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述南岗镇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突出镇情特点和时代特点,力求达到资料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使之成为朴实、严谨、科学的镇情资料文献,为发展经济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目录
封面
南岗镇志
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岗镇志》编辑部
《南岗镇志》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序
图片
--
图片附图
--
南岗镇地图
--
1999年5月20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前中)由中共黄埔区委书记杨浩明(前右一
--
1999年5月20日,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左五),由黄埔区政协主席杨勇(左二)和南岗镇镇长扬滨(左
--
1999年12月24日,南岗镇党委书记潘井泉(后右一)陪同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李善培(右三),广州市副
--
时任黄埔区区长谢宝怀(左二),由南岗镇党委委员凌燮为(左一)陪同,慰问南岗镇沙步村三社老农会干部区炳
--
中共黄埔区委书记杨浩明(右一),由南岗镇镇长杨滨(右二)、副镇长张润芬(右三)陪同,视察南岗镇“一年
--
2000年2月29日,中共黄埔区委书记杨浩明(右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友添(右四),区委常委杨
--
1999年12月24日,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李善培(右)、中共黄埔区委书记杨浩明(左)为南岗镇政务公开
--
1999年1月12日,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何家松(前左三)率视察团由黄埔区政协副主席朱元生(前左二)、庙
--
1999年12月24日,黄埔区政协主席杨勇(右一)、副区长林生珠(中)视察南岗镇学校建设。
--
2001年5月18日,中共黄埔区委副书记王锦雄(左二)到南岗镇指导法制宣传工作。
--
中共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伍锦媚(中),由南岗镇副镇长张润芬(右二)陪同,视察南岗镇南基村西基自然村
--
2000年7月,黄埔区副区长肖志锋(右二)与南岗镇镇长杨滨(右三)等到农村与群众“三同”。
--
1999年5月20日,黄埔区副区长林生珠(前左二)等领导视察笔岗村中心学校。
--
黄埔区创建办领导到南岗镇笔岗村检查工作。
--
1999年1月5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黄埔区南岗镇第八次代表大会盛况。
--
2000年3月,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祥华(主席台中)在南岗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讲话。
--
1999年12月10日,共青团黄埔区南岗镇第七次代表大会。
--
1998年12月,中共南岗村第二届委员会选举党员大会。
--
1998年12月,中共沙步村委员会换届选举党员大会。
--
2001年8月20日,南岗镇召开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
南岗镇领导班子举行民主生活会。
--
1999年11月4日,南岗镇党委和政府召开政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
--
2000年1月20日,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在南岗镇召开的广州市乡镇政务公开现场会盛况。
--
2001年7月,南岗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图为成立大会会场。
--
1999年4月12日,南岗镇沧联村第四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心投票站盛况。
--
1999年4月19日,南岗镇笔岗村第四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心投票站现场。
--
1998年12月18日,南岗镇南基村党委会、纪委会、村委会挂牌成立。
--
1999年9月,南岗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论证会会场。
--
2001年“八一”
前夕,广州市和黄埔区民政局的领导到烈属钟容娣(右二)家进行慰问。
--
1998年11月6日,南岗镇举办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现场会议。
--
南岗镇召开的青壮年村民素质教育动员大会。
--
2001年8月21日,南岗镇举办治保人员岗位培训班。
--
南岗镇向对口扶贫的连南县三江镇新岩管理区捐赠财物。图为举行仪式。
--
2000年12月8日,南岗镇适龄青年光荣入伍留影。
--
①座落在南岗镇庙头村的黄埔发电厂。
--
②入驻2家中外合资企业的伊博大厦。
--
③南岗镇南岗工业区。
--
④广州云埔工业区南岗实业总公司。
--
中日合资企业。
--
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
--
南岗镇夏园村工业西区。
--
南岗镇沧联工亚区
--
南岗镇笔岗村的三宝工业邨。
--
南岗镇南基工业邨。
--
南岗镇夏园工业村的天星鞋业有限公司
--
驰名中外的南岗镇特产笔岗糯米糍荔枝。
--
南岗镇特产沙步香蕉。
--
黄埔区南岗镇1000亩荔枝保护区一角
--
南岗无公害蔬菜保护区一角。
--
南岗镇夏园村无公害蔬菜基地。
--
南岗金紫村青皮果蔗和南岗片糖
--
我国樱桃谷种鸭苗出口基地——华穗种鸭场。
--
大型孖涌河水利工程。
--
南岗农村信用合作社。
--
坐落在南岗镇的交通银行。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岗集贸市场。
--
开放改革后兴建的南岗购物中心。
--
沙步陶瓷建材市场。
--
南岗镇和广州和穗汽车贸易广场签约的仪式。
--
广州三惠百货广场。
--
2001年2月17日,南岗镇举办村级招商引资人才招聘会。图为招聘会现场。
--
国际玩具城
--
广州鸿福门酒家。
--
汉京大酒店。
--
南岗镇黄埔华苑酒家获“98广州国际美食节”的名牌美食奖牌。
--
南岗镇沙步市场
--
南岗镇镇貌。
--
南岗村委会办公大楼。
--
夏园村的夏园公园。
--
夏园村委会办公大楼。
--
笔岗村荔园文明新村。
--
笔岗村委会办公大楼。
--
南岗镇开设2000门以上程控电话的电讯大楼。
--
南基村的南湾公园。
--
沙步村农民公寓。
--
庙头码头。
--
沧联村的绿化带。
--
设在南岗镇域内的广州市第八十八中学的校园绿化。
--
南基村南湾片沙头环新村。
--
宽阔的107国道南岗路段和南岗人行天桥。
--
壮观的南岗河沿岸。
--
设在南岗镇域内的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
--
黄埔区笔岗村中心学校。
--
南岗中心学校。
--
夏园村的夏园幼儿园。
--
南岗中学
--
设在南岗镇域内的广州市黄埔职业高级中学教学楼
--
南岗曲艺社演出情景。
--
2001年5月17日晚,“南岗风华”文化广场“团委之夜”演出情景。
--
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艺术节。
--
2001年9月30日,黄埔区文联与区创建办在南岗镇沙步村举办“歌唱黄埔新面貌”粤曲小调演唱晚会。
--
