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志

吉木萨尔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吉木萨尔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2年09月

目录

封面
吉木萨尔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题词 1987年7月3日
--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与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 王恩茂为吉木萨尔县题词
--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视察吉木萨尔时与州、县领导交谈
-- 亲切关怀
---- 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宋汉良为吉木萨尔县题词
----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吉木萨尔视察工作
---- 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视察屯河北庭番匣酱厂
-- 县城新貌
---- 县党政机关办公大楼
---- 商贸大厦
---- 电信局
---- 工商银行
---- 街心花园
---- 县城一隅
-- 农业
---- 广泉子的山村田野
---- 收割
---- 小麦丰产试验田
---- 油葵
---- 连片种植的玉米
---- 红花
---- 大蒜
---- 西瓜
---- 草莓
---- 黑加仑果
---- 棉田
-- 牧业
---- 南山牧场
---- 平原草场
---- 养鸭
---- 科学养殖
-- 林业
---- 劲松葱茏
---- 特色果林
---- 农田防护林
---- 桃园
---- 封沙育林
-- 水利
---- 西大龙口水库
---- 水利配套设施
---- 提取地下水
---- 喷灌工程
---- 干渠
---- 支渠
-- 工业及产品
---- 食品加工厂车间
---- 水溪沟煤矿
---- 110千伏变电所
---- 玻璃制品
---- 番茄加工厂
---- 苁蓉保健品
---- 红花产品
---- 皮革制品
---- 三台酒厂系列产品
-- 交通
---- 境内的S303二级公路
---- 乡村公路
---- 汽车客运站
---- 县乡公路
-- 商业
---- 集市贸易
---- 超市
---- 家电市场
-- 教育
---- 县城幼儿园
---- 县城第二小学
---- 乡村学校
---- 县第一中学
---- 县一中教学微机室
---- 县一中教学实验室
-- 卫生
---- 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县医院CT室
---- 县医院手术室
-- 南山风光
---- 高山湖泊
---- 河谷消暑牧屋
---- 渭户沟自治区干休所
---- 通往吐鲁番的车师古道
---- 天山雪景
---- 古道景点
---- 头道桥避暑山庄
---- 远眺天山原始森林
-- 沙漠景观
---- 普氏野马
---- 沙漠植被
---- “三北”防护林
---- 大漠、野驴
---- 硅化木
---- 鹅喉羚
---- 神奇的五彩湾
-- 古迹
---- 西大寺
---- 西大寺旧貌
---- 西大寺壁画
---- 王子出行图
---- 北庭故宫遗址
-- 文物
---- 县内出土的恐龙化石
---- 裂变纹瓷花瓶(明代)
---- 鎏金佛像(唐代)
---- 土尔扈特虎头银印(清朝)
-- 寺庙
---- 千佛寺
---- 广泉回族清真寺
---- 县城维吾尔族清真寺
---- 千佛寺“六月六”庙会
-- 社火
---- 大头娃娃舞
---- 划旱船
---- “娶亲”
---- 乡村社火进城表演
-- 艺术作品
---- 书法 贺县志出版李建元
---- 根雕 志在高远 李克剑
---- 书法 四体字联赵慕萱
---- 国画狂歌图张天鸣
---- 摄影古城碧影张春林
---- 剪纸和合一仙霍佩秀
---- 摄影父子情 张春林
---- 摄影 雅 姜生华
---- 剪纸黛玉葬花霍佩秀
-- 军事
---- 抗洪抢险
---- 民兵训练
---- 学生军训
---- 军事表演
-- 修志剪影
---- 县委常委会研究修志工作
---- 县长在听取修志工作的汇报
---- 接受全州史志工作大检查
---- 主编 杨沐恩
---- 副主编杨期杰
---- 县志编辑们在认真讨论修改志稿
---- 副主编尹松岩
-- 吉木萨尔县行政区划示意图
-- 吉木萨尔县交通、水利、文物分布图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服务当今 惠及后世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县界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第二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源流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四节 人口变动
-- 第五节 人口控制
第三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质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第四章 地 貌
-- 第一节 山地
-- 第二节 平原
-- 第三节 沙漠
第五章 气 候
-- 第一节 气候带 四季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光照 辐射 蒸发
-- 第五节 风
第六章 水 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冰 川
-- 第三节 泉湖
-- 第四节 地下水
第七章 土壤
-- 第一节 山区土壤
-- 第二节 平原土壤
第八章 矿产生物资源
-- 第一节 矿藏
-- 第二节 生物
第九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虫灾鼠害
-- 第三节 风雪雹冻
-- 第四节 其他灾害
第十章 乡镇 团场
-- 第一节 吉木萨尔镇
-- 第二节 二工乡
-- 第三节 北庭乡
-- 第四节 三台镇
-- 第五节 老台乡
-- 第六节 庆阳湖乡
-- 第七节 泉子街乡
-- 第八节 大有乡
-- 第九节 新地乡
-- 第十节 红旗农场
-- 第十一节 一○七团场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队伍
--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党员教育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第十二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代表会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第十三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县丞、知县衙署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 信访工作
第十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十五章 社团 党派
-- 第一节 县总工会
--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农牧民团体
-- 第五节 商业团体
-- 第六节 文化、科技团体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 第八节 国民党孚远县党部
第十六章 重大政事
-- 第一节 剿灭土匪
-- 第二节 抗美援朝
-- 第三节 减租反霸
-- 第四节 土地改革
-- 第五节 “三反”“五反”运动
-- 第六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七节 “肃反”运动
