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零陵区志1982-2003

永州市零陵区志1982-2003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编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存真求实”的方针,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 二、本志系统记述零陵区境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上限1982年,下限至2003年, 根据需要适当追溯或下延。 三、本志采用篇章结构,按篇、章、节、目形式编排,事以类从,横排竖写。全志28篇,以序 言为引导,概述为纲,大事记为经,专业篇为主体,附录为补充,卷首配置风光照片,随文辅 以图表。 四、本志严守方志地域性的特性,以2003年芝山区的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虽行政区划 及名称变动较大,但称谓据实记录。1982年1月至1995年12月称永州市;1996年1月至 2005年10月称芝山区;2005年10月后称零陵区。总体概述1982-2003年情况时称芝山区; 介绍没有具体时间限定的事物时称零陵区。 五、本志冠名《永州市零陵区志》,旨在宣传、推介零陵。志书中“市内(1996年前)”、“区 内”、“境内”、“全区”均指本区域。

内容时限: 1982年-2003年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永州市零陵区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图片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行政归属
---- 第二节 境域变迁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辖区范围
---- 第二节 乡镇、办事处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地貌土壤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历年气候概况
---- 第二节 日照云雾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气压风
---- 第六节 湿度蒸发
---- 第七节 霜雪冰冻
---- 第八节 气象灾害
-- 第三章 水系水文
---- 第一节 水系
---- 第二节 水文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植物资源
---- 第五节 野生动物资源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发展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自然结构
---- 第二节 社会结构
-- 第三章 人口素质
---- 第一节 身体素质
---- 第二节 文化素质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
---- 第二节 计划生育措施
----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
---- 第四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第五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常住人口管理
---- 第二节 流动人口管理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代表大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 第二章 中共永州市芝山区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杌构
---- 第二节 区委工作机构
---- 第三节 重大活动
-- 第三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教育与整顿
---- 第三节 党员发展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老干部管理
-- 第四章 思想建设
---- 第一节 理论学习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查办案件
---- 第三节 执法监察
---- 第四节 信访受理
-- 第六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
---- 第二节 党外人士安排
---- 第三节 统战理论学习宣传
---- 第四节 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第五节 对台事务
第五篇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职权行使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务举要
---- 第三节 综合政务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委员产生
---- 第三节 政协全会
---- 第四节 参政议政纪略
----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集、出版
---- 第六节 委员提案
第六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职工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工会活动
--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活动纪略
-- 第五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
----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
第七篇 军事政法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驻军
---- 第二节 国防教育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二章 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综治协调
---- 第三节 预防整治
-- 第三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侦察
---- 第三节 政治侦察
---- 第四节 预审看守
---- 第五节 治安行政管理
---- 第六节 户政管理
---- 第七节 经济文化保卫
---- 第八节 消防管理
---- 第九节 道路交通管理
-- 第四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检察
----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八节 林业检察
-- 第五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林业审判
---- 第七节 案件执行
---- 第八节 审判监督
-- 第六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人民调解
---- 第五节 法律援助
---- 第六节 律师事务
第八篇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烈士褒扬
---- 第三节 优待抚恤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退伍安置
---- 第二节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三节 移民安置
-- 第三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自然灾害救济
---- 第二节 贫困救济
---- 第三节 其他救济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孤老福利
---- 第二节 儿童福利
----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
---- 第四节 福利彩票
-- 第五章 民政事务管理
---- 第一节 社会救助管理
----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三节 殡葬管理
---- 第四节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登记管理
---- 第五节 地名管理
-- 第六章 基层自治组织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 第三节 社区建设
-- 第七章 老龄人事业
---- 第一节 老龄人优待
---- 第二节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 第三节 老龄人活动
-- 第八章 残疾人事业
---- 第一节 康复服务
---- 第二节 扶贫助残
----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基金
第九篇 人事编制劳动社保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干部队伍
---- 第四节 人事管理
---- 第五节 考核奖惩任免
---- 第六节 人事培训
---- 第七节 人才交流与开发
---- 第八节 工资福利退管
-- 第二章 机构编制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编制管理
---- 第三节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 第三章 劳动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三节 职工队伍
---- 第四节 劳动就业
---- 第五节 劳务管理
---- 第六节 劳动保障监察
---- 第七节 安全生产
---- 第八节 劳动工资福利退管
-- 第四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社会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公费医疗及基本医疗保险
---- 第三节 工伤、失业保险
---- 第四节 城市居民低保
第十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
---- 第一节 发展速度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四节 居民生活
--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计划物价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五节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三章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物价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节 质量技术监督
---- 第六节 审计
---- 第七节 国土资源管理
第十一篇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油料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五节 种植业技术
---- 第六节 种植业管理
-- 第二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养殖业资源
---- 第二节 养殖业生产
---- 第三节 养殖业技术
---- 第四节 防疫检疫
---- 第五节 养殖业管理
-- 第三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推广应用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三节 农机供应与维修
---- 第四节 农机安全监理
---- 第五节 农机技术人员培训
-- 第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开发管理
---- 第二节 申报立项
---- 第三节 项目实施
---- 第四节 开发效益
第十二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森林植被
---- 第二节 森林面积与蓄积量
-- 第二章 林木种苗
---- 第一节 采种引种
---- 第二节 林木育苗
-- 第三章 造林绿化
---- 第一节 荒山绿化
---- 第二节 义务植树
---- 第三节 飞播造林
---- 第四节 “三难地”造林
---- 第五节 工程造林
-- 第四章 森林经营
---- 第一节 国有林场经营
---- 第二节 集体林场经营
---- 第三节 个体、股份制经营
-- 第五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封山育林