2000年春节,南岗镇举行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开幕式。
--
南岗镇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演唱晚会。
--
南岗镇优秀运动员钟爱芳历年得的奖牌。
--
2000年12月,南岗镇荣获”广州市体育先进镇”称号。
--
南岗镇优秀运动员钟爱芳(中间五人左一)在96亚洲赛艇锦标赛轻量级四人无舵2000米赛中获得金牌。
--
2001年10月27日,南岗镇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在黄埔体育中心举行的“九运会”“走进新时代”火炬传递活
--
南岗镇一年一度的传统龙舟竞渡。
--
坐落在南岗镇的桥头体育中心。
--
坐落在南岗镇的黄埔区红十字会医院。
--
由香港同胞徐瀛钧捐资建设的夏园卫生院。
--
黄埔区红十字会医院大型义诊活动场面。
--
2001年1月12日,南岗镇举办计划生育及社会事务宣传咨询日活动。
--
南海神庙“海不扬波”门匾。
--
1983年,在南海神庙出土的八思巴文“大元通宝”。
--
在南海神庙存放的“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记”碑。
--
在南海神庙存放的明成化“御祭文”碑。
--
在南海神庙存放的东汉铜鼓。
--
用水泥座镶嵌,安放在夏园村口路旁由陈恭尹书写的“夏园乡”匾。
--
南海神玉印
--
南湾村的光绪乙亥年仲春由李鸿章书写的“初泰麦公祠”石匾
--
明末清初的南湾村南安市。
--
南海神金印
--
庙头村张氏大宗祠。
--
南岗村秦氏大宗祠。
--
丹水坑龙泉。
--
丹水坑佛迹洞内的石雕卧佛——弥勒佛。
--
丹水坑风景旅游区。
--
坐落在南海神庙右侧的浴日亭。
--
专家们视察庙头村龙头山公园。
--
在夏园村将军山唐墓出土的两件“唐三彩”。
--
庙头村特有的工艺品——“波罗鸡”。
--
南湾村水蚀遗址——常春岩。
--
黄埔扶胥古运河遗址。
--
南岗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主要成员(1987.2~2002.7)
----
徐友添
----
潘井泉
----
何沃南
----
杨雁文
----
秦志新
----
杨滨
----
麦庆秋
----
邓伟雄
----
黄志宏
----
任皓光
----
秦浩基
----
曾耀初
----
张元
----
江玉琼
----
李明
----
凌燮为
----
张润芬
----
秦鉴荣
----
黄勇闯
----
秦灼培
----
何桂宁
----
曹燕红
----
陈沛林
----
崔然
----
何昌兴
----
俞国华
----
黄恒澄
----
罗修明
----
吕国强
----
区盘根
--
2001年7月,黄埔区南岗镇党、政领导合影。
--
黄埔区南岗经济发展总公司
--
丹水坑风景旅游区主景区。
--
位于云埔工业区(南岗片)的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
--
丹水坑旅游度假区内的笑翻天乐园部分新奇游乐设施。
--
将于2004年10月份开业的国际玩具城。
--
庙头社区居委会
--
南基社区居委会
--
夏园社区居委会
--
沙步社区居委会
--
南岗社区居委会
--
沧联社区居委会
--
笔岗社区居委会
目录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区境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朝时期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
--
第三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河流水文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第二篇 人口、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
第二章 人口规模与构成
----
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密度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变动与流动人口
--
第三章 人口普查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政策规定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措施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五章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
第一节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概况
----
第二节 侨务机构
----
第三节 落实政策
----
第四节 联谊交往
----
第五节 支援家乡建设
第三篇 行政村
--
第一章 庙头村
----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生活设施与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兵建设与拥军优属
----
第九节 村党组织与村行政机构
--
第二章 南基村
----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生活设施与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兵建设与拥军优属
----
第九节 村党组织与村行政机构
--
第三章 夏园村
----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生活设施与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兵建设和拥军优属
----
第九节 村党组织与村行政机构
--
第四章 沙步村
----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生活设施与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兵建设与拥军优属
----
第九节 村党组织与村行政机构
--
第五章 南岗村
----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生活设施与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兵建设与拥军优属
----
第九节 村党组织与村行政机构
--
第六章 笔岗村
----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生活设施与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兵建设与拥军优属
----
第九节 村党组织与村行政机构
--
第七章 沧联村
----
第一节 建置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
----
第五节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节 民兵建设与拥军优属
----
第九节 村党组织与村行政机构
第四篇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镇村建设规划和管理
----
第一节 镇村建设规划
----
第二节 镇村建设的管理
--
第二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水利建设概况
----
第二节 灌溉工程
----
第三节 排涝防洪改河治渍
------
专记:禺东联围修筑略纪
----
第四节 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三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邮政电信