-- 第八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第九节 “大跃进”运动
-- 第十节 反“右倾”运动
-- 第十一节 “四清”运动
-- 第十三节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 第十四节 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第十七章 民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安置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第十八章 编制 劳动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编制
-- 第三节 干部
-- 第四节 工人
-- 第五节 劳动工资
第十九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第二十章 军事
-- 第一节 军队组织
-- 第二节 民众武装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兵事
第二十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屯垦
-- 第二节 农业生产体制变革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油料作物
-- 第五节 经济作物
-- 第六节 农艺农技
-- 第七节 田间管理
-- 第八节 农作机具
第二十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喷灌工程
-- 第四节 提水工程
-- 第五节 饮水工程
-- 第六节 灌溉管理
第二十三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草场
-- 第二节 牲畜种类
-- 第三节 饲料
-- 第四节 牧区建设
-- 第五节 品种改良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第二十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更新造林
-- 第三节 苗木培育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林木保护
第二十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体制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四节 名优产品简介
第二十六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桥涵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四节 交通工具
-- 第五节 公路运输
-- 第六节 交通监理
第二十七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电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邮电管理
第二十八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二十九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对外贸易
第三十章 粮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收购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储存
-- 第五节 调拨
第三十一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贸易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物价管理
-- 第七节 计量管理
第三十二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债券
第三十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征管理
第三十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保险
第三十五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村镇建设
第三十六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第三十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普及
-- 第四节 科研成果
第三十八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行政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
-- 第七节 教学改革
-- 第八节 教育经费
-- 第九节 教学设施
-- 第十节 勤工俭学
第三十九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第二节 医药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四十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运动会
-- 第四节 体育设施
第四十一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新闻报道
第四十二章 民族和宗教事务
-- 第一节 民族事务
-- 第二节 宗教
第四十三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回族习俗
-- 第二节 汉族习俗
-- 第三节 维吾尔族习俗
-- 第四节 哈萨克族习俗
-- 第五节 蒙古族习俗
-- 第六节 其他少数民族习俗
第四十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特点
第四十五章 轶事
-- 一、三台“九·二五”事件
-- 二、后堡子马家惨案
-- 三、筹粮遇难
-- 四、“四·三”反革命暴乱
-- 五、“复兴会”假案
-- 六、“一二·二九”爆炸事件
-- 七、“九·七”爆炸案
第四十六章 杂记
-- 第一节 地名
-- 第二节 姓氏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第四十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阿里海牙
---- 孔才
---- 拜力汉
---- 李恒山
---- 王常泰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安藏
---- 黄德祥
---- 杨华亭
---- 韩士高
---- 杨恒山
---- 张德隆
---- 曹秀英
---- 吾乎兰·依黑牙
---- 魏慎如
---- 孔庆武
---- 谭作福
---- 尹松岩
---- 马健
---- 巨努斯
---- 王发新
---- 杨成录
---- 赵富堂
---- 阿斯木·卡斯木
---- 吉合尔·哈布勒巴依诺夫
---- 孔庆文
---- 唐生华
---- 杜发荣
---- 马得山
---- 马建功
-- 第三节 人物表
第四十八章 文存
-- 第一节 政策法令类
-- 第二节 文史资料类
-- 第三节 诗词选
附录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编后记
《吉木萨尔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
-- 吉森萨尔县志编审机构
-- 吉母萨尔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吉木萨尔县志》编辑人员
-- 《吉木萨尔县志》审定、验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