----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森林防火
---- 第四节 制止乱砍滥伐
---- 第五节 公益林、商品林管护
-- 第六章 森林利用
---- 第一节 木竹生产
---- 第二节 林副产品
---- 第三节 花卉产业
-- 第七章 野生动物保护、驯养与异蛇产业
---- 第一节 野生动物保护
---- 第二节 野生动物驯养
---- 第三节 异蛇产业
-- 第八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林政管理
第十三篇 水利电力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农村饮水解困工程
---- 第三节 人工降雨
---- 第四节 防汛抗旱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力开发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电网改造
---- 第四节 城乡用电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水利管理
---- 第三节 电力管理
第十四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轻重工业结构
-- 第二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矿冶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第三节 化学工业
---- 第四节 轻纺工业
---- 第五节 食品工业
---- 第六节 制药、卷烟工业
---- 第七节 建材工业
---- 第八节 竹木加工业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劳资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第五节 财务管理
---- 第六节 供销管理
-- 第四章 工业园区建设
---- 第一节 颇洲高科技工业园
---- 第二节 南电工业园
---- 第三节 珠山冶化工业园
第十五篇 乡镇、民营企业
-- 第一章 企业体制
---- 第一节 集体企业
---- 第二节 股份企业
---- 第三节 个体企业
-- 第二章 企业结构
---- 第一节 农业企业
---- 第二节 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企业
----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 商贸服务企业
-- 第三章 基础管理
---- 第一节 标准化
---- 第二节 计量
---- 第三节 定额
---- 第四节 排污治污
-- 第四章 技术改造与创新
---- 第一节 技术改造
---- 第二节 技术创新
---- 第三节 新产品开发
第十六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
---- 第二节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政网络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信业务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移动通信
---- 第一节 移动业务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城区开发
---- 第四节 城建机构
-- 第二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第二节 城市供水
---- 第三节 路灯
---- 第四节 公共交通
---- 第五节 园林绿化
---- 第六节 城市管理
-- 第三章 小城镇建设
---- 第一节 规划与管理
----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状况
---- 第三节 乡村住宅建设
---- 第四节 重点小城镇简介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机构
---- 第二节 建筑设计
---- 第三节 建筑施工
---- 第四节 质量安全管理
-- 第五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房屋产权产籍管理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四节 房产管理机构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排污费征收利用
---- 第四节 环保机构
第十八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商业结构
---- 第一节 国有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民营商业
-- 第二章 商业市场
---- 第一节 商业网点建设
---- 第二节 商业经营机制改革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四节 副食品购销
---- 第五节 物资购销
---- 第六节 专营商品购销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餐饮
---- 第二节 其他服务业
-- 第五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六章 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一节 外贸机构
---- 第二节 对外贸易
---- 第三节 经济技术合作
第十九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国债公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变革
---- 第二节 税收征管
---- 第三节 国税
---- 第四节 地税
第二十篇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分行
----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芝山区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芝山区支行
---- 第四节 中国银行芝山区支行
---- 第五节 中国建设银行芝山区支行
---- 第六节 芝山区农村信用社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人寿保险
---- 第二节 财产保险
第二十一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科学技术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与示范
---- 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创新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技引进与推广
---- 第二节 情报与交流
---- 第三节 科技研究
---- 第四节 科技奖励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计划
---- 第二节 科技经费管理
---- 第三节 专利管理
---- 第四节 技术市场管理
第二十二篇 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班
---- 第三节 组织与管理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学教育
---- 第三节 特殊教育
---- 第四节 教研教改
---- 第五节 招生考试
-- 第三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工农职业教育
---- 第二节 医卫职业教育
---- 第三节 师范职业教育
---- 第四节 艺术、商业及其他职业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干部教育
---- 第四节 函授与夜大、电大、业大
---- 第五节 自学考试
---- 第六节 驶区高等院校
-- 第五章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办学类型及管理
---- 第三节 学生来源与流向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七章 学生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组织与活动
-- 第八章 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施
-- 第九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督导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第四节 教师管理
第二十三篇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及业余演出团体
---- 第三节 文化活动
---- 第四节 民间文学艺术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机构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章 图书
---- 第一节 馆藏
---- 第二节 图书利用
-- 第四章 戏剧
---- 第一节 创作
---- 第二节 演出
---- 第三节 调演
---- 第四节 变革
-- 第五章 电影
---- 第一节 发行
---- 第二节 放映
---- 第三节 改革
-- 第六章 文化市场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七章 报刊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八章 档案党史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党史
第二十四篇 历史文化名城
-- 第一章 名城历史
---- 第一节 名城由来
---- 第二节 古城变迁
-- 第二章 名城文化
---- 第一节 文物古迹
---- 第二节 历代名人
---- 第三节 名诗名文辑录
-- 第三章 名城旅游
---- 第一节 风景名胜
---- 第二节 景点建设
---- 第三节 旅游产业
第二十五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卫生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卫生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医政管理
---- 第四节 卫生体制改革
---- 第五节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 第六节 医德医风建谩
-- 第二章 医疗技术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护理
-- 第三章 预防
---- 第一节 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寄生虫病防治
-- 第四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
---- 第二节 饮用水卫生
---- 第三节 学校卫生
---- 第四节 劳动卫生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章 药品与药品监督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药材资源普查与收购
---- 第三节 药品生产与经营
---- 第四节 药品监督管理
---- 第五节 药品网点建设
第二十六篇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体育活动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
----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第四节 体育设施建设
-- 第三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训练场地
---- 第二节 训练项目
---- 第三节 竞技体育成绩
----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
-- 第四章 体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体育产业
第二十七篇 民族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瑶族
---- 第三节 民族事务管理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宗教事务管理
第二十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第二章 人物专记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附录
后记
形象展示目录