--
第四章 镇村绿化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镇村绿化
----
第三节 专用绿化
----
第四节 名树古木
----
第五节 镇村公园简介
第五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建国前经济概况
--
第二章 建国后经济发展概况
第六篇 农业
--
第一章 体制变革和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运动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种植业概况
----
第二节 农业用地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封山育林
----
第三节 护林
----
第四节 林果科研
--
第四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家禽家畜
----
第二节 水产业
----
第三节 禽畜饲养和养鱼专业户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发展情况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工业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业发展
--
第二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
专记:南岗区农工商联合公司的始末
----
第三节 乡镇企业行业
--
第三章 南岗镇属部份经济实体简介
--
第四章 部分驻镇中央、省、市属工业企业简介
第八篇 商贸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圩市沿革
----
第二节 经营体制
----
第三节 商业发展概况
----
第四节 市场建设
----
第五节 供销商业
----
第六节 粮油购销
--
第二章 第三产业
----
第一节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建筑业
----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
第四节 饮食业
----
第五节 服务业
--
第三章 外经外贸
----
第一节 进出口贸易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
第三节 口岸与码头
第九篇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市场管理
--
第三章 工商业登记和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第十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税制变革
----
第三节 税收种类
----
第四节 征收管理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建国前的金融业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的金融业概况
----
第三节 货币与流通
----
第四节 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
第十一篇 建国后三十年南岗地区历次政治运动
--
简述
--
第一章 建国后十七年的政治运动
----
第一节 抗美援朝运动
----
第二节 土地改革运动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
第四节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
专记:穗东社的风波
----
第五节 “三反”、“五反”运动
----
第六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第七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
----
第八节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专记:全民大炼钢铁
----
第九节 国民经济三年整顿
----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活动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党组织
----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及主要负责人
----
第四节 中共南岗镇党校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民协会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八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第十三篇 政权组织
--
第一章 建国前的政权组织
--
第二章 建国后的政府机构
----
第一节 政府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政府机关机构设置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选举代表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镇人大主席团
--
第四章 村级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村级行政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机构设置
----
第三节 村民直选村干部
第十四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公安工作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二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和教育
----
第三节 司法服务
第十五篇 民政信访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抚
----
第三节 复退安置
----
第四节 社会救济与残疾人事业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政务公开
----
第七节 殡葬改革
----
第八节 婚姻登记
--
第二章 信访
----
第一节 信访机构
----
第二节 信访工作
第十六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组织
----
第一节 当地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征兵机构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节 服兵役待遇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民兵政治思想教育
----
第三节 民兵军事训练
----
第四节 民兵组织活动
--
第四章 “双拥”与“共建”
----
第一节 “双拥”工作
----
第二节 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七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团体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团体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推广良种和引进新品种
