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新乡市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水利科学研究、水产渔业、水利经济等。
出版时间:
2005年03月
目录
封面
新乡市水利志
版权页
图片
--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
--
1986年11月29日,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宋平(右二)视察卫河防洪工程
--
1997年4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右三)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马德全(右一)、新乡市副市长高义
--
1993年4月,河南省省委书记侯宗宾(前排中),由新乡市市委书记吉炳轩(前排左一)陪同,参加大功引黄
--
1998年6月,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左二)、副省长王明义(右一),由新乡市市委书记符文朗(右二)陪同,
--
2001年6月,河南省省长李克强(中)、副省长王明义(左一),在新乡市副市长高义武(左二)、河南黄河
--
1996年,河南省省委副书记范钦臣(左三)在辉县市山区视察饮水工程
--
2004年,河南省省委副书记李清林(中)、新乡市市委书记连维良(右一)视察黄河,听取新乡市黄河河务局
--
2000年5月11日,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左三),在新乡市副市长高义武(左一)陪同下,视察人民胜利渠
--
1986年6月,河南省水利厅厅长齐新(左二),在新乡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崔书庆(左一)、局长郭曰学(右二
--
1980年,新乡地委第一书记牛立峰(右一),视察人民胜利渠总干渠改建工程
--
1984年冬,新乡地委副书记、副专员张君仁(左一),由地区水利局局长崔书庆陪同,检查卫河清淤工程
--
1985年5月,原新乡地委书记牛立峰(中),在地区水利局局长崔书庆(右一)、总工程师刘好智(左一)陪
--
新乡市市委书记符文朗(前排右二)、副市长高义武(前排右一),由市水利局局长李中恩(前排左二)陪同,在
--
2003年6月,新乡市市长吴天君(左一),在市水利局局长陈彦福(中)、副局长郇良玉(右)陪同下,视察
--
2004年8月,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于合群(右一),在新乡市水利局局长李志铭(右二)陪同下,视察卫河
--
2004年7月18日,新乡市市委副书记曹濮生(左四),在市水利局副局长郇良玉(左三)、郭树东(左五)
--
2004年5月,新乡市副市长王保旺(中)、市政协副主席刘廷和(左二)视察引黄灌区
--
2002年11月,新乡市副市长尚玉和(左二),由市水利局局长陈彦福(左三)、副局长田伟强(右一)陪同
--
2004年夏,新乡市副市长王保旺(中)在延津县视察水利工程
--
2003年3月,新乡市副市长高义武(左一)和市水利局局长陈彦福(右一),观看《水法》宣传
--
新乡市副市长尚玉和(左一)与各县(市、区)签订防汛责任书
--
2004年4月30日,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义武(左一)、副市长王保旺(左二)和原副市长刘少斌(左
--
1987年秋,新乡市副市长胥昭福(右一)由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崔书庆(右二)陪同,视察武嘉灌区扩建工程
--
1987年冬,新乡市市委书记孔茂山(左八)、市长田纪震(左十)、副市长窦永才(左十一)等领导视察卫河
--
1988年春,新乡市副市长窦永才(右三)检查大沙河堤防工程
--
1990年6月上旬,新乡市市委副书记孔照英(右四)、副市长刘少斌(左四)等领导,由市黄河修防处主任汪
--
2004年12月,新乡市水利局领导班子实地查看防洪工程。
--
新乡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志铭在审定《新乡市水利志》书稿
--
《新乡市水利志》主编梅礼雄(左)与出版社编辑王路平(右)在一起统稿
--
1958年3月,中共新乡专署水利局第一任支部委员会成立,赵敬芝任书记。
--
1952年8月,周照任新乡专署灌溉管理总局局长。1955年5月,任新乡专署水利局第一任局长
--
1961年5月,中共新乡专署水利局首届委员会成立,马诚谦任书记。
--
1990~1998年,新乡市连续九年荣获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
--
《水法》宣传画面之一
--
《水法》宣传画面之二
--
1973年,辉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劈山修渠
--
人民胜利渠总干渠清淤
--
鸟瞰人民胜利渠灌区农田林网化
--
新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富均(右一)在抢险工地
--
2003年9月,黄河在封丘多次出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抢护
--
新乡市政协主席赵胜修参加卫河清淤劳动
--
水利建设施工工地
--
封丘县曹岗黄河险工
--
黄河大提前的埽坝
--
卫河合河节制闸(亦称卫河防洪闸)
--
卫河新乡市区段河槽硬化
--
共产主义渠行洪区南防洪大堤
--
共产主义渠行洪区南防洪大堤险工段护砌
--
人民胜利渠渠首闸
--
引黄灌区小麦丰收
--
辉县市陈家院水库
--
原阳县韩董庄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
--
卫辉市正面水库
--
天然文岩渠治理施工工地
--
辉县市潭头水力发电站
--
卫辉市塔岗水库坝后电站
--
