整发展(1978-1995)
--
第一节 调整水产方针和重点
----
一、调整水产方针
----
二、改革渔业经营体制
--
第二节 海洋捕捞业向水产增养殖转变
----
一、对虾养殖异军突起
----
二、淡水养鱼拓宽领域
----
三、贝类增养殖业日益兴旺
--
第三节 《渔业法》的贯彻与实施
----
一、强化海洋捕捞许可证制度
----
二、水产养殖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
第五章 水产业开创新的发展格局(1996-2002)
--
第一节 紧缩海洋捕捞业
----
一、海洋捕捞业实施“零”增长
----
二、近海渔船开始实施转产转业
--
第二节 水产养殖业出现新局面
----
一、工厂化养殖业出现新局面
----
二、对虾养殖品种多样化
----
三、虾池的多品种养殖
----
四、实施有偿使用滩涂,发展贝类增养殖业
----
五、淡水“五大渔业”的兴起与发展前景
--
第三节 水产品保鲜加工业重新崛起
----
一、达莲公司
----
二、烤干虾远销
----
三、文蛤出口
第六章 水产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水产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水产机构
----
一、渔民会
----
二、水产局的沿革
--
第三节 水产局直属机构沿革
----
一、新华渔业公司
----
二、水产供销公司
----
三、南凌渔场
----
四、水产科学研究所
----
五、鱼种场
----
六、水产修造船厂
----
七、水产养殖公司
----
八、渔政管理所
----
九、渔港监督站
----
十、鱼虾病医院
----
十一、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中心
----
十二、海洋渔业资源增殖站
第七章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
一、渔政机构的设立
----
二、渔港监督机构的设立
----
三、渔政机构职能范围
----
四、渔港监督机构职能范围
--
第二节 渔业法规
----
一、国家出台的法规
----
二、地方出台的法规
--
第三节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
----
一、保护的有关规定
----
二、重点资源的保护
--
第四节 渔船管理
----
一、渔政部门的管理
----
二、渔港监督部门的管理
----
三、船检部门的管理
----
四、边防部门的管理
第八章 水产供销业和水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建国前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机构治革
----
一、渔民供销合作社
----
二、水产品交易市场
----
三、水产供销公司
--
第三节 水产品购销
----
一、水产品收购
----
二、水产品销售
----
三、水产品冷藏加工出口
--
第四节 渔需物资供应
----
一、渔需物资供应体制
----
二、渔需物资供应状况
--
第五节 水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
一、水产供销公司解体
----
二、水产品市场放开
第九章 海洋捕捞业
--
第一节 建国前海洋捕捞生产
----
一、建国前海洋捕捞生产
----
二、建国前渔具渔法
--
第二节 建国后海洋捕捞生产
----
一、建国后海洋捕捞生产
----
二、建国后的渔具渔法
--
第三节 渔船的发展变化
----
一、渔船动力化
----
二、渔船助渔导航设备的配备
----
三、渔船救生设备的配备
------
锦县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
第四节 渔业体制
----
一、合作化
----
二、人民公社化
----
三、联户制
----
四、股份或股份合作制
--
第五节 海洋渔业生产管理
----
一、海洋渔业生产指挥部
----
二、渔业海上安全生产组织
第十章 海水养殖业
--
第一节 滩涂贝类养殖
----
一、四次资源调查
----
二、四次管理
----
三、贝类养殖
--
第二节 养殖对虾
----
一、虾池建设
----
二、苗种生产
----
三、饲养管理
----
四、虾病防治
----
五、加工与销售
--
第三节 浅海底播和浮筏养殖
----
一、历史上的海带、贻贝荞殖
----
二、浅海资源调查
----
三、新阶段的浮筏养殖和底播贝类增养殖
--
第四节 名特优新品种养殖
----
一、河豚鱼养殖
----
二、海蜇养殖
----
三、海参养殖
----
四、三疣梭子蟹养殖
--
第五节 浅海生态环境调查
----
一、调查结果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滩涂水产资源开发方案
----
四、浅海水产养殖资源开发方案
第十一章 淡水渔业
--
第一节 淡水渔业的优势
----
一、水域
----
二、饵料生物
--
第二节 淡水养鱼
----
一、试养与普及
----
二、苗种来源
----
三、鱼塘建设
----
四、鱼种放养与饲养管理
----
五、鱼病防治
----
六、庭院渔业与休闲渔业
--
第三节 稻苇田渔业
----
一、起步
----
二、发展
--
第四节 河蟹养殖
----
一、苗种来源
----
二、池塘养蟹
----
三、稻田养蟹
----
四、苇塘养蟹
第十二章 水产科技
--
第一节 水产科技机构沿革
----
一、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成立
----
二、水产科学研究所的成立
----
三、乡镇水产站的成立
--
第二节 人才培训
----
一、短期培训班
----
二、学校
----
三、证书培训班
----
四、水产学会的成立
--
第三节 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
二、先进网具的引进
----
二、网具的改革与创新
----
三、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
----
四、淡水养鱼技术的进步
第十三章 发展海洋经济
--
第一节 增强海洋经济意识
----
一、海洋经济
----
二、凌海市海洋经济现状
----
三、凌海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比较优势
--
第二节 出台海域使用管理法,规范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
第三节 凌海市海洋经济功能区划
----
一、开发利用区
------
1、空间利用区
--------
(1)渔港
--------
(2)农畜区
------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油气区)
------
3、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区
--------
(1)滩涂养殖区
--------
(2)浅诲养殖区
------
4、化学资源开发利用区
--------
(1)盐田区
--------
(2)地下卤水区
----
二、整治利用区
------
1、增殖区
------
2、海蜇放流增殖区
------
3、禁渔区
------
4、地下水禁采和限采区
------
5、环境治理保护区
--------
(1)防护林带
--------
(2)污染防治区
--------
(3)大凌河口污染防治区
------
6、防灾区
------
7、保留区
第十四章 建设“海上凌海”
--
第一节 建设”海上凌海”的提出与重要意义和实施状况
----
一、建设“海上锦县”的提出
----
二、建设“海上凌海’”的深远意义
----
三、建设“海上凌海”十年成果显著
------
(一)海洋与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
(二)渔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
(三)养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
------
(四)养殖品种多样化
------
(五)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
(六)万亩园区建设开始起步
------
(七)渔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
(八)渔业科技水平普遍提高
--
第二节 建设“海上凌海”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
一、总体目标
----
二、阶段性目标
--
第三节 实现阶段性目标的主要措施
----
一、海水养殖“三带”并进
----
二、淡水养殖“四大渔业”并举
----
三、加快设施渔业发展
----
四、强化龙头企业建设
----
五、建设10个万亩养殖园区
----
六、实施无公害计划和质量标准体系
----
七、招商引资
----
八、科技兴海
----
九、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
十、依法治海
----
十一、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海上凌海”
第十五章 附录
--
附录一:昔日东海口、西海口
--
附录二:硝盐锅虾油
--
附录三:新兴的渔业龙头企业
--
附录四:原驻锦县渔业生产单位
--
附录五:建设“海上新锦县”总体规划
--
附录六:关于加强贝类养殖开发管理,加快“海上凌海”建设的实施意见
--
附录七:笔架山风景区
编后语
凌海市海洋与渔业志编纂领导小组及编纂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