----
第二节 农科知识培训班
----
第三节 农科研究试验
--
第三章 农业科技成果
--
第四章 制定和实施南岗综合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十八篇 教育
--
第一章 机构及管理沿革
--
第二章 书院与私塾小学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科举
----
第三节 私塾小学
--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幼儿教育
--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小学教育
--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的兴办与发展
----
第二节 主要中学简介
--
第六章 厂企办中小学校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部分厂(企)学校简介
--
第七章 专业教育与特殊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师范班
----
第二节 职业中学
----
第三节 特殊教育
--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成人教育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成人教育
--
第九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素质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十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研组织
----
第二节 教研活动
--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与勤工俭学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第十九篇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镇文化站
----
第二节 村文化室
--
第二章 文化活动概况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化活动
----
第二节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文化活动
--
第三章 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波罗庙会
----
第二节 春节舞狮和武术队
----
第三节 传统粤剧、曲艺活动
--
第四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五章 民间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对联
----
第三节 农谚民谚
----
第四节 诗集
----
第五节 歇后语
----
第六节 民间工艺
第二十篇 文物古迹名胜景点
--
第一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遗址
----
第二节 墓葬
----
第三节 古建筑
----
第四节 石刻塑像
----
第五节 文物
----
第六节 省级和市、区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
--
笫二章 名胜景点
----
第一节 历史景点
----
第二节 旅游景区
第二十一篇 体育
--
第一章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一节 武术
----
第二节 舞狮
----
第三节 龙舟竞渡
--
第二章 镇村体育
--
第三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教学
----
第二节 幼儿体育
----
第三节 学生体育比赛
--
第四章 体育设施
第二十二篇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建国前医疗卫生概况
--
第二章 建国后医疗卫生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医疗单位
--
第三章 医疗保健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四章 卫生防疫与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卫生防疫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卫生防疫与保健
----
第三节 初级医疗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建国前妇幼保健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妇幼保健
--
第六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概况
----
第二节 除害灭病
----
笫三节 公共卫生制度
--
第七章 创建文明卫生村镇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二节 环保卫生
第二十三篇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农民的收入和消费
----
第一节 农民的收入
----
第二节 农民的消费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室
----
第四节 旅行
----
第五节 家具用具
第二十四篇 民情习俗
--
第一章 节日习俗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民间节日
--
第二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各村生活习俗和时节习俗
----
第二节 民俗乡情
------
专记:波罗诞会景之“十五乡”
--
第三章 礼仪风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生育
----
第三节 祝寿
----
第四节 喜宴
----
第五节 丧葬
--
第四章 陋习
----
第一节 禁忌
----
第二节 劣习
第二十五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李鳌峰
----
徐绍祯
----
麦信坚
----
徐挺全
----
秦庆钧
----
麦炳荣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秦紫葵
----
秦中英
----
秦桂芳
----
麦其昌
----
徐瀛钧
--
第三章 革命烈士录
----
岑福祥
----
张敬添
----
徐润洪
--
第四章 历代名人简录
--
第五章 当代人物芳名录
----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志愿军作战人员名录
----
第二节 全国、省、市级先进人物名录
第二十六篇 (附录篇 )撤镇设街
--
第一章 穗东街
----
第一节 建置概况
----
第二节 党政组织机构
----
第三节 社区居民委员会
----
第四节 经济
--
第二章 南岗街
----
第一节 建置概况
----
第二节 党政组织机构
----
第三节 社区居民委员会
----
第四节 经济
--
第三章 荔联街
----
第一节 建置概况
----
第二节 党政组织机构
----
第三节 社区居民委员会
----
第四节 经济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