长垣县水利局精密钢管厂生产车间
--
卫辉市水利局玻璃卡纸厂生产车间
--
辉县市北干渠工程
--
新乡市政区图
--
新乡市市区图
--
新乡市水利工程图
--
新乡市防洪工程图
序一
序二
新乡市副市长高义武对《新乡市水利志》卫河部分阅后的批示
前言
《新乡市水利志》编纂人员名单
《新乡市水利志》撰稿、审编、审定人员表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大事记
--
新石器时代
--
夏商
--
西周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晋及十六围
--
南北朗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宋、辽、金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章 自然概况
--
第一节 地貌地质
--
第二节 水文地质
--
第三节 地震地质
--
第四节 工程地质
--
第五节 气候
--
第六节 土壤
--
第七节 自然资源
--
第八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黄河水系
--
第一节 水系特征
--
第二节 河道整治
--
第三节 堤防建设
--
第四节 滞洪工程
--
第五节 抗洪防汛
--
第六节 辖区支流
第四章 卫河水系
--
第一节 流域概况
--
第二节 水系变迁
--
第三节 卫河河源
--
第四节 卫河航运
--
第五节 合河节 制闸
--
第六节 卫河干流治理
--
第七节 卫河主要支流
--
第八节 共产主义渠
--
第九节 河道管理
第五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
--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
第三节 水质情况
--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五节 水资源管理
第六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提灌
--
第二节 喷灌和微灌
--
第三节 河泉、水库灌区
第七章 引黄灌区
--
第一节 人民胜利渠灌区
--
第二节 武嘉灌区
--
第三节 大功灌区
--
第四节 原阳县堤南灌区
--
第五节 韩董庄灌区
--
第六节 祥符朱灌区
--
第七节 辛庄灌区
--
第八节 石头庄灌区
--
第九节 长垣县滩区的引黄灌区
--
第十节 原延封灌区
第八章 防洪抢险
--
第一节 黄河防洪抢险
--
第二节 卫河防洪抢险
--
第三节 防汛组织
第九章 抗旱排涝
--
第一节 历史旱灾
--
第二节 历史涝灾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抗旱排涝
--
第四节 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第十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概况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
第四节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
第十一章 水库
--
第一节 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型水库
--
第三节 平原水库
--
第四节 水库大坝观测
第十二章 水利科学研究
--
第一节 灌溉试验和研究
--
第二节 盐碱地改良
--
第三节 稻改
--
第四节 天然文岩渠流域水沙监测
--
第五节 水利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
第十三章 勘测设计
--
第一节 勘测设计概况
--
第二节 勘测设计项目及成果
--
第三节 勘测设计技术发展
第十四章 水产渔业
--
第一节 水产渔业发展
--
第二节 水产资源
--
第三节 渔业生产
--
第四节 渔业捕捞
--
第五节 水产渔业新技术研究
第十五章 水力发电
--
第一节 水电发展
--
第二节 水电建设
--
第三节 水电管理
第十六章 水利经济
--
第一节 水利投入
--
第二节 水费征收
--
第三节 水利综合经营
--
第四节 水利企业
第十七章 水行政管理与法制
--
第一节 水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水利法制建设
--
第三节 水事协议
第十八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中共组织
--
第三节 行政组织
--
第四节 工会组织
--
第五节 共青团组织
--
第六节 各县(市、区)水利组织
第十九章 省部驻新乡市水利单位
第二十章 市(地)级以上科技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一节 市(地)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科技(学术)论文
--
第二节 荣获市(地)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论文)
--
第三节 荣获市(地)级以上奖励的先进工作单位
--
第四节 荣获市(地)级以上奖励的先进个人
附录
--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
附录四 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
--
附录五 河南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附录六 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